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一、填空题I. 线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输入量和反馈量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3. 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设有反馈环节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 控制系统。4. 根据系统输入量变化的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 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5. 如果在系统中只有离散信号而没有连续信号,则称此系统为离散(数字)控制系统,其输入、 输出关系常用差分方程来描述。6.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7. 线性控制系统其输出量与输入量间的关系 可以用 线性微分 方程
2、来描述。8.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 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快速性 和准确性。9.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 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_、传递函数等。10. 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 输入量 的拉氏变换之比。II. 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并且只 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 线性定常 系统。12. 瞬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 初始状态到最终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13. 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反映系统的抗冲击能力。14. 单位斜坡函数t的拉氏变换为W 。s15. 单位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是1/s。
3、16. 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17. I型系统G(s) K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0,在单位加速度输入下,稳态s(s 2)误差为g。丄Ts 118. 一阶系统 丄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表达是1 e亍。19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系数E和无阻尼固有频率n220. 二阶系统的典型传递函数 是 一W2。s 2 wns wn21. 二阶衰减振荡系统的阻尼比E的范围为01。22. 二阶系统的阻尼比E为0 时,响应曲线为 等幅振荡。23. 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输出量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称为误差。24. 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或系统的开
4、环传递函数有关。25. 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 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 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26. 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正弦函数。27. 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 为相频特性。28. 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输入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两种特性。29. 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 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和 对数坐标 图示法。30. 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20 dB / dec。31. 0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渐近线的斜率为0 dB/dec,高度
5、为20lgKp。32. 3从0变化到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在第四 象限,形状为 半圆。33. G(s)=的环节称为 惯性 环节。Ts 134. 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G(j ) R(j ) jI(),则R()称为实频特性_。35. 反馈控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三频段的划分是以3(截止频率)附近的区段为中频段,该段着重反映系统阶跃响应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而低频段主要表明系统的稳态性能。36. 二阶系统的阻尼系数E =时,为最佳阻尼系数。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较理想。37. 如果系统受扰动后偏离了原工作状态,扰动消失后,系统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这样的系统是稳定的系统。38. 判别系统
6、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负实根或负实部的复数根,即系统 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 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39. 当且仅当闭环控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实部都是负数 时,系统是稳定的。40.函数te-at的拉氏变换为1(s a)2、单项选择题:K1.一阶系统G(s)=的时间常数T越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Ts + 1B A.越长B.越短C.不变D.不定2.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B.初始条件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A.输入信号C.系统的结构参数3.惯性环节的相频特性(A. -270 °C. -90 °4 设积分环
