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二四月二十五主要内容o诊断标准o报告现状o存在问题o报告技术要求o意见和建议一、诊断标准o使用范围o相关术语o诊断原则o诊断分类o诊断n急性乙肝n慢性乙肝n乙肝肝硬化n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一)适用范围o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于于2008-12-11批准, 2009-06-15实施,原GB 15990-1995同时废止,国标转行标。o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诊断、报告。(二)术语o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n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
2、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o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n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二)术语o乙肝病毒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n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是HBVDNA复制复制的标志之一。o2.4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nHBc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
3、染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二)诊断标准-术语3o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nHBV DNA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病毒复制的指标。o2.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n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
4、清生化指标。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临床分类示意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临床分类示意病名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鼠疫霍乱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HIV乙脑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麻疹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登革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三)诊断原则o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初步诊断,确诊须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DNA检测结果。(四)诊断分类o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
5、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五)诊断o5.1急性乙肝n5.1.1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n5.1.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谷丙,0-40)和AST(谷草,0-40)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仪器设备、试剂?n5.1.3HBsAg阳性。n5.1.4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n5.1.5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阳性、ELISA)n5.1.6胆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n5.1.7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o5.1.8疑似急性乙肝病例o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
6、诊断:n同时符合5.1.1和5.1.3n同时符合5.1.2和5.1.3o5.1.9确诊急性乙肝病例o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n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4n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5n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6n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75.2慢性乙肝o5.2.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o5.2.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o5.2.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o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o5.2.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7、。o5.2.6血清HbsAg阳性或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时间o5.2.7疑似慢性乙肝病例o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n符合5.2.1和5.2.3n符合5.2.2和5.2.3n符合5.2.2和5.2.4o5.2.8确诊慢性乙肝病例o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n同时符合5.2.1、5.2.4和5.2.6n同时符合5.2.1、5.2.5和5.2.6n同时符合5.2.1、5.2.4和5.2.6n同时符合5.2.2、5.2.5和5.2.6特点o疑似病例n急性: 临床症状和体征,HbsAg阳性,n慢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学检测结果,HbsAg超过6个月);5.3乙肝肝硬化o5
8、.3.1血清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o5.3.2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参见附录B)。o5.3.3腹部B型超声、CT或MRT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参见附录B)。o5.3.4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o5.3.5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n符合5.3.1和5.3.2n符合5.3.1和5.3.3n符合5.3.1和5.3.45.4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o5.4.1血清HbsAg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见附录A)o5.4.2一种影像学技术(B超
