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弯曲卸载后的回弹ppt课件_第1页
第二节弯曲卸载后的回弹ppt课件_第2页
第二节弯曲卸载后的回弹ppt课件_第3页
第二节弯曲卸载后的回弹ppt课件_第4页
第二节弯曲卸载后的回弹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塑性弯曲时伴随有弹性变形,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管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逝,使弯曲件的外形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寸不一致,这种景象叫回弹。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一、回弹景象弯曲回弹的表现方式: 曲率减小弯曲中心角减小 prprp321图4-5 全塑性弯曲的卸载过程中毛坯断面内切相应力的变化 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资料的力学性能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影响回弹的要素ES/越大,回弹越大。资料的力学性能对回弹值的影响1、3退火软钢2-软锰黄铜4-经冷变形硬化的软钢 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相对弯曲半径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影响回弹的要素续

2、越大,回弹越大。tr /tr /变形程度对弹性恢复值的影响 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弯曲中心角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影响回弹的要素续 越大,变形区的长度越长,回弹积累值也越大,故回弹角越大。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弯曲方式及弯曲模 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影响回弹的要素续1在无底凹模内作自在弯曲时,回弹最大。 2在有底凹模内作校正弯曲时,回弹较小。 校正弯曲圆角部分的回弹比自在弯曲时大为减小。校正弯曲圆角部分的回弹比自在弯曲时大为减小。 校正弯曲时圆角部分的较小正回弹与直边部分负回弹的抵销 ,回弹能够出现正、零或是负三种情况。 3在弯曲U形件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回弹有较大

3、的影响。间隙越大,回弹角也就越大。 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工件的外形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影响回弹的要素续 普通而言,弯曲件越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越多,回弹量就越小。 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间隙对回弹的影响 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方法: 先根据阅历数值和简单的计算来初步确定模具任务部分尺寸,然后在试模时进展修正。 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三、回弹值确实定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1大变形程度 58自在弯曲时的回弹值 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三、回弹值确实定tr / 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是很小的,可以不予思索,而仅思索弯曲中心角的回弹变化。 弯曲中心角为9

4、0时部分资料的平均回弹角见表4-1。 当弯曲件弯曲中心角不为90时,其回弹角可用下式计算:90902小变形程度 58自在弯曲时的回弹值 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三、回弹值确实定续tr / 凸模任务部分的圆角半径和角度可按下式进展计算:PPsPrrEtrrr31prprp321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1.改良弯曲件的设计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四、减少回弹的措施1尽量防止选用过大的r/t 。如有能够,在弯曲区压制加强筋,以提高零件的刚度,抑制回弹。Es/2尽量选用 小、力学性能小、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动摇小的资料。稳定和板料厚度动摇小的资料。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2.采取适当的弯曲工

5、艺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1采用校正弯曲替代自在弯曲。2对冷作硬化的资料须先退火,使其屈服点s降低。对回弹较大的资料,必要时可采用加热弯曲。3采用拉弯工艺。 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拉弯用模具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3.合理设计弯曲模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1对于较硬资料,可根据回弹值对模具任务部分的外形和尺寸进展修正。2对于软资料,其回弹角小于5时,可在模具上作出补偿角并取较小的凸、凹模间隙图4-10。3对于厚度在0.8mm以上的软资料, r/t又不大时,可采取如图4-11所示构造。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抑制回弹措施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

6、弯曲模设计抑制回弹措施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3.合理设计弯曲模(续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4对于U形件弯曲 当r/t较小时,可采取添加背压的方法 (如图4-9a); 当r/t较大时,可采取将凸模端面和顶板外表作成一定曲率的弧形如图4-9b; 另一种抑制回弹的有效方法:采用摆动式凹模,而凸模侧壁应有补偿回弹角 当资料厚度负偏向较大时,可设计成凸、凹模间隙可调的弯曲模。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抑制回弹措施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坯料端部加压弯曲第二节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3.合理设计弯曲模(续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四、减少回弹的措施续5用橡胶或聚氨酯替代刚性金属

7、凹模能减小回弹。图4-13)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软凹模弯曲4.3 弯曲件成形的工艺性设计弯曲件成形的工艺性设计 1弯曲件的资料 弯曲件的资料应具有足够的塑性,较低的屈服极限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2弯曲件的圆角半径为保证弯曲时外层资料不致弯裂,即要求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不小于某一极限值,这一极限值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用rmin/t 表示。表42为阅历得到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i/t的数值,可供选用。 弯曲裂纹( a )( b )( c )H(4113-)-tHt3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弯曲件的直边长度不宜过小,如图4-16所示。普通应保证H2t。假设H2t时,可以先在变形区位置进展压槽后再进展弯

8、曲,或者添加直边高度,弯曲后再将工艺余料切除。 工艺槽工艺余料r2tHL开槽H2tt + r +KKLtd3 t2Kdr工艺孔4弯曲线位置 弯曲线不应位于制件宽度的突变处,以免发生撕裂景象。假设必需在突变处弯曲,应事先冲出工艺孔或工艺槽,如图4-17所示。5孔与槽的位置 弯曲孔或槽的毛坯时,为了防止孔、槽在弯曲时产生变形,必需保证孔、槽边缘距弯曲变形区有一定的间隔,如图4-18a所示。当t 2 mm时,应保证Lt ;当t 2 mm时,应保证L2 t。否那么应采取图4-18b或c所示的工艺措施,或者先进展弯曲,然后再加工出孔或槽。对于开口制件,可以在弯曲变形后再切除缺口,如图4-19所示。工艺孔

9、(a )(b )工艺槽(c )( a )弯曲后切除( b )弯曲后切除弯曲后切除( c )展开图第三节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一、弯曲中性层位置确实定 中性层位置以曲率半径ktr k 中性层位移系数,见表4-5、4-6。 式中:表示,通常用下面阅历公式确定:( b )k ttr( a )0RRR0dRr1d第三节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弯曲件的毛坯长度可以经过中性层长度不变的特性或弯曲前后体积不变的原那么进展计算。但是,计算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对于外形比较复杂或精度要求高的弯曲件,在利用下述公式初步计算坯料

10、长度后,还需反复试弯不断修正,才干最后确定坯料的外形及尺寸。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续1.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 )(1801802121ktrllllLz 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 a)中 性 层 弧 长 ALL1r2Lktt2ll( b)L1Bt第三节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续2.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 按变形前后体积不变条件确定坯料长度。通常采用表4-7所列阅历公式计算。第三节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续3.铰链式弯曲件 对于0.63.5的铰链件,其坯料长度可按下式近似计算。1 对于a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