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E质量控制手册_第1页
ASME质量控制手册_第2页
ASME质量控制手册_第3页
ASME质量控制手册_第4页
ASME质量控制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件号 版本: 修订号 封面 日期: 页码: WPEC/ASME-QCM 2003 0 2003-7-15 1/1 质星控制手册 遵照 A SME 锅炉和压力容器标准第 Vffl卷第 1 册 制造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 生效日期:2003年7月15日 受控本 非控本 副本编号: xxxxxx公司 地址:江苏 由廿编:xxxxx :xxx :xxxx 早 标 题 修订号 日 期 封 面 0 2003.07.15 A 目 录 0 2003.07.15 B 缩略词 0 2003.07.15 C 授权声明 0 2003.07.15 1 手册的管理 0 2003.07.15 2 组织机构 0 2003.07

2、.15 3 图纸、设计计算和技术条件的管理 0 2003.07.15 4 材料管理 0 2003.07.15 5 检查和检验程序 0 2003.07.15 6 不一致品的处理 0 2003.07.15 7 焊接管理 0 2003.07.15 8 无损检验 0 2003.07.15 9 热处理 0 2003.07.15 1 0 计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 0 2003.07.15 1 1 记录保存 0 2003.07.15 1 2 授权检验师 0 2003.07.15 1 3 样 表 0 2003.07.15 制定: 日期: 质控部长 日期: 总经理 同意: 日期: 授权检验师 文件号:WPEC/AS

3、ME-QCM 版本:2003 修订号:0 B章 日期:2003-7-15 贞俏: 1/1 缩略词 AIA: 授权检验机构 AI: 授权检验师 AIS: 主任授权检验师 ASME: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Code : A SME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第Vffl卷第1册, 包括参考规氾卷 Code Items: 按照AS ME标准要求设计、制造、检查、 试验和检验的压力容器或零部件 COL: 验收单 Customer: 购置符合ASME标准要求广品的公司 Customer Specification: 用户提供的相应技术说明 Corporation: xxxxx公司 JIC: 焊缝识别卡 MAWP: 最

4、大许用工作压力 MDMT: 最小设计金届温度 MDR: 制造厂数据报告 MT: 磁粉探伤 MTR: 材料测试报告 NB: 美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师总部 NCR: 不一致品处理通知单 NDE: 无损检验 PFC: 工艺流程图 PQR: 工乙评正报告 PT: 液体渗透探伤 PV: 压力容器 QC: 质量控制 RT: 射线探伤 QC Manager: 质控部部长 UT: 超声波探伤 Welder: 一般工程的焊工和焊接操作工 WPQ: 焊工技能评定 WPS: 焊接工艺规程 WPEC: xxxxx公司 WOPQ: 焊接操作工技能评定 文件号:WPEC/ASME-QCM 版本:2003 修订号:0 C 章

5、 日期:2003-7-15 页码: 1/1 授权声明 为了建造优质的ASME标准产品,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用户的要求,按照 ASME锅炉 压力容器标准第皿卷第1册,无锡市石油化工设备WPEC建立了相应质量控制体 系。 质量控制手册是该体系的文字表达,全厂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在制造标准产品时, 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准违反。 特此授权质控部长负责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必须符合 ASME标准和本手册的规定,并得 到全面贯彻。 质控部长具有组织上的独立权,以判定和解决所有的问题。他应向公司总经理汇报 质控体系的状况,并提出质量控制的系统报告,他有权发布停止制造的命令直至质量问题 得到妥善解决。在质控部长和其它部

6、门负责人之间发生的争议,应由我根据标准和设计技 术条件及本手册的要求作出最后裁决。 质控部长负责与授权检验帅保持密切联系,对质量控制手册的任何改变,均应事先征 得授权检验帅A I 认可。 本手册有两种文本英文和中文。如在使用中,中、英两种文本发生矛盾,那么以英 文文本为准。中文文本的修改必须和英文文本保持一致。 签名: 总经理日期: 第一章 日期:2003-7-15 页码: 1/2 文件号:WPEC/ASME-QCM 版本:2003 修订号:0 手册的管理 本章规定了质量控制手册的管理程序和要求。 1.1 总那么 1.1.1 手册的目的是使在我公司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保持有效的运转,确保所制

7、造 的压力容器及零部件能符合 A SM E 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第 Vffl卷第 1 册中包括材料、设 计、制造、检查、试验、检验和发证方面的所有要求。 1.1.2 本手册由质控部长负责制定、并经总经理批准。他们将在 A 章的目录贞上签字并 签日期,说明由他们制定和批准。质控手册在执行之前 ,要交给 A I认可,A I认可后应在 英文版A章的目录贞上签署姓名和日期。 1.1.3 质控工程帅负责标准增补的核对,并将核对结果填写在标准补遗核实表上样表 1 - 1 0 核实表应由质控部长审核,必要时,质控手册和规程应进行修改以符合最新版 本标准和增补的要求。这些修改应在增补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 1

8、.1 .4 本手册有受控本和非受控本两种形式。本公司质量控制活动只能用受控本。受控 本的发放和保存都应是最新版本,按本章的受控规定进行发放。非受控本只供外部使用, 在发放时是最新版,之后不再更新。 1 . 2 手册的发放 1.2 . 1 在控本手册发放表样表 1 2 ,应由质控部长指定。质控工程帅根据表中名单 亲手把控制手册发到每一位持有者手中。持有者应在表中签署姓名和日期,作为收到的依 据。每一本手册的封面应具有如表中所示的相同的手册编号。 1.2 .2 质控部长应为 A I提供一本专用的英文受控本手册。 1.2 .3 非受控的质量控制手册应按质控工程师的指令分发。 1 . 3 手册的修改