9、、CT、MRI或血管造影)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生死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见附录B)o5.4.3两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均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o5.4.4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5.4.5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5.4.1和5.4.2 符合5.4.1和5.4.3 符合5.4.1和5.4.4(六)鉴别诊断o6.1慢性HBV携带者n6.1.1血清HbsAg阳性史6个月以上。n6.1.21年内连续随访3次或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脾
10、大等。n6.1.3HbsAg阳性,血清HBVDNA可检出。n6.1.4 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o疑似病例:符合6.1.1、6.1.2和6.1.3o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1.4(六)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o6.2.1血清HbsAg阳性6个月以上。o6.2.2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o6.2.3血清Hbs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HBVDNA检测不到。o6.2. 4肝脏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炎症轻微。o疑似病例:符合6.2.1、6.2.2和6.2.3o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2.4。o6.3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非嗜
11、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其他病因所致肝炎。o6.4乙肝和上述其他肝炎也可合并发生。二、报告管理现状按审核日期 按发病日期 病例分类(例) 病例分类2(例) 年份 发病数(例) 发病率 (/十万) 发病数 (例) 发病率(/十万) 急性 慢性 未分类 临床 实验室 2008年 1503 278.34 1246 230.75 17 1048 438 435 1068 2009年 1759 320.54 1531 278.99 27 1259 473 430 1329 2010年 1683 302.59 1521 273.47 21 1242 420 435 1
12、248 2011年 1737 306.59 1624 286.65 13 1302 422 300 1437 二、报告管理现状o网络直报疫情特点o网络直报质量o专题分析n漏报调查n乙肝报告病例特征分析n乙肝报告准确性、特异性20082012年乙肝病周报告发病趋势图(审核日期)年乙肝病周报告发病趋势图(审核日期)(一)网络直报疫情特点(一)网络直报疫情特点河南省河南省2011年报告甲乙类重点传染病职业构成图年报告甲乙类重点传染病职业构成图河南省2011年重点人群报告法定传染病构成图河南省各地市河南省各地市2011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布图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布图河南省河南省201120
13、11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年龄分病种面积图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年龄分病种面积图男女合计男女梅毒肺结核痢疾丙肝乙肝2011年河南省年河南省20-29岁组报告乙类传染病病种发病率分布图岁组报告乙类传染病病种发病率分布图河南省河南省20112011年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统计分析表年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统计分析表(二)网络直报质量(二)网络直报质量乙肝、丙肝、梅毒等不要求报告病原携带者!临床诊断病例错误分析阳性检测结果错误分析河南省2012年1月报告传染病卡片疾病分类统计表2011年河南省各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统计表(三)相关专题按审核日期 按发病日期 病例分类(例) 病例分类2(例) 年份 发病数
14、(例) 发病率 (/十万) 发病数 (例) 发病率(/十万) 急性 慢性 未分类 临床 实验室 2008年 1503 278.34 1246 230.75 17 1048 438 435 1068 2009年 1759 320.54 1531 278.99 27 1259 473 430 1329 2010年 1683 302.59 1521 273.47 21 1242 420 435 1248 2011年 1737 306.59 1624 286.65 13 1302 422 300 1437 专题专题1-某县区乙肝报告病例特征某县区乙肝报告病例特征专题2-o抽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封
15、丘县人民医院、获嘉县人民医院进行了调查。o在各医院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日志 出入院登记中登记乙肝病例200例o确诊150例,占登记总数的75%;病原携带者40例,占登记总数的20%;无法判断10例,占登记总数的5%o抽取10例,采取现场调查或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核实,共核实到3例,其余均未查到,诊断符合率为66.67% 专题3-全国o实验室诊断能力n在调查的42家医疗机构全部开展肝炎的血清学诊断,其中开展ALT/AST、乙肝两对半、抗-HBcIgM、HBV DNA检测的医疗机构分别占95.24%、100%、33.33%、38.10%。n从医疗机构级别上看,省级医疗机构中有58.33%的机
16、构开展了全部的4项检测,25.00%的机构开展了ALT/AST、乙肝两对半和HBV DNA检测,16.66%的机构开展了ALT/AST、乙肝两对半和抗-HBcIgM检测。专题3o实验室诊断能力n市级医疗机构中有50.00%的机构开展了全部的4项检测,16.66%的机构开展了ALT/AST、乙肝两对半和HBV DNA检测,16.66%的机构开展了ALT/AST、乙肝两对半和抗-HBcIgM检测,16.66%开展了ALT/AST和乙肝两对半检测。n县级医疗机构中8.33%的机构开展了全部的4项检测,8.33%的机构开展了ALT/AST、乙肝两对半和HBV DNA检测,75%的机构开展了ALT/AS
17、T和乙肝两对半检测。乡镇级医疗机构中均未开展抗-HBcIgM、HBV DNA检测。专题3-阳性预测值o有网络直报乙肝病例的33家医疗机构共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乙肝病例1077例,其中经实验室确诊的为751例,阳性预测值为69.73%。按地区分东部、中部、西部的乙肝病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53%、56.10%、69.4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 66.9061,P 0.0001), 阳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掌握o对从事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80%的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诊断分类描述不清,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标准掌握不充分,对相关报告知识掌握不全,对乙型肝炎病例急慢性一般不
