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经济生产(economic product)是在人类参与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生产,它应在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为得到产出要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人类的参与和管理与自然生产过程相区别;可以由其他人或经济单位提供的活动与非生产活动(基本的人类活动)相区别。经济生产的概念经济生产的概念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算生产,创造财富,而非物质性生产不能创造财富,只是参与社会的收入分配。限制性生产观 16世纪的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是生产 18世纪,随着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把一切从事物质产品制造和增加物质产品价值的活动都视为生产,包括货物和物质性服务,而将大多数的服务(非物质性服务)排
2、除与生产范围之外 到近代,限制性生产观认为,营利性服务是生产,而非营利性服务不是生产中性的生产观。限制性生产观限制性生产观有其历史合理性。(1)当时的生产活动大多是独立完成的,社会化程度低,非物质性劳动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小;(2)当时的非物质性产品生产量少;(3)当时的统计水平下难以准确统计。限制性生产观强调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这一点是正确的,即便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也是如此。 限制性生产观生产既包括物质产品生产,也包括非物质服务生产。17世纪,威廉.配第“收入不仅产生于物质生产,也同样来自于服务的生产”原始的综合生产观。20世纪,随着人们服务需求的增加,非物质性服务部门
3、迅速发展,产生了现代综合生产观:生产是“创造效用并取得收入的活动”。 综合性(全面)生产观市场化生产通过市场销售向使用者提供产出非市场化生产v自产自用v其他非市场化生产(免费或以无经济意义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产出)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经济生产的类型经济生产的类型准市场原则空间原则常住单位(属地原则) 时间性原则时间限定原则(核算生产活动的起止时间)权责发生制 存在性原则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确定生产核算范围的原则确定生产核算范围的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一是要全面度量国民经济生产总量市场化经济产出+ +非市场化经济产出,但核算手段由部能满足全面核算的需要;二是要宏观管理的目标是市场经济活动,或与市场
4、有关的活动市场化经济产出。结合两方面的目标,采用准市场原则 准市场原则准市场原则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 生产活动类型市场化生产为自己最终使用的生产其他非市场化生产货物生产所 有 生 产 、无 论 是 否 实际出售所有生产,包括消费+积累所有生产服务生产所 有 生 产 ,其 中 包 括 对住 户 提 供 的市 场 化 服 务生产住户自由住房所提供的服务所有生产未被核算的的生产 住户内部自给性服务生产 生产核算的基本单位及其分类 主要生产活动(primary productprimary product)主要生产者次要生产活动(secondary productsecondary product)次要
5、生产者辅助生产活动(ancillary productancillary product)辅助生产者生产者分类 按生产活动性质(产业分类)产业结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按基层单位所归属的机构单位性质(机构部门分类)反映经济组织结构特征、为收入分配和资产负债核算提供起点按生产这在市场经济体中的性质和身份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市场生产者、自给性生产者(满足自身最终需求的生产者)、其他非市场生产者(政府、其他非营利机构)(一)产出的定义产出(output)是生产成果,即产品(prodiucts),包括货物与服务(goods and service)。(二)产出类别1、按形态分:货物与服
6、务货物的特点:一是有形,二是可运输,三是可储存。即,生产、交换、使用等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可分离服务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不可储存性,三是不可运输,即,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服务的主要类别:以货物为对象,提供运输、销售、修理、清洁服务以改变物品的状况。以人为对象,提供运输、食宿、医疗或美容等服务以改变人的身体状况。以人为对象,提供教育、信息、咨询、娱乐或类似服务以改变人的精神状况。以某类经济单位为对象,提供保险、金融中介、担保、技术和保护等以改变机构单位的一般经济状况。以整个社会整体为对象,提供科研、行政司法、国防等以保证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行。(二)产出类别2、按产品使用性质:中间产品(interm
7、ediate product)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三)产出的度量产出指标1、实物度量产品产量、服务量2、价值度量产值指标从生产单位看:(1)总产出企业最终产品价值重复计算(2)增加值企业总产出-中间投入价值扣除重复计算从国民经济看:(1)国内总产出社会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核算期内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思路社会总产品中中
8、间产品再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形成社会最终产品,因此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就是最终产品价值生产法;最终产品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再分配并不改变初次分配总量,只改变分配构成,将各分配项目求和倒推GDP分配法(收入法);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将各使用项目求和倒推GDP支出法(最终使用法)。三方等价。生产法生产单生产单位位产品产品计量单计量单位位数量数量总产出总产出C C1 1+C+C2 2+V+V+M+M中间中间消耗消耗C C2 2增加值增加值C C1 1+V+M+V+M棉农棉农纺纱厂纺纱厂织布厂织布厂印染厂印染厂服装厂服装厂总计总计棉花棉花棉纱棉纱坯布坯布色布色布衬衫衬衫公斤公
