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偃高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第1页
小麦新品种偃高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第2页
小麦新品种偃高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麦新品种偃高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王磊1牛建斌2 熊元超3 杨小利4(1洛阳市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洛阳471000; 2洛阳市洛龙区种子管理站,洛阳471000;3洛阳市植保植检站,洛阳471000;4焦作沁阳市崇义镇农业服务中心,焦作454582)摘 要:在介绍小麦新品种偃高58特征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其适宜种植区域及关键栽培技术,为该品种推广应用和增产增效起到促进作用。关键词:小麦;偃高5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偃高58是洛阳市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周麦 16为母本,以偃 高1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综合抗病 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

2、河南省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4。1 选育过程2004年以周麦16为母本,以偃高1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代 号05013,当年收获62粒种子;2005年该组合F1代表现突出,分蘖 力强,繁茂性好,叶片长,茎秆硬等优点,确定为重点组合;2006年在该组合的F2代中精选单株452株,种成株行圃;2007年在F3 代中选出表现优异的60个株系;2008年在F4中经过株系鉴定,选 中18个表现优异的株系;2009年参加株系鉴定,早代测产中,比对 照周麦18增产的,选出8个株系;2010年参加公司新品系产量比较 试验,05013-5、05013-32 和 05013-

3、58 比对照增产 4% 5.5%、6.2%。 2011年参加产量比较试验,选定产量最高的 05013-58株系,比对照 周麦18增产6.5%,定名为偃高58。豫麦 21 X 周 8425B(806X B16)F3 X洛阳 7602r周麦16偃高1号偃高 58 偃高 58 系谱图 2 特征特性2.1 生物学特性 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 230.1231.9d。 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 穗率低,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较慢,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株型偏松散,旗叶较小,植株偏高,株高78.487.0cm,茎秆弹性好, 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

4、、籽粒半角质,饱满度 较好;不耐后期高温, 熟相一般。 产量构成三要素: 亩成穗数 35.7 39.4 万,穗粒数 33.9 36.2 粒,千粒重 48.2 53.4g。2.2 抗病鉴定 2014-2015 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 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3 品质分析 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 检测:蛋白质含量 14.48%,容重 786g/L ,湿面筋含量 26.6%,降落 数值395s,沉淀指数62mL吸水量64.4mL/100g,形成时间2.8min , 稳定时间1.9min,弱化度196F.U,硬度64HI

5、,白度70.2%,出粉率 70.6%。 2 0 1 5年检测:粗蛋白质含量 12.55%,容重 820g/L ,湿面筋 含量23.8%,降落数值406s,沉淀指数70mL吸水量63.6mL/100g , 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4.3min,弱化度109F.U,硬度66HI,白 度 76.4%,出粉率 71.7%。3 产量表现3.1 河南省冬水区试2 0 1 3 20 1 4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区试,12 点汇总, 9 点增产,平均单产8575.5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13%,显著,居 15 个参试品种第 7 位。监收点汇总比对照品种周麦 18 增产 6.0%。20142

6、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单产8163.0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5%,显著,居 14 个参试品种第 8 位。3.2 河南省冬水生产试验 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生产试 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平均单产8020.5kg/hm2,比对照品种周 麦 18 增产 5.0%。3.3 高产示范 2014年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潘寨村种植 4 hm2高产 田,平均单产9768kg/hm2, 2015年种植8 hm2平均单产9520kg/ hm2 2016 年在项城市孙店镇解唐村种植 15 hm2 示范田,平均单产 9433kg/hm2 。4 适宜种植

7、区域及关键栽培技术4.1 适宜区域 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 种植。4.2 播期播量 播期 10 月 515 日,最佳播期 10 月 810 日。高 肥力地块播量105120公斤/hm2,中低肥力可适当增加播量,如延 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7.5公斤/hm2播量为宜。4.3 播种方式 以2023 cm等行距或17 cmX 25 cm宽窄行种 植。4.4 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一般施肥量:纯氮180 kg/hm2,五氧化 二磷112.5 kg/hm2,氧化钾112.5 kg/hm2;拔节后,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 。一般需浇越冬水、拔节水和孕穗水,避免 5

8、月中、 下旬浇“送黄水”。倒春寒频发地区注意防冻害,低温来临前及时浇 水。4.5 防治病虫 地下害虫防治 对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及 吸浆虫的蛹,应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双管齐下,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土壤处理:每hm2用3%甲基异柳林颗粒剂22.530kg,拌细土 300kg, 拌均匀后,边撒边犁,翻入土中。药剂拌种:可用甲胺磷杀虫剂和禾 果利杀菌剂,杀虫剂按药:水:种为 1: 50:500 比例拌种,杀菌剂根 据说明书用量使用。早春纹枯病防治 应在返青至拔节前喷药 12 次防治纹枯病,药剂可用 20%三唑酮1500ml或12.5%禾果利225g兑 水600kg/hm2,对准茎基部喷雾,防效较好

9、。中后期一喷三防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般应在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喷雾防治锈病、 赤霉 病和穗蚜2次。每hm2防治锈病可用20%E唑酮1500ml,防治蚜虫用 乐斯本375450ml或吡虫啉450600g;为促进灌浆提高粒重,可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0g。以上3种类型药剂可以混用,减少用工。 在小麦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 2d 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 及时喷施40%菌灵1500g/hm2防治赤霉病。4.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的地块要在腊熟期进行,机械收割可适当 推迟。参考文献1 金善宝 . 中国小麦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2 庄巧生 .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3 殷贵鸿,韩玉林,于海飞等 . 小麦新品种周麦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J. 中国种业, 2006(1):46-474 余四平 ,王丛晓 ,田文仲等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