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拄方涛1 .1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澳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澳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解析】A、乙烯与澳发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澳乙烷,1,2-二澳乙烷属于有机物,四氯化碳是良好的有机溶剂,1二-二漠乙烷溶于四氯化碳,得到无色透明溶滞,故A正确/B、钠

2、与水反应比与Z鸣亨反 应剧烈,说明水中的氮比乙幽中的氮活泼,故b错误a根据酸性强的制酸性弱的,得出乙酸酸性大 于碳酸,故C错误;D、甲烷与氧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除生成氟甲烷外, 还产生了 H<x HC1使湿间 的石蕊谭艮变红;故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 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 HCl 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2.12017新课标2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3、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 L 1的尸6。1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m黄逐渐消失,加 KSCN溶液颜色不变2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后少量NH4HCO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艾盅NHHCO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 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吟0汾 <工龄式1)【答案】C【解析】A、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KSCN溶液,溶

4、液不变色,说明Fe3+完全被消耗,即 Fe+2F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干还原产物的还原性,Fe化合价升高,Fe为还原剂j Fc14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因此有还原性Fe>Fi故A说法正确j B、瓶内有黑色 颗本护生,说明生成C,发生反应是4Ni+C。二W=2NaiO+C, CO中C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6作氧化剂j被还原,故B说;去正源j C.碳酸氢镇受熟分解,NH4HC0-+Cfet十WOj氨气 使渔闰的红邑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钺缘故,故C的去错误;d产生黄邑沉淀,说明生成AgJ A以和AgQ形外胴因此溶度积小的更易沉定即如AgClp.JHgl),故D说法正

5、正【名师点睛】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本题的难度不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体 现,了化3.12017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操作A卜取20.00 mL盐酸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 mol L 1的KMnO§液称取KMnO固体0.158 g ,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答案】B【解析】A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还容纳有盐酸,所以滴定管

6、中盐酸体积大于 20.00 mL ,故A错误;B.碘易溶干酒精,可用酒精清洗碘,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再用水清洗m可洗净,故B正蹄j C.湿涧pH 试纸相当于稀薜濡海,会造成酹酸钠溶液pH偏低,故C错误,D.容量做是定睿睿器1不能在容量瓶 中溶解KMnd固体,故D错误口答案选B .pH试纸的使用和盐类水【名师点睛】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评价,涉及酸式滴定管的结构、碘的物理性质、解及溶液的配制操作等,易错点为选项C,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水稀释了被测溶液,如果溶液为中性则没有影响,如果溶液显酸性,则pH测定值偏大,如果显碱性,测定值偏小,即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不规范,测试结果可

7、能有误差;另外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卜方,但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仍有一定的体积无法确定,容易忽视。4.1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 的是 /红物水炭红热木淡 浓R'S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O,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A、中的碎玻璃不与浓硝酸反应,但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氮和氧气,A正确;日 通过A分析可知,浓硝酸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

8、氧化氮和氧气,所以中红棕色气体可能于硝酸分解,即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B错误;C实验中木炭没有与浓硝酸接触,浓硝酸没有被加热,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只能是挥发出的硝酸蒸气与红热木炭反应、或是挥发出的硝酸受热分解,从生成的二氧化氮看,都是来源于HNO中+5价氮元素,所以红棕色气体是还原产物,C正确;D、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红热的木炭可能与氧气反应产生了CO,且中木炭和浓硝酸并没有接触,因此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错误。答案选 Do【名师点睛】这是一组探究性题型,明确浓硝酸的性质,例如浓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是解答的关键。解题时需要将题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N

9、O的两种可能性综合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反应在空气中进行,因此就必须考虑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平时复习要掌握信息的提取能力,突出知识迁移的能力。5.12017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A.除去NaHCO®体中的 NaCOB.制备无水AlCl 3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D.鉴别NaBr和KI溶液实验设计将固体加热至恒重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 CC14萃取【解析】A、加热碳酸氢纳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 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iCh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售到的是力不能达到实蕤目的3 C、重结