9、斤公斤公斤公斤公斤公斤公斤件件0.40.40.30.33 33 31 14 4121218182222303086860 04 412121818222256564 48 86 64 48 83030各单位增加值之和=社会最终产品价值=GDP最终产品计算示例生产法各单位增加值之和=社会最终产品价值=GDP增加值 =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出的核算方法总产出=产量价格总产出= =当期成品产量价格+当期完成的在制品半成品价值总产出= 产品销售收入+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在制品半成品当期变动价值市场性服务产出=期内的营业收入非市场性服务产出=经常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总产出核算中的价格要素价格 是指单
10、纯根据单位产品中直接和间接累计的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而确定的价格。基本价格=要素价格+产品税净以外的其他生产税净额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除增值税(或类似的可抵扣税)以外的产品税净额 =要素价格+除增值税(或类似的可抵扣税)以外的生产税净额(生产法用)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支付的任何不可抵扣的增值税额+购买者单独支付的运费(支出法用)工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工业总产出=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出= =工业成品价值+ +工业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工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产品产品产量产量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出甲产品成品甲产品成品乙产品成品乙产品成品1000件,内部中
11、间件,内部中间消耗消耗800件件1500件,销售件,销售1000件,库存件,库存500件件200件件25元元/件件=0.5万元万元1500件件25元元/件件=7.5万元万元期初半成品在制品期初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半成品在制品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程5万元万元4万元万元50万元万元4-5=-1万元万元合计合计7万元万元工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例2某汽车厂报告其资料如下:(1)自行采购钢材价值25万元;(2)出售不符合生产所需的积压钢材8万元;(3)机加工车间生产汽车零件180万元,其中80万元出售,其余用于本厂装配成品;(4)生产某型号小轿车120辆,验收合格入库,每辆价格15万元;其中
12、销售40辆,其余存入成品库;(5)为某农机厂生产零件20万元,其中来料价格10万元;(6)机修车间为拖拉机维修站修理拖拉机15辆,每台修理费2000元,期末全部完成,对方验收合格;(7)修理车间为本厂机械设备经常修理2万元;(8)处理废品收入0.5万元。试计算该汽车厂报告期工业总产值。80+12015+(20-10)+150.2=农林牧渔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农业总产出包括种植业产出和野生植物采集等其他农业产出;林业总产出包括人工造林产出、林果产品产出和木竹采伐产出;牧业总产出包括牲畜饲养产出、家禽饲养产出、活的禽畜产品产出、捕猎野禽野畜产出和其他动物饲养产出;渔业总产出包括捕捞和养殖两种活动下的
13、海水产品产出和淡水产品产出。实践中,按产品收获量计算产值,不考虑在制品。 建筑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针对建筑安装单位和自营建设单位分别计算各项建筑产品的总产出建筑业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件制造产出+装饰装修产出批发零售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批发零售业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及损耗+应交增值税金融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金融机构总产出=直接收取的佣金和手续费等服务收入+虚拟服务收入虚拟服务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自有资金投资收入保险机构总产出=保险业收入(包括实收报费和保险准备金的投资收入)-应付赔款-保险准备金视为投保人追加的投资核算方法适用部门工厂法
14、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产品法农业企业、建筑企业总收入替代法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营利性服务业总费用替代法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科教文卫体、社会福利业等非营利性服务业特定产出的核算方法中间投入核算中间投入的界定 中间投入(intermediate input)有称中间消耗(intermediate consumption),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 实物形态:包括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货物,以及运输、邮电、仓储、修理、保险、广告等服务。这些货物或服务在生产过程或者改变物理形式,或者完全被用掉。 价值形态:属于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转移
15、到产品价值中取得部分,不是生产者自己创造的价值。中间投入核算核算原则 1、一次性消费原则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与固定资产相区分2、记录的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进入实际生产过程是纪录,核算当期消耗使用额,而非购买额。货物当期使用额=当期货物购买额+期末货物库存-起初货物库存服务当期购买额=当期使用额中间投入核算核算原则 3、内部支付的生产必须性原则对本单位雇员提供的服装、食宿、交通等货物与服务,如果是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应该作为中间投入;如果属于为雇员直接满足自身需要、可以自主使用的,则应作为实物劳动报酬。4、与总产出核算范围相一致的原则工厂法:中间投入只包括外购的货物与服务,不包括自产自用的作为中间消
16、耗的产品和服务。产品法:中间投入既包括外购的货物与服务,又包括自产自用的作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中间投入核算核算原则 5、估价原则当期市场价格估价。但我国实际核算中,一般直接利用企业会计资料(历史成本价),不考虑价格调整。例4某企业1999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每辆市场售价13万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40亿元。企业1999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5000万元、幼儿园和学校服务产出价值3000万元、房地产服务产出价值2000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总计96亿元。要求计算该企业1999年的增加值。 参考答案:总产出10万辆
