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磁性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反应器的载体颗粒对蛋白酶解性能的研究_第1页
采用磁性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反应器的载体颗粒对蛋白酶解性能的研究_第2页
采用磁性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反应器的载体颗粒对蛋白酶解性能的研究_第3页
采用磁性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反应器的载体颗粒对蛋白酶解性能的研究_第4页
采用磁性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反应器的载体颗粒对蛋白酶解性能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用磁性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反应器的载体颗粒对蛋白酶解性能的研究酶的选择传统溶液酶解的缺点 1.酶解时间长 2.自身酶解 3.不能重复使用 4.酶自身不能去除 固定化酶酶解的优点 1.酶解时间短 2.自身不易酶解 3.重复性高 4.容易分离固定化酶的载体 SiO2 玻璃陶瓷 磁性纳米颗粒 等等载体的选择SiO2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本身易氧化,表面羟基不足,但通过SiO2包裹使得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独特的生物相容性。且其比表面积大、具有磁性而便于分离等特性。关于团聚现象 由于磁性颗粒本身粒径太小,在被SiO2包裹过程中因存在磁偶极子引力作用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容易出现团聚现象

2、。SiO2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溶胶凝胶法: 乙醇体系中用氨水催化水解正硅酸得到固定化酶反应器的制备 通过ATRP(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链引发,化学修饰粒径不同的磁性纳米颗粒。酶的选择 胰蛋白酶 酶解部位:赖氨酸,精氨酸酶解蛋白的选择 MYO 马心肌红蛋白 BSA 牛血清白蛋白 腾冲嗜热菌全蛋白标准蛋白实验思路一、2种方法(传统溶液酶解和胶内酶解)酶解3种蛋白二、质谱鉴定酶解结果三、比较传统溶液酶解和胶内酶解四、分析不同粒径对团聚、酶解效率、漏切位点影响蛋白质酶解MYO无二硫键 BSA有二硫键 腾冲嗜热菌全蛋白 热变性 加DTT,IAA变性 超声破碎 IMER酶解 质谱鉴定质谱

3、鉴定 MALDI-TOF质谱鉴定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HPLC-ESC-LTQ-FT质谱鉴定 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线性离子阱-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PLC原理 溶于流动相(气体)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固体颗粒表面液体)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结果与讨论一、粒径与酶负载量测定酶溶液在固定前后的浓度差(OD280差)是亚微米级的3.5倍,原因:比表面积大,酶结合位点多纳米级纳米级亚微米级亚微米级粒径20nm0.2m0.5m酶负载量/g/mg21.6

4、56.086.1021.65结果与讨论二、粒径与酶解效率结论:不同粒径的酶解效率接近结果与讨论三、传统方法和IMER酶解效率比较原因:避免自身酶切,提高酶与蛋白的比例IMER传统传统酶解MYO时间1min12h酶解效率98%85%结果与讨论四、酶量与蛋白量比例酶量/蛋白量1:1 0漏切位点肽段数:50 蛋白序列覆盖率70%酶量/蛋白量1:1 酶解效率明显下降结果与讨论五、粒径与IMER稳定性和重复性重复性:多次试验结果相差不大稳定性:覆盖率波动范围不大结果与讨论六、酶漏切现象考察IMER传统传统0漏切位点肽段数5031蛋白序列覆盖率70%57%结果与讨论七、粒径与IEMR回收率对特征肽段提取的离子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相对回收率高于100%原因: 传统酶解不完全及过度酶解LFTGHPETLEK肽段相对回收率高的原因: 疏水性弱结果与讨论八、腾冲嗜热菌全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