10、晶法提纯笨甲酸的 方法是;揩相品水溶,趁热过液,源液冷却结晶即可D, H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更 质,再用四氧化碳萃取1 色层不同j NaBi的为橙红色j KI的为紫红色.故选口,【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步骤。6.12017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澳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向久置的N&SO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

11、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SO被氧化C向20滞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 HkSO,加热;再加入银 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 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答案】B【解析】A.向苯酚溶液中加少量的浓滨水,生成的三澳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 崔,A错误j B .沆淀部分溶解,说明还有一部分不溶解,不溶解的一定是硫酸钢,溶解的是亚磕酸钢, 所以亚陲内只有部分襁氧化B正确j C.银僦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j本实脸中没有加入破中 和做催化剂的稀破酸,所以无法发生银辑反应,从而无法证明蔗糖是否水解,C错误;D.海酒变蓝, 说明有碘生成或本来

12、就有碟分子。能把碘离子氧比为碘的黄色溶液除了可肓相浸水外,还可能是含其 他氧化剂依口氏“)的溶洒宁当然黄色溶液也可能是辎的硼水f所以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苯酚与浓滨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亚硫酸钠变质程度定性探究实验、蔗糖水解程度的定性检验实验及未知溶液的定性探究实验,A实验还考查了学生对相似相溶原理的认识。4个实验中,实验现象都是正确的。 A C两实验都是课本上的重要实验,因操作不正确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D实验只是实验结论错误,要求学生能知道有多种相似的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解题时要首先分析实验操 作所蕴含的实验原理及可能的干扰因素,然后明确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形成 实验

13、结论,思维要发散开,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结论。7.【2016年高考江苏卷】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 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 中滴加NaSQ溶液,出现白色沉淀。Ksp (BaSO) v Ksp (CaSQ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 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 溶液,溶液艾蓝色。Fe3+的氧化性比12的强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 L-1 N&SO溶液的pH约为10; 0.1mol L -1 NaHSO溶液的 pH

14、 约为 5。HS(3T结合H的能力比SO”的强【答案】AC【解析】试题分析: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发生反应:C一°因2 + CO+ HO G一归+ NaHCO,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A正确;B、硫酸钙为微溶物、硫酸钢为难溶物,均能形成白色沉淀,题给实验无法判断二者的6大小,B错误;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 KI溶液,发生反应:2Fe3+2I-=2Fe2+l2,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H亚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这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因此题给实验说明 HSO一结合的能力比SO-的弱,D错误。答案选AQ【考点定位】本题

15、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名师点晴】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8 【2017 新课标 2卷】 (15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

16、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1 .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碱性悬浊液(含有 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实现氧的固定。n.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被I -还原为MrT,在暗处静置 5 min ,然后用标准Na2&Q溶液滴定生成的 I2(2S2O23 +I2=2I-+S4O6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Na2S2O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

17、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及二氧化碳。(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 I/1N&S2Q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 现象为;若消耗N0S2Q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mg L -1 5) 5) 上述滴定完成时, 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 。(填“高”或“低”)【答案】 ( 1 )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6) O2+2Mn(OH)2 =2MnO(OH)2( 3)量筒氧气 7) 4)蓝色刚好褪去80 ab ( 5)低【解析】本题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属于氧化还

18、原滴定。(1)取水徉时n若搅拌水体,会造成水底还原性杂质进入水样卬,或者水体申的氧气曲解溶解度降 低而逸出,(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峋0用2被氧气氧化为MnOtOH);, Mn的化合价由十2价一十4价:化 合价升高2,氧气中。的化合价由0价一-2价,整体降低4价,最小公信数为4,由此可得方程式 6 +2Mn(0H)尸里由i(XOH)二(3) Nai弘5语液不稳定,使用前还需要标定,因此配制该海涌时不需要精确配制,需要的玻璃仪器 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fill筒,并不需要容量施j 丫跳$:。1流涌不稳定,加热可以除去蓑惚水中溶解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少N1:史6的损失口(4)该实验用硫代端酸钠