17、13万元/每辆(40亿元20亿元)5000万元 3000万元2000万元151亿元;中间投入96亿元;增加值151亿元96亿元55亿元 例4 设某地区国民经济某年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物质产品1500亿元,生产中耗用物质产品8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占10%),劳务产品80亿元;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劳务产品360亿元,生产中耗用物质产品1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占10%),劳务产品20亿元。试计算该地区该年的GDP。1500-(85090%+80)+360-(10090%+20) 例4 某村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农业总产出281676元。当年各项支出如下:种子费7125.8元,饲料饲草费3541.5元,
18、化肥支出26841.1元,农药费215.4元,小型农机购置费5189.1元,支付农业生产用电21853元,支付当年农业贷款利息6000元。该村共有农业固定资产原值145000元,年综合折旧率10%提取折旧。另外,当年修路投资28000元。其他农业生产性物质消耗26000元,农业生产对其他服务部门的劳务支出3720元。使用生产法计算农业增加值(按总增加值计算)。=281676-(7125.8+3541.5+26841.1+215.4+5189.1+21853+26000)-(6000+3720)=181190.1(元)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固定资
19、产折旧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合计增加值合计分配法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实物报酬,各种补贴、津贴以及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个体劳动者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也属于劳动者报酬,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的劳动报酬,也包括经营获得的利润。劳动者报酬在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加单位给职工支付的各种福利费、劳动待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工会经费、差旅费中支付给个人的部分。个体经营者的混合收入可视同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的计算 企业所使用的固定资产、住户和其他非企业单位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核算范围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
20、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固定资产总价值:理论上,应按现期价格(重置价值估价)估算。实践中,由于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条件,所以目前以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确定。各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从成本费用中实际提取的折旧费,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等非盈利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其固定资产折旧按照一定的折旧率乘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得出。年综合折旧率:实践中分大类确定综合折旧率,分类计算当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三)指标性质是一个估算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性。一是使用寿命的确定具有主观性;二是磨损模式的确定具
21、有主观性。(四)固定资产折旧作为增加值的构成要素的原因1、核算结果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总产出中不扣除固定资本折旧能保证增加值度量结果的客观性;2、当期的消耗不需要在当期进行补偿。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减生产补贴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这些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补贴是政府对生产单位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由于政策性的原因而产生的亏损所给予的财政补贴,通常有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与生产税相反,补贴作为负税处理。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减生产补贴的差额。生产税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营业税、管理费
22、中列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教育费附加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补贴是政府对生产单位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由于政策性的原因而产生的亏损所给予的财政补贴,通常有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生产税净额的计算营业盈余是一个平衡项,等于总产出减中间投入以后,再减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实际上营业盈余等于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劳动者进行了分配,上缴国家税收,对固定资产进行了价值补偿以后,所余下的单位从事增加值的创造而应得到的份额。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但是要扣除从利润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营业盈余间接计算= =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
23、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后直接计算= =企业营业利润+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属于营业盈余的支出,如管理费用中的呆坏帐损失、绿化费等)- -财务费用中作为财产收入的利息净支出和由利润开支的劳动报酬。营业盈余的计算例6某企业1999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25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5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0亿元。试计算企业1999年增加值。参考答案: 该企业1999年增加值劳动报酬25亿元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生产税净额5亿元营业盈余20亿元55亿元第三节 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一、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一)关系式国内生产总值=最
