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春末夏初,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难点) 3.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观察思考 1.whenwhen:青蛙的繁殖季节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2.whowho:雌雄蛙中由哪一
2、方发出抱对信号? 3.wherewhere:雌雄蛙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何处进行受精? 4.whywhy:为什么蛙鸣?为什么抱对?为什么每个受精卵上面的颜色要深一些? 两栖动物的生殖 when 春末夏初 who 雄蛙鸣叫 where 池塘(水中) why 蛙鸣? 吸引雌蛙 抱对? 提高受精率 上面颜色深? 可吸收较多的热量,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小结: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两栖动物的发育 图片排序 6 ) ( ( 1 ) 5 ) ( ( 4 ) ( ) 2 3 ( ) 小青蛙的发育 尾逐渐消失 出现内鳃 外鳃 长出前肢 长出后肢 比较蝌蚪与青蛙的不同之处 蝌蚪 呼吸器官
3、尾 四肢 生活环境 外鳃内鳃 有 成蛙 肺、皮肤 无 有 浅水及湿润的陆地 无 水中 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发育类型,称为 变态发育。 讨论交流 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你认为该观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除了青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吗? 常见的两栖动物 中华大蟾蜍 大 鲵 蝾螈 1.两栖动物的生殖 (1)繁殖行为: 鸣叫和抱对 (2)特点: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 2.两栖动物的发育 (1)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 变态发育 随堂反馈 1.每年春末夏初,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这是雄B ) 蛙在( A.唱歌 B.求偶 C.捕虫 D.呼吸 D ) 2.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A.蝌蚪 B.卵 C.幼蛙 D.受精卵 C ) 3.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自动化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 医疗领域中区块链技术的安全透明实践
- 十二指肠先天性狭窄的临床护理
- 企业级应用如何通过区块链确保商业版权的完整性
- 个人提成合同范例
- 医疗信息透明化进程中的区块链技术作用
- 医疗AI引领健康管理新潮流
- 代购入驻合同标准文本
- 区块链赋能投票系统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 匠心独运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现代审美融合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6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高端医疗健康中心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湖北省武汉市2025中考模拟数学试卷(共五套附答案)
- 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路径-深度研究
- 2025年河北承德辰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视觉训练原理与概述吴飞课件
-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数学试题+答案
-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新规解读
-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手册
- 202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微专题6 电磁场中的空间立体问题和摆线问题-专项训练 【含答案】
- DB3311T 183-2021 急流救援人员培训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