9、1 .3 .1 质量控制手册的修改所需制定和批准程序与手册原件相同。任何修改,在贯彻前 应经 A I审查认可。 1 .3 .2 质量控制手册更改采用整章更换方法,不准只更换单贞,样表可单贞更换,每直 的最新第一章 日期:2003-7-15 页码: 2/2 文件号:WPEC/ASME-QCM 版本:2003 修订号:0 修改标记,要在 A章目录和修改章的每页或样表上同时注明。 1 .3 .3 质量控制手册的封贞应标出质量控制手册的最新修改版次,并与 A章“目录的 最新修改标记统一,目录示出所有章包括样表章的最新修改标记。当一贞样表修改时,第 1 3 章样表章的目录贞也必须修改,说明所用每个样表的

10、最新修改。 1.3 .4 修改段落或局部将在右边空白处用一垂直线作出标记,修改后的各章仅保存该章 最后一次修改标记。 1.3 .5 修改章或修改样表应与封贞和 A章的目录贞一起发放。当修改样表时,样表目录 贞也应一起发放。当把更改件发到持有者手中时除质控部长保存一份已标注“作废字样 的旧件作为修改记录历史外,其余旧件应由质控工程帅收回并销毁。 1.4 翻译 1.4.1 应为不理解英语的人提供中文版质控手册,质控工程帅应负责中文版的翻译。 1.4.2 质量控制手册的中文版按英文版的要求编制、批准、管理和发放,其要求与英文 版相同,并应在英文版批准后十天内完成。但不须 A I签字。 1 .4.3

11、在英文和中文版之间,解释时出现的任何争议,将以英文版为准,而且中文版应 修改到与英文版一致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组织机构 xxxxxx公司的组织机构图示丁第2页中。质量控制的功能应独立丁生产之外。这样,质 控人员就具有完成质量控制手册所赋予任务的自由和权力。 2 .1 组织机构图规定了每个部门的工作职别,在质控手册中提到的某个部门,那么包括部 长或他的指定者。 2 .2 每个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和权力见质控手册以下各章。第二章 日期:2003-7-15 页码: 2/2 文件号:WPEC/ASME-QCM

12、版本:2003 修订号:0 总经理 质控部长 组织机构图 检验料长检验料长 NDE III 嗫 设计科长 总工程师工艺科长 档案主任 生产科长 容器车间主任 总经理助理 金工车间主任 供给科长 销售科长 理化工程帅 试验员试验员 检验程帅检验程帅 检验员检验员 材料检验工程帅 - 检验员 计量_L程帅 计量员 NDE U 级 NDEI 级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图纸、设计计算和技术条件的管理 本章规定了控制设计文件(包括图纸、设计计算和技术条件)的程序和要求,以此来保证设 计符合 A SME 锅炉和压

13、力容器标准第 Vffl卷第 1 册及增补的规定。 3 .1 总那么 3.1.1 标准产品的设计有以下二类: a) 工厂自行设计; b)由用户或其代理人完成的设计。 3 .2 用户技术条件的审查 3.2 . 1 收到标准产品的定单后,用户文件由设计工程师审查、设计科长认可,以保证 设计所需的所有数据均已包括在内且与标准要求一致。 3 .3 设计文件的编制 3.3 . 1 收到用户技术条件后,设计工程帅应按照适用标准版本和增补及用户技术条件 的要求编制图纸、设计计算书、材料请购单和采购技术条件。总图和计算书应由设计科长 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其余文件都由设计科长审核并批准。 作为最低要求,设计图纸应

14、包含以下内容: (a) 适用的标准版本、增补和标准案例(如适用); (b) 最大许用工作压力(MAWP); (c) 设计温度,包括最低设计金届温度(MDMT); (d) 材料技术条件和牌号; (e) 无损检测(ND E); (f) 焊后热处理(PWHT); (g) 压力试验; (h) 焊接接头型式; (i) 冲击试验要求; (j) 尺寸和公差; (k) 腐蚀裕量;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l) 标准的钢印; 3.3 .2 当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采购技术条件是由用户提供时,这些文件的审查和 批准同3.

15、2 . 1 节和 3 .3 . 1 节。本公司对这些文件负总的标准责任。 3.3 . 3 当计算机程序用丁设计时,设计科长应负责核实该程序是否符适宜用的标准版 本和增补。程序号应在设计计算书中注明。设计工程帅应核实输入、输出数据的准确性; 当A I有要求时,可使用人工的方法核实其计算的准确性。设计科长应审核新的标准版本 或增补来决定计算机程序是否受到影响,任何要求的修改应在新的标准版本或增补发行之 日起六个月内完成。任何修改应送交 AI检验师以引起他的注意。 3.3 . 4 所有设计文件应在制造前送 A I审阅。 3 .4 修改 3.4 . 1 当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时,设计文件应按原件同样的程

