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镇江市丹阳九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0年镇江市丹阳九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0年镇江市丹阳九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0年镇江市丹阳九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0年镇江市丹阳九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镇江市丹阳九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2分)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a、b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3 . (2分)如图所示的图象中,A.甲与乙B.乙与丙D.甲与丙4. (2分)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 s-t图象的(路程2. (2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

2、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 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C. v 甲vv 乙,s=16mB. 丫甲丫 乙,s= 8 mD. v 甲 vv 乙,s= 8 m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图线aC.可能是图线bB. 一定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5. (2分)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彳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6. (2分)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

3、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 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彳T,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7. (2分)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t/C 014567p/kg?m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999.90999.85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水在4C时密度最大B.水的温度在0c4c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C.水的温度在4c8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D.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4、8. (2分)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A .天平、量筒、烧杯B.天平、烧杯、刻度尺C.烧杯、小木块、刻度尺D.量筒、烧杯、刻度尺9. (2分)纳米磁性材料采用磁性颗粒作为记录介质,具有记录密度大、矫顽力高、记录质量好等特点,下列器件可用纳米磁性材料制成的是()A.洗衣机内壁B.耐腐蚀容器C.计算机存储器D.高性能防弹背心10. (2分)关于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发生形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B.用力压桌子,桌子是坚硬物体不会发生形变C.物体发生的形变只有弹性形变D.

5、橡皮泥受到挤压后变形,它的弹性很好11. (2分)如图所示,A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可以为零12. (2分)如图所示,OAB为轻质杠杆,可绕支点 O自由转动,在B端施加一个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杠杆(13A. 一定是省力杠杆C. 一定是等臂杠杆(2分)如图,一顾客用一水平恒力长s,高h,购物车(含车上物品)重B. 一定是费力杠杆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F将购物车从粗糙斜坡的底端匀速推上顶端,斜坡G,在

6、这过程中,水平推力做的功为()A. 0B. Fs14(2分)已知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V,如图是甲、乙两灯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C- GhD-於一C. 1.5 A 8 V15的曲线。现将两灯串联后接在某一电源两端,要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并保证电路 安全,则电路的工作电流和电源最大电压为(B. 1.5 A 12 VD. 0.5 A 8 V(2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容器里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每个容 器放入同种材料绕成的导电线圈,其电阻R1=R3, R2=R4, R2=1.5R1,若同时通电,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四个容器中的水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甲、乙、丙、丁B. 丁、丙、

7、乙、甲C.丙、丁、乙、甲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D.甲、乙、丁、丙16(2分)把40ml的酒精与40ml的水混合后,其总体积 80ml (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这个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 。17(2分)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 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 Here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Hz即可。18(3分)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 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

8、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C。19(3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1)水的沸点是 C。(2)实验时大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个标准大气压。(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甲乙20. (3分)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 沸腾,原因是 ,同

9、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1-二 7 F ii I-U I21. (3分)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选填图中22. (2分)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 A”或" B”),物体的长度为cm。.”|小?”川平“川邛川叫叫”甲¥川 01234 5g23. (3分)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

10、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 度是 m/so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24. (2分)如图是某物体的 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m,在5ss 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25. (3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3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

11、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 “变慢”或“不变”)发现情况开始牖速汽车停止I反应过程遍速过程26. (2分)学过天平使用的知识后,好奇的小明想用家中的一架旧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 在调整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应将平衡 螺母向 调节。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 61g (大于/等于/小于)。227. (2分)某

12、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 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 ( P冰=OCX 103kg/m3)28. (1分)一尊大理石人像的高度是质量为50kg的人的高度的两倍,若大理石的密度是 2.7x 103kg/m3,人的密度大约是1.0X103kg/m3.可以估算这尊石像的质量大约是 kg。29. (2分)一个箱子重为 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 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 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

13、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30. (2分)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轻滑轮(不计滑轮摩擦),轻绳绕过滑轮后,一端固定在右侧墙上,另一端始终用大小为 F1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向右 匀速运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若将绳端拉力方向改为水平向右,木块仍能匀速运动,这时拉力大小为F2,则F2十F1(选填“ =或“V”)。三、作图题(每小题 2分,共4分)31. (2分)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晾衣夹,使用时 。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F2为弹性钢圈对夹子的阻力,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11,并作出阻力臂12

