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 年高中语文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 1 【教学目标】 1 1、 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2、 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 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并能结合自我体验, 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3、 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 4、 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 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 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

2、强烈的反感和 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 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 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 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 1、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 1)焦急忧虑(2 2)激动喜悦(3 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爱 2 2、 句子的理解 (1 1) 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 “欣慰”是因为“有了 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 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

3、的迷惘”是 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 留给自 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 2) “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 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 “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 (第 1 1 节);“会 情愿溺爱你”(第 2 2 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长大 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 3 3 节)。 3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

4、矛盾 1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 1 1)流行观念的影响;( 2 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 3 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 2、 探讨: 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 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 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三)读书的苦乐 1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见学习与评价) 苦学乐学 蒋士铨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 被不出书被父亲罚跪,母亲训斥幼时用柳枝拼字 诵

5、诗作为闲时游戏 我为病中母亲诵读 考取举人 我“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 3、探讨: 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 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 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1 1、作者对孩子的希望:( 1 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 2 2)惜时如金。 2 2、延展: (1 1)我挺秀的树自负 (2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6、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二、品题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本文是杨子在儿子 1818 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 1818 岁,而 是写由 1818 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 1818 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 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四、 总结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 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 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 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

7、 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 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 也需要理解与尊重, 也 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五、 艺术特色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 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 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 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 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 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 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

8、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 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2019-2020 年高中语文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6苏教版必修 1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 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 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 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 健康向上的 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

9、父母提供了一种操 作交流的平台。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 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 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 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 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 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 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以自读体悟的形式来读此文。设计以四部分,下达四种要求,来让学生边读边悟。后以 讨论的形式来解读要求和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四种要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读体悟。交流、讨论。总结全文。

10、教师点拨。 读时还要划出有关词语。 第一部分:共四节,前三节请你各用一句话来概括文段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 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 1 1 段作者把十八年的光阴感同于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实际上是父母之爱最真切地表 露。但在字里行间,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份父母之爱当作功绩来叙述, 而是在与孩子的对 话里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那种理解与尊重。 第 2 2 段延袭了这种写法,“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 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 ,“东东,假如人生能够

11、重来一次, 我真会情愿溺爱 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第 3 3、4 4 段写自己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以一个至友的身份祝贺孩子十八岁 生日。 第二部分:回答- -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 P21 P21 二 2 2 题)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层是向孩子指出在两代人的冲突中, 许多做父母的“错” 依然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 二层为孩子分析在两代人的矛盾中, 一部分是父母的落伍, 但也 有一部分是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 并以自身的经历谈到当年自己盲目反抗母爱今 日悔之莫及的感受; 三层

12、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 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 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地交流与了解。 第三部分:读书,苦在哪里,乐在何处? 第三部分,对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这一部分作者为孩子谈读书, 实际上也是谈人生。 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 时,作者以自己对读书的理解表达了对孩子的同情, 同时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即“我” 虽然同情你的读书之苦, 但“我”不能不鼓励和要求你, 甚至鞭策你尽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 升学竞争的胜利,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你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 但 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

13、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 “憎 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 想像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与尊重的体现。 第四部分:请画出三句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 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这一部分作者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开对话。 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 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戒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并在文章的最后再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 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 特别说明,文中的父子平等交流,成为朋友,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现实中,中国的传统 父子间沉默的较多, 我们不能因此怪父亲不开放不现代, 要多理解上一代人。 理性地分析问 题是本文的特点之一。我们也要有理性看问题的态度。 可补充的内容及句子。俗语:多年父子成兄弟。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歌词: 家兄酷似老父亲啊,一对沉默寡言人,闲来可曾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亚洲人传 统的父子关系之一斑)。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 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 作 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 包含了成长的喜悦、 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 乐和珍惜青春时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