16、序进行审核和批准。修 改情况应在被修改文件靠近修改的部位用带编号的三角形 注明。 3.4.2 档案科应保存一份作废的版本直至标准产品发证为止。作废的版本应标注作废 字样,且不能用丁生产。 3.4.3 任何修改应在执行之前由质控部长通知 A I以引起他的注意。 3 .5 文件的标志 3.5 . 1 在开始设计之前,生产科长应对每个标准产品指定一个唯一的工号。 3.5 .2 任何用丁生产的文件必须带有工号,文件号包括修订号。车间所用的文件应 标注 A S ME 加字样。 3 .6 分发 3.6 . 1 任何用丁生产的设计文件应列在 文件发放表样表 3 - 1 中,该表由设计工 程师编制、设计科长批

17、准。 3.6 .2 文件发放表上应注明工号,文件号和修订号、名称、部门及发放副本的数量。 3.6 .3 完工的设计文件包括 艾件发放表应交资料员存档。资料员按 艾件发放表 复制图纸和其他文件并分发到该表规定的部门。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3.6.4 资料员应要求收件人在 文件发放表上签署姓名和日期,作为收到的依据。资料 员应该核实所有的文件已按要求分发到各部门,并已在 艾件发放表上签署姓名和日期。 发放修改后的文件时,资料员应收回并销毁旧件或只有当旧件已活晰地标明 作废,才允 许相关部门保存旧件。文件号

18、: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材料管理 本章表达用丁制造标准产品的材料的控制,以确保该材料符合 ASME标准第 II卷第 Vffl 卷第一册的要求。 4 .1 材料请购和采购技术条件 4 .1.1 材料米购申请单样表 4 1 和米购技术条件表4-2 应按第 3 章第 3 .3 . 1节所 述编制、批准不包括第 7 章所述焊接材料。 4 .1.2 除了材料质量证明书要求的以外,采购技术条件应显示材料请购单号、材料的 技术说明、包括相应的等级、类别、型号和附加要求,例如冲击试验、热处理、无损检验、 标志等。 4 .1.

19、3 当在公司以外采购经过焊接的预制或预先成型的受压件时,供给科长应选择具 有相应ASME 授权证书的外协厂家,除非第八卷第一分册中 UG-11允许,采购技术条件 应要求适合的外协厂家提供部件数据报告给 WPEC。 4 .1.4 当由外协厂家冷成型的承压部件,应要求其提供部件质量证明书,并指明有关热 处理的要求是否满足。 4 .2 订货 4 .2 . 1 供给科长应负责选择能供给符合要求的材料的卖主。 4 .2 .2 采购单样表43应由采购员毫不更改地按照材料采购申请单编制,且由供 应科长批准、核对其正确性。 4 .2 .3 采购单连同采购技术条件由采购员交给卖主。采购单和采购技术条件的副本应

20、由采购员交材料检验工程师。 4 . 3 进货检验 4 .3 . 1 供给科长应负责接收所有发至 WPEC的材料或零部件。 4 .3 .2 供给科仓库保管员应将进厂材料或零部件安放在指定地点,并要求检验科进行 进货检验。 4 .3 .3 所有材料或零部件应由检验员按照采购单、采购技术条件 如果适用、以及规 范的要求进行材料到货检验。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4 .3 .4 材料到货检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材料外表和切割边缘的缺陷检查; b 包括厚度在内的尺寸测量; c 核实要求的标记,包括材料质量证

21、明书的追踪检查。 4 .3 .5 检验员应将检验结果分别记录在 进货检验记录样表4-5A , 4-5B, 4-5C上。 材料检验工程师审核 进货检验记录和材料质量证明书,对照ASME标准第 II卷第皿卷第 一册以及采购技术条件,核查材料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和其它要求。检验合格后,材料检 验工程帅应在质量证明书上加盖“材料合格章,并在“材料合格章 样表4- 4和进货 检验记录上,签名、填上日期。 4 .3 .6 在进货检验阶段或在生产过程中如需对材料作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科长应负责 提供试验程序并在 材料进货检验记录中注明。 4 .3 . 7 检验科应将材料质量证明书与 材料进货检验记录一起存档。

22、4 .3 . 8 合格的材料或零部件应在材料检验工程师同意后用检验员确定的唯一的材料代 码标记加以识别,并由仓库保管员用油漆,标签或钢印标识丁该材料或零部件指定的部位。 检验员应目睹仓库保管员的标识过程并加盖 兰角形印章以示确认。检验员应对标识在材 料质量证明书上和材料进货检验的标识负责。 4 .3 .9 对丁要求打标准标记钢印的部件,必须提供部件数据报告,部件上应有标准要 求的相应数据标记。检验科长负责提供给 A I验证。 4 .3 .10 不合格的材料或零部件应与合格材料隔离,用 停止标签识别样表 6-2, 并按第 6 章所述的 不一致品的处理执行。 4 .3 .11由检验科完成的进货检验

23、记录的副本应交供给科。 4 .4 保管和发放 4 .4.1 仓库保管员应负责将合格的材料和零件存放在仓库或材料场地的指定地区,他 至少应保证做到以下几点: a保存识别标记;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b防止材料或零件损伤丧失和变质。 4 .4.2 工艺工程师按照图纸提出钢板的切割图,以确保指定的材料被经济地使用,并 尽量安排焊缝的错开。切割图须经工艺科长批准。 4 .4.3 容器车间组长应根据图纸和切割图钢板填写材料发放卡样表 4-7并经车 间主任批准。 4 .4.4 车间组长或操作人员凭 材料发放卡向仓