18、做判定。三、存在问题o诊断标准掌握不牢o报告标准部分存在疑问o地区间差异大o卡片填写不准确o报告机制不规范o审核浏览形式化四、报告技术要求o报告管理原则n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n其中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不进行传染病报告。2、报告管理原则o乙肝属于法定乙类监测报告传染病,为国家重大控制疾病,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制定了专门的防治规划。o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有责任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在24小时内规范报告发现的乙肝病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的乙肝病例信息及时进行审核、查重和分析利用
19、。o无网络直报的机构应及时同辖区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联系。网络直报数据报告方式疾病诊断疾病诊断手工填卡手工填卡网络直报网络直报防保复核防保复核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中国中国CDCCDC数据中心数据中心3、报告管理要求o(一)流行病学史和既往病史n乙肝流行病学史较为复杂,多数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没有进行详细询问,或者询问时病人不愿意、不能进行确切回答,医务人员接诊中应仔细询问,特别是近六个月的流行病学史和既往乙肝诊疗史。o(二)严格依据诊断标准n所有被诊断报告的乙肝(急性、慢性)病例的基本条件是HBsAg检测阳性,同时具备显性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或肝功能检测(阳性)生化异常条件之一。如需进一步判断为
20、疑似或确诊,需结合调查和详细的实验室或病例检测。n实验室确诊:实验室确诊病例必须有乙肝病毒标记物、乙肝病毒DNA检测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o(三)报告级别n目前全省存在仅HBsAg阳性病例被作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掌握本地/本院是否具备开展HBsAg检测、抗HBcIgM、HBVDNA、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生化(血清ALT、AST和胆红素)的检测能力,依据标准,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不能报告相应病例;疾控机构和防保医生在审核时发现不符问题,应及时核查、订正。o(四)急性和慢性分型n“急性”和“慢性”诊断用于区分新发和既往病例。其中“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过感染史或首次发病的新发病例;
21、其它所有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包括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两者主要区别为HBsAg阳性和肝功异常持续时间长短,以及临床表现差异。n新发病例:以往从未患过乙肝、首次发现的病例;急性肝炎指半年内有过新感染史的病例;病程超出半年未痊愈的(包括慢性急性发作)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o“未分类”诊断:乙肝诊断分类中没有“未分类”诊断。n当前存在较多未分类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未填写,网报人员未核实,导致系统默认所致。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应对报告中乙肝“未分类”病例认真核查,及时订正,明确最终诊断。o(五)“疑似”和“确诊”诊断分类:乙肝仅有疑似和确诊病例两个临床诊断分类,且为必填项。n网
22、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临床诊断、阳性检测结果和病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医疗机构诊断为乙肝病原携带者时不进行网络直报,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n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o(六)病原携带者: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n采供血机构非诊疗活动;n医疗机构健康体检、采血检测等非诊疗活动;n医院门诊或住院术前等常规检测HBsAg阳性,如果没有进一步临床检查或肝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也不需进行报告,但应注明为“术前检查”。n所有诊断阳性病例,应指引到相关医疗机构、诊室进一步诊断。o原因是没有临床证据支持。(七)重复就诊病例报告o依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要求,对乙肝病例只在首次确诊时登记报告
23、一次。 n在同一家医院复诊且已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人,由门诊医生或防保科大夫确认后,在门诊日志上注明“复诊”后,不再重复报告。n医生诊疗和网络直报过程中发现病例曾被明确诊断报告的乙肝病例,可不再进行报告,但需在门诊日志或传染病登记薄中分别注明“复诊”、“具体诊断时间”或“XX医院XXXX年X月X日已报告”。o(八)检验室检测结果阳性:医疗机构要建立检验室和门诊、住院部交流反馈机制,及时传递乙肝血清学、肝功生化和肝组织病例检查结果,使诊治大夫能及时获得乙肝诊断实验室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医疗机构应保存好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备开展病例诊断准确性核查。o(九)乙肝病例核查:n年度内查重:各级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登录网络直报系统对本辖区本年度医疗机构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逐一逐项审核,确认后再进行查重和删除,查重条件可选择默认或适当放宽以提升敏感性。n条件: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年龄、现住址编码;善于利用系统模糊查重。n重卡删除要求为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报告卡所在地的区县疾控中心删除。删除卡片时要做好删除记录,并在备注中注明具体原因。系统功能改造和完善o删除重卡原则:n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或不同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n若保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代理委托合同
- APP软件开发合同
- 金融业商务礼仪提升
- 智能家庭能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厨具智能烹饪辅助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礼品与赠品B2B采购网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6届江苏省徐州市撷秀初级中学化学高二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高中化学高一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a卷)附答案详解
- 中国移动多功能厅多媒体系统方案
-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定稿)
- 石料场开采方案
- 2019三福百货品牌介绍51P
- 《安徒生童话》读书分享名著导读ppt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 牛郎织女(一)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 第1章制图基础-金大鹰
- 清欠工作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高清版)GB_T 40921-2021发泡聚丙烯(PP-E)珠粒
- 护理质量管理会议记录范文
- 干砌石护坡施工工艺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