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09化学实验(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09化学实验(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09化学实验(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09化学实验(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09化学实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金押题09化学实验【高考考纲】1 .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 .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4 .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真题感悟】例1 . (2018 高考全国卷出)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k时,加几滴CuSO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M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酬:为指示剂C.用钳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TD.常压蒸储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解析:选Bo

2、加几滴CuSO溶液后,Zn与CuSO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无数细小的原电池,加快了生成H2的速率,A项不符合题意;酚酬:的变色范围为8.2<pH<10.0 ,要保证NaHCO完全反应,不能用酚酬:作指示剂,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符合题意;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项不符合题意;为防止加热时出现安全事故,蒸储时蒸储烧瓶中所加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1 .明确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1)增期和蒸发皿:堪期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前者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后者主要用于溶液 的蒸发、浓缩和结晶。(2)试剂瓶:广口瓶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盛放液体药品,棕色瓶盛

3、放见光易变质的药品。(3)滴定管: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而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液,而不能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4)漏斗:普通漏斗主要用于组装过滤器,长颈漏斗主要用于组装简易反应器,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 互不相溶的液体、作反应器的加液(不宜是碱性溶液)装置。(5) “万能瓶”:装置如图,其有多种用途。 A洗气瓶:A进B出,如用饱和 NaHCO容液除去CO气体中的HCl气体。贮气瓶:广口瓶中盛满液体, B进A出,如C1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集气瓶:若 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 CO;若B进A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

4、气体,如H2。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长度同B管)。2常见仪器正确使用的九个注意(1) 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2) 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3)pH 试纸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4)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5) 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6) 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7) 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

5、托盘上。(8)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能再加蒸馏水。(9) 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不可用玻璃棒搅拌。3熟记八大基本操作(1)洗涤沉淀:把蒸储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储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2)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 ),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3) 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4

6、) 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流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手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5) 装置气密性检查li-Q检企装置气密性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 (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图:用止水夹关闭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 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答题*II

7、板形成密闭体系一操作一描述现象一得出结论(6)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已集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抱住管口移近火焰,放 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集满。氨气验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气体已集满。氯气验满: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气体已集满。(7)浓H2SO4稀释操作:将浓 H2SQ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8)

8、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一结晶一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蒸发浓缩一冷却结晶一过滤。【变式探究】(2017 高考全国卷出)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操作A取20.00 mL盐酸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 mol ”t的KMn的液称取KmnO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解析:选Bo 50 mL酸式滴定管的50.

9、00 mL刻度下方没有刻度,但仍有盐酸,所以调整初始读数为 30.00mL后,放入锥形瓶中盐酸的体积大于20.00 mL , A项错误;碘易溶于酒精,清洗试管中附着的碘可以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B项正确;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预先润湿(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否则测定的pH会偏小,C项错误;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配制溶液,D项错误。()例2、 (2018 高考全国卷I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31(纯化),C项装解析:选 d A项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项装置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置用于分离乙酸乙酯,D项装置用于蒸发浓缩或蒸

10、发结晶。只有D项操作在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未 涉及。【名师点睛】1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1) “四原则"不增一一不得引入新杂质;不减一一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一一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易复原一一被提纯的物质要易恢复原来的组成状态。(2) “三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1) “固+固”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产超-开华法.加L站聊 NtCl附十尚一用"曲曲41Hl邛的T所过战池副NC制"幽叫I "幅 韩喊怅

11、,如F国和“可则邕帙暝引(2) “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尊卑愫,如从碗水中搬鹰硬产一降H辅曷法.创从破版制常承中就收胜乳“WM货匚黑腐怪.如从淮水中就取暴惬水国遛一过加法.如嘛去限水中的泥沙(3) “液+液”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产1燕懈片,如泄书翱水 .从玉浦中何取代他,煤泊 液液一.”"前公液法,加油削水.£酸乙说科蒯加菱£门,溶埔(4) “气+气”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洗气机.如除JtCO中的HQ (饱和NaHCOj溶液 气+气一一物烧Et,则除去ME的6(灼意的偶网I、懒去(:口中的f灼烤的联)【变式探究】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实验操作A配

12、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储水B排水法收集KmnO分解产生的Q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浓盐酸与 MnO反应制备纯净 C1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DCC14萃取碘水中的I 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解析:选 d稀释浓HbSO需要将浓HbSQ沿着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蒸储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A项错误。为防止倒吸,收集满 Q后应该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B项错误。应该把含有 Hb。HCl杂质 的Cl2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浓 H2SO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 Cl 2, C项错误。I 2能溶解在CC14中,振荡静置分 层后CC14层在下方,水层在上方,