24、库保管员要求领用材料或部件。仓库保 管员应根据 材料发放卡核对材料牌号、标志、规格、尺寸和数量。只有在认定所要求的 材料或零部件合格且用丁相应的标准产品后,才能发放材料或零部件。 材料发放卡应由 仓库保管员归档。 4 .5 材料识别标志 4 .5 . 1 检验科长负责采用下歹0其中之一方法保持对材料原始识别标志的追踪。 a 准确地移植材料原始标志到适当位谿,以使这个标记在完工容器 上活晰可见。 b 采用可追踪到原始标志的代码进行标记。 材料代码标记规程QCMP-02须经AI审核和认可。此代码标识应由 检验员记录在代码标识登记表上。标记的移植应由材料切割工在 实施切割之前进行移植,并经检验员认定

25、。在移植标志之前使用 自动切割机切割材料时,应在切割之后立即进行标志移植,然后 从切割机上移开被切割的材料。检验员应见证此标识的移植。 4 .5 .2 除上述第 4 .5 .1 节的规定外,检验员还应将每一件材料的识别标记和代码标记 使用时记录在“材料标记核对单样表 4 8A、B上,并由检验工程师审核以使 每一种材料在完工容器上能正确识别。 4 .5 .3 移植标志应用钢印,按照ASME标准第皿第 1 册UHT篇和ULT篇制造的产品要使 用低应力钢印。当标准及使用条件禁止打钢印或用户要求不打钢印时,标记移植可采用油 漆写或用漏字板喷印,且应经 A I认可。 文件号: WPEC/ASME-QCM

26、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4 .5.4制造过程中,每一种材料和零件应用模压、油漆或标签注明其工号 4 .6 库存材料 4 .6 . 1 当供给科准备使用库存材料时,由采购员填写 便用库存材料征询单样表 4 9 经供给科长审查,满足要求后允许使用库存材料。 4 .6 . 2 只有当对库存材料进行了如第 4 . 3 节所述的检验后才可使用库存材料。 便用库存 材料征询单应由检验工程师审查,注明其意见并经检验科长批准。 4 .7 由用户提供的材料 由用户提供的所有标准材料应按上述第 4 . 3 节的要求进行到货检验,以确定其符合 材料 请购单和采

27、购技术条件,图纸和标准的要求。 4 . 8 材料代用 4 .8.1材料的代用应由供给科或工艺科填写“材料代用申请单表 4-10,由设计工程 帅、工艺工程师、焊接工程师审核,由设计科科长批准,并经 AI同意后才能代用。如果必 要也应获得用户的同意。材料代用申请单保存在设计科,所有相关的资料都应进行修改以 反映出材料的代用。 4 .8.2设计工程帅应审核受影响的设计文件如计算书、材料采购技术条件等;如果可以, 在材料代用之前,在AI的批准和用户的同意条件下,可修改设计文件。 4.9检验科长应负责提供所有材料的证明书、检验记录 /报告、技术条件,以供AI审核。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

28、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检查和检验程序 本章规定按照ASME第 U 卷第一册和用户技术条件制造标准产品的检查和检验程序。 5 .1 总那么 检验科长负责按照相应标准卷本皿 1,质控手册和用户技术条件的要求对标准产品提供检 查和检验程序。 5 . 2 工艺流程图P F C 5.2 . 1 工艺工程师应按照图纸、相应标准卷本和用户技术条件编制 PFC,样表 5 - 1, 指明制造流程包括必要的检查、检验和试验。PFC 应由工艺科长审核、质控部长批准。 5 . 3 验收单C O L 5.3 . 1 检验工程师按照 PFC 编制 COL 样表 5 2

29、A、B、C。COL 要提供所 有需要运行、检验和试验并有检验员和A I签字和签日期的栏目, 以验证上述的质量活动。 COL 应由检验科长批准,确保所有要求的检验和试验都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并满足规 范和用户技术条件的要求。 5.3 .2 CO L 要标明所用的操作图纸和检验规程或指导书的编号。 5.3 .3 质控部长应负责将 P F C、 C O L 与相应图纸、规程或指导书提交 A I以供审核。 在制造开始之前须指明 A I检验点。 5 .4 A I的检验 5.4.1 A I应在 C O L和 P F C上指明他的检验点,且在 P F C和 C O L封贞上签名和 签日期,作为其已经审阅 A

30、I指定检验点的证明。 5.4.2 A I的检验点分成停止点、见证点和审核点,说明如下: a H 停止点:没有AI的到场以及他的认可,不得进行任何工序操作的 检验点;如果AI放弃对检验点的检验,他应给出书面通知给质控部部长,由质控部长指示 检验工程师在验收单的相关位谿签字及日期,以此说明 AI对本道工序的同意。AI将在其下 次来访中对验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收单进行补签。AI也可以在他的书面通知中指定另外一个停止点。 b W 见证点:如果AI事先被通知,但他不能按要求的时间到工厂进行 其检验,在 AI不

31、到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本道工序操作的检验点。 AI应在他下次来厂时进行 检验或审核其报告或记录。 c R 审核点:审核点是 A I不在场进行操作的检验点 ,检验记录应在 A I 签署制造厂数据报告之前提交其审核和认可。 5.4.3 在到达 A I指定的检验点之前,质控部长应负责预先通知 A I 0 5 . 5 过程检验 5.5 . 1 制造操作应在车间组长监督下由车间工人按照 P F C、COL图纸、规程及有 关指导书进行。 5.5 .2 车间组长应负责在检验阶段要求检验员进行检查。 5.5 .3 检验员或 A I认为检查、检验或试验合格时,应在 C O L 中相应的工序签名和 签日期。 5.5