19、标准液滴定L因此终点现象为蓝色刚好褪去,;根据题干,MnO©取把 氧化成的本身被还原成岫近,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百尺AlnO(。期卜2国»23Eli樵立关系 xt Oi-2MnO(OHJa2h-4NaoSi03e可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曲、及一三)必算安算13卜。=部曲 终点读麴B寸有气泡,气泡占据海体应占有的体积,导致)被小,根据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0劭 得/最终给果偏低。【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滴定实验、溶液的配制、化学计算等,本题的难点是问题(4)和(5),本题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围绕这两项展开,实验目的是测定水中溶解的氧的量,实验原理是2Mn(OH)+Q=2

20、MnO(OH2, MnO(OH)把 I -氧化成 12,本身被还原成 MrT , 2 s2O; +I 2=21-+S4O;,计算氧的含量采用关系式进行, 即Q2MnO(OH)2I24N&S2Q,得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果,误差的分析是建立在正确的关系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 及化学计算能力。9.12017新课标3卷】(14分)绿矶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矶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矶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

21、,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 、。(2)为测定绿矶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i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 m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 0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仪器B的名称是。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 A恒 重,记为m3 g。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c.关闭Ki和K2d.打开K和K2,缓缓通入N2e.称量A f .冷却到室温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矶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x=(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 d次序操作,则使x (填“偏大” “偏小”或“无影响”)。(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

22、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 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i和电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C、D中的溶液依次为 (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a.品红b. NaOHc. BaCl2d. Ba(NQ) 2e.浓 H2SO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样品中没有Fe3+Fe2+易被氧气氧化为Fe3+吗干燥管dabfce叫明一叫)偏小(3)c、a生成白色沉淀、褪色2FeSQ竺FezQ+SQT+SOT【解析】(1)样品溶于水滴加 KSCNm夜,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无Fe3+;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这说明有铁离

23、子产生,即硫酸亚铁易被空气氧化为硫酸铁,铁离子遇KSCN§液显红色。(2)根据仪器构造可知 B是干燥管。由于装置卬含有空气,空气葡氧化硫酸亚铁,所以加热前需要尽装置中空个,利用氮气1非出空气, 为了使生成的水蒸气完全排除,应该荆'思灭酒精灯,再冷却然后关闭R和用,最后称量,即正确的 排序是Ja-bfce c样品的质量是Cfflj-Ml) g,加啾后剩余固体是硫酸时关F质量为(附厂加1) gj生成水的质量为(的 _鹿)£;FeSO+ 3Hq三氏£Oi+ aH;O152l&A(ms-W)菖(,四一 trimg岫_解得一=受31(啊-吗应 叫一叫鬼9(吗

24、一吗若实验时按a. d次序操作,在加L块过程中都分硫酸亚钱被空气氧牝为硫酸铁,导致因增加,使测得生 成的水偏小,生成的确酸亚铁偏大,因此耳偏小> 最终得到红色粉末,说明有氧化镂生成,即分解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变化可 知一定有§0工生成,这说明硫酸亚丰扮解生成氧化铁、SON和三氧化硫,三氧化茯溶于水生成硫酸,硫 酸和粒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由于硝竣钢在酸性浴泽中有氧化性,能氧化EOu所以应该用氯 化钢,检膜30?用品红溶液,所以a D的溶液依次为氧化钢溶液和品红溶淹,实粉见象是C中澹酒 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D中品红澹海褪色“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疏酸亚铁高温分解生成

25、氧化铁、和SO,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此反应的 方程式为2FeSO耍鼠FezQ+SOf +SQ T。【名师点睛】以绿矶为载体考查无机物的性质实验方案的探究,通常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一反应物质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意义一联想。具体分析为: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实验结论:直