13、应该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C14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D项正确。【黄金押题】1 .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A.苯和水B.硝酸钾和氯化钠C.乙酸乙酯和乙酸D.食盐水和泥沙解析:选Co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蒸储的方法,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A项,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错误;C项,乙酸乙酯和乙酸沸点不同,可用蒸储的方法分离,正确;D项,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2.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

14、做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管口倾斜向上C.实验室制取氯气时,用 NaOH§液进行尾气吸收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解析:选Co A.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A错误;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有水生成,如果试管管口倾斜向上,水倒流使试管炸裂,B错误;C.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因此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正确;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错

15、误。3.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存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澳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B.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应用棕色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C.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D.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解析:选B。A项,液澳易挥发,由于液滨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B项,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密封保存,错误; C项,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和液体石蜡大,与它们不能发生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

16、里,正确;D项,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 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正确。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只有B.C.D .全部错误NaCl 和解析:选A。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尖端应紧贴烧杯内壁,错误;分离固体碘单质可以采用升华的方法,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应“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不能在量筒中稀释,错误;用胶头滴管定容时,容量瓶内液面应在刻度线下12 cm处,且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错误。5.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选项ABCD实验要求准确量取19.01 mL水新制氯水的保存测定 0.1 mol L 1Na2CO溶液的pH分离水和乙酸乙酯仪器、用品25

17、 mL酸式滴定管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镣子、pH试纸、表面皿分液漏斗、烧杯解析:选Co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 0.01 mL , A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项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镣子,C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不互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需用分液漏斗、烧杯,D项正确。6.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者都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应反复摇动后再开启B.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

18、查容量瓶是否漏水C.完成实验室制取氯气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D.在实验室中分离某些物质进行蒸储操作时,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下解析:选B。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A错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为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瓶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B正确;实验后的废液都应倒入废液桶中收集,集中处理,C错误;蒸储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储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蒸汽的温度,D错误。7.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

19、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及杂质检验除杂A乙酸乙酯(乙酸)NaCO溶液NaOHOBNaHCO#液(NazCG)Ca(OH)2 溶液过量COCCO(HCl)AgNO溶液(含稀硝酸)饱和NaHCO溶液DCO(NO)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水解析:选C。A.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而且也可以使乙酸乙酯水解,错误;B.氢氧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而且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水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又生成另外一种气体杂质一氧化氮,错误。8.下列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待提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方法A乙烷乙烯酸fKMnO§液,洗气BMgCb溶液F

20、eCl3MgO过滤CHCl气体Cl2饱和食盐水,洗气D乙醇水生后灰,过滤解析:选B。酸性KMnO溶液能将乙烯氧化生成 CO,除去乙烯的同时会引入 CO, A项错误;除去 MgCb 溶液中的FeCl3,加入MgO(£进Fe-水解,Fe"转化为Fe(OH)3,过滤后可得 MgCb溶液,B项正确;HCl易 溶于饱和食盐水,而 C12不易溶于饱和食盐水,C项错误;除去乙醇中的水,先加入生石灰,然后进行蒸储,D项错误。9.酸性锌镒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其中的黑色粉末中的由碳粉、Mn® ZnCl2和NH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下列有关回收处理该

21、废电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黑色粉末进行溶解、过滤都需要用到玻璃棒B.将滤渣放在堪期中充分灼烧后,可得到镒的化合物C.将滤液加热蒸干,由于 NHCl分解,可得到ZnCl2固体D.实验室可利用“升华”的方法分离ZnCl2(s)和NHCl(s)解析:选 Q A.黑色粉末中的碳粉、MnO和电池放电过程产生的 MnO(OH均不溶于水,因此在回收处理时首先进行溶解,然后过滤,溶解时为了加速溶解,需要用玻璃棒搅拌,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故A说法正确;B.灼烧时,碳粉转化成 CO, MnO(OH被氧化成MnO,因此可以得到镒的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C.溶液中Zn发生水解,因此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22、得到 ZnCl2固体,故C说法错误;D.ZnCl 2热 稳定性强,NHCl受热易分解,遇冷凝结重新生成NHCl,此方法不是升华,但此题中升华用引号引起,故 D说法正确。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B制备Fe(OH)3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C除去NaCO固体中的NaHCO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D制取NH直接加热NHCl固体,用可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解析:选Co A项,苯和四氯化碳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错误;B项,向饱和Fe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悬浊液而

