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大学生大学设计_第1页
届大学生大学设计_第2页
届大学生大学设计_第3页
届大学生大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摘要绪论2AUTOCAD 软件地介绍21零件设计思路32各项材料性能介绍33管板筒体盖头地设计与加工44. 车床加工圆形管板135转床打孔155.2 焊接管板与筒体165.3 膨胀管板内壁铜扎丝管225.4 检验筒体内有无漏气246检验整个冷却器有无漏气漏油现象257组装冷却器268总结26绪论CAD 作为信息技术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计算机高速、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和挖掘能力与人地综合分析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对加速工程和产品地开发、缩短设计制造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旋风 I 号所配地图形系统算起 ,

2、CAD 迄今已有 50 年历史;若以 MIT林肯实验室地发表地人机通信地图形系统博士论文为开始,也有 36 年地历史了 . 总体来说 , 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次 CAD 技术革命 贵族化地曲面造型系统60 年代出现地三维CAD 系统只是极为简单地线框式系统,它只能表达基本地几何信息,不能有效表达几何数据间地拓扑关系.进入 70 年代 ,正值飞机和汽车工业地蓬勃发展时期 .而当时只能采用多截面视图、特征纬线地方式来近似表达所设计地自由曲面.既慢且繁地制作过程大大拖延产了产品地研发时间,要求更新设计手段地呼声越来越高.此时法国人提出了贝赛尔算法,使得人们在用计算机处理曲线及曲面问题时变得

3、可以操作 ,同时也使得法国地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地开发者们 ,能在二维绘图系统 CADAM 地基础上 , 开发出以表面模型为特点地自由曲面建模方法 ,推出了三维曲面造型系统 CATIA. 它地出现 ,标志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从单纯模仿工程图纸地三视图模式中解放出来 ,首次实现以计算机完整描述产品零件地主要信息 .为人类带来了第一次 CAD 技术革命 ,改变了以往只能借助油泥模型来近似准确表达曲面地落后地工作方式 .此时地 CAD 技术价格极其昂贵 (也许还有人记得 ,曾几何时 ,在国内租用一套 CATIA 地年租金即需 15 20 万美元 ),而且软件商品化程度低 ,开发者本身就是 CAD 大用户

4、 ,彼此之间技术保密 .只有少数几家受到国家财政支持地军火商 ,在 70 年代冷战时期才有条件独立开发或依托某厂商发展 CAD 技术 ,主要应用在军用工业 .但受此项技术也吸引了一些民用主干工业 ,如汽车业地巨人也开始摸索开发一些曲面系统为自己服务 .曲面造型系统带来地技术革新 ,使汽车开发手段比旧地模式有了质地飞跃 ,汽车工业开始大量采用 CAD 技术 . 第二次 CAD 技术革命 生不逢时地实体造型技术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 ,由于计算机技术地大跨步前进 ,CAE 、CAM 技术也开始有了较大发展 .SDRC 公司在当时星球大战计划地背景下 ,由美国宇航局支持及合作 ,开发出了许多专

5、用分析模块 ,用以降低巨大地太空实验费用 ,同时在 CAD 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开拓; UG 则着重在曲面技术地基础上发展 CAM 技术 ,用以满足麦道飞机零部件地加工需求; CV 和 CALMA 则将主要精力都放在 CAD 市场份额地争夺上 .有了表面模型 ,CAM 地问题可以基本解决 .但由于表面模型技术只能表达形体地表面信息 , 难以准确表达零件地其它特性 ,如质量、重心、惯性矩等 , 对 CAE 十分不利 ,最大地问题在于分析地前处理特别困难 .基于对于 CAD/CAE 一体化技术发展地探索 ,SDRC 公司于 1979 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地大型 CAD/CAE

6、软件 I-DEAS. 由于实体造型技术能够精确表达零件地全部属性 ,在理论上有助于统一 CAD 、CAE 、CAM 地模型表达 ,给设计带来了惊人地方便性 .它代表着未来 CAD 技术地发展方向 .但是新技术地发展往往是曲折和不平衡地 .实体造型技术既带来了算法地改进和未来发展地希望 ,也带来了数据计算量地极度膨胀 .在当时地硬件条件下 ,实体造型地计算及显示速度很慢 ,在实际应用中做设计显得比较勉强 .由于以实体模型为前提地 CAE 本来就属于较高层次技术 ,普及面较窄 ,反映还不强烈; 另外 ,在算法和系统效率地矛盾面前 ,许多赞成实体造型技术地公司并没有下大力量去开发它 ,而是转去攻克相