26、接结论或导出结论。10.12017北京卷】(16分)某小组在验证反应“ Fe+2Ag +=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发现和探究过 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取上层清?夜,滴加 阿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夜,滴加 KSC

27、N§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i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ii30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iii120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时变浅(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b:空气中存在 Q,由于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假设c:酸性溶液中N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假设d:根据 现

28、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可产生Fe3+。 下列实验I可证实假设 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n可证实假设d成立。实验I :向硝酸酸化的 溶液(pH- 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H: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 ,操作及现象是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i iii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 。【答案】(1)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Fe2+ (2) Fe+2Fe3+=3Fe2+4Fe2+Q+4Hf=4Fe3+2H2O加入KSCN§

29、液后产生白色沉淀0.05 mol L -1 NaNQ 溶液FeSO溶液(或 FeCl2 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液,后者红色更深(3)溶液中存在反应:Fe+2Ag+=Fe2+2Ag, Ag+Fe2+=Ag+Fe3+,Fe+2Fe3+=3Fe2+。反应开始时,c(Ag+) 大,以反应、为主,c(Fe3+)增大。约30分钟后,c(Ag+)小,以反应为主,c(Fe3+)减小。【解析】(1)黑色固体中含有过量铁,如果同时含有银,则可以加入 HCl或HbSO溶解Fe,而银不能溶 解.或者先用硝酸澹解固体,再用H0检验至;口卢(0生房检始的试剂,所

30、以产生蓝色沉 淀说明含有F*。C)过量铁粉与F卢反应生成F6,即FAZF6H3FB。5氧化F*生成Fe*的反 应为4FP+O=MH+=4F3»2H2。,加入反SCN溶酒后产生白色况淀A的C&所以实验可以说明溶液中 含有故可以假设可能氧化除之一生成网扛。证明假设a、b* c错误,就是排除Ag4按睑的 干扰,相当于,没有Ag*存在的空白实聆,考虑其他条件不凄变化,可以选用。05 moi落港口 原电池实验需要证明的是假设d的反应Ag十FA=AgM¥惜的赎现j所以用池应当注入下KL C或者 宜冬口4箔液又假设d成立,则上述原电池中能够产生电流,左侧济诬中生成的F声渣到KSC

31、N时红隹 会更深。(3)由于加入过量铁粉,溶流中存在反应有2AgF*十2Ag,反应生成的F中够襁 AM®化发生反应AT中F6=Ag-Fe生成的FB与适量铁粉发生反应FIFWFF6.反应开始 时,g(A)Aj以反应为主,式FQ比配匕约30分钟后3)卜,以反应®为主,减小.【名师点睛】该题是一个探究性试题,主要考查部分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检验、实验分析、有盐桥 的原电池结构、实验设计等知识,考查考生实验理解能力、根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对问题的 综合分析能力。注意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应用,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命题的热点,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该题为实验探究

32、题,装置图、流程图很简单,但探究过程较复杂,准确全面 获取信息、通过控制变量思想进行逻辑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凭感觉做题,不容易准确获取题中信息。 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 因素有哪些。(2)定多变: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 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 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 (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另外探究性题型中考虑问题的思路不能局限于

33、个 另IJ问题、不能局限于固定的知识,需要全面考虑。如本题最后的一问解答以及中间涉及的Fe与Fe3+反应在本题中的理解。证明一个问题时,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需要做对比试验、空白试验。11.12017天津卷】(18分)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 -),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I .准备标准溶液a.准确称取 AgNO基准物4.2468 g (0.0250 mol)后,配制成 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 光保存,备用。b.配制并标定 100 mL 0.1000 mol L -1 NH,SCNB准溶液,备用。n .滴定的主要步骤a.取待测NaI溶液25