23、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错误;C项,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NaHC混热分解产生 NaCO,从而除去N&CO固体中的NaHCO正确;D项, 直接加热NH4C1固体,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钱,无法制得氨气,错误。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主要仪器、注意事项及应用举例都正确的是()|T(D选项操作仪器(1项应用举例A洗气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气体中的SO气体B气体干燥从粗管进气,细管出气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干燥氨气C分液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D气体收集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收集氯气解析:选A。A.洗气应是

24、长管进气,短管出气,因为碳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的酸性,因此除去CO气体中的SO气体一般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 A正确;B.无水氯化钙能与 NH反应,干燥氨气,常用碱石灰,故B错误;C.分液时,首先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然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C错误;D.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收集气体的密度应小于空气,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D错误。12 .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 (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A将滨水滴入KI溶液中,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 2胶头滴管、试管、漏斗、玻璃棒、烧杯B实验室通过蒸播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储水酒精灯、圆底烧瓶、冷

25、凝管、尾接管、锥形瓶C用植物油提取滨水中的Br2铁架台、分液漏斗、玻璃棒、烧杯D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解析:选B。A项,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 I2,需要进行萃取、分液操作,使用分液漏斗,错误;B项,实验室通过蒸储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等杂质制取蒸储水,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正确; C项,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澳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提取滨水中的 Br2,错误;D项,NaO用体溶解于水放热,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不需要加热,则不需要酒精 灯,错误。1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26、A取 20.00 mL KMnO4溶液从碱式滴定管初始读数为1.00放液体到最终读数为21.00B分离KClC3与MnO制取C2后的残渣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 KClC证明 Ksp(BaSQ) vKsp(BaCO)向BaSO悬浊液中通入足量 COD配制 100 mL 1.8 mol/L 硫酸量取10 mL18 mol/L浓硫酸,倒入100 mL容量瓶中,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解析:选B。A. KMnO容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胶,必须选用酸式滴定管,选项A错误;B.KC1O3与MnO制取Q后的残渣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镒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镒

27、不溶于水, 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选项B正确;C.碳酸酸性弱于硫酸,反应无法进行,必须选用可溶性的碳酸盐,选项 C错误;D.配制100 mL1.8 mol/L硫酸,量取10 mL 18 mol/L浓硫酸,慢慢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定容,选项D错误。1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I图2图3图4A.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CC1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Cl3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通过稀硝酸与铁反应制取少量的氢气D.

28、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氢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钱固体解析:选A。B项,FeCl3发生水解反应,蒸干时生成Fe(OH)3,无法得到FeCl3晶体,错误;C项,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不生成氢气,错误;D项,加热时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俊固体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错误。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制备 Al(OH) 3在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Al 2(SC4) 3溶液B制备无水FeSO在空气中蒸干FeSQ溶液C除去CO中少量SO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饱和硫酸NaHCO容液、足量的浓D验证新制氯水中含有C12在新制氯水中滴加淀粉-KI溶液解析:选Co A.NaOH过量,得到

29、的是 NaAlO2: Al3+ + 4OH =AlO2 + 2HO, A错误。B.在空气中蒸干 FeSO 溶液时,由于Fe"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过程中易被氧气氧化为Fe3+,所以最后得到的是 Fe2(SO)3, B错误。C.SQ能与NaHC版应而被吸收:SO+2NaHC3=NaSO+2CO+HbO,而CO不与NaHC点应,最后用 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CO气体,C正确。D.新制氯水中含有的 HC1O具有氧化性,也能将 氧化为I 2而使淀粉显蓝色,故无法验证新制氯水中是否含有Cl2, D错误。1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某食盐溶液中滴

30、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为蓝色不是加碘食盐B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 Ba(NQ)2溶液,无现象,再滴加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含有ClC室温下,用pH试纸分另1J测定 0.100 mol L 1_ _ 、,、一一一 1_、,、-,CHCOON解披和 0.100 mol LNa2s溶放的 pH,后者pH较大酸性:H2S<CHCOOHD将气体X分别通入滨水和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两溶液均褪色气体X一定是GH解析:选B。A项,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而不含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但遇碘酸钾不变蓝,故不能因此判断该盐不是加碘食盐,错误;B项,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钢溶液无现象,排除溶液中含有

