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配电设计基础知识_第1页
电梯配电设计基础知识_第2页
电梯配电设计基础知识_第3页
电梯配电设计基础知识_第4页
电梯配电设计基础知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梯配电设计根底知识 1987年由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发布实施的?电梯制造与平安标准?Safetyrulesforthe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ofliftsandservicelifts。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和杂物电梯规定平安准那么,以防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乘客和损坏货物的事故。用于运输货物电梯的轿厢尺寸和结构允许人员进入,它属于"电梯"而不属于"杂物梯"。一电梯制造与安装平安有关规定为保证电梯电气装置的安装质量,促进安装技术进步,确保电梯平安运行,在作电梯供电设计和施工中必须按照标准要求的标准执行。国标标准通常用

2、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电力拖动的用绳轮曳引驱动的各类电梯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安装电梯的前期工作1电梯电气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2设备验收检查的要求,设备验收检查的要求首先要三查:1包装及密封应完好,在运输中没有出现外伤。2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外观应完好。3以下文件应齐全:文件目录、装箱单、产品出厂合格证、电梯机房井道和轿厢平面布置图、电梯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电梯电气原理图、符号说明及电气控制原理说明书、电梯电气接线图、电梯部件安装图、安装调试说明书、备品及备件目录。3设备和器材的运输、保管,应符合国家有关物资运输、保管的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

3、求时,尚应符合产品的要求。4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5制定平安施工方案。对于电梯安装工程中重要工序,尚应事先制定平安技术措施。与电梯电气装置有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758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的有关规定。二电梯的电源及照明设计1电梯电源应设置专用电源,并应由建筑物配电间直接送至机房。机房照明电源应与电梯电源分开,并应在机房内靠近入口处设置照明开关。轿厢照明和通风回路电源可由相应的主开关进线侧获得,并在相应的主开关近旁设置电源开

4、关进行控制。2每台电梯的主开关均应能够切断该电梯最大负荷电流。但是,主开关不应切断轿厢照明、通风和报警、机房通向隔层和井道照明、机房通向轿顶和底坑电源插座。主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电。3轿厢顶部应装设照明装置,或设置以平安电压供电的电源插座。电梯机房内应有足够的照明,其地面水平照度不应低于200lx。4在同一机房安装多台电梯时,各台电梯主开关的操动机构应装设识别标志。5轿厢顶部应装设检修用220V电源插座2PPE型应装设明显标志。6电梯电源的电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7。7每台电梯或自动扶梯的电源线,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有多路电源进线的电梯机房,每路进线均应装设隔离电器,并

5、应装设在电梯机房内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点。三电梯井道照明设备1电源井道在检修时需要照明,其照明电源宜由机房照明回路获得,且应在机房内设置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开关进行控制。2照明灯具应固定在不影响电梯运行的井道壁上,其间距不应大于7m。3在井道的最高和最低点05m内各装设1盏照明灯。4轿厢的照明电源,可从电梯动力电源隔离电器前取得,并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向电梯供电的电源线路,不应敷设在电梯井道内。除电梯的专用线路外,其他线路不得沿电梯井道敷设。在电梯井道内明敷电缆应采用阻燃型。明敷的穿线管、槽应该是阻燃的。四电梯的配管配线要求1电梯电气装置的配线,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

6、2机房和井道内的配线应使用电线管或电线槽。铁制电线槽沿机房地面敷设时,其厚度不得小于145mm,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分支线路可使用软管保护,但长度不应超过2m。3电线管、电线槽、电缆架等与可移动的轿厢、钢绳等的距离:机房内不应小于50mm,井道内不应小于20mm。4轿厢顶部配线应该走线合理,要特别注意防护平安可靠。5电线管安装应符合以下线路规定1电线管应用卡子固定,固定点间距均匀,且不应大于3m。2与电线槽连接处应用锁紧螺母锁紧,管口应装设护口。3安装后应横平竖直,其水平和垂直偏差在机房内不应大于02,井道内不应大于05,全长不应大于50mm。4暗敷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5电线槽安装应牢

7、固,每根电线槽固定点不应少于2点。并列安装时,应使槽盖便于开启。盖完盖后应横平竖直,接口严密,槽盖齐全平整无翘角。出线口应无毛刺,位置正确。6金属软管安装应无机械损伤和松散,与箱、盒、设备连接处应使用专用接头。同时,金属软管安装应平直,固定点均匀,间距不大于1m,端头固定应牢固。7电线管、电线槽均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电线槽不得兼作为保护线使用。8接线箱、盒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不变形,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中线箱应安装在电梯正常提升高度的12加高17m处的井道壁上。6电梯安装导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线槽配线时,应减少中间接头。中间接头宜采用冷压端子规格应与导线匹配,压接可靠