34、.00 mL于锥形瓶中。b.加入25.00 mL 0.1000 m ol - L-1 AgNO3溶液(过量),使完全转化为 AgI沉淀。c.加入NHFe(SO4)2溶液作指示剂。d.用0.1000 mol 1 NHSCN溶液滴定过量的 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 AgSCh<淀后,体系出现淡红 色,停止滴定。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123消耗NHSCNfe准溶?体积/mL10.2410.029.98f.数据处理。回答下列问题:(1)将称得的AgNO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2) AgNO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3)滴定应

35、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4) 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 ,说明理由 。(5)所消耗的NHSCNB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mL,测得c(I -)=mol L -1(6)在滴定管中装入 NHSCNB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 (7)判断下列操作对 c(I -)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在配制AgNO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 。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 【答案】(1) 250 mL (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2)避免AgNO见光分解(3)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或抑制Fe3+的水

36、解)(4)否(或不能)若颠倒,Fe3+与I-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5) 10.00 0.0600(6)用NHSCNB准溶液进行润洗(7)偏高 偏高【解析】(1)因要配制成 250 mL标准溶液,所以使用的仪器除需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250 mL (棕色)容量瓶及定客时需要的胶头滴管。息gN5标准箔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是因为见光易分解电(31因F加的水解会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所以滴定应在pH<0,的条件下进行,抑制F门的水解。<4> b和c两步操作不可以颠倒I,若颠倒,与反应"齐剂耗号 无法理防侬各点。 根据所提供的三组数据,第一组数堀误差较大,舍去

37、,第二、三两组数据取平均值即可,所以所 消耗的NH4SCN标准渗潼平均体积为1O0Q mL。加入的 AgNOt 物质! «(AgNCh> 0.1 OOC mol>25.M mL,根据A+SCN-= AgSCNl,反应后剩余的AgNOj物底的量:网融>尸CJOOO mol尸对0.00tnU 则与Nai反应的ANOi物质的量!双AgNOn0.1 DOO mN 1-】x lj.00 ml 口根据 A十广1 ;则 印-尸0 0600 mol L-(.C e)在滴定管卬装入NH4SCN标准'溶液前应用NH4SCN标港港酒进行润洗 若在配制AgN6标准涔海寸,烧杯中的溶

38、涌有少量溅出,造成溶质减少,所K制的AgNOm标 准溶灌浓度偏低j测定造果偏高。若在滴道卷点读取滴定管刻宸时,俯视标准液液面,造成读数偏小,则测定结果偏高。【名师点睛】本题以沉淀滴定为载体,考查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注意把握实 验原理、实验技能以及物质性质的分析。12.12017江苏卷实验化学1-澳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沸点为71 C,密度为1.36 g cm-3。实验室制备少量 1-澳丙烷的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 :在仪器A中加入搅拌磁子、12 g正丙醇及20 mL水,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 28 mL浓H2 SO ;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加入 24 g NaBr。步骤

39、2:如图所示搭建实验装置,缓慢加热,直到无油状物播出为止。步骤3:将储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步骤4:将分出的有机相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12 mL H2Q 12 mL 5% NazCO溶液和12 mL H2O洗涤,分液,得粗产品,进一步提纯得1-澳丙烷。(1)仪器A的名称是 ;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和 。(2)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2-澳丙烷和 。(3)步骤2中需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4)步骤2中需缓慢加热使反应和蒸储平稳进行,目的是 。(5)步骤4中用5%NaCO溶液洗涤有机相的操作:向分液漏斗中小心加入 12 mL 5% NazCO溶液,振荡,,静

40、置,分液。【答案】(1)蒸储烧瓶防止暴沸(2)丙烯、正丙醛(3)减少1-澳丙烷的挥发(4)减少HBr挥发 (5)将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排出气体【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蒸储烧瓶;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加快反应速率和防止暴沸;(2)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正丙落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丙烯、正丙醉分子之间脱水生成正丙酸.W步僵2中需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降低温度;漏少1 溟丙烷的挥发5W 步驶 2 中发生 NaBi+HiBONaHSOq+HBq CHiHjOH+ HBr> CH3CHiBr+ HiO ;需缓慢加热使反应不喷储平稳进行,目的是减少HBr挥发;(

