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片段练习(动物的习性)一、教学目标1 能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介绍动物。2 能准确、生动地将所观察动物的习性写成短文。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难点:写清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三、教前准备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搜集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什么叫动物习性?就是动物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怎样觅食、怎样喝水、怎样睡 觉、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2. 学习例文(1)读例文。(2)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啄木鸟的?他是怎样介绍啄木鸟各个部分的特 点和它的生活习性的?例文:啄木鸟树林医生啄木鸟生活在树林中,人称“树林医生”。啄
2、木鸟的脚有四只脚趾,二、三两趾向前,一、四两脚趾向后,便于抓住树 干;啄木鸟有坚硬的尾羽,啄木时用它撑住树干,像坐在椅子上似的,舒服极了最新资料推荐啄木鸟有锐利得像把凿子的嘴。它每天啄木五六百次,但一点也不头晕,因 为它的头部有强大的肌肉组织,头骨由骨密质和疏松质组成,既能防震,又能保 护头脑。啄木鸟舌头很长,而且生有倒钩,能伸出嘴外,便于钩虫吃。(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及时板书:夕卜形:四只脚趾、坚硬的尾羽、锐利得像把凿子的嘴、肌肉组织强大的头、 很长的生有倒钩的舌头生活习性:生活在树林中,人称“树林医生”(4)教师归纳小结要点:介绍它的外形、生活习性。顺序:观察有序,突出重点。
3、3. 交流搜集的资料。指名汇报,如实叙述。4. 共同构建作文框架(以一种动物为例,学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构思其它动物的写 法。)(注:本环节说一段,写一段。免得学生最后一下子不能记得清。)(1 )写开头:家里有猫的同学举手。你们家的猫,你的感受是什么?用“我们家的猫真让人感到()”来描述;或者用“我们家的( )真是一个()的家伙。”(开头如何写:要总写猫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样子、睡、吃、玩)(2 )写样子:包括颜色、大小、耳朵、鼻子、眼睛、尾巴什么样子的?(3)中间介绍生活习性:为什么这样说?你能用具体的事例一个个说清楚吗?(中间部分的写作内容。先用口语来表达。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表演一下。)A :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最新资料推荐B :连起来说一说。睡:常常睡在什么地方? 一天睡多长时间?怎么睡的?你家里的人看见了,说什 么?表达了人们对猫怎样的感情?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定向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高二(下)生物微生物可持续化题
- 2025年高二(下)生物归纳与演绎推理测试
- 汉中市中医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定向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高二(下)生物能源开发生物学题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专项测评试题(解析卷)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专题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解读
- 猴子身法教学课件
- GB/T 14140-2025半导体晶片直径测试方法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第1章
- 2025年四川省公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县乡、普通选调卷)
- 无人机操作资格考试全套题库
- 2025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与答案
- 新能源汽车驾驶技术
-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剖析市民社会理论的构建与演进
- 重大危险源试题及答案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