24、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二)核算原则范围:与生产核算范围一致;时间:权责发生制获得产品、形成支出为记录时间;价格:购买价格。二、最终消费支出核算 最终消费( (final consumption)final consumption)是指当期为满足居民个人生活消费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所使用的货物与服务价值,也就是消费者为获得这些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即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按承担主体分。 居民消费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expenditur
25、e,PCE)指国内常住居民个人或住户在核算期内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获得货物服务而花费的支出。包括货币性消费支出、通过实物性分配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住户生产并自己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核算(1 1)耐用消费品:使用时间较长、单位价值较高的消费性物品,按当期购买数额记入;(2 2)非耐用消费品:短期或一次性用于消费的物品;(3 3)各种消费性服务:用于生活各方面的各种服务;(4 4)住房服务:依托住房形成的居住服务。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核算内容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分类:(1 1)食品支出,在主食、副食、其他食品、在外饮食和食品加工方面的消费;(2 2)衣着支出,在各种穿着用品、穿着用原材
26、料及加工方面的消费。(3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在耐用消费品、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用杂品、家具材料和家庭服务方面的消费。(4 4)医疗保健支出,在医疗保健药品、用品和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消费,包括公费医疗保健支出在内。(5 5)交通和通讯支出,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交通通讯服务、交通工具维修和燃料方面的消费;(6 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书刊、文娱用品、教育文娱体育服务方面的消费。(7 7)住房服务支出,在维修住房、租赁住房及相关水电、燃料方面的消费,包括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8 8)其他各类不包括在上述类别值内的商品和服务消费。 居民消费利用城市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和社会消费
27、品零售额,根据人均支出水平和平均人口数计算,金融媒介服务和保险服务消费,利用居民存贷款规模和保费收支规模占总规模的比例间接计算。居民消费的计算(二)公共消费支出核算内容:政府消费支出(government consumption government consumption expenditureexpenditure)、为住户服务的各种非政府非盈利组织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一是针对居民住户提供的部分(教育、卫生保健服务等);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而发生的,行政、国防服务等。提供方式:一是由政府等机构补贴某些部门,使其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货物服务按差价计算;二是政府等部门作为非
28、市场生产者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按提供服务而花费的支出计算。 政府消费指出= =财政预算内预算外经费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 +行政单位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虚拟折旧+ +未列入预算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委员会的支出(根据工作人员数、工资水平和日常费用支出水平估算)。政府消费的计算(三)实际最终消费(actual final actual final consumptionconsumption)(按受益主体分)个人实际最终消费= =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来自政府的实物社会转移公共实际最终消费= =公共消费支出- -政府提供给个人的实物社会转移三、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
29、)capital formation)核算生产资产(produced asset)(produced asset)经济资产中的非金融资产部分,是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固定资产:指生产中可以反复或连续使用的资产,具体包括住房、其他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牲畜和林木等培育性固定资产、计算机软件和矿物勘探价值等无形固定资产。确定标准:一是使用寿命较长(一般规定1 1年以上),而是单位价值较高(规定的限额以上)。三、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capital formation)核算存货包括:材料和用品存货、在制品存货、制成品存货、转卖商品存货、国家物质
30、储备等。贵重物品:只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而获得和持有的资产,目的是通过持有而保值或增值,本身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原则上应该按净购买计算,但中国目前不核算。三、资本形成核算固定资本固定资本形成= =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 -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固定资产获得:包括购买、易货交易获得、实物资本转移获得、生产者自给性生产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易货交出、实物资本转移等方式放弃的。三、固定资本形成核算原则记录原则权责发生制:一固定资产所有权发生变化的时间为标准; 例外:例外:对于房屋、建筑物等经过较长周期才能形成的固定资产,根据建对于房屋、建筑物等经过较长周期才能形成的固定资产,根据建设工程