41、5)萃取的操作:装液,振荡,将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排出气体,静置,分液。将分液 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排出气体目的是要使分液漏斗内外大气体压强平衡,防止内部压强过高, 将活塞冲开,使液体漏出。【名师点睛】本题分别从实验条件的控制与分析、实验仪器的选用、实验原理的理解、产品的分离和提纯 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重点考查学生在真 实的化学实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可分为三步:整体了解实验过程、准确获取题示信息、 认真解答题中设问。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熟悉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

42、典型物质制备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条件控制及注意事项。 掌握重要的定量实验原理和操作。13.【2016年高考天津卷】(18分)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 DO不能低于5mg/L。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 DQ单向稳压进气阀单向箱压排阀榛胺塞三颈烧瓶电廓差别装置1、测定原理:碱性体积下,C2将Mr2+氧化为 MnO(OH2Mn2+Q+4OH=2 MnO(OH)J ,酸性条件下, MnO(OH)将I-氧化 为 I 2: MnO(OH2+I-+H+Mn2

43、+l2+HaO(未配平),用 NS2S2O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I 2, 2S2Q2+12=SO2-+2I-2、测定步骤a.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排尽空气后,停止充 N。b.向烧瓶中加入 200ml水样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mlMnSO无氧溶液(过量)2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完全。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 2ml硫酸无氧溶液至反应完全,溶液为中性或若酸性。e.从烧瓶中取出 40. 00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0. 001000mol/L Na 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 数据。f .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溢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回答下

44、列问题:(1)配置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为 。滴定管注射器量筒(3)搅拌的作用是。(4)配平反应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5)步骤f为。(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若某次滴定消耗NS2S2C3溶?夜4.50ml ,水样的DO=mg/L(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 DO是否达标: (填是或否)(7)步骤d中加入硫酸溶液反应后,若溶液 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2个)。【答案】(1)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2)(3)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45、(4) 1, 2, 4, 1, 1, 3(5)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6)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部变色)9.0 是(7) 2H+SO2-=SJ +SQT+H2O; SO+I2+2H2O=4H+SO2-+2I-; 4H+4I-+Q=212+2H2O(任写其中 2 个)【解析】试题分析:(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将溶剂水煮沸可以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故答案为;将濡剂水煮流后冷却5(2)在橡®S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制应选搔注射器,故选J搅拌可以使溶港混合均匀加快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必(4)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反应配平得MnO(OH升2I-+4H+

46、=M吊+I 2+3HO,故答案为:1, 2, 4, 1, 1,3;39CS)滴定操作一般需要重复逋亍2-5次?以便被小实险误差,因此步骤f为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 檎答案为:重复步骤匚的操作23次j(6)碘离子襁氧化为碘星质后,用NazS9三溶满滴定揩碘还原为碘离子,因让犷碇结束溶酒的蓝邑 消失 j n(Na2S2O5>0 Wl>00tiio().0045L=4JSxiQ-5moi1 根据反应有 S2 MnQ(0H)2k 2Ir4S3O52-, MS户一 吁弧的03尸口25父16%01 该河水的 口。="四乂L125犬 1032=10(心=99440fngL>5

47、 mgT,达标故答案为;溶渣蓝色褪去(半分钟内部变色力支的是;。硫代箍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磕也辨解被生成的确氧化,同时空气中的 氧气也肓的多将碘离子氧化,反应的禽子方程式分别为:上才-氏55。计12+田:0=短-十$。产+罩7 4H4T"6NEKH2j 故答案为;::H乳QfTl+S6P11:。)60匹li+2日 O4H-fS0?21 ; 4H-41 寸0/2匕2 H20>【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含量的测定、滴定实验及其计算【名师点晴】本题以水中溶氧量的测定为载体,考查了物质含量的测定、滴定实验及其计算的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来源与课本而略高于课本,能够很好的考查

