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二十二章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部学案_第1页
二十一,二十二章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部学案_第2页
二十一,二十二章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部学案_第3页
二十一,二十二章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部学案_第4页
二十一,二十二章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部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重点难点】重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难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一大奇观.在险峻的高山上修建如此宏伟的建筑,无不令世人感叹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长城上一个个烽火台是古代传播信息的工具遇到大规模的敌人入侵时,在长城上的士兵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又怎样传递不同的信息呢?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二、探究新知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阅读教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话。

2、(2)分组讨论:最简单的电话主要是由_和_组成的。话 筒的作用是把_信号变成_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的作用是把_信号变成_信号,结构象喇叭.2、电话交换机:阅读课本P146页电话交换机相关内容,归纳电话交换机的作用:(1)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提高线路的。(2)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使不同地区的电话机连接(3)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4)分析:占线的现象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2)数字信号:利用的不同组合来表示信息的

3、信号。特点:抗干扰能力;可用计算机加工处理,便于;可进行,保密性强。【课堂练习】 1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话筒把声音变成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传到远方在另一端,听筒把变成声音2春节期间,深圳的小红用电话给住在北京的爷爷拜年(双方都使用家里的固定电话)小红的声音信号的传递过程是:从小红家中的电话通过电话线传到的交换机上,再从这个交换机传到的交换机上,最后再通过的交换机传到爷爷家的电话上3 电话分为和数字两种现代的电话已经全部采用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只是在交换机和用户之间一两千米的距离上,还在使用模拟信号4 现在所讲的数字电视机,其实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用的是,只是在电视机内部应用了部分的只有电视台

4、用传输的电视才是真正的数字电视【扩展训练】1、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 ( )A热效应 B磁效应 C化学效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当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小明与小虹就对课堂上所学习“电话”知识展开了讨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不同的电路中B甲电话的听筒和乙电话的听筒是串联连接的,甲电话的话筒和乙电话的话筒是串联连接的C甲的听筒和话筒,乙的听筒和话筒都是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使用D甲电话的听筒和乙电话的话筒是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电话的听筒和甲电话的话筒是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传递到受话人的听筒

5、B话筒的作用是把忽强忽弱的电流信号转化成声音信号C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D话筒的作用是把电流直接送到受话人的听筒4、在上海的小明家里刚刚装上电话,他想给北京的姑姑打个电话问候,可电话在“占线”。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下列哪种情况能造成这种现象 ( )A有人正给小明打电话 B小明的姑姑正在用电话C上海和北京之间有太多的用户在通话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6. 春节期间,深圳的小红用电话给住在北京的爷爷拜年(双方都使用家里的固定电话)小红的声音信号的传递过程是:从小红家中的电话通过电话线传到的交换机上,再从这个交换机传到的交换机上,最后再通过的交换机传到爷爷家的电话上【总结反思】2

6、1.2 电磁波的海洋 学案打开收音机能收到各个电台的广播节目,但是收音机与广播电台并没有连着线;两部手机之间互相通话,但两台手机之间并没有连着电话线,那么收音机、手机工作过程是通过什么传递声音等信息的? 一、电磁波的产生活动1:打开一台收音机,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取一节干电池,从电池正负极分别引出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把两根导线时断时续地接触。现象:在收音机里能听到_原理: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时通时断的过程,产生了迅速_的电流,_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了变化的_,变化的_又激发变化的电场这样就在空间产生电磁波,向四周传播出去。收音机天线接收到这些_,并把它转换成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咔咔”

7、声。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迅速变化的_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小资料:广播电、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里面发射电磁波的机器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二、电磁波的传播活动2:声音要靠_、_、_等介质传播,声音_在真空中传播。那么电磁波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能通过介质传播,也能在_中传播。电磁波在_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最快的速度:c=_m/s=_km/s2、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练习:番禺电台的频道是FM101.7MHz,那么番禺电台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是多少m?三、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

8、g射线他们在生产、生活、通讯、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回答下列问题。1)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2)微波炉中能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练习:1、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产生 波;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 波;当导体中有 的电流时,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就会激起 。2、听收音机时,偶尔会听到里面有杂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旁边台灯打开的瞬间 B、电冰箱启动和停机时C、雷雨天闪电发生时 D、使铁锤击铁棒时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 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_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 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4、关于电磁波

9、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水中不能传播 C、可以在很多介质中传播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5、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A、电视机 B、录音机 C、微波炉 D、移动电话6、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用雷达式、热红外等多种生命探测仪搜救被困的同胞。其中雷达式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它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_ms;热红外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在黑暗中_(选填“能”或“不能”)发现目标。7、一玩具电动车的无线电遥控器发射的无线电电磁波的波长是5m,则它的频率是多少MHz?8、飞机失事后,为了分析事故原因,必须立即寻找黑匣子,而黑匣子在3

