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_第1页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_第2页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_第3页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_第4页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先做一个小测试:先给父母做一个小小的测验:在每一个新的学年,你是否主动去拜访孩子的老师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去拜访老师你是否提供老师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你是否同理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在内你是否对老师一些作法表示支持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你是否专注的听老师的表达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水平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以上十题中,如果你答复是的在七个以上,相信你和老师的沟通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如果你答复“是"的在四到六个 .,之间,你和老师的沟通似乎有点问题,回头看一看答复“否的题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赢取合作之钥.如

2、果你答复“是的在三个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时间,老实的面对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吗?是自认为懂得多吗?是防卫性过强吗?还是 从没有和老师沟通的经验 ?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学校教育. 那么在教育当中, 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就是父母怎么 和老师的沟通.没有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 由于孩子回来说 的话,未必都是准确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很难教育好孩子. 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开展的根底.尤其是缺点多一点儿的孩子,家长更应注意和老师沟通.沟通方法:一、 要尊重老师,才有效果1、端正对老师总体的看法:不管你对老师怎么看,而是要考虑你的目的是教

3、育孩子.2、发自内心尊重老师:概念化的老师一一所有教我们知识的人,指的是群体.老师的素质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师实质是尊重自己.3、不要事事依靠老师: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痴,就以为摊上个好老师就好了,孩子关键取决于自己和家庭的学习气氛. 老师按学校模式来做,没有超水平来治理到几十个学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师是不实际的.如你的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某某老师,不好意思打搅您,我是某某的家长,我常听到孩子谈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谢谢您这么认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 说他在学校里发生把事件长话短说 ,我想这问题得请教您,看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配合之后,而寸心的倾听老师的说明.

4、二、正确定位,真诚交流家长与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两者之间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如果家长需要教师协助帮助孩子解决,那么必须及时告知教师,及时进行交流. 家长与教师的交流,都要先对双方进行正确定位:是朋友而非敌人;是协作者而非雇佣者;是责任共负而不是互相推诿.正确定位之后,心态自然就会趋向冷静、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会因孩子在校遇到问题而愤然偏激.而是会真诚地把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协作者的态度告知教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接着,耐心地听听教师的解释,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风格.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双方可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对孩子来说最适合的教

5、育方式.三:积极主动,及时沟通在这个问题上关鸿羽教授说的好:“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应该多向学校靠拢,多向老师请教.这是由于,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而我们当家长的多数人不搞教育工作,没那么多时间看教育理论的专业书籍;教师教育过的孩子成百上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我们家长一辈子才养活一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教师能够从几十个学生的比拟中鉴别孩子的优缺点,而我们家长却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估价往往容易偏颇.作为学校往往比拟强调老师要家访,而作为家庭,应该强调家长主动去拜访老师.这是由于现在教师负担很重,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家庭

6、都经常访问,而我们当家长的只有一个孩子,完全有时间去拜访老师.【家长注意:家长最好一个月左右到学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只靠家长会了解是不够的.开家长会时,那么多家长都在等着,老师不可以能对您孩子的情况谈 很多.别人不去的时候, 您去访老师,可以细谈,从学习到纪律,从思想到生活, 细致了解一下. 您想,全班几十个孩子,哪个孩子的家长经常去学校访问教师,教师自然就得多观察、多了解这孩子,不然家长来了说什么,这无形中就催促教师多关注您的孩子了,这不是很好吗?家长千万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必须与老师经常联系.另外,家长如果主动和老师联系,要注意几个细节:1看时间

7、表:不要选老师午休时间,如果是在工作时间打 或面访,先问问老师方不方便,这是一种最根本的尊重;2看场合,家长来学校接孩子, 有时想跟老师面谈, 要看老师是否正在开会或是否正有紧急的事要处理,如果是,最好不要打搅;3如果家长对老师处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满意,可以提建议,但不要命令教师怎么做;4如果孩子与班上同学发生冲突,家长可以转告老师协商处理,但不要直接到学校去找某个同学理论,这样做,也会将问题激化.四、家长要有好心态有的家长一旦被老师叫到学校来,心里就会有种惶恐的心理,认定孩子又在学校犯错误了,又要到学校挨老师批评了.见到老师以后,常常不问青红皂白, 先把孩子训一顿再跟老师点头哈腰赔不是, 再