8、,绝缘处理良好。2敷设于电线管内的导线总面积不应超过电线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于电线槽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电线槽内截面积的60。3接地保护线宜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4电线槽弯曲局部的导线、电缆受力处,应加绝缘衬垫,垂直局部应可靠固定。5配线应绑扎整齐,并有清晰的接线编号。保护线端子和电压为220V及以上的端子应有明显的标记。6动力线和控制线应该隔离敷设。有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应符合产品要求。7配线应留有备用线,其长度应与箱、盒内最长的导线相同。五电梯的信号电路1呼梯信号系统电梯在每层都设有召唤按钮和显示运行工作的指示灯,信号控制电路如图12所示。例如在2楼呼叫电梯时,按下召唤按钮2SB,召唤

9、继电器2K得电接通并自锁,按钮下面的指示灯亮,同时轿厢内召唤灯箱上代表2楼的指示灯2HL也点亮,线圈DLJ通电,电铃响,通知司机2楼有人呼梯。司机明白以后按解除按钮SB那么铃停灯灭。2楼层指示装置当电梯停放在2站以上时,应该装设层楼指示装置。将它安装在井道外面每站厅门的上方或侧旁,有时和召唤按钮安装在一起。楼层显示装置的画板上有代表停站的数字和显示电梯运行方向的箭头。有亮的数字表示轿厢所在楼层的层数,亮箭头表示轿厢运行方向。表示楼层数的装置是一个可以转动的电刷,用链条和主曳引机伸轴相连,对应于每层楼的停站。如图13是一栋5层楼的层数指示装置示意图。指示器上有5个固定点有几层楼就有几个固定点,当

10、轿厢从1层楼到达N层楼时,电刷能同步从一固定点转动到代表N层的固定点,以接通N层的指示灯。根据需要可以做成多排接点,以控制每层楼所需的各种信号。例如担任召唤用的继电器到站复位的信号等。六电梯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现以按钮自平层式AP电梯控制原理图为例,简述普通电梯的工作过程。见图14按钮自平层式AP电梯控制原理图。曳引机采用双鼠笼异步电动机。当闭合线路开关CK及1DK,由司机手动开门,乘客进入轿厢以后用电锁钥匙开关VR接通主接触器ZKC的线圈,SUK和XUK是向上和向下的极限开关。正常运行时,ZKC通电,接通主电路,电源变压器得电,零压继电器YJ通电接通直流控制回路使快速继电器1SJ吸合,同时使交

11、流控制电路接通。当轿厢承重以后,司机手动将门关好,使各层的厅门接触开关1TMC5TMC及轿厢门接触开关JMC都闭合。在运行正常时,平安钳开关AJK及限速断绳开关XTK是闭合的,所以门连锁继电器MJ通电,交流接触器接通电源。如果此时轿厢内的N层指示灯亮,指示N层传呼梯。譬如在4层,司机一面按下XJA解除呼梯信号,再按下4层开车的按钮4LA,这时楼层继电器4LJ通电并自锁。因为层楼转换开关4LK是左边接通,因此上行继电器SJ通电通过30K4106接通,触点SJ24106闭合,KC接通,SJ38106)闭合,SC通电。而KC5052又使运行继电器YXJ通电,SC和YXJ均自锁供电。KC和SC主触头闭合。电动机快速绕组通过启动电阻器接通,电动机正向降压启动,制动器线圈ZZD得电松闸,同时1JS断电,触点延时闭合接通KJC,将电阻器切除,电动机快速上升。当轿厢经过各楼层的时候,轿厢上的切换导板将各层楼的转换开关2LK和3LK等触点转换,令左断右通。在轿厢刚刚进入所要到达的4层楼的平层减速区的时候,4LK转换使SJ和KC断电注意在这时SC有电。电动机定子断电,ZZD同时也断电,绕组放电,这时制动器提供一定的制动力矩使电动机迅速减速。当电动机速度降到250rmin的时候,速度开关SK将MC接通,电动机的低速绕组接通,那么电动机第2次得电,同时ZZD也又有电,从而制动器松开,2SJ延时接通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