10、0天内能以37.5 kHz的频率自动发出信号,人们就利用探测仪查找这黑匣子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来确定黑匣子的位置。那么,你知道黑匣子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是多少m吗?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频率越低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C、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10、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这主要是因为( )A、金属易生锈,弄脏炉体 B、金属容易导电,造成漏电事故C、微波能在金属中产生强大的电流,损坏容器和微波炉 D、金属易传热 ,使炉体温度过高11、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_传递信息的。在电梯中,手机有时会接收不到信号或

11、信号很弱,就象把手机放进金属盒中一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受到了金属的屏蔽。12、为了研究声音和电磁波传播过程的差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手机罩在玻璃钟罩里,用另外的手机向它发信号,可以听见手机接收到信号后发出铃声并看到闪光;将钟罩内的气抽掉后,再次向里面的手机发送信号,可以看见闪光但听不见铃声。根据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_;2)_。13、人们把无线电通信所用电磁波按波长分为几个波段,各波段的名称和主要用途如右表所示:由表中可知,无线电波按波长可分为、。物理阅读: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

12、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机,可以防止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过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种方式,使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飞机对电磁波的反射,使雷达很难发现它。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难点:电视的工作过程【导学指导】

13、一、知识链接1、电磁波是由于_而产生的.2、电磁波的传递_(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m/s。二、探究新知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阅读教材P154页“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有_完成,信号的接收由_完成. (2)声音信号的发射过程可由下列示意图来表示:电信号声信号 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阅读课本P155页内容“电视的发射和接收”部分,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电视用电磁波传递_信号和_信号。(2)、同学们小组讨论回答:声音信号与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传播过程与无

14、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 3、移动电话:(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课堂练习】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是:在广播电台话筒把播音员的_转换成_,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_(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是: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_.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

15、中选出_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_从中取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转换成_,我们就听到广播了.2电视中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_,发射机把_加载到_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_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内的电路把_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_.【要点归纳】1.观察图回答,在音频、视频、射频三种信号中,频率最高的是( )A音频 B视频 C射频 D一样高2.电磁波的发射装置中必须有调制器,调制器在发射过程中的作用是( ) A.将声音和振荡电流混合起来 B.振荡出带有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C.将不同的声音电流任意混合起来 D.将低频声音信号加到高

16、频振荡电流上3.电视信号包含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信号从电视台发射机到电视接收机的传递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信号是加载在电流上的,图像信号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B图像信号是加载在电流上的,声音信号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C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是加载在电流上的D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4.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后,可通过下列哪一部分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A.天线 B.解调器 C.调制器 D.扬声器5.调制器的作用是 ( )A.将不同的电流任意混合起来 B.使声音和振荡电流混合起来C.是高频电流随声音变化 D.振荡出带有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总结反

17、思】21.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1、 常识行了解微波通讯、卫星通讯、光纤通讯、网络通讯;2、 通过了解现代通讯技术,了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微波的波长是 之间,频率在 之间,微波的性质更接近 ,大致沿 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每隔 左右就要建立一个 。2、现在用 做微波通讯的中继站,这种卫星大多是 。在地球的周围均匀的配置 颗同步通讯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3、光也是一种 ,与微波相比,光的频率 , 年, 国科学家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4、激光的特点是 5、通讯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

18、里传播,它的材料是 ,光从它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经多次 ,从另一端射出,将信息传到远方,由于光的频率 ,所以在一定时间里传输的信息量 。通常数条光纤一起敷上保护层,制成 ,用来传递 、 等多种信息。6、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讯形式是 ,它不仅可以传送文字,也可以把 、 及 变成 进行传送。7、计算机之间的联结,除了使用金属导线外,还用 、 等各种通信手段。课堂导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现代各种通信技术的特点,感受科学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课堂练习 1微波的性质很接近于 ,大致沿 传播 地球表面是弯曲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们用建设微波 的方法来解决2通信卫星消耗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电池板

19、,它把 能转化成 能要想实现全球通信,至少需 颗同步卫星3.光纤通信 (填是或者不是)可见光传播信号的4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 )A. 越多 B. 越少 C. 与频率无关 D. 与波长无关5激光的特点是( )A. 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B. 频率多变、方向高度集中C. 领事单一、方向变化D. 频率多变、方向变化6月球是地球忠实的卫星为什么不选择月球做地球的通信卫星,而要用造价很高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课后反思22.1、能源 【学习目标】1. 通过实例了解有那些不同形式的能量。2. 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特点。

20、【重点难点】1. 重点是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2. 难点是能正确区分各种能源。【导学指导】阅读课本166168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称为 能源。2.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 能源,如 、 、 、 以及 。3.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 能源,如 能。4. 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 能。如 、 等。5. 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 能源。如 、 。6. 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 能源。如 、 、 、 。【课堂练习】1. 完

21、成课本15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2. 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电能 C.水能 D.太阳能 3.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核能、生物质能、水能 B.煤、石油、天然气 C.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D.电能、汽油、柴油 4.下列能源中,属于生物质能的是( ) A.煤 B.风能 C.木柴 D.石油 5.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太阳能 C.核能 D.煤【要点归纳】1. 生活中的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2. 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并非所有的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