32、 .4 除第 5.4.2 所写情况外,其他工序只有在上道工序检验并在 COL 上由指定的检 验人员签字以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操作。 5.5 .5 当容器没有用丁内部检查的开孔时,检验工程师应在最终封闭前为 A I安排一个 检验点。 5 .6 产品试验 5.6 . 1 对丁按照 A SME 标准第 U 卷第 1 册制造的并且焊接工艺含有冲击试验要求的 容器,焊接工程师应负责准备用丁焊接产品试板的工艺。 5.6 .2 试验规程按照下述第 5 . 8 节编制。 5.6 .3 冲击试验将委托外协厂家,满足第 10 章 10.3.4 条款的要求,检验科长应核实冲击 试验机的校准和维护记录。 文件号: W

33、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5 . 7 最终检验 5.7 . 1 检验工程师负责认可所有要求的工序包括检验已全部完成,假设有不一致品 时,应在产品最终压力试验之前处理解决。 5.7 .2 进行最终压力试验时,由检验员观察是否泄漏和变形,检验工程师进行监督,证 明该试验符合标准要求且 A I在场,“压力试验报告见表 5-4。 5.7 .3 最终压力试验时所使用的压力表应按照第 1 0章的要求检定。压力表的量程范围 应是最大试验压力的 2 倍左右。但在任何情况下,量程范围不应小丁试验压力的 1 . 5 倍, 也不应大丁试验

34、压力的 4 倍。 5 . 8 检验记录和规程 5.8 .1 检验规程应由检验工程师编制、检验科长审核、质控部长批准。检验规程应说明 具体检验的合格标准。 5.8 .2 检验员应填写检验规程所要求的相应记录。由检验工程师审核,记录编号应在 C O L 上注明以备追踪。 5.8 .3 这些记录应交给 A I审查。 5 .9 标准标志钢印的使用 5.9 .1 在使用标准标志钢印之前,检验科长负责收集要求的全部记录或报告,以验证 COL 内容全部完成,签字完毕,满足相应标准和用户技术条件的要求。 5.9 .2 标准标志钢印只能在 A I的授权下用来打在铭牌或标准产品上。质控工程师和 A I应核对(样表

35、 5-3)铭牌的正确性、数据和位谿的打印情况,并监督打钢印和铭牌的 装接(当预打铭牌时)过程。当字母和数字直接打在压力容器上时,对铁基材料板材其厚 度至少应为1 /4 i n ( 6 mm),对丁有色金届板材其厚度至少应为 1 /2 i n (13mm)。 5.9 .3 质控部长应负责保管标准标志钢印,防止遗失和非授权性使用。 5 .10 制造厂数据报告确实认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5.1 0.1 检验工程师按照设计文件、检验和试验数据,以及相应标准编制制造厂数据报 告。 5.1 0.2 检验科长审核

36、制造厂数据报告,验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5.1 0 . 3 在制造厂数据报告提交 A I之前,质控部长在制造厂数据报告上签字确认。 5.1 0 . 4 在 A I对制造厂数据报告签字之前,检验科长应负责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 记录和测试结果及其它必要的文件交给 AI。当 A I认为所有要求已满足时,那么在制造厂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数据报告上签字。 5 .11 制造厂数据报告的注册 5.1 1.1 当用户需要时,质控工程帅应负责把经过确认的制造厂数据报告的原件在确认 后的30天内交 NB 注册并提供

37、副本给用户或其指定代理人以及要求时提供给 A I o 5.1 1.2 NB注册号应由质控部长管理和发布,该号按顺序无间隔,无前缀或后缀。 他将负责保存 NB 注册号登记本,该本说明工号、用户名称、制造厂序列号、发布日期、 N B 注册日期以及所用容器及标准标志钢印的类别。 5.1 1 . 3 当部件数据报告是由部件制造厂家提供时,该部件数据报告附丁 WPEC的数据 报告后,并按第 5 .1 1 .1 节和第 1 1 .2 .3 节所述方法进行分发。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不一致品的处理 本章规定了不一致

38、品的定义及不一致品的处理程序。 6 .1 总那么 6 .1.1 不一致品是指不符合相应标准、质控手册或其它技术条件要求的任何状态。在完 工的标准产品被认为满足标准要求之前,不一致品必须得到处理。 6 .2 不一致品的报告和标识 6 .2 .1 任何人发现不一致品应该通知质控部长。质控工程帅按照质控部长的要求进行调 查和判断不一致品是否存在。如果届丁不一致品,质控工程帅应该填写 不一致品报告样 表 6 1 o 6 .2 .2 质控工程师应在被疑心为不一致品的工件上,贴“停止标签样表 6 2 并 且停止运转。除检验工程师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将停止标签从不一致品工件上取下。 6 .3 不一致品的处理