14、。32. (2分)设计一个病床呼叫电路。要求:开关S1控制指示灯L1和电铃;开关 S2控制指示灯L2和电铃。请在图中连线,形成符合要求的完整电路图。四、实验与计算(共 32分)33. (5分)小明想知道花生米的密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他选择了以下器材:烧杯、清水、天平和祛码、量筒、盐和玻璃棒,并完成了实验。(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把一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 这是因为花生米的密度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B.往烧杯里的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为止;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后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15、mi,如甲图所示,则 mi=g;D.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cm3;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4g。1.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 kg/m3。2. )以上测量花生米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A .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理想实验法的如solwiol料 fe.Fr-J-E-N34. (9分)小军利用图1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用器材规格已在图中标明。(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图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2)完成连接后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最 (选填“左”或“右

16、”)端;(3)实验中,若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始终为 3V .经 检查发现是某根导线出现了断路,该导线是 (选填导线编号);(4)测量结束后,应先 ,拆除 两端导线后,再拆除其他导线并整理好器材;(5)将电流表示数记为I,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分别记为Ri和R2.小军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I与工之间关系的图线如图 2所示。同根据图2可得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的实验结 论;在图3的选项中,能正确反映I与上之间关系的是 ,你的理由是: 。04030.20 0.0S0 1001? 0,20A35. (7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

17、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小的三次实验,其中hi= h3>h2, mA=mBmC。(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 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2)小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小钢球具有 ,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 (4)分析比较 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5)综合上述可知,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36.

18、 (6分)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 500cm3、质量m= 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 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p水=1.0X 103kg/m3,石块密度p石块=2.6X 103kg/m3)(1)瓶中水的体积V1;(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37. (6分)如图甲所示的九阳豆浆机,由打浆和电热两部分装置构成。中间部位的打浆装 置是电动机工作带动打浆刀头,将原料进行粉碎打浆;外部是一个金属圆环形状的电热装置,电热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开关S

19、可切换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Ri、R2是发热电阻,豆浆机的主要参数如下表。请解答下列问题:型号额定电压打浆装置电热装置JYD-P11S 220V电机功率180W加热功率保温功率1000W242W(1)某次向豆浆机中加入黄豆和清水共1.0kg,打浆完成后浆的初温为40 C,加热该浆使其温度升高到100C,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设该浆的比热容为 4.0X 103j/ (kg?C)(2)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多大?(3)该九阳豆浆机同时处于打浆和加热时,正常工作 lmin所消耗电能为多大?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分析】 ( 1)频率是 1s 物体振

20、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 )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 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 个波峰和 2 个波谷) ,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 ,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只有D 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 。2 【分析】 解答此题需知道: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解答】 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

21、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 ,所以 a 处较浓。故选: C 。3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甲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 v不随 t 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丙是s - 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

22、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丁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过点 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上分析可知: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乙丙。故选: B 。4 【分析】 ( 1)知道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求出速度,比较速度大小。(2)由甲乙两车的速度计算出分别通过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多少。【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的速度:v甲=三巴=典=1m/s。七甲 8s乙的速度:v乙=一二=1加=3m/s。 七乙 化比较可知,v甲VV乙,故AB错误;(2)根据丫 =巨可知,甲4s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 1m/sX 4s= 4m,乙4s通过的路

23、程s乙=v乙1= 3m/s x 4s= 12m,甲、乙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出发同向运动,经过 4s甲、乙两物体相遇,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 - 4m = 8m,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分析】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解答】解:由题,甲比乙先运动 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4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 s= s甲+2m = 6m+2m =8m,也可能是 s' = s 甲2m =

24、 6m 2m= 4m ,由v =巨,t乙的速度可能是 v = £_=&=2m/s,也可能是 v' =-= 1m/sot 4st 4s由图线a,当s= 8m时,t = 4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2m/s;4s由图线b,当s= 8m时,t=5.5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 =厂匹1.45m/s ;5. 5s由图线c,当s= 6m时,t = 6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m/s。6s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 ABC错误,D正确。故选:D。6【分析】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解答】解: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

