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_第1页
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_第2页
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一、根本情况永嘉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下辖12 镇 26 乡, 906 个行政村,总人口近90万人。据XX年9月统计,全县小学现有 1778个班,67688学生,其中使用实验 教材的962个班,33273学生。我县永外实小于 XX年秋季和市实验小学同步在全市率先使 用新一轮实验教材,XX年相继有七所小学 39个班级进行推广实验,XX年全县全面使用新 教材。可以说我县的新一轮课改是由点到面,稳步推进。通过几年的实验,新的课程理念 逐步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教学观念的大转 变。广阔实验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参与实验的学校管理者对课改实

2、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 识,从他们那真诚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家比拟欢送课改,认可课改。二、采取措施1 、注重专家引领我们认为,要使新一轮课改少走弯路,顺利实施,就必须有先进的理念先行。因 而,我们先后相继邀请崔峦、贾志敏、钱正权、沈大安、滕春友、胡君、潘月娟、曹鸿飞 等著名特级教师与有关专家为我县的课改专业引领。尤其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市教学 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曹鸿飞老师 , 他们不辞辛苦 , 连续几年在我县定期蹲点指导 , 为我县小 语课改热点问题及困惑把脉引领 .2、组建骨干队伍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与原来的教 材完全不同,教师几乎没有什么以往的

3、经验可以借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 此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使新一轮课改顺利推进,就必须加大了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的 力度,组织骨干力量攻破难关。于是,我们先后成立了县小学语文学科课改指导小组、县 新教材试点校小学语文研究组、县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大组,研究、指导、解决课改中的问 题和困惑。3、有效开展活动我县地区分散,教师多,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很不平衡,给学科培训工作带来困难重重。尽管如此,我们始终以七所试点小学为基地,坚持每月一次的试点校研究组活动。 我们采取轮流做庄,每次活动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 言人,近四年来,为顺利推进我县课程改革,收到了明显效果。同时,我

4、们坚持每学期 开学初,组织全县实验教师及学校、学区分管课改人员举行新课程备课培训活动,历次培 训达 500 人之多,会场爆满,座无虚席。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层面、各种形式、不同主题的 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新教材的顺利实施。三、初具成效1、课堂发生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变化能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本能正确定位好自己的角 色: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走上前台,成为“主角。目 前,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讨论问题、去动笔写写。 教师并能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文本,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文本。不少课 上,教师真正能让学生在自主读好文

5、本的根底上提出问题,同时让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 “小老师帮助解决,或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都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的做法,收到了较 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大多能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尊重不同 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由读书,大多数同学读完了,还有个别学生 没有读完,老师仍然能够耐心等待他把书读完。尽管这是很小的事,但表达了教师尊重学 生,成认差异,学习方式起了明显变化。又如,不少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 同认识和理解,教师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泼。孩子们为什么敢于 说,敢于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均源于教师创设了一个民主、宽

6、松的学习气氛。这种良好的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是大有裨益的。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在解决问 题中获得成功感。如果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他们就会随时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会喜欢 语文,喜欢读书,喜欢上语文课。更为突出的是: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及兴趣明显 地提高了,这就是语文可改的最大成功。 课堂气氛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气氛始终处于民主、平等、和谐的状态,大多学生能比拟 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中学生读读、议议、写写的时机明显多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 人。在很多低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能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根底上,戴上精美的头饰,扮 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中、

7、高年级的课,不少教师能用文本 中的语言用讲故事、小组合作学习、当小导游、演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 人物情感、语言。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理解的正确性、深刻性,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创造、 发挥、展示语文才能的时机。所有这些,有助于养成学生爱学、乐学、好学的习惯。 教学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授 课方式现已不多见,而看到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外资源引入课堂,多种 媒体辅助教学等。可以说,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上书声琅琅,情意 浓浓。朗读和和默读结合,自由读与指名读结合,朗读与背诵结合,读与想象结合,读与 写结合,

8、均能很好的表达。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普遍可见,学生能在充分读书的根底上, 带着个人的情感体验去读书,去感悟,去理解。这正是语文新理念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 一。2、教学评价的变化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传统评价内容、方法、形式等单一性的评价体系,建立新 的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提高教师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内容从 单一走向多样,评价方式从读写走向全面,评价主体从独断走向民主,评价时间从结果走 向全程。目前,实验班级各学科的评价方法都在悄悄地在进行改革,制定出新的评价方 案。很多学校已拟出学科水平综合评价表和综合评价报告单,进行实施试用。尤其是学生 成长记录袋工作在我县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

9、的经验。我们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 价相结合、书面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百分制与等级制星级制相结合。并能屡次在 期末前组织力量到有关学校蹲点进行技能抽测指导。四、存在问题1、教学观念: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念依然或多或少还影响着相当局部教师,尤其是绝大多 数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还比拟落后,难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还比拟严重,及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很不平衡,严重制约课程改革。2、设备方面:日常教学设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对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难以配备,给课改工作 的全面开展带来困难。许多配套的课件、教具、学具、挂图、练习、音像资料难以接轨, 为此,实验教师在这方面付出时间、精

10、力太多,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制约课 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推进。3、教材方面: 拼音拼音是识字的重要工具。教材要求拼音教学只落实拼读,不要求拼写,其目的是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努力提高拼读能力。这样一来,造成学生的拼写能力差。比方:一年 级开始,根据课标要求开始写话。由于一年级识字量有限,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只得用音节 来代替。由于学生拼写能力差,学生写出来的音节经常是缺胳膊少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 虑,有的教师干脆调整教学策略把拼音的“拼写列入训练任务。对这个问题,教师之间 有争议,各持一端。否认者认为这种作法,超纲,违背课改精神。肯定者认为拼写能力 差,负面影响大,直接影响写话表达,所以有必

11、要进行拼音拼写训练。 识字新教材的识字遵循“多认少与,认写分开的原那么。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识字 量大大增加了,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认少写带来的副产 品学生作业中错别字多,出现大量的同音字。教师对此望而兴叹,一时难以找到捷 径。 阅读新教材不像传统教材按语文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因此,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 难以抓住语言形式上的序和点,即抓不住语文知识的序列及训练点,所谓的语文“模糊 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双基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最大困惑。 习作新教材提倡作文教学的开放性,注重内容的开放和语言的开放,怎么想就怎么 写。教材中无“习作例文示范,平时,教师因教材

12、关系新教材训练序列不明确,句 的训练和段的训练未抓落实,严重导致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表达普遍不标准。4、评价方面:社会群众对课改实验工作认识不同,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及家长文 化水平参差不齐,对评价教学、评价效果、评价学生开展的工作缺乏经验。同时也尚未形 成一套可操作且为完善的评价方案。所以,如何合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开展 亟待大家去研究。五、今后设想1、课改培训:继续不断探索适合本县实际的新课改培训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 去的方法,有效转变广阔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努力使语文课标新理念在实践中 加以运用,并不断开展,力求完善。2、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研究组、学科课改领导小组、县教研大组、学科 带头人、各级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并把重心下移,立足课堂 教学开展主题性校本研究,要求青年骨干多挑重担,让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效 推进新课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