7、节的传递函数为时,其相位移()为B. -180 °D. 0 °1G(s)=,则其频率特性幅值M()=s),当A. KB.K2C.-D.12和U2(t)时,输出分别为B B. aiyi(t)+a 2y2(t)D. y i(t)+a 2y2(t) D B.单位阶跃函数 D .复变函数 ,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B.减小D.不定和 y2(t)。当输入为aiui(t)+a 2U2(t)5.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时(a 1,a 2为常数),输出应为A. a 1y«t)+y 2(t)C. a 1y1(t)-a 2y2(t)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A.正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8、二阶系统当0< <1时,如果减小A.增加C.不变余弦函数cos t的拉氏变换是A.sC s.2 2 s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B( 3 )=A. 90°B. -90C. 0 °D. -18010. II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A. -40(dB/dec)B. -20(dB/dec)C. 0(dB/dec)D.+20(dB/dec)11. 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A.代数方程B.特征方程C.差分方程D.状态方程12.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DA.距离实轴很远B.距离实轴很近C.距离虚轴很远D.距离虚轴很近13. 采用非单位负
9、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ui(t)yi(t)6.7.B.D.2 2s1-22s9.G(s)1 G(s)B.11 G(s)H(s)G(s)1 G(s)H(s)G(s)1 G(s)H(s)14.反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有(A )A.反馈回路B.惯性环节C.积分环节调节器A. L e:B. L eat(t a) 1C. L et2e2t =( B )D.(t+a) nL e A1B.1.(s 2)3a(s a)C2D.2(s 2)3s317.若 F(s)=,则 Lim f(t) =( B )A. 4B.21tF(t) 2?e 2C. 0D.oo
10、18.已知f(t)=e at,(a为实数),则L tf(t)dt 0=(C )15.( A )= 丄,(a为常数)s aA.aB.1s aa(s a)C.1D.1s(s a)a(s a)(t)=3t 20t 2,则 L f(t)=(C )A.3B.12s-essC.3 2seD.3 2s ess20.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5xo(t) 2xo(t) xo(t)x(),它是(C )A.线性系统C.非线性系统21.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A.比例环节B.线性定常系统D.非线性时变系统_2sG(s)=e ,它是(B )B.延时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22.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B )A.RCs 1B. 旦
11、匚 解:跟据电压定律得RCs 1C. RCs+1D RCs 1RCs1Rcd2U0IFG(s)23.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附=眾A. 10B. 524.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在1 TsA. KTB. KTUodt Uo1 dU0RclTRCsRCs 1Uid2ui,其无阻尼固有频率3100C.t=0处的斜率为(c. TKD. 25D.25.某系统的传递函数G(s)=,则其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T s 1A. le Kt/TB. -et/TTT26. 图示系统称为(B )型系统A. 0B.C.D.C. K(1 e-t/T)D. (1-Kt/T、e )27. 延时环节G(s)=e T s的相频特性
12、/A. T3B.C. 9 0°D. 18028. 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图所示, 它对应的传递函数G(s)为(DB. 1 TsA. 1+TsC. 丄Ts29. 图示对应的环节为(C )A. TsB. 11 TsC. 1+TsD. -TsD. (1+Ts)G(j 3T3o)230.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s3+14s2+40s+40t =0,则此系统稳定的t值范围为(B )A. t >0B. 0< t <14C. t >14D. t <031. 典型二阶振荡环节的峰值时间与(D ) 有关。A.增益B.误差带C. 增益和阻尼比D.阻尼比和无阻尼固有频率
13、32.若系统的Bode图在3 =5处出现转折(如图所示),这说明系统中有(D )A. 5s+1C. +1环节。B. (5s+1)D.12(0.2s 1)33.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s 7)(s 2),其零、极点是(D )(4s 1)(s 3)A.零点 s= ,s=3;极点 s= 7,s=2B.零点 s=7,s= 2;极点 s=,s=3C.零点s= 7,s=2;极点s= 1,s=3D.零点(分子为0) s= 7,s=2;极点(分母为 0) s= ,s=334.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疵赂,则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型次依次为(A)1 務s 1)原式= 2 ,故K=6/15=(注意多项式的常数项
14、为1)15( s213 s 1)1515A. ,1B. ,HC. 3 , ID. 3 , H35.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G(s)=ts,其幅频特性丨G(j 3)丨应为(D )1 TsB.A.C.K2D.K1 T2 236. 二阶系统的阻尼比Z,等于(C )A. 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B. 临界阻尼系数与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之比C. 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D. 系统粘性阻尼系数的倒数37. 设3 C为幅值穿越(交界)频率,© ( 3 c)为开环频率特性幅值为1时的相位角,则相位裕度 为(C )A. 180 © ( 3 c)B.© ( 3 c)C. 180
15、6; +© ( 3 c)D. 90 ° +© ( 3 c)38.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4 ,则系统在r(t)=2t输入作用下,其稳s(s 5)态误差为(A )A. 10B. 5C. 4D. 044539.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齐1ns,在0VZV子时,其无阻尼固有频率3 n与谐C. 3 n> 3 rD.两者无关振频率3 r的关系为(C )A. 3 n<3 rB. 3 n= 3 r40. 串联相位滞后校正通常用于(B )A.提高系统的快速性B.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C.减少系统的阻尼D.减少系统的固有频率41. 下列串联校正装置