31、的进度以固定资产实际工程完成情况作为记录标准进行核算。设工程的进度以固定资产实际工程完成情况作为记录标准进行核算。价格一般采用购买者价格三、固定资本形成核算补充说明对现有资产的重大改善,如大修理、土地改良、矿藏勘探活动等要作为固定资本形成核算;资产转移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如佣金、交易税等,在买卖双方分别记录资产处置和获得后,这些交易费用无法通过获得减处置而抵消,因此要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而单独记录。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在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的基础上,加505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新产品试制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商品房销售价格减建造成本价格的差异、开垦荒地形成的固定资产、使用权转移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矿藏的
32、勘探和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价值,减去购置旧建筑物、旧设备和土地购置费的价值。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反映固定资产实物变化的投资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净变化。固定资本形成的口径固定资本形成的口径指常住单位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等于存货的期末价值(按期末价格计算)减期初价值,再扣除由于当期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增加,负值表示存货减少。存货包括生产单位从其他单位购买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等。存货增加(changes in inventories)
33、由于存货变化和核算中价格价格调整的困难,许多国家并不直接核算存货变化,而是采用(生产法GDP-GDP-最终消费支出- -固定资本形成- -净出口)来倒推;中国则采用部门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直接计算。存货增加的计算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存货增加根据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计算,农林牧渔业根据期末和期初粮食、牲畜和家禽等的存栏数以及相应的单位价格直接计算。存货增加的计算指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总额减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总额。出口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货物进出口包括海关统计中的进出口商品和没有计入海关统计的
34、我国常住居民在国外直接购买的商品,以及外国居民在我国购买的商品,还包括走私物品。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并不发生出入境的现象,一般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常住单位向国外提供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取得,但要对走私部分进行估算。还应把按美元计量的进出口数据换算成按人民币计量。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计算 例3 2003年某国最终消费为6000亿元本币,由政府向住户提供实物转移支出为200亿元本币,已知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为4200亿元本币,求公共消费支出、居民个人实际消费以及公共实际消费各是多少?例7 总产出与中间消耗(亿元)部门总产出中
35、间消耗率%1. 农业2. 工业3. 建筑业4. 运输业5. 商业6. 服务业7. 政府服务业908370665096180526902678268036.872.772.222.347.527.427.4分配再分配情况表(亿元)劳动报酬自产自用产品生产税净额所得税营业盈余折旧提取117002527395060042501620使用情况(亿元)居民个人消费政府消费支出(含转移)政府救济转移支出固定资产总积累库存及后备增加折旧更新出口额进口额123002950807400115016204727440012300+(2950-80)+7400+1150+(4727-4400)表3-1 某国国内生产
36、总值帐户例表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最终消费 总产出28229.3居民消费6537.3中间消耗15662.9政府消费1463.0生产法GDP12566.4资本形成总额 雇员报酬6476.8固定资本形成总额4183.3固定资本消耗1322.2存货增加627.0生产税净额881.1货物与服务的净出口-244.2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3886.3支出法GDP12566.4收入法GDP12566.4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单位:亿元生产金额使用金额一、国内生产总值(一)总产出(二)中间投入(-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劳动者报酬 (二)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税补贴(- -) (三)固定资产折旧 (四)
37、营业盈余894688946826071326071317124517124589468894684256842568163881638813650136501686216862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最终消费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二)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三)净出口出口进口(- -)二、统计误差89341893415460154601428964289619197191972369923699117051170532500325003262432624-124-1242240224023143231432090320903127127生产法国内
38、生产总值表 单位:亿元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合 计 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一)农业 (二)林业 (三)畜牧业 (四)渔业 二、第二产业 (一)工 业 (二)建筑业三、第三产业 (一)农林牧渔服务业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四)批发和零售业 (五)住宿和餐饮业 (六)金融业 (七)房地产业 (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九)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一)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二)教育 (十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 9 4 8 6 2 6