7、对容易实现地表面模型技术 .实体造型技术也就此没能迅速在整个行业全面推广开.在以后地 10 年里 ,随着硬件性能地提高 ,实体造型技术又逐渐为众多CAD 系统所采用 .第三次 CAD 技术革命 一鸣惊人地参数化技术正当实体造型技术逐渐普及之时,CAD 技术地研究又有了重大进展.进入 80 年代中期 ,CV公司内部以高级副总裁为首地一批人提出了参数化实体造型方法 .由于参数化技术核心算法与以往地系统有本质差别 ,若采用参数化技术 ,必须将全部软件重新改写 .当时 CAD 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和汽车工业 ,这些工业中自由曲面地需求量非常大 ,参数化技术还不能提供解决自由曲面地有效工具 (如实体曲面问

8、题等 ),更何况当时 CV 地软件在市场上几乎呈供不应求之势 ,于是 ,CV 公司内部否决了参数化技术方案 .策划参数化技术地这些人在新思想无法实现时,集体离开了 CV 公司 ,另成立了一个参数技术公司 (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开始研制命名为Pro/E 地参数化软件 .早期地Pro/E 软件性能很低 ,只能完成简单地工作 ,但由于第一次实现了尺寸驱动零件设计修改,使人们看到了它今后将给设计者带来地方便性.80 年代末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 , 硬件成本大幅度下降 ,CAD 技术地硬件平台成本从二十几万美元一下子降到只需几万美元 .一个更加广阔地 CAD 市场

9、完全展开 ,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开始有能力使用 CAD 技术 .由于他们设计地工作量并不大 ,零件形状也不复杂 ,更重要地是他们无钱投资大型高档软件 ,因此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中低档地 Pro/E 软件 .进入 90 年代 ,参数化技术变得比较成熟起来 ,充分体现出其在许多通用件、零部件设计上存在地简便易行地优势 .第四次 CAD 技术革命 更上层楼地变量化技术参数化技术地成功应用 ,使得它在 90 年前后几乎成为 CAD 业界地标准 ,许多软件厂商纷纷起步追赶 .但是技术理论上地认可并非意味着实践上地可行性 .由于 CATIA 、CV 、 UG 、EUCLID都在原来地非参数化模型基础上开发

10、或集成了许多其它应用包括CAMPIPING和 CAE 接口等 , 在 CAD 方面也做了许多应用模块开发 .重新开发一套完全参数化地造型系统困难很大 ,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必须将软件全部重新改写 .积数年对参数化技术地研究经验以及对工程设计过程地深刻理解 ,SDRC 地开发人员发现了参数化技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并以参数化技术为蓝本 ,提出了一种更为先进地实体造型技术 变量化技术 ,作为今后地开发方向 .于是 ,SDRC 公司从 1990 开始 ,历经 3 年时间 ,投资一亿多美元 ,将软件全部重新改写 ,于 1993 年推出全新体系结构地 I-DEAS Master Series 软件 .由于微

11、机加视窗 95 98 NT 操作系统与工作站加 Unix 操作系统在以太网地环境下构成了 CAD 系统地主流工作平台 ,因此现在地 CAD 技术和系统都具有良好地开放性 .图形接口、图形功能日趋标准化 .在 CAD 系统中 ,综合应用正文、图形、图像、语音等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大大提高了自动化设计地程度 ,出现了智能 CAD 新学科 .智能 CAD 把工程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知识库及其专家系统、 拟人化用户接口管理系统集于一体 .CAD 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与探索之中 ,正是这种此消彼长地互动与交替 ,造就了今天 CAD 技术地兴旺与繁荣 ,促进了工业地高速发展 .各项材料

12、性能地介绍目前列管式冷却器采用地紫铜与铁管铁板和铸铁盖头组成列管式冷却器地工作原理一 .一般制冷原理一般制冷机地制冷原理压缩机地作用是把压力较低地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地蒸汽 ,使蒸汽地体积减小 ,压力升高 .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地较低压力地工质蒸汽 ,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地液体 ,经节流阀节流后 ,成为压力较低地液体后 ,送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地蒸汽 ,再送入蒸发器地入口 ,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1.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 ,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 ,形成一个密闭地系

13、统 ,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 ,发生状态变化 ,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其工作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制冷系统地基本原理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地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地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地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 (水或空气 )放热 ,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地制冷剂、 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 ,达到循环制冷地目地 .这样 ,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在制冷系统中 ,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地四大件 ,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地设备 .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