25、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小强正通过 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由v =亘可得,小强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ti=±L 9-=4.5s5s,所以关卡1tv2m/ s不会挡住他;每两个关卡间距离 8m,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t!_=_L = 4s,v 2m/s小强到达关卡 2的时间:t2=ti+t= 4.5s+4s= 8.5s, 5s+2sv t25s+2s+5s,所以关卡2不会 挡住他;小强到达关卡 3 的时间:t3=t2+t = 8.5s+4s= 12.5s, 5s+2s+5s< t3< 5s+2s+5s+2s,所以关 卡3会最先挡住他。故选:B。7.【分析】 将0

26、8c分两个阶段分析:04C, 4c8C,然后根据表格中温度对应的密 度数值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4c时密度为1000.00kg/m3,在03C, 5c8c 时的密度数值都小于水在 4c时密度,故可以得出水在 4c时密度最大的结论, 故A不符 合题意;B、水的温度在 0c4c时,随着温度的降低,999.84999.90999.94999.971000.00, 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 B不符合题意;C、水的温度在 4c8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数值由999.97999.94999.9099.85,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 C不符合题意;D、由表格数据可知,表格

27、中记录的是在08c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变化较大,因此不能利用水密度的变化趋势得出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这一结论,故D符合题意;故选:D。8 【分析】盐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大。(1)利用常规比较法:分别测量、计算出水和盐水的密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测量液 体的密度,首先要确定实验原理:p=四,根据原理来选取主要的实验器材:测量质量需要天平、测量体积需要量筒;然后再组织实验步骤。(2)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质量相等时,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的反比。器材:烧杯、天平、刻度尺。( 3 )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

28、法直接测量时,利用浮力知识进行比较:不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比较出哪种液体的密度大。【解答】 解:A 、选取天平、量筒、烧杯进行实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某种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m2;算出液体的质量 m;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用此方法再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结论分析:哪一个的密度更大就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 选取天平、 烧杯、 刻度尺进行实验: 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将适量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直到天平重新平衡;用刻度尺量分别量出烧杯内液体

29、的高度,高度大的体积大。结论分析: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取器材:烧杯、小木块、刻度尺进行实验:将小木块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小木块会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露出液面高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就大,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只用量筒、烧杯、刻度尺无法对两种液体进行区分。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 。9 【分析】 根据每个选项材料的特点逐个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 解:A 、洗衣机内壁利用的是材料的硬度的特性,不是磁性材料,故A 错误;B 、耐腐蚀容

30、器利用的是材料的耐腐蚀性,不是磁性材料,故B 错误;C 、计算机存储器需要用磁性材料记录大量的信息,故C 正确;D 、高性能防弹背心利用的是材料的硬度,不是磁性材料,故D 错误。故选: C 。10 【分析】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是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两种,根据以上知识分析答题。【解答】 解:A 、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发生形变,故A 正确;B 、用力压桌子,桌子会发生形变,由于桌子的形变量较小,不易观察到,故B 错误;C 、物体发生的形变分为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两种,故C 错误;D 、 橡皮泥受到挤压后变形, 撤掉外力后它不能恢复原状, 是非弹性形变, 它的弹性很差,

31、故D错误;故选:A。11 【分析】开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斜向下的力的作用,有 下滑的趋势,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若拉力大,物体开始向斜上方开 始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据此解答。【解答】解:(1)若A物体相对斜面有向下的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2)当拉力等于重力向下的分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3)当拉力大于向下的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有斜面向上运动趋势时,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综上分析,可知 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分析】使用杠杆时,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

32、等于阻力臂, 为等臂杠杆;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因为在B点用力的方向不确定,所以其省费力情况要根据用力的方向确定。据此分析。【解答】解:B点力的方向不同,力臂的大小则不同,不能确定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所以此时杠杆可能省力, 可能费力,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故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13【分析】根据W=Fs求出将购物车从斜坡底端推上斜面顶端的全过程中推力对小车所做 的功。【解答】解:推力对购物车所做的功:W= Fs' = H J-h” 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14.【分析】由图可知,电压相等时,灯泡甲的电流大于灯泡乙的电流,故两灯串联后

