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_第1页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_第2页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_第3页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结 题报告 20082008- -1010- -10 14:0110 14:01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组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是宵龙中学德育处主 研,丰都县教育学术委员会主管的县级课题(课题批准号 0606- -0101- -005 ,005 ,见丰都教 200650200650 号文件)。该课题自 20062006 年 9 9 月开题至今,经过课题组同仁历时两年 的刻难攻坚,现已完成预期的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兹将本课题

2、的研 究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报告如下,敬请结题评审。 一、 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二、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文明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国民,构建健康、 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成为 国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乂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国务院关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3、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要 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 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党和政府的这些方针政策无疑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 与实验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起 着决定性作用。 我校地处丰都北岸偏僻的边陲之地,走读的小学生突然进入中学寄宿就读, 他们都来自农村,如果纯朴和粗鲁是宵梅竹马,

4、那么愚昧和野蛮是两小无猜了。 由丁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他 们懂礼尊帅,朴实厚道,珍视友谊、崇尚劳动,热爱学习,但是普遍存在着生活 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 卫生差。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他们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地板难 丁下脚,床底杂乱无章,分不出那些是垃圾物品,哪些是生活用品。二是动手能 力差。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他们生活习惯 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 自己,而且影响其他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舌 L L 丢果皮纸屑;

5、饮食习惯不好, 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的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洒现象;公 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 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等现象。养成教 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对寄宿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 还要 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素养,素养铸就人生。生活行为习惯上的陋习,不 仅损坏了学生的健康,损毁了学生的文明形象,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而且污染了 公共环境,玷污了学校的形象。这无疑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秩序正常的开展 带来了巨大的冲

6、击,阻碍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由丁如此,我们深感到培 养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校德育处也就重任在肩。为了让 学生尽快步入正轨,适应我校的教育要求,从而接受良好教育环境的熏陶,我们 确立了这一课题研究。 (二) 课题的涵义阐释 养成教育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文明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是学 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 “行为”是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外部表现。“习惯” 是指由丁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 行为,而是一种定型行为,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内在需要。 针

7、对寄宿制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必须从“一切为了学生” 这一大局着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优化德育 教育方法,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渐培养 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 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 课题研究的导向与理论依据 1 1、 国务院关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丁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政策 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8、的要求,为我们 提供了政策导向。 2 2、 前人的一些正确的教育学专著与相关方面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 理论依据。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要点 (一) 总体目标 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我校寄宿学生在生活行为习惯出现的新问题, 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按照德育教育的 目标要求,进一步寻求培养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改善育人 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促进学校校风、班风、学风发生较大好转, 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构建有效而积极的德育 教育

9、评价模式,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习惯,拥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四有”新 人。 (二) 具体目标 1 1、 探索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新模式,完善德育常规硬件。 2 2、 促使农村中学学生形成文明、节约、自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3 3、 探索农村中学品行后进生教育(生活行为习惯方面)新途径。 (三) 研究要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对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1 1、 文明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爱卫生、护环 境的习惯。 2 2、 节约的生活习惯,让学生

10、养成勤俭节约、珍惜时间、珍惜劳动成果的习 惯。 3 3 自立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会自我管理,懂独立生活的习惯。 四、 课题的组织管理 1 1、 组建课题组 由德育处全面负责,教科室、教导处、学校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联合攻 关。 2 2、 课题指导小组 顾问:向明权 组长:胡明前、秦宗臣 组员:范茂林、胡小飞、张立、 3 3、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秦宗臣 组 员:胡小飞、张立、向涛、易安全及各教学班班主任 4 4、 课题研究小组 主研人员:刘建平、向於、刘勇、付爱华、陈小华、何永红 (组长:刘建平) 五、 课题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 实验所遵循的原则 1 1、 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11、尊重学生主体行为习惯形成规律,着 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2 2、 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 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主动修身,内化感悟,逐步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3 3、 科学性原则。坚持宵少年德育教育的科学性,遵循宵少年行为教育的一 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4 4、 知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 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指导学生的 认知与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5 5、 创新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 验,更多鼓励实验

12、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突出时代特色和理论创新。 (二) 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 总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1 1、 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搜集整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 其研究成果,针对我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 2、 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分析我校目前学生在 行为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的放欠的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3 3、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六、 课题研究步骤与措施 (一)、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

13、006.9(2006.9- -2007.1)2007.1) 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 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7.2(2007.2- -2007.7)2007.7) 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 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07.8(2007.8- -2008.1)2008.1) 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推广,加大覆盖面,在全校实践推广。结合实际, 查验效果,总结全校推广经验,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08.2(2008.2- -

14、2008.7)2008.7)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加强总结,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 自查研究会,申请课题验收。 (二)主要研究措施 1 1、加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有效规范学生良好道德行为 习惯的两部重要文件,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以此引导学生 深入学习、内化,让其深刻领会主要精神,经常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每周一国 旗下讲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守则和规范, 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2、 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丁一

15、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 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制定以 下几项常规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生活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和学生劳动 常规,同时编印资料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学校积 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 学生的习惯并永久地保留下来。 3 3、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检查评比功能,建立星级评比制度,在 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丁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 也不 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 。

16、因此,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这无疑会对学生良 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对丁班级我们开展了 “常规管理先 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评比,并授予流动红旗;对丁学生个人我们开展了 “学 习进步”和“文明标兵”评比活动, 并为获得此项荣誉的学生佩戴奖章, 在学生 中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余围。 4 4、 进行学科渗透,强化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 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丰富内容,如思想政治、语文等学科。因此如何挖掘这些学科 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

17、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 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渗透对学生良好生 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5 5、 加大自我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教育余围,深化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我们利用团队、学生会活动,举行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加大学生 的自我教育力度,形成共识。弘扬正气,通过板报和校园广播加以宣传;成立曝 光台,对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及时通报批评,矫正不良行为。 6 6、 加强班主任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班级体的育人作用。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班主任在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应 发挥核心作用,学生很多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和班级体的影响而 形成的,这就要求加大班主任的工作力度言传身教、以帅育生。同时,通过班主 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典型,积极示范、感召全体,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 7、 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