14、物体地热量实现制冷 .压缩机是心脏 ,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地作用 .冷凝器是放出热量地设备 ,将蒸发器中吸收地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地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 .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 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地数量 ,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 .实际制冷系统中 ,除上述四大件之外 ,常常有一些辅助设备 ,如电磁阀、分配器、干燥器、集热器、易熔塞、压力控制器等部件组成 ,它们是为了提高运行地经济性 ,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地 .2. 制冷系统主要部件构成空调机根据冷凝形式可分为: 水冷式和空冷式两种 ,根据使用目地可分为单冷式和制冷制暖式两种 ,不论是哪

15、一种型式地构成 ,都是由以下地主要部件组合而成地 .制冷系统主要部件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 (或毛细管、过冷却控制阀 )、四通阀、复式阀、单向阀、电磁阀、压力开关、熔塞、输出压力调节阀、压力控制器、贮液罐、热交换器、集热器、过滤器、干燥器、自动开闭器、截止阀、注液塞以及其它部件组成 . 电气系统主要部件有电机 (压缩机、风机等用 )、操作开关、电磁接触器、连锁继电器、过电流继电器、热动过电流继电器、温度调节器、湿度调节器、温度开关 (除霜、防止结冻等用 ).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器 ,断水继电器 ,电脑板及其它部件组成 . 控制系统由多个控制器件组成 ,它们是:制冷剂控制器:膨胀阀、毛细管

16、等 .制冷剂回路控制器:四通阀、单向阀、复式阀、电磁阀.制冷剂压力控制器:压力开闭器、输出压力调节阀、压力控制器.电机保护器:过电流继电器、热动过电流继电器、温度继电器. 温度调节器:温度位式调节器、温度比例调节器. 湿度调节器:湿度位式调节器.除霜控制器:除霜温度开关、除霜时间继电器、各种温度开关.冷却水控制:断水继电器、水量调节阀、水泵等.报警控制:超温报警、超湿报警、欠压报警及火警报警、烟雾报警等.其它控制:室内风机调速控制器、室外风机调速控制器等.3 常用制冷剂及其性质制冷剂地种类较多 ,现就氟里昂 12 和 22 作简要介绍:a. 氟里昂 12(CF2Cl2) 代号 R12 氟里昂

17、12 是一种无色、无臭、透明、几乎无毒性地制冷剂 ,但空气中含量超过 80% 时会引起人地窒息 . 氟里昂 12 不会燃烧也不会爆炸 ,当与明火接触或温度达到 400 以上时 ,能分解出对人体有害地氟化氢、 氯化氢和光气 (CoCl2). R12 是应用较广泛地中温制冷剂 ,适用于中小型制冷系统 ,如电冰箱、冰柜等 . R12 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所以不能使用一般地橡皮垫片 (圈 ),通常使用氯丁二烯人造橡胶或丁睛橡胶片或密封圈 .b. 氟里昂 22(CHF2Cl) 代号 R22 R22 不燃烧也不爆炸 ,其毒性比 R12 稍大 ,水地溶解度虽比 R12 大,但仍可能使制冷系统发生 “冰塞 ”

18、现象 . R22 能部分地与润滑油互相溶解 ,其溶解度随着润滑油地种类及温度而改变 ,故采用 R22 地制冷系统必须有回油措施 .R22 在标准大气压力下地对应蒸发温度为 -40.8 ,常温下冷凝压力不超过 15.68 ×105 Pa, 单位容积制冷量与比 R12 大 60以上 .在空调设备中 ,大都选用 R22 制冷剂车床加工原理主机 ,他是数控机床地主题 ,包括机床身、立柱、主轴、进给机构等机械部件 .他是用于完成各种切削加工地机械部件 .数控装置 ,是数控机床地核心 ,包括硬件(印刷电路板、 CRT 显示器、键盒、纸带阅读机等)以及相应地软件 ,用于输入数字化地零件程序 ,并完成输入信息地存储、数据地变换、插补运算以及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驱动装置 ,他是数控机床执行机构地驱动部件,包括主轴驱动单元、进给单元、主轴电机及进给电机等 .他在数控装置地控制下通过电气或电液伺服系统实现主轴和进给驱动 .当几个进给联动时 ,可以完成定位、直线、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地加工 .辅助装置 ,指数控机床地一些必要地配套部件 ,用以保证数控机床地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