31、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故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一定是氯离子,正确;C项,醋酸是一元弱酸,氢硫酸是二元弱酸,硫化钠发生两步水解,氢氧根离子由两步水解产生,无法比较醋酸与氢硫酸的酸性强弱,错误;D项,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也能使滨水或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错误。17.对下图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评价不合理的是()J*。项3KO5 :HJ:H写人 凡实?J总性1操作1b"r n评价A用装置量取15.00 mL的NaOHB液错误:不能用酸式滴定管,应改用碱式滴定管B用装置制备C12错误: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导管应长进短出C用装置验证澳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胫正确:生成的

32、乙烯可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D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b处加水后,左右液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证明气密性良好解析:选 Q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氢氧化钠溶液,A正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导管应长进短出,B正确;乙醇易挥发,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则不能验证澳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烧,C错误;D正确。1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向盛有2 mL 0.1 mol/L AgNO 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0.1 mol/L NaCl 溶液,再向其中滴加定量0.1 mol/L KI 溶液证明相同温度卜的溶度积常数 KSp

33、(AgCl)> Ksp(AgI)B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4 mL 0.01 mol/L 酸性KMnO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0.1mol/L H 2GQ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4 mL 0.1mol/L H 2GQ溶液,记录褪色时间证明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C向盛有1 mL浓硫酸的试管中力口入 5 mL 0.01mol/L K 2C2。溶液证明增大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Cr2c7一(橙色)+HQ' 2CrOr+ 24逆向移动D向混有BaCO沉淀的NaOHm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酗:作指示剂)测定其中的NaOH量解析:选D= A.向盛有2 mL 0.1 mol/L

34、AgNO 3溶液中滴加一定量 0.1 mol/L NaCl 溶液,溶液中可能剩 余AgNO,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0.1 mol/L KI溶液,可能直接生成 AgI ,不能确定AgI是由AgCl转化而来,所以不能证明相同温度下的溶度积常数Ksp(AgCl)> Kp(AgI),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该实验操作的结果是溶液总体积不同,导致 KMnO浓度不同,无法证明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正确的实验应该是加入 HaQQ溶液的浓度不同,而体积相同,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K2Cr2O7溶液稀释浓硫酸,不能向浓硫酸中加入K2C2O溶液,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酚血:在碱性溶液中变色,滴定

35、过程中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之 间的中和反应,酚酬:变色时,BaCO沉淀还未与盐酸反应,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19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供氢剂氢化钙(CaH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ML£已知: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慢B.酸R为浓盐酸,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C.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KD.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解析:选D。A.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快,铜、锌和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反 应速率加快,故 A错误;B.酸R为稀硫酸,装置 b中盛装浓硫酸,故 B错误;C.实验时先打开活塞 K

36、,后点 燃酒精灯,用氢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后,才能加热,故C错误;D.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装置 d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故D正确。20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 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 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 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已知:在溶液中,FeSO+ NO 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 NQ 下列对该实验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B,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不含 NO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D.若观察到装置 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 NO与Cu发生了反应解

37、析:选R根据实验装置图,在装置E中Cu与稀硝酸反应制备 NQ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M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由于 HNO具有挥发性,制得的 NO中混有HNO(g)和H2O(g),装置F用于除去NO 中的HNO(g),装置G中的无水CaCl2用于干燥NQ装置H用于探究NO与Cu粉的反应,装置I用于检验NQ A.装置F中盛放水除去NO中白HNqg),根据题意用FeSO溶液检验NO装置I中盛放FeSO溶液,A正确; B.检33NO勺反应为FeSQ+ NOFe(NO)SO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NO不能被完全吸收,NO难溶于水,装置J的气体中含有NO B错误;C.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先熄灭酒

38、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 止通入NO C正确;D.若观察到装置 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NO与Cu作用产生了黑色固体,说明NOWCu发生了反应,D正确。21 .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该过程中“灰”的作用是 ()A.萃取 B.吸附C.结晶D.蒸发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将“灰”布在滩场,用来吸附食盐。22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蒸储水润湿的 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 pH= 10B.用 10 mL 量筒量取 0.50 mol - L 1 H2SQ溶液 5.50 mLC.向铁钉上镀铜时,铁钉连接直流电

39、源的正极D.盛装NaCO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解析:选D pH试纸测量溶液pH时,不可润湿,A项错误;1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 mL ,读数时精 确到小数点后一位,B项错误;铁钉为镀件,应该作阴极,C项错误;因为NaCO溶液呈碱性,其中的 NaOH会与SiO2反应生成NaSiOs,故不可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D项正确。2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KNO,应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B.将SnCl2固体溶解于盛有适量蒸储水的烧杯中,再经转移、洗涤、定容和摇匀就可以在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 SnCl2溶液C.检验溶液中的 sd时

