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优秀教案(北京四中)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优秀教案(北京四中)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优秀教案(北京四中)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优秀教案(北京四中)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优秀教案(北京四中)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让世界充满爱【设计理念】本教案以新课标的大语文思想为基本理念,是在结合第二单元课文内容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基础上,围绕“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所进行的一次主题教学,是一次大胆而全新的尝试。本次教学注重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展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并进而以这种思考的结果指引今后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二单元所选课文的主题是“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即是“让世界充满爱”。此前,学生通过本单元的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已对“爱”的主题有了初步感

2、知。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搜集“爱心故事”,撰写语文实践活动报告,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爱的博大。本次教学即是在提炼第二单元内容和开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基础上的一次针对性极强的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模式尚处于积极探索中。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已初步感知“爱”的基础上,对“爱”进行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学习目标】一、 知识目标:1、知道语言表达要素2、理解爱的深层内涵二、能力目标:1、搜集、组织材料的能力2、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3、合作、探究的能力4、写作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到“爱”是一种博大的感情,懂得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爱”的尴尬。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

3、爱。 【学前准备】1、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定向性阅读,完成一份语文实践活动报告,内容包括:搜集爱心故事、搜集爱心遭遇尴尬的故事、自己接受爱心和奉献爱心的故事、造成尴尬的原因、如何看待爱心遭遇尴尬等。2、以小组为单位,讲述故事,交流体会。【板书设计】一、走进爱的世界二、呼唤爱的回归三、面对爱的尴尬四、奉献一片爱心【教学过程】课题让世界充满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语言表达要素 2、理解爱的深层内涵能力目标:1、搜集、组织材料的能力2、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3、合作、探究的能力4、写作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爱”的尴尬。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

4、和关爱。 重点理解爱的深层内涵难点1、理解爱的深层内涵 2、正确看待“爱的尴尬”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 学 互 动阶段任务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导入自主学习一、导入1、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了哪些课文?2、讲述: 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看到了朱自清对父亲并不高大的背影的歌颂,看到了台阶中勤劳要强的农民父亲,也看到了老王中老实厚道的三轮车夫老王,更看到了信客中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宽厚待人的信客。所有这些文章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往往在这样一群普通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原始最淳朴的善良、无私、坚韧、勤劳、宽厚。他们总

5、是于细微之处、不经意之间给我们灵魂以深深的感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一个更加博大的爱的世界里吧。(板书:一、走进爱的世界)二、走进爱的世界 1、 讲述: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开展了一次搜集“爱心故事”的活动,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你们的爱心故事。提问:但在讲之前呢,我想先请你们做一次裁判,定一个标准,那就是:你认为怎样讲故事是一个好故事呢?(我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标准?)讲述:看来大家对如何讲故事都很有自己的看法,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讲好一个故事需要把握以下几点(投影展示)2、讲述:好了,标准已经明确。现在给大家1分钟时间在组内准备一下,既可以讲听到、看到、读到的 回答听教师总结,回顾本单元

6、内容讨论、发言小结本单元内容,明确本单元主题,引入本课。明确口语表达要素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阶段任务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小结提高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爱心故事,也可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爱心故事。看看哪组同学讲的故事最精彩。开始准备。(1分钟后展示开始) 提问: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师生评价)3、小结:刚才同学们的故事的确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其实呢,爱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来自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的以外,它还具有更加博大的内容。比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千千万万的人抛头颅、撒热血,他们为什么?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2年的抗击非典,许多人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为什么?希望

7、工程、春蕾计划,数以万计的陌生人捐钱捐物,他们又是为什么?所以,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既有亲情朋友之爱,更有跨越亲缘关系的社会之爱、人类之爱等等更加博大的爱。三、呼唤“爱”的回归 1、讲述:尽管爱的世界如此美好,我们却仍然能看到,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处处还存在着爱的不和谐音。虽然人类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板书:二、呼唤“爱”的回归)有一个小组的同学为我们搜集了某些弱势群体的资料,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里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媒体:(放弱势群体生活写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写一段你想说的话。时间10

8、分钟。 评价:组内互评。推荐一篇全班展示。四、爱的尴尬 1、过渡:从大家的片断作文中,我发现大家其实都是很有爱心的。而且,大家的语文实践活动报告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咱们每个同学都曾给予过别人关爱和帮助。 2、讲述:可是,我还记得在信客中有这样一些情节(打开课本85页):文章的第二部分里,每当外出的谋生者因病客死他乡,而信客将这一死讯带给乡里的家属时,家属在憎恨城市、憎恨外出时,也连带会憎恨信客,当信客把死者的遗物送给家属时, 讲故事,谈感受1、资料展示2、看投影、感悟、写作3、生生互评提高语言表现力拓展提高明确爱的深层内涵引导学生进入“爱”的第二层面的思考1、以画面和真实故事感染学生,激发写

9、作情感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课文引入“爱”的第三层面的思考阶段任务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往往还要流几身汗、赔许多罪。第三部分里,当信客把同乡老婆的一封信送给那位同乡时,同乡为掩盖自己的不良行为,竟反告信客是私闯民宅的小偷,还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可见,奉献爱心也难免有遭遇尴尬的时候。3、讲述: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我都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奉献爱心还会遭遇这种尴尬局面呢?(板书:三、面对爱的尴尬) 4、提问: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爱心遭遇尴尬的呢?你还会继续奉献爱心吗?为什么?四、献上一份爱 1、小结:大家的回答让我联想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在

10、地狱中,鬼魂们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竟无法放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在天堂之中,天使们也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很长很长,但是她们夹到食物就送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2、讲述: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天堂,所以首先就要学会夹着食物往对方的嘴里放。这就是“奉献”的精神。(板书:四、奉献一片爱心)3、总结:由此,我们知道了,简简单单的一个“爱”字,却有着那么丰富的内涵。首先,它是博大的。既有亲情朋友之爱,更有跨越亲缘关系的社会之爱、人类之爱等等更加博大的爱。接受爱的人是幸福的,付出爱的人也是幸福的。其次,弱势群体更需

11、要唤起我们的重视和关爱,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我们奉献爱心时却难免遭遇尴尬的局面。尽管会有尴尬,我们仍然不会停止爱心的奉献,因为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终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学生反馈:最后,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总结这节课的感受。5、结语:(听完大家的感受,我也想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感受:)外面的世界变化万千,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我们的内心。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留心身边你力所能及给予的帮助,让爱满人间。(放图片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回顾课堂内容)思考讨论、发言听、悟听总结,梳理层次反馈感受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心遭遇尴尬”以寓言讲哲理,小结并引发“爱”的第四层面的思考总结本课要点,理解爱的深层内涵反馈、概括欣赏音乐,回顾图片,感悟爱满人间导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