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及相关材料_第1页
2020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及相关材料_第2页
2020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及相关材料_第3页
2020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及相关材料_第4页
2020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及相关材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2、 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 通过学习课文, 使学生了解孔子,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重点难点:1、 学会写摘录笔记。 知道人虽各有优点, 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具准备:孔子画像挂图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恩难忘 ,孩子们上学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2、为什么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过渡:这么伟大

2、的一位思想家,万世之师,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孔子和学生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做摘录笔记。3、检查生字词。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边读边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画或是记录下来。2、全班汇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孔子,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1、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2、什么是“有教无类”?什么是“因材施教”?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分角

3、色朗读孔子与子夏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 你能不能用这里面的某一个学生为例子, 说一说孔子的因材施教。3、 再来读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 读的时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什么是“和颜悦色”?4、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 己的教育。他明白了什么?5、 孔子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想一想, 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6、小结:在孔子的眼里,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明、子路的勇敢、 子张的严谨庄重, 都值得自己学习; 作为老师, 看到这里我也深有感触。学生不一定就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呀。这正是韩愈的那句名言 “*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 * 。” 孔

4、子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谦虚好学的老师,教了很多学生,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7、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 尊称他为“万世先师” ,更是对他教育思想的崇敬呀,这就是: “吾爱 吾师,吾更爱真理”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1、同学们,学习了孔子和学生 ,你明白了哪些道理?2、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五、作业读一读论语 ,收集几条孔子的语录,背一背。板书设计:孔子和学生颜回 守信用 不懂变通子贡 聪明 不够谦虚 因材施教子路勇敢宽厚忍让不够子张处事谨慎不易亲近相关资料孔子简介孔子 ( 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 ,名丘 ,

5、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 *三千,贤*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周游列国 14 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 、 书 ,定礼 、 乐 ,序周易 ,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身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 (叔梁为字, 纥为名) , 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

6、 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 66岁,颜征在还不到 20 岁。公元前 551 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 *而死, 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 17岁时, 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 19 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

7、鲤,字伯鱼。孔子其人在中国 5000 年的历, 对华夏民族的性格、 气质产生影响的人, 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 善、 美, 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 63 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 * 周游列国 9 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

8、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价值,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 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 “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 知识渊博, 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 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

9、厌, 而教不倦也。 ” 孔子学无常师, 谁有知识, 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 又主张直道而行, 他曾说: “吾之于人也, 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 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 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 临别时老子赠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 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 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

10、说,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教学反思今天教学孔子和学生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问了一个问题:“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问题,因为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回答却五花八门。惊讶之余总结了一下有几个原因:1、 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炼能力不高。 一直以来, 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主要内容的处理上实行 “模糊了解” 。 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2、 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联系文本来解决问题。 思想上信马由缰, 节外生枝现象突出, “以文本为本”的意识不强。3、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为了弥补这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 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