40、,需要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钢溶液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加热搅拌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解析:选A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KNO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故除去 NaCl中少量KNO的方法为: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NaCl,而KNO留在滤?中,A项正确;配. 、 、 .2上.一 一 一-一、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SnCl2溶液时,为了抑制 Sn的水解,应将SnCl2固体用少量浓盐酸溶解,B项错误;检3经SO时,应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SO存在,先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 Ag+等离子的干扰,C项错误;制

41、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FeCls溶液滴入沸水中,继 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不能搅拌,否则得到沉淀,D项错误。24 .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 (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A.用装置甲观察 Fe(OH)2的生成B.用装置乙除去 CO中白C COC.用装置丙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溶液D.装置丁为25 mL滴定管,读数为11.80 mL解析:选C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制备氢氧化亚铁要隔绝空气,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小于水,用植物油能隔绝空气,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A正确;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一氧化碳不能,可以用氢

42、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白C CO,故B正确;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作稀释或溶解试剂的仪器,应该用烧杯溶解NaNO,然后等溶液冷却到室温,再将NaNO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 C错误;滴定管的读数需要精确到0.01 mL根据题图,滴定管读数为11.80 mL故D正确。25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被提纯的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NaBr 溶液(NaI)氯水、CC14萃取、分液BNHCl 溶液(FeCl 3)NaOH(过滤CCO(CO)的末通过灼热的CuO粉末DSiO2(Al 2Q)NaOH(过滤解析:选C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与 NaBr和N

43、aI者B发生反应,A项错误;NHCl溶液能和NaOH§液 反应生成一水合氨,B项错误;灼热的 CuO粉末能与CO反应生成Cu和CO,灼热的CuO粉末与CO不反应,C项正确;SiO2是酸性氧化物,Al 2Q是两性氧化物,二者都能与NaOH§液反应,D项错误。26.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的熔点为101 C, 170 c分解。下列选用的装置和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D铜片和稀硫酸加热时不反应,应该用铜片和浓硫酸加热制取SQ, A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使铝钝化,不能在常温下用浓硝酸和Al反应制取NO, 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草酸晶体的分解温C项错误;苯和

44、澳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度高于熔点,即草酸晶体先熔化后分解,故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 大,故可以用蒸储的方法分离二者,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口进, 上口出,D项正确。27.某学生探究 0.25 mol - L 1 Al 2(SO) 3溶液与0.5 mol - L 一 NazCO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实验1 实验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中含有C(OC.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D.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解析:选D 实验1在过量的Al2(SO4)3

45、溶液中加入NaCO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 a,加入稀HSO, 沉淀溶解,没有气泡,说明白色沉淀a是Al(OH)3;实验2在过量的NaCO溶液中加入Al2(SO4)3溶液,过滤、 洗涤得到白色沉淀 b,加入稀HSQ,沉淀溶解并产生少量气泡,说明白色沉淀b中含有Al(OH)3和碳酸盐。由以上分析可知, A B项正确;实验1、2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混合后溶液的 pH不同,生成的沉淀不 同,说明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C项正确;检验白色沉淀 a、b是否洗涤干净,都可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的方法,故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D项错误。2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46、是()选项操作目的A在乙酸和乙醇溶液中分别加入碳酸氢钠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B在Fe(NC3) 2溶液中滴加盐酸、NHSCN容液确认硝酸亚铁溶液是合艾质C在淀粉水解溶液中加入碘水确认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D向漂白粉的水溶液中通入 SO至过量探究CaSO能否溶于HSO溶液中解析:选A A项,乙醇不和碳酸氢钠反应,乙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加入盐C项,加入酸后,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变质;D项,次氯酸钙溶液与 SO反应生成碘水,可确认淀粉是否完全水解,不能确认淀粉溶液是否已发生水解;CaSO,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9 .海水是重要的资源

47、,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除去粗盐中 SO-、Ca Mgf等杂质,步骤中所加试剂及相关操作顺序可以是:过量 NaO聆液一过量BaCl2溶液一过量NS2CO溶液一过滤一盐酸 由鱼豆 .B.步骤的反应原理为 2C1 + 2H2O=2OH + HT + C12TC.步骤中需将MgCb-6HO置于干燥的HC1气流中加热脱水制备无水 MgC2D.步骤、所涉及的反应中,澳元素均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选D步骤中,用过量 NaOH§液除去Mc2+;用过量NaCO溶液除去Ca2+;用过量BaCl2溶液除去SO,但是这三种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OH、C(O > Ba"