39、 6 .3 . 1 质控部长负责对不一致品处理,他可以召集相关科室开会研究解决不一致品的处 理。 6 .3 .2 不一致品按以下四种方法处理: a回用:经设计评判,不做进一步加工按目前状态使用。 回用处理应该不违反原 设计,必要时根据标准要求修改设计文件以符合现有状态及标准要求,本处理要由设计科 长认可。 b返修:经进一步加工恢复到原状态。 返修处理应该提供返修工艺,如果出现 焊缝返修,就要按第七章?焊接管理?规定的要求编制和批准返修用的焊接工艺规程 WPS。检验科长应负责修订C O L或提供补充的C O L给A I并让A I规定附加检 验点,COL应按第 5 章?检查和检验程序?规定进行管理

40、。对丁经常出现的焊缝缺陷类 别,在返修工艺包括 WP S已由 A I审查和认可时,那么未经 A I的事先同意可以进行 返修。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不一致品处理通知单 NCR , A I应得到所有返修记录。 c 再加工返修:经再加工到达新状态。 苒加工处理应该提供再加工工艺。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如果再加工包括焊接,那么焊接应该按照上面b的规定办理。当需要改变设计时,对 设计评判,应按上面a的规定进行管理。 d报废:报废处理应该用 不接受标签样表 6 - 3 替换下停止标签,以指 明零件的处理情况为 废品

41、、返回到卖方或其他。当报废处理成为 废品时,检验人 员应通知相关部门立即将报废工件移到单独区域去。当采购的零部件和材料被认为作为报 废工件时,供给科应当负责并将报废工件移到报废区域中去或返回到供给商那里。 6 .3 .3 所有不一致品的处理应由相关负责部门制定,由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焊接 工程师和质控工程帅审核。如果必要,也应获得用户的同意。 6 .3 .4 所有不一致品的处理都应由质控部长批准并提交 AI o除第6.3.2节d段报废类别和 返还给卖方外都要在不一致品的处理前征得 AI的同意。 6 .3 .5 所有不一致品报告和相应记录都应在质控部保存。所有不一致品报告单号应由质 控工程帅

42、在不一致品报告登记表中登记。这个不一致品报告登记表中应注明 NCR号码,工 作令号,零件名称,零件号和处理说明。 6 .4 不一致品处理程序 6 .4.1 不一致品处理应该按 不一致品报告NCR、工艺和质控手册规定执行。质 控工程师应将结果记录在文件中并将记录或报告附在 不一致品报告N C R后。不一 致品报告由质控部长批准。 6 .4.2 不一致品报告应送给 A I对不一致品的处理予以验证。 所有处理不一致品的过 程和记录都应送给 A I审查。 6 .4.3 当不一致品被处理完后,只能由质控工程帅取下停止标签,将工件转入下道工序。 6 .5 材料缺陷的返修 6 .5 . 1 材料的缺陷可以在

43、征得 A I对修补方法及修补范围的同意后由 WPEC予以修补。 材料假设不能修补到满意的程度时应予以报废。 6 .5 . 2 除非材料技术条件允许,经质控部长批准,材料缺陷也可以由材料生产厂家返修, 这时要遵循上面第 6 .5.1 节的要求。第七章 日期:2003-7-15 页码: 1 /4 文件号:WPEC/ASME-QCM 版本:2003 修订号:0 焊接管理 本章规定的程序是确保按第 DC 卷和第 U 卷第 1册标准规定的其它附加要求进行焊接 工作的程序。 7 .1 焊接工艺规程WPS 7 .1.1 焊接工程师编制受压件和与其连接件的焊接工艺规程WPS以满足设计图纸 的要求。 7 .1.

44、2 根据 A SME 第 D卷和其它相应卷本及用户技术条件的要求,WP S 包括重要变 素、非重要变素及需要满足缺口冲击韧性要求时的附加重要变素。 7 .1.3 WPS 应由下述第 7 .2 节所述的工艺评定报告PQR支持。 7 .1.4 WPS 应由焊试室主任审核,且由工艺科长批准发放到下述第 7 . 7 节规定的工作 区域以指导焊工实施焊接。 7 .1.5所有经过评定的WP S应由焊试室主任予以编号以便丁管理。当一个重要变素或 附加重要变素发生改变时,WP S 应根据新的或补充的 PQR 予以重新制定。 7 .2 工艺评定报告PQR 7 .2 .1焊接工程师应提出试件和焊接材料,指导焊工焊

45、接为 PQR准备的试件,并应监 督工艺评定试件的焊接。 7 .2 .2 理化测试工程帅应负责按照标准第 DC 卷的要求完成对试样的测试和检查,并将结 果通知焊接工程师。焊接工程师应监督工艺评定试件的试验。 7 .2 .3 焊接工程师应负责在 P Q R 上记录焊接数据和试验结果,P Q R 应由焊试室主任 审核其与标准第 D卷和相应标准章节的一致性。 7 .2 .4 有疑问时,A I可以随时要求任何一个工艺重新评定。 7 . 3 焊工或焊接操作工的技能评定WPQ /WOPQ 7 .3 .1 焊接工程师应提供试件和焊接材料,并指导焊工使用评定的 WPS 进行技能评定 的焊接,监督技能评定试样的焊

46、接。 7 .3 .2 理化测试工程帅或 N D E II级检验员应按照标准第 IX 卷的要求完成对试样的试 验和检验文件号:WPEC/ASME-QCM 第七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2 /4 并向焊接工程师报告试验结果。焊接工程帅应监督技能评定试件的试验。 7 .3 .3 焊接工程师应负责在 W P Q /WOPQ表格上记录焊接数据和试验结果,W P Q /WOPQ应由焊试室主任审核其与标准第 D(卷和相应标准章节的一致性。 7 .3 .4 有疑问时,A I可以随时要求任何一名焊工或焊接操作工重新评定。 7 .4 焊工的识别和登记 7 .4.1 焊工及焊