39、 0 7 1 3 1712451 4 6 2 8 2 4 9 1 6 1028844935 17942356374 26469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单位:亿元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 旧营 业盈余 合 计 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一)农业 (二)林业 (三)畜牧业 (四)渔业 二、第二产业 (一)工 业 (二)建筑业 三、第三产业 (一)农林牧渔服务业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四)批发和零售业 (五)住宿和餐饮业 (六)金融业 (七)房地产业 (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九)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40、(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一)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二)教育 (十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9468 42568 16388 13650 1686214628 12890 423 585 73044935 15802 11076 7574 1048329905 13876 4889 5491 5649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单位:亿元项目项目2000年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一、最终消费支出一、最终消费支出(一)居民消费(一)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二)政府消费(二)政府消费二、资
41、本形成总额二、资本形成总额(一)固定资本形成(一)固定资本形成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其中:住宅其中:住宅设备工具器购置设备工具器购置土地改良土地改良其它其它(二)存货增加(二)存货增加三、净出口三、净出口(一)出口(一)出口(二)进口(二)进口(-)8934154601428961919723699117053250032624-12422402314320903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生产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1、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贡献率分析产业结构指标=各产业增加值/GDP某产业贡献率=某产业增加值/GDP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生产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2、各产业增加
42、值率分析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中国中国2000年各产业增加值率年各产业增加值率产业产业增加值率增加值率国民经济合计国民经济合计0.36第一产业:农业第一产业:农业0.58第二产业第二产业0.27其中:采矿业其中:采矿业0.58食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0.31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0.26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0.25化学工业化学工业0.24金属产品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0.2机械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0.24建筑业建筑业0.27第三产业第三产业0.49其中:运输邮电业其中:运输邮电业0.52商业饮食业商业饮食业0.43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及
43、居民服务业0.46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0.74其它服务业其它服务业0.48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生产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3、结合投入的生产率分析(1)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平均劳动就业人数(或劳动时间或劳动报酬)2003年中国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年中国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产业产业增加值(亿增加值(亿元)元)从业人数从业人数(万人)(万人)劳动生产率(万劳动生产率(万元元/人)人)第一产业第一产业20744365460.57第二产业第二产业72387160774.50第三产业第三产业43384218091.99总计总计136515744321.83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生产法G
44、DPGDP核算应用分析 (2)资本产出率=增加值/资产总额(或固定资产总额)(3)资源投入产出率=增加值/资源投入量(如耕地面积)(4)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值/生产要素投入总量注意:不能对不同行业某方面投入的产出率进行简单比较。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分配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1、各产业初次分配格局分析某产业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生产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所占比例反映居民、国家和资本(企业)的分配关系;某产业劳动报酬与营业盈余比例=劳动报酬 营业盈余反映劳动与资本的利益分配关系。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分配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2、经济总体劳动要素报酬比例分析经济总体