48、,通过加适量盐酸除去CO和OH,但过量的Ba"必须由N&CO溶液除去,因此盐酸在最后加入,过量NaCO溶液在加入, 一一、一,、 人 ,工,八人,一 一一,一,电解 过量BaCl2溶放之后加入,A项正确;步骤为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原理为2Cl +2H2O=2OH + Hd +CI2T, B项正确;步骤由MgC2 6H2O得至ij无水MgC2,为了抑制MgCl2的水解,需在HCl气流中加热脱水,C项正确;步骤中 Br2转化为HBr,澳元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误。a处充分加热固体后,b中观察到红棕30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硝酸银受热分解的产物,在色气体,d中收集到

49、无色气体,a中残留黑色固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a中残留的固体是 Ag2OB.装置b还起安全瓶的作用C.装置c中生成的盐含有 NaNOD.装置d中的无色气体遇空气仍然是无色解析:选A Ag2O受热分解生成银和氧气,故装置 a中残留的固体是 Ag, A项错误;装置b还起安全瓶的作用,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B项正确;二氧化氮、氧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NO和水,C项正确;装置d中的无色气体为氧气,遇空气仍然是无色,D项正确。31.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相应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试剂a试齐【J b试剂c装置A验证非金属性:S>C> Si稀硫酸NaCON*SiO3溶

50、液B制备纯净的氯气浓盐酸MnO饱和食盐水C检验溶液X中含有cO盐酸溶液X澄清石灰水n nrD除去NaaSO中的NaSQ氯水混合物NaOH(解析:选A A项,装置n中出现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装置出中出现沉淀,说明碳酸的酸 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S> O Si,正确;B项,MnO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题图中没有加热装置,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从装置出中出来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不纯净,错误; C项,装置H中加入盐酸,出现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明X中含有C(3> ,可能含有HCO、SO或HS。,错误;D项,氯水具

51、有强氧化性,能把SO一氧化成SCO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32.已知反应:i .4KI + Q+2H2O=4KOH2I 2 反应 ii .31 2 +60H =IOJ+ 5I + 3H2O,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久置的KI固体(呈黄色)溶于水配成溶液;立即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 滴加酚Mt后,溶液变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立即变蓝。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实验说明久置的 KI固体中不含有I 2B.碱性条件下,I2与淀粉显色的速率快于其与OH反应的速率C.实验中溶液变蓝的可能原因为 IO3+5I +6H+ =312+ 3H2OD.若向淀粉KI试纸上滴加硫酸,一段时间

52、后试纸变蓝,则证实该试纸上存在IO3解析:选C分析题中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所得溶液中不含I2,含有KOH说明久置的KI固体中KI发生反应i后生成的I2在水溶液中迅速与 KOHt生了反应ii, A项错误;碱性条件下,12与淀粉显色 的速率慢于其与 OH反应的速率,B项错误;实验中溶液变蓝的可能原因是酸性条件下IO3与I发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生成I 2, C项正确;若向淀粉 KI试纸上滴加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纸变蓝,说明Q氧化成了 £ D项错误。3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淀粉溶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淀粉未水溶液,

53、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出现解B取少量绿矶(FeSC47H2O)溶于稀硫酸中,滴加KSCN容绿矶未因液,溶液未变红色氧化而艾质C将适量C12通入NaBr溶液中,再加入 CC14,振荡,静Cl 2的氧化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Br2D向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Of+、Zn2+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生成黑色沉淀,静置,继续滴加Ns2S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Ksp(CuS) vKsp(ZnS)解析:选A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时,要先加NaOH§液中和用作催化剂的稀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否则稀硫酸能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反应,A项错误;滴加 KSCN§液,溶液未变红色

54、,说明溶液中无 Fe",即绿矶未因氧化而变质, B项正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说明有 Br2生成, 则发生反应:Cl2+2Br =2Cl +Br2,即氧化性:Cl2>B2, C项正确;先生成的黑色沉淀为 CuS,后生成 的白色沉淀为 ZnS,说明Kp(CuS) v Ksp(ZnS) , D项正确。34 .根据FeCl3溶液滴入不同试剂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试齐I现象结论AH2S溶液溶液变浑浊Fe3+有氧化性BNHSClW 液溶液变血红色Nhf抑制了 Fe"水解C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复分解反应D沸水沸水变红褐色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解析:选B FeCl3溶液滴入HS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 S单质生成,Fe3+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