16、的传递函数中,能在频率c=4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D )A 4s 1b s 1C 01s 1d 0.625s 1s 14s 10.625s 101 s 142. 从某系统的Bode图上,已知其剪切频率3 严40,贝U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 基本保持原系统稳定性及频带宽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增益使稳态误差减至最小的是(B )0.004s 10.04s 1A.C. 10HD.0.4s 1B0.4s 1三、简答题4s 11-1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答:1)机械控制工程是研究控制论在机械工程中应用的学科,用于改进和完善机械系统。2 )有以下五个任务:(1) 系统分析。(2
17、) 最优控制。(3) 最优设计。(4) 系统辨识。(5) 滤波与预测。什么是反馈?什么是外反馈和内反馈?答:1)将系统的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送回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 馈或信息反馈。2)外反馈是指人们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在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加上一个人为的反馈,构成一个自动控制 系统。3内反馈是指许多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相互藕合作用,形成非人为的“内在”反馈,从而构成一 个闭环系统。反馈控制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反馈控制 ?答:1)反馈控制就是利用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2)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工作原理如
18、下:(1) 检测被控制量或输出量的实际值;(2) 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3) 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通常闭环控制系统至少具备测量、比较和执行三个基本功能。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1 )稳定性是指系统振荡倾向及其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2)准确性是指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一般用稳态误差来衡量。是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3 )快速性是指系统消除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的快慢程度。什么是时间响应?时间响应由那两部分组成?答:1 )时间响应: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过程。2)时间
19、响应由瞬时响应和稳态响应组成。简述脉冲响应函数和传递函数的关系。1,所以脉答: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等于传递函数乘以脉冲信号的拉氏变换,由于脉冲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冲响应的拉氏变换等于传递函数。简述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答: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1x°(t)1 e T , t 0典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两个重要参数是什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何?答:1 )典型二阶系统:G(s)2ns22 nS2)阻尼比及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是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3)它们决定着系统的时间响应特性。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决定了其振荡特性。简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分别画出阶跃响应曲线。2答:1)二阶单位阶跃响应:Xo(
20、s)n2 2s(s 2 nS n)2)图 3-9.误差和稳态误差的定义是什么?答:1)系统实际输出量与期望输出量的偏差称为系统误差;2)系统进入稳态后其实际输出量与期望输出量之间的相差程度。稳态误差和哪些因素有关?计算稳态误差的方法有哪几种?答:1 )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增益、型次和输入信号有关。2 )方法有:(1)拉氏反变换法;(2)终值定理法;(3)静态误差系数法;(4)误差级数法;(5)动态误差系数法;(6)频率特性法。什么是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答:1)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受到扰动作用时,输出偏离平衡状态,当扰动消除后,若系统在足够长的 时间内
21、能恢复到其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趋于一个给定的新平衡状态,则该系统是稳定的。反之,系统是不稳 定的。2)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全部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即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均位于复平面的左半平面。四、程序题1.已知某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0.16s310s 2521.96s2 10s 25求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r(t) =1+t的响应曲线。单位脉冲响应曲线,以及输入信号为 解:程序如下:割卿 Re Bpcreen um=10 25;den= 10 25;T rwrtKF)fsys=tf( num,de n) subplot(3,1,1); step (n um,de n);s
22、ubplot(3,1,2);impulse( num,de n)Urffir >Sen hCTJtlr0.5IM - I t=0:3;u=1+t;subplot(3,1,3);lsim( num,de n,u,t)end2典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ns22 nSn为自然频率,为阻尼比,试绘出当 =,n 分别取 2、4、6、8、10、12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T re (s &z'oft $ rtn- Q 令二K£解:程序如下:kesi=;wn=2;while w*13num=wn A2;den=1 2*kesi*w n wn A2;step( nu