47、接操作工应由焊试室主任确定每个焊工的专用代号加以识别。 7 .4.2 焊接工程师应根据 W PQ /WOP Q的数据编制 巴有资格焊工表(样表 7 1 )对 焊工进行登记。该表由焊接试验室主任批准。 7 .4.3 巳有资格焊工表应由焊接工程师保管好并根据第 7 . 5 节的评定每五个月进 行一次修正。 7 .5 焊工的重新评定 7 .5 .1 焊工组长每月应将焊工的实际操作情况记录在 焊工资格验证表(样表 7 - 2 )上, 交焊接工程师保存并确定是否需要对焊工重新进行评定。 7 .5 .2 当下面条件之一发生时,焊工资格将受到影响。 (a) 当他在六个月或以上时间内没有从事某种焊接方法,那么

48、他的该种方法的资格取 消,除非在六个月内和他的资格终止之前: 焊工运用手工或半自动焊接操作方法将能保证其手工和半自动焊接资格延续。 焊接操作者运用机械或自动焊接操作方法将能保证其机械和自动焊接资格延 续。 (b) 当有特别理由疑心焊工采用某种焊接方法的焊接能力时,他相应的焊接资格应予 取消。所有其它没有疑问的资格仍为有效。 7 .6 焊接材料 7 .6 . 1 焊接工程师应根据 S F A ( ASME U -C)技术要求和/或可追溯到指定 W P S 的 以及标准允许的其它技术条件编制焊接材料的材料请购单和采购技术条件。 7 .6 .2 材料请购单和采购技术条件由焊试室主任批准。 7 .6

49、.3 上述文件应按第 3 章的要求公布、认定、和分发,并按与原件相同的方法修改。 文件号:WPEC/ASME-QCM 第七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2 /4 7 .6.4 焊接材料的订购和验收检验应按第 4 章执行。合格的焊材由检验员应在盒上或包 装上贴一个合格标签样表4-6。 7 .6 .5 焊接材料贮存时要防止将不同牌号、商标和批号的焊材混淆,并防止损坏、丧失 或变质。仓库保管员应保持适宜的贮存条件。 7 .6 .6 二级库管理员仓库保管员在发放焊材之前,应按焊材制造厂或ASME II C推荐而 编制的焊接材料管理规程QCWP-01的要求烘干焊条和焊

50、剂,然后放入保温箱内。 7 .6 .7 焊接组长应根据图纸,JIC和相应的WPS填写焊接材料发放单样表7-3 并交给指 定焊工。二级库管理员应根据 焊接材料发放单的要求将焊材发放给焊工。 7 .6 .8 二级库管理员和焊工应确认所发焊材的牌号和/或商标并在发放单上签字和注 明日期。 7 .6 .9 发放的焊接材料应保存在适宜的保温盒或筒内,并贴以标签标明牌号、商标、移 植号。 7 .6 .10 低氢焊条应按下面的要求控制,使其发放后吸收潮湿最少。 a 限制焊条发放的重量。 b 限制暴露时间,焊条暴露丁大气的时间不应该超过4小时。 c 禁止在高度潮湿的区域焊接。 7 .6 .1 1 焊接完成时或

51、每班结束时,焊工应返回剩余焊接材料给二级库管理员。二级库 管理员应检查返回的焊材的标志,如有污染或有损坏现象应取出。返回的合格焊材应按第 7 .6 .6 节的要求单独保存,不合格的焊材不得用丁标准产品并应放至废品箱内。 7 . 7 焊接操作 7 .7 . 1 焊接工程师应编写焊缝识别卡J I C ,样表 7 5 A、B并指定出每个焊接 接头相应的WPS 号,此卡应由焊试室主任批准。 7 .7 .2 发放至车间的焊接文件由车间组长负责保存,焊接文件应包括 WP S、WP Q /WOPQ、焊缝识别卡J I C和已有资格焊工表。 7 .7 .3 焊接组长应从 焊缝识别卡J I C和图纸中找出需用的

52、WP S ,并根据已有 资格焊工表和 WPQ /WOPQ中指定有资格焊工,使该焊工的资格范围满足丁所用 WPS 的 变素要求。 7 .7.4焊接组长应指导焊工使用 WP S 和图纸进行正确施焊,并按第 7 .6 .7 节所述将 文件号:WPEC/ASME-QCM 第七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2 /4 焊接材料发放单交给焊工。 7 .7 .5 焊工应按照规定的评定过的 WP S 进行焊接,要保存的点焊由焊接检验员在 产 品焊接记录表样表 7 -4内记录焊接条件、焊接材料、参数、焊工代号。焊工应在记 录表中签字确认。 7 .7 .6 所有的定位焊,应由资格

53、焊工采用已评定的 WPS 完成施焊,要留在原来的定位 焊应由有关资格焊工施焊,并熔入最终焊缝之前,由检查员进行目视检测,对保存在最终 焊道内的定位焊缝应进行打磨或适当的方法修整,如发现定位焊有缺陷,那么应去除该定位 焊。 7 .7 . 7 关丁产品焊缝焊工的识别,除上述第 7.7.5节的要求外, 焊工应将工厂指定的钢 印识别号码打印丁当相应标准允许时他所完成的焊缝附近,其沿焊缝的间距不得超过 914mm,或用模板印刷。 7 . 8 焊接记录 7 .8 . 1 所有焊接的记录包括 W PS、PQR、WPQ 焊工资格验证表和产品焊接记录应送给 A I审核和认定。/WOPQ、JIC、已有资格焊工表、