22、我们要不断的开发新能源。【拓展训练】1.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是一次能源B核能,电能,地热能是二次能源C煤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D生物质能是一次能源2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C一次能源中只有石油,煤和天然气 D二次能源中只有电能和核能3太阳能把地面的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_能;空气流动成风,又转化为_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_能;古代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_能。4下列能源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风能 地热能 电能 核能A B C D

23、5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石油 太阳能 天然气 生物质能A B C D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7.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地热能、核能属于新能源B.我们用来照明的电能是二次能源C我们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取热是利用一次能源D.我国煤的储量很大,不必开发太阳能的利用【总结反思】22.2、核能 【学习目标】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

24、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3.了解核裂变和了解核聚变。【重点难点】1. 重点是可控制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2. 难点是知道链式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导学指导】阅读课本170页整篇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 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是由 组成。原子很小,它的直径不到 nm.2. 原子由 、 、 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 电荷,电子带 电荷, 和 构成原子核。3. 、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 十分牢固,要使它们 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 或 ,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 能。4.1938年底,科学家首次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

25、发生 ,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5. 用 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 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 ,这些 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 ,并释放出大量 能,这就是 反应。6. 核电站利用 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的。7. 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 ,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 ,会释放出更大的 能,这就是 ,有时把它也称为 反应。8.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 的 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课堂练习】1核电站是利用_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_,其发

26、生的_是可以控制的。2核裂变是指用_轰击_获取核能的途径。3核聚变是指质量很_的原子核,在_下结合成新的_来获取核能的途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时释放的能量叫做核能 B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可以使其发生裂变获取核能 C核电站里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原子弹发生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也是可以控制的5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二是_;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_,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_。【要点归纳】1. 原子分裂或聚合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是核能。2. 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裂变,二是聚变。3. 适度安全的利用好核能,可缓解人类由

27、于化石能源的缺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拓展训练】 1. 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 吨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 ,以免造成 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能转化为_能 判断(46题,对的打错的打) 4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要加以控制的。 ( ) 5核反应堆里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能控制的。 ( ) 6链式反应也称为热核反应。 ( )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8.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28、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9. 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波及了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大片领土。各 类辐射病、癌症、神经紧张、居民被迫疏散等后斯影响还深深的留在人们的心中。有的同学提出,既然核电站有这么大的危害,就不用建造核电站。你认为这种观点合理吗?提出你的看法。【总结反思】22.3、太阳能 【学习目标】1. 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2. 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重点难点】1. 重点是太阳能的特点和利用方式。2. 难点是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导学指导】阅读课本174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 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 ,释

29、放出巨大的 能。2. 大部分太阳能以 和 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3. 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 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4. 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能转化为生物体的 能。在它们死后,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 和 。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 。5. 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太阳能来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二是利用太阳电池把 能转化为 能。6. 小组讨论后回答:说说课本图22.32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 说说课本图22.3

30、3中的能量转化。7. 小组讨论后回答:太阳能有哪些优点?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哪些?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太阳能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17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_下发生_,释放巨大的_。3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大部分太阳能以_和_的形式向四周辐射。4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能,如_、_;其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能,如_、_。5_、_、_是我们常见的化石燃料,而这些化石燃料的能源其实都来自于_能。6太阳灶是将_能直接转化为_能,它的反射面通常要用_镜,以便将太阳光_并_,以获得高温。 7.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_上,日常生活中仅用

31、于_、_等耗电较少的物品上。【要点归纳】1. 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而释放的核能。2. 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能源,它们的根源是太阳能。3. 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拓展训练】1.下列能源不是来自太阳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电站的核能2航天工业大量使用的太阳电池,是将_能转化为_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_能转化为_能。太阳能热水器是将_能转化为_能。3关于太阳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十分巨大,是用之不尽的 B太阳内部不停地进行着核聚变 C太阳能分布广泛,获取方便 D太阳能安全、清洁,不会带来

32、环境污染4.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5关于太阳能电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长,不需燃料 B.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压低 C.太阳能电池使用方便,效率低 D.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低6关于能源及其利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是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C.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能源的开发,另一方面也要千方百计注意能源的节约,提 高能源的利用率 D.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

33、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7物体接受太阳辐射发生的能量转化中,属于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使大地变热 B.使空气变热形成风 C.使水汽化,蒸发的水蒸气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形式流入江河 D.被植物、微生物吸收,古代生物以煤、石油形式储存起来【总结反思】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1. 通过实例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的趋势。2. 认识伴随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3. 了解未来理想能源的特征。【重点难点】1. 重点是了解能源消耗的趋势及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2. 难点是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导学指导】阅读课本178180页的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 。2. 目前人类主要的能源是 能源。3. 从课本图22.43你可以看出什么问题?答:4. 资料: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