33、使其 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只能是电流较小的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根据串 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两灯电流相等,利用图象读出此时灯泡甲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 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最大电压。【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甲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1.0A,乙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0.5A,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所以,两灯泡串联时,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5A,故BC错误;由图象可知,0.5A所对应的电压分别 U甲=2V, U乙=6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为 U = U甲+U乙=2V+6V =8V,故A错误、D正确。故选:D。15【分析】水吸收热量、

34、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越多,温度升高的越高。所以判断哪个容 器中的水温高其实就是判断哪个容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多,而水吸收的热量来自于电阻 丝产生的。所以本题要依据焦耳定律来求解。从图上看,甲乙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丙 并联在一个电路中,所以需要我们分开来讨论。【解答】解:左图中,R1与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焦耳定律Q=/Rt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多。因为R2=1.5R1,所以Q2>Q1;右图中,R3与R4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和焦耳定律公式的变形式Q=lt可知,在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小的产生的热量多。因为R4>R3,所以Q3>Q4

35、;左图中,通过 R2的电流是:12 = 一,所以Q2=I2R2t= (丁) 2R2t;Ri+&右图中,通过 R4的电流是:14 = ,所以Q4=I2R4t=(工)2R4t;R4%因为R2=R4,且通电时间相同,所以电流大的产生的热量多。因为I4>I2,所以Q4>Q2;这样我们得出了这四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关系是:Q3>Q4>Q2>Q1;即丙、丁、乙、甲。故选:Co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16【分析】解答本题需把握: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 间隙。【解答】解: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 空

36、隙,而使体积变小,故答案为:小于,空隙。17【分析】(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波形图可知,利用 f=/可求得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解答】解: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dB的声音,根据波形图可知 T = 8 X 105s,则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 f=L=1T= 12500Hz。T 8X 10-5s故答案为:dB; 12500。18【分析】(1)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3)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 - 42c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c4

37、2C,分度值是0.1 C,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然后读出温度值。【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右推;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就要收缩,所以液柱向左移动;(3)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c42C,分度值是0.1 C,此时体温计示数是:39 Co故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2)左;(3) 39。19【分析】(1)水在沸腾是温度不变;(2) 了解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3)在此实验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需要给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

38、量,适当提高水温等。【解答】解:(1)由图可知,水在 98c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C;(2)水的沸点是98 C,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 C,所以当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故答案为:(1) 98; (2)小于;(3)减少水的质量。20【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白气是液化现象。【解答】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

39、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21 【分析】(1)若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会不变,加热时间加长;(2)若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的沸点升高,水的质量不变,比热容不变,所以水温度升高的快慢是相同的;(3)若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温度升高得速度减慢,但沸点 降低。【解答】解: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 c;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 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 增加水

40、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 但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o 故答案为:c; b; do22【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解答】解: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是正确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 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3.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45cm。故答案为:B; 3.45。23【分析】首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

41、读出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 v=且计算平均速度;|t|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 s= 20.0cm = 0.2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7=旦=一丝=1m/s;t 0. ls+0. Is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不相等,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20.0; 1;变速直线。24【分析】先根据图象判断前 5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确定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根据图象

42、判断物体在5s-15s内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图象信息以及速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解答】解:根据s-t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始终静止,因此前 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是0m;根据图象可知,5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t=15s- 5s= 10s,物体在515s内通过的路程 s=6m-2m = 4m,则在5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 丫=二= 曲1 =0.4m/s。t 10s故答案为:0; 0.4。25【分析】(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

43、的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 应是变快还是变慢。【解答】解:(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72km/h,即20m/s,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 vt= 20m/sX 0.4s= 8m ,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 33m - 8m = 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 - 25m = 14m,故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也% = 0.7s;tV 20m/s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

44、反应会变慢。故答案为:8; 0.7;变慢。26【分析】(1)调节天平时,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2)天平左右两盘的等量关系是固定的,即: m左=m右+m游,据此关系即可判断。【解答】解:天平调平时,指针偏右,说明右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 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测量,即此时这几粒米相当于和天平的左盘是一个整体,该天平 的横梁平衡了,所以,在随后的测量中,只要天平能重新平衡,左盘所放物体的质量仍 然等于右盘中祛码总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60g+1g = 61g;此时祛码总质量是 60g,游码示数是1g