23、m,de n); hold on;wn=wn+2; end end3.单位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小 4c 3c 22s 8s 8s 8s 2s6 5s5 10s4 10s35 s2 s试绘制该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曲线。解:程序如下:num=2 8 12 8 2; den=1 5 10 10 5 1 0; figure(1);bode( nu m,de n);figure(2);nyq uist (nu m,de n); endiaJre'1to'斤旳知訂(rywr )fi±.2-<1-2詐日 .1 E .1 X.1.D e dOS m
24、 J1J*aFl 胡2.设有一高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320.016s0.218s1.436s 9.3590.06s3 0.268s20.635s 6.271,试绘制该系统的零极点图,求取该系统的特征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解:程序如下:n um=;den=;pzmap( num,de n);roots(de n)end求得特征根为:ans =尺戶引<15特征根有正实部,故系统不稳定。五、计算题2-1a.设回流电流为i1由电压定律有:Ui(t)- idt U0(t)同时:uo(t) RiUi(t)丄uo(t)C Rdui(t)1 u (t) duo(t)u0 (t)dtRCdtdu
25、o(t)dt1RcUo(t)dui(t)dtb.解:对xo(t)左端:F泄2dt对 x0(t)右端:F' Kx0(t)Bd(Xi(t) xo(t)dtKxo(t)dxo(t)dtdXi(t)dtC.设R1C两端电压为Urc (t) 由电压定律有:Ui(t) Urc (t)又Ri及电容并联的电流为iRcUo(t)U rc (t)R1CdURC (t)dti Uo(t)iR2R2Uo(t) U RC 0c竺 RC 3R2Uo(t)R2dUo (t)R1Ui(t)Uo(t)dtCd(Ui(t)crT (R1R11了)uo(t) CR2Uo(t) dt dUi(t) dt丄 Ui (t)Rid
26、.解:对xo(t)左端:F B d(Xi(t) X22 kXi(t) xo(t)dt对 x0(t)右端:F' K2x0(t)d(xi(t) x0(t)B 10k'xdt) x°(t) K2X°(t)dtBdx°(t)dt(k1k2)Xo(t)B dXi(t)dtk1Xi(t)e.设回流电流为i由电压定律有:5(t)R1i u0(t)(1)同时:u0(t)R2i丄 idtC5(t) Uo(t)RiUo(t)Ui(t) Uo(t)Ri丄 Ui(t) U0(t)dtC Riduo(t)dtR2 (dUi(t)R1dtduo(t) dt )1(Ui(t)R
27、1CUo(t)(1R2)du°(t)R1 )dtR2 duo(t)R dtR dt R1C(R1R2)Cduo(t)dtR1Cduo(t)dtR2CdtUi(t)f.解:设k 2右端的位移为对x0(t)左端:对x0(t)右端:F'x k2k,Xi(t)x°(t)Bd(x°(t) Xk2(t)dtBd(x°(t)dtXk2 (t)k1(x/t) xo(t)(1)d(xo(t) Xk2(t)Bdt2右端:Fk2 ' k2 Xk2(t)d(xo(t) Xk2 (t)k2 Xk2(t)dt由(1)、2)有:k1Xk2 (t) (Xi (t) Xo
28、(t)k2代入(1)BdXk2(t)dtB k1 d(Xi(t) Xo(t)k2k1 dx0(t)B*0k1Xo(t)k2dtdx0(t)(k1k2)B0k1k2x0(t)Bk1B dxo (t) dtdxo (t)佥以(t)Xo(t)B dtB dXo (t) dtdt2-2dtdtk1(x,t)Xo(t)k1 dxi (t)k2 dtdxi (t)Jk1k2Xi(t)dt1 F(s) L(f(t)- s1 1丄位移一s0.03cos2tF(s) L(f(t)0.031 0.03# 2s s 22O.。3/4)4-s220.12s( s24) f (t) sin(5t3)sin(t 亦)F(
29、s) L(f(t)s2t 2515s155s225(4)cos12t及复位移0.4F(s)L(f(t)s 0.4(s 0.4)2144F(s)A12-3 (1)A(s 2)s 1A(s 3)(s 2)(s 3)(s2)f(t)s 1(s 2)(s 3)L1F(s)(s3)2t es2e233tF(s)(2)f(t)s 4 A 14 (s 4)2 1 (s 4)2 1e 4t cos t 4e 4t sin t(3)F(s)A1A2A3s(s 1)(s3)s 22Aiss(s1)2(s3)s03s 2八21A2(s1)s(s1) (s3)s 12s 21A3小2/(s3)s(s1) (s3)s
30、3122 “、1t13tf(t)(t)tee32123-9解: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 s410s3 10s2 15s 70由赫尔维茨判据可知,n=2且各项系数为正,且2 a1a2 a0a3 45 0,以及2 a:a4 / a3 16.8,因此系统是稳定的。D(s) 7(7/8)(s 丿)s(s 4)(s 2s 2)s(0.25s+4)(0.5s s 1)由G(s)可知,系统式I型系统,且K=7/8,故系统在1(t),t和t2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分别为:essp() 0,essv( ) 1/K,essa()4-4解:1)由图可知,其低频段为一水平线,(即v=0),故系统为0型系统;2)由 20lgK 10(dB/de©求得 K 3.16 ;3)由过点2斜率增加-20dB/dec可知,包含一个惯性环节1 1(式中,T10.5)T|S 11由过点15斜率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建安安全员安全知识题及答案
- 2024预防接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汽车机械基础试题(含答案)
- 年度企业成长计划与目标分解表企业发展经理版
- 海洋工程潜水环境应对策略与技巧
- 职场技能提升如何制定经理秘书的工作安排
- 高炉生产中员工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新品上市推广计划及市场预测
- 深度解析大数据应用的工作方案和安排
- 注射用瑞卡西单抗-临床用药解读
- 2025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 DB13(J)-T 8556-2023 建设工程消耗量标准及计算规则(园林绿化工程)
- 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 2025“黑龙江人才周”佳木斯大学招聘工作人员5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变电站远动装置施工方案
- 江西地方课程课件
- 幕墙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标准版
- 资金统借统还管理办法
- 2022保得威尔JB-TG-PTW-6600E 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使用说明书
- 小麦机收减损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