54、 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无损检验 本章规定了标准产品无损检验NDE、无损探伤人员资格鉴定和颁发证书的程序,以 保证ND E 由经资格鉴定的人员按照标准相应卷本的要求进行。 8 .1 NDE 人员 8 .1.1 根据 SNT-TC- 1 A 现行标准认可版本 要求所编制的 WPEC“无损检验人 员培训、考试、资格鉴定和认证实施细那么,质控部长可评定和任命 NDE 用级。NDE m 级人员,负责全厂所有的 NDE 工作。 8 .1.2 NDE 用级人员负责编制、修改和执行用丁无损检验人员的培训、考试、资格

55、鉴 定和认证实施细那么。 8 .1.3 ND E 书面实施细那么应由质控部长批准。 8 .1.4 ND E HI级人员应负责制定和提供符合书面实施细那么的为 ND E 检验人员资格 鉴定所用的培训大纲和组织资格鉴定。 8 .1.5 所有 ND E I、U 级检验员都应按照书面实施细那么的要求进行培训和资格鉴定, 质控部长颁发证书。“无损探伤人员评定证明记录样表 8 1 应由 NDE 用级人 员填写和保存。 8 .1.6 所有 ND E I、U 级检验人员每三年,ND E HI级每五年要进行一次换证或重新 进行资格鉴定。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说明他们能看出标准 JAEGER图中No. 2的能力,

56、 同时也说明他们的辨色或灰度梯度能力。 8 .1.7 ND E E 级人员应负责提供和保存以评定记录为根底的 巴有资格人员一览表 样表 8-2 0该表应以工作连续性为根底按照书面实施细那么的要求在必要时进行校对。 该表由质控部长批准。 8 .1.8 A I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对 ND E 检验员中的任何人进行资格的重新鉴定。 8 .2 NDE 工艺规程 8 .2 .1 设计工程帅应依据相应标准卷本和技术条件掌握标准产品的 NDE 必要规定。当 有要求时,设计工程帅应该在图纸上给予说明。 文件号:WPEC/ASME-QCM 第七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2

57、/4 8.2 .2 NDE 用级人员遵照标准第 V 卷和标准 Vffl Div. 1要求编制 NDE 工艺规程。 8 .2 .3 N D E 工艺规程由质控部部长批准。 8 .2 .4 当有要求时,ND E 工艺规程应向 A I演示并能得到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结果。 用级探伤人员应证实符合第 V 卷 T150 的要求。 8 .2 .5 ND E 工艺规程应说明操作技巧、检查部位和合格标准。当对已经认可的 ND E 工艺规程作任何修改要影响试验结果时,都要求重新认可。 8 .2 .6 NDE 工艺规程可以采用工艺指导书,作为用丁特殊作业的补充 ,工艺指导书应 由 NDE 皿级或 用级检验员提供,并

58、由用级审核。 8 .2 . 7 A I如果对结果的有效性疑心,有权要求对 ND E 工艺规程重新示范及重新认 可。 8 .3 NDE 操作 8 .3 . 1 NDE 检验员应该负责确认在 NDE 开始操作前 NDE 设备已按第 1 0 章要求 正确地进行了校准。 8 .3 .2 ND E 操作应该由持证的 ND E 检验员在他的资格鉴定范围之内按照书面 ND E 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8 .3 .3 NDE 用级人员应确保 COL 中的无损检测都已实施。 8 .4 ND E 报告 8 .4.1 NDE H 级检验员应该将检验结果和技术数据填入 N D E 报告单中。 8 .4.2 NDE 报告应

59、该由另一个 NDE II级或用级人员审核,NDE 用级人员批准。 8 .5 ND E 工艺规程、报告包括射线底片和 ND E人员评定记录应交 A I审查。 8 .6 NDE 工艺规程和报告包括射线底片应按第 1 1 章的要求归档。文件号: WPEC/ASME-QCM 第四章 版本:2003 日期:2003-7-15 修订号:0 页码: 1/4 热处理 本章规定热处理的控制程序用以保证热处理按标准卷 Vffl Div. 1和用户技术条件的要求进 行。 9 .1 总那么 9 .1.1 设计工程帅应研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热处理的必要性,使标准产品满足相应标准 卷本和用户技术条件的要求。如有要求时应在图

60、纸上标出热处理的类型。 9 .1.2 确定材料采购技术条件、焊接工艺规程和产品试板等时应考虑到热处理要求。 9.1.3热处理分包给外协厂家时,工艺科长应确保其能满足标准和用户技术说明书的要 求。 9 . 2 热处理规程 9 .2 . 1 热处理工程师应按图纸和标准卷 Vffl Div. 1的要求编制热处理规程/热处理工艺 卡。热处理工艺卡应由工艺科长审核和批准,热处理规程由焊接实验室主任审核,工艺科 长批准。 9 .2 .2 热处理工艺卡(样表 9 1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热处理类型; (b) 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 (c) 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 (d) 进炉温度和出炉温度;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