45、,故左盘鸡蛋的质量故答案为:左;等于。27【分析】(1)氧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求得剩余氧气的密度。(1)已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 W可求水的质量,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旦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450cm3的水结成冰,体p积增大了多少。【解答】解: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p=g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p' =2.5kg/m3;水的质量为 m = 450g = 0.45kg;由 p=上可得水白体积 V 水= m =45kgi= 4.5

46、X10 4m3= 450cm3,口M h 0X1 03M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由f=典可得,冰的体积 V冰= m =口 = 0.5x10M。冰 0.9X10% 加33m3= 500cm3。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 V = V冰-V水=500cm3- 450cm3= 50cm3。故答案为:2.5; 50。28【分析】一尊大理石人像的高度是质量为50kg的人的高度的两倍,石像的体积就是人体积的23即8倍;根据人的质量和人的密度,求出人的体积,人的体积乘以8就是石像的体积,石像的体积乘以石像的密度就是石像的质量。【解答】解:人的体积V =-=迎f-=0. 05in3人 p A 1,0X 103kg/m3石

47、像的体积是人体积的 8倍,石像的体积 V像=8V人=8X 0.05m3=0.4m3石像的质量 m 像=p 像 V 像=2.7 x 103kg/m3x 0.4m3= 1080kg故答案为:1080。29【分析】(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知道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箱子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 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 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0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 20N时

48、,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0N。故答案为:等于;10。30【分析】(1)匀速运动时受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始终用大小为 Fi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向右匀速运动,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fi=F=Fi;若将绳端拉力方向改为水平向右,木块仍能匀速运动,这时拉力大小为F2,则物体受向右的两个F2和向左的摩擦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2F2=f2,即F2=-lf2因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绳子竖直向上拉时,

49、对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拉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当改为水平向右拉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即当拉力改为水平方向后,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即f2>fl,故 F2=f2>Flo22故答案为:Fi ; >o三、作图题(每小题 2分,共4分)31 【分析】(1)力臂即点到线的距离。先找点(支点),再作线(F2的作用线),最后作点到线的距离。(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 F2L2可知,当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即最省力。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 A即是最大动力臂,当作用力与之垂直时,作用力最小。【解答】解:(1)由支点。向F2作垂线,即为阻力臂|2。(2)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

50、点 A即是最大动力臂,力臂越长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垂直于 OA的作用力,方向向下。如图所示:32【分析】两个指示灯并联连接,开关控制对应病床的指示灯,两开关都能控制电铃。由 此分析电路连接并画出电路。【解答】解:由题知,S1控制指示灯L1, S2控制指示灯L2,说明两灯互不影响,即两灯并联,而两个开关都能控制电铃,所以电铃串联在干路上,如图所示:四、实验与计算(共 32分) 33【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天平的读数:祛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2)利用公式p=g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51、,盐水的密度等于花生米的密度。(3)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解答】解:(1)花生米沉入水中,说明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V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p水gV排v p花生gV,花生米沉入水中,V排=丫,则p花生 p水,由图甲,游码分度值为 0.2g,天平的读数为 m=50g+20g+5g+2g =77g;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1mL,量筒的读数为30mL =30cm3。(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

52、i-m2=77g-44g=33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 30cm3,则盐水的密度: p=±=一史=1.1g/cm3。V 3 r I 30cm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其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故花生米的密度为1.1g/cm3=1.1 x103kg/m3,(3)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将不便于测量的花生米的密度转换为测量盐水的密度,属于转换法。故选B。故答案为:(1)大于;77; 30; (2) 1.1 X103; (3) B。34【分析】(1)根据要求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确定变阻器的连接;(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3)电流表示

53、数为0,电路断路,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电压表与电源连通,电压表并联的那部分断路。(4)为了保护电路,实验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先拆除电源两端导线;(5)由I与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得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倒数的关系;R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保持不变,得出电流与一L的关系。可【解答】解:(1)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故变阻器滑片以 右的电阻丝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3)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电压表示数为3V,测电源电压,与电源连通,所以电压表并联的那部分断路,所以导线 断路。(4)为了保护电路,实验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先拆除电源两端导线后,再拆除其他导线并整理好器材;(5)根据图2描出的图象,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倒数成正比,则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U= IR = 0.1A X3V- 2V= 1V;A图所示图线。(5)反比;A;由图2知电压一定时,通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