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调剂_第1页
中药处方调剂_第2页
中药处方调剂_第3页
中药处方调剂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调剂业务管理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炮制,加工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石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工作,是按照医师处方,配方程序和原则, 及时准确的调配和发售药剂并注以用法用量的重要药剂的调配操作。因此,调剂工作者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调剂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配伍禁忌所谓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或降低和破坏原有疗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 把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 ,即单行、相须、相使

2、、相杀、相畏、相恶、相反,其中除单行外, 都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单行:是指一种药物单独应用就会发挥治疗效果,如独参汤;相须相使: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党参配黄芪可增强补气之功效相畏相杀:是指药物间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与半夏同制可解除半夏毒性,并能加强半夏的止呕作用;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与莱菔子同用,可减少人参的补气作用;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加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其含义是川乌、

3、草乌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等。 “十九畏”即“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 炮烘炙浸莫相依。”其含义是:硫磺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妊娠禁忌有些药材能损害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堕胎,

4、致畸作用,所以常作为妊娠禁忌药物。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损害程度不同, 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大戟、商陆、蜈蚣、天南星、麝香等。慎用的大多数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物, 包括通经祛瘀、 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红花、乳香、生大黄、川芎、干姜、半夏、益母草、肉桂等。中药调剂人员应牢牢掌握处方配伍禁忌, 严守尽职,一旦发现有禁忌范围内的配伍处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不可擅自处理。处方的药物别名、并开及脚注中药除正名外,还有别名:如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双花;大黄又称川军、锦纹;在医师处方中,以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的写法称为“并开”如青陈皮(青皮、陈皮)

5、乳没药(乳香、没药)二冬(天冬、麦冬)苍白术(苍术、白术)赤白芍(赤芍、白芍)等。如果在并开药物的右上方注有“各”字表示每位药均按处方量称取,例如青陈皮各6 克即青皮 6 克、陈皮 6 克,如果在并写药名未注有“各”字,或注有“合”字,表示每味药称取处方量的半量,例如乳没药药合 6 克,即乳香、没药各称取 3 克。6 克或乳没中医常有书写别名及并开的习惯: 作为调剂人员应掌握并熟记药物别名及并开。脚注:脚注是是医师在处方药名右上方提出的简单嘱咐和要求, “脚注”内容一般有: 对煎服的要求,如先煎、后下、 烊化、包煎、另煎、冲服等,配方时这些药物要单独另包。 “先煎”的药物有介壳类或矿物类药,如

6、生石膏、生龙骨,延长煎煮时间, 可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后下”的一般为芳香清解之品,花类、叶类等药多含挥发油成分,久煎会是其含量损失或失去疗效;如薄荷、生大黄。 “包煎”含有较多粘液果实,种子类或细末状物质,如车前子。 “另煎”一般为贵重药:人参、鹿茸、虫草等。另外,胶类药物一般烊化或另炖, 如阿胶、鹿角胶。贵重药的粉末或易溶化的药味则一般要求“冲服” 。在调剂时要仔细审核,并在有特殊要求的小包上逐一注明“先煎” 、“后下”、“包煎”等字样,并对患者详细说明煎煮方法,不可遗漏,以免影响疗效。中药调剂程序中药调剂是药剂科(中药房)面向临床,面向患者的第一线工作。中药调剂工作者不仅应对药材品种是否

7、正确, 计量是否准确, 炮制是否得当负责,还应对医师处方是否准确具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 加强对调剂工作的业务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审查处方中药处方的格式、 内容与西药处方大致相同, 但中药处方正文内容一般更多,内容更加复杂。中药处方一般由“君臣佐使” (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药物组成,有时因为各医师用药习惯不同,用药剂量也有差别,正确与否尚需靠中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 故收方审查工作一般应有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药师或中药师来担任。 药师应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处方审核的内容有: 1. 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 2. 审阅

8、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联系处方医师,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 3. 如有相反、相畏药物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 4. 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 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5. 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中药,必要时提示医师及患者。划价药物划价是按处方的药味逐一计算得出每剂的总额,填写在处方药价处。按国家规定价格划价,做到准确无误。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药学专业人员完成。划价时应注意做到: 1. 经审方合格后才

9、能划价 2. 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3. 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4. 划价完毕,药价填入处方规定栏目后,审方计价人员必须签字,以示负责。调配处方处方经过审查、计价、确定无误后,即可配药。调配处方应注意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差错2. 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 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剂量准确。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3. 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 每味药应逐剂回戥, 特别是毒性药品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 4. 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

10、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5. 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6. 便于核对,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 7. 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独包装并说明8. 配方完毕,配方人员需自行核对,全部无误后,根据处方内容填好中药包装袋,并在处方上签名以示负责。检查复核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杜绝差错事故,对调配好的处方应有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调剂人员进行一次合理细致的核对。核对内容一般为: 1. 符合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 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2. 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3.

11、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 4. 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独包装; 5. 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剂量准确程度,要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正负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正负1%。发药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个环节。 将调配好的中药交给煎药人员或发给病人。给门诊病人发药时还要将煎法、服法、饮食禁忌等向病人交代清楚,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发药时应注意: 1. 核对处方姓名和取药号牌后, 询问患者开药剂数以便再次核实。 2. 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 药品外包装袋上印制常规煎药方法, 对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布包煎等需要向患者特别说明和提示。 3. 耐心解释患者有关用药的各种疑问。 另外,住院中药调剂室还担负病人煎药工作。住院病人的中成药由病区护士凭医师处方统一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