48、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掌握滴定操作的一般步骤和计算方法。解答本题时,能够顺利的配平方程式并找到物质间的定量关系是计算的基础和关键,解答时还要注意单位的转换,这是本题的易错点。14.【2016年高考新课标n卷】(15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 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 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 屑,其目的是。(2)甲组同学取2mL FeCl 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 1滴KSCNB液,溶液变红,说明 C12可将 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9、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7氯水和l滴KSCNB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 3溶液混合。分别取 2mL此溶?于3支 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4充分振荡、静置,CC14层呈紫色; 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 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液,溶液变红。实验检验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实验和说明:在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

50、应为 。(5) 丁组同学向盛有 HQ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 气泡的原因是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答案】28. (1)防止 Fe2+被氧化(2) 2Fe2+Cl2=2Fe3+2Cl-(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 Fe2+; Fe3+;可逆反应(5) H2Q+2Fe2+2H+=2Fe3+2H2O, Fe3+催化 H2Q分解产生 Q;HbQ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解析】试题分析:(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

51、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的目的是防止F球中被氧化o(2) Ck可将FW铜化成离子,自易得电子生成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孑守恒、电荷守恒和掠子守恒配 平,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室化,产生干扰,则煤油的作用是隔细空气(4)根据F片的检物方法,向溶酒中加入1滴KJFnCN闻溶液1,若生成或色沆淀,一定含有亚铁离 子j则实睑检脸的寓子是Fd,减易溶于在CCL中呈挈色FWgKSCN溶液显血红色,实 将彳n说明,在工过量的情况下,箔液中仍含有fb和小由此可以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5)氏6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CL溶海,溶液变成棕黄色,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

52、说明 府Fu嘀化成2啜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zO汁注6/绝一段时间后,落清中有 气泡出现,是因为FW催优氐6分解产生6; HQ;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9空)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斫以随后有红褐色沆淀生成心【考点定位】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kQ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以常见的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H2Q的性质为基础,考查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生读题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2Q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人们常用KSCNN§»金验Fe3+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 KSCN 溶液

53、,溶液呈血红色,则该溶液中含义Fe3+;人们常用 阿Fe(CN)6溶液中金验Fe2+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K3Fe(CN) 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义Fe2+。15.【2016年高考新课标出卷】(14分)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一)碳酸钙的制备石灰石(含少用钛的加化物)盐侬小火煮沸 ®碳酸按溶液过漉-=r-r -氨水CaCO2(1)步骤加入氨水的目的是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填标号)。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54、b.玻璃棒用作引流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二)过氧化钙的制备CaCO 工滤液*2工过滤 白色晶体(3)步骤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 。(4)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储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煨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 ,产品的缺点是 。【答案】

55、(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过滤分离;(2) ade ; (3)酸;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4) CaCl2+2NH H2O+ H2Q=CaOj + 2NHC1+2H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分解;(5)去除结晶表面水分;(6)工艺简单、操作简单;纯度较低。试题分析:(1)反应中盐酸过量,且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因此步骤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中和多余的盐酸,沉淀铁高子5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用厅过滤。a.过滤时漏斗末端领尖应该党靠烧杯壁,a错误b,玻璃棒用作引流b正确c.将潴纸湿润 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有气泡J C正确j乱漠氏边掾应谈低于漏斗,d错误-a用玻王褥在漏斗中轻 轻损动容易弄碎迹纸,e错误,答案选曲d(3)步骤您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辘酸j至溶清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溶液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 澹涯馥性.容易含有二氧化碳j而过氧化钙能与§反应,因此耨溶液煮潴的作用是除去澹液中溶解 的 CCh.(4片艮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中还有氤化筱和水生成厕步骤0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b+2Nft HiO +坨gWaSJ +2NHQ1+2H2。:双氧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j因此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的原因 是防止过氧化氮分解,6 过氧化钙在乙酣中的溶解度小,使用乙酉导洗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