45、要素报酬比例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各产业要素报酬比例水平,二是当期的产业结构(权数),即经济总体劳动要素报酬比例=各产业增加值比重各产业劳动要素报酬比例同样可以计算资本要素、政府管理等报酬比例可从静态上分析不同经济总体要素报酬比例的差异,从动态上考察经济总体要素比例的变化;并可分析静态差异(或动态变化)中各产业要素报酬比例的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指数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要素分配比例的分析是初步,营业盈余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资本所得,因为对营业盈余还要进行红利分配、所得税等分配。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分配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2000年中国增加值分配格局 以增加值为100
46、产业产业劳动报劳动报酬酬生产税净生产税净额额固定资产折固定资产折旧旧营业盈营业盈余余产业结产业结构构%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总计总计54.0614.5215.8215.6第一产业第一产业87.892.713.95.515.06第二产业第二产业43.0618.3517.7520.8445.92第三产业第三产业54.614.3618.9212.1239.02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支出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1、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计算分析(1)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消费需求贡献率(2)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投资需求贡献率(3)
47、需求拉动百分比=经济增长率需求贡献率作用:(1)反映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关系;(2)反映消费、积累、国外等不同需求要素对于当期GDP的贡献,即当期GDP中多少可归为消费的拉动,多少可归为积累的拉动。说明:需求并不必然拉动国内的GDP,若消费(积累)购买的是国外产品,则拉动的是国外的GDP而非国内的GDP。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支出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2、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分析(1)人均消费水平分析人均消费=最终消费支出总额/总人口城镇(农村)人均消费=城镇(农村)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城镇(农村)总人口不同居民团体的人均消费,如按家庭不同收入水平分组、按地区分组的人均消费水平等
48、。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支出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2、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分析(2)最终消费结构分析居民消费与政府公共消费构成反映政府提供消费福利的程度;地区结构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支出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3、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1)反映资本形成的产业结构指标=某产业资本形成总额/国民经济总体资本形成总额 由于资本形成缺乏完备的产业分组资料,实践中通常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替代资本形成总额。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用分析支出法GDPGDP核算应用分析 3、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2)
49、资本形成的有效性分析 根据核算规则,凡是消费以外持有的货物与服务都记入资本形成总额中,因此要区分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有一部分属于被动性积累,如对存货而言,积压的产品或商品;对于固定资产而言,建设周期过长造成的先期投资的沉淀或资产闲置,形成无效积累。作业:1、已知我国最终产品实际统计数据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分析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2)计算各年度的最终消费率,并作具体分析。(3)计算各年度的资本形成率,并作具体分析。年份年份最终消费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
50、0220022003200346405.946405.949722.749722.754600.954600.958927.458927.462798.562798.567442.567442.529545.929545.930701.630701.632499.832499.837460.837460.842304.942304.951382.751382.73051.53051.52248.82248.82240.22240.22204.72204.72794.22794.22686.22686.2单位:亿元作业:2、假定某经济值包括A,B,C,D四个部门,A部门作为生产起点没有中间投入。已知某时期各部门的生产资料如下:A部门产品(100元)出售给B部门用作原材料;B部门产品的一部分(100元)出售给C部门做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50元)出售给D部门做进一步加工;C部门产品一部分(100元)出售给D部门,另一部分(150元)用作个人消费;D部门产品300元全部用作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资金申请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 2025年绿色建材市场推广策略与绿色建筑材料政策导向分析报告
- 推拿治疗学练习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国企企业面试题库(易错题)附答案详解
- 解析卷公务员考试《常识》章节练习试题(详解版)
- 押题宝典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度水库水利设施改造承包经营协议
- 2025版汽车展厅租赁合同范本(含员工培训)
- 2025电子商务论文AI智能一键生成与版权保护合同
- 2025版外墙涂料粉刷及维护保养服务协议
- 2025年GOLD COPD指南解读 课件
- 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课件
- 蔬菜配送安全管理制度
- 老年人心理疏导与沟通培训
- 康复技术服务规范 (一)
- 养老院护理九防内容课件
- 天然气管网项目背景及意义
- 《风光摄影技巧》课件
- 面试官培训与面试标准制度
- 调相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4部分-仪表与控制系统
- 智慧城市行业智慧安防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