8、说一堆保证以后会如何管教的话.这样是家长把孩子在校犯错等同于自己犯错,遇事先抱歉赔礼, 而不是先跟老师了解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这样的沟通显然是 无效的 有的家长很反感老师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即浪费时间又丢脸,觉得老师喜欢小题大做,遇细风说暴雨,这样的抵触心理很明显不利于教育的顺利进行.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以后,不是认真追寻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把一腔怒火带回家中,对孩子进行责骂批评.如果刚好当天由于别的事情不顺利不满意如意,那孩子的遭遇会更惨, 家长会把一切问题都归责于孩子,惩罚随心,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于事无补.另外,家长如果要主动跟老师取得联系,要注意

9、几个细节: 看时间表:不要选老师午休时间,如果是在工作时间打 或面访,先问问老师方不方便, 这是一种最根本的尊重;看场合,家长来学校接孩子, 有时想跟老师面谈, 要看老师是否正在开会或是否正有紧急的事要处理, 如果是,最好不要打搅;如果家长对老师处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满意,可以提建议,但不要命令教师怎么做;如果孩子与班上同学发生冲突,家长可以转告老师协商处理,但不要直接到学校去找某个同学理论,这样做,也会将问题激化.五、多配合常联系多配合.老师的教学是需要家长配合的,要一起帮助孩子导入正确的方法.一是配合 教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与毛病,经常关心孩子的喜怒, 了解他她的心理,促其成为“三健人才

10、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个性.二是平日里要注意督察孩子作业.重要的 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常联系.与老师联系,要注意有话那么长无话那么短.联系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也可以 或短信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诸如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参加活动等等,切不可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应给老师.二是提出教育教学建议.如果发现孩子的任课教师在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务必及时反应给老师, 如果不好直接与老师说,可以通过班主任进行转达.但是,记住一点,作为家长一定要多信任老师,要学会分享孩子成长中的喜悦,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六、只有沟通,

11、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回来告诉家里人,就是想得到一种倾诉,一种宣泄,一丝安慰.这应该是好事,他这是和你在沟通,他没有把任何事都埋在心里,然后终于在某一天来个不良情绪的大爆发.如果这个时候,你用心地倾听完孩子的诉说,适时抱抱孩子,轻轻地拍拍,轻言细语地抚慰几句,再给他擦擦流下的眼泪,比什么都强;等孩子静下来的时候,再给老师打个 问问情况或者和老师约见一下,具体作个了解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说不定第二天一到学校还没等你处理孩子已啥事都没有了,说不定昨天打架的同学今天又勾着肩膀喊好兄弟了.如果一听孩子受欺负了,就跳起来骂老师骂其他的孩子,然后冲到学校去理论,那么以后这个老师的课你

12、孩子不用上了:我爸妈都说这个老师不好,我还上他课干什么;老师呢,也不用和那孩子交往了,说不定再和对方的家长干上一场,后果不堪设想.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渠道有家访、面谈、 联络等.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长和老师是既“怕又“爱的矛盾统一体.对于性格“叛逆的孩子,可能会由于出了问题,老师即时向家长反映,就反感老师“打小报告,所以最好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说你怎么这么了举我的例子.对于性格比拟温驯的孩子,出了问题,无论家长与老师怎么沟通,都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采取“热处理还是“冷处理也是要十分注意的细节.交流沟通的时机也很重要

13、.很多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在上课时间或课余过多地打扰老师显然不近人情.这点家长也应注意把握分寸.考前须知:、不要找借口 “工作忙多数家长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往往借故于“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长,即使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也要找亲戚朋友替开.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多数都是被老师请到学校,被动地与老师见面.因此建议有这样沟通障碍的家长,请你要改变与老师沟通的态度,明白积极配合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做家长的“天职,建立积极沟通的意愿,主动走近老师,是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不要说“一切都听老师的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惧意,有很多的学生家长与老师沟通经常说:“一切都

14、听老师的!完全放弃了做家长的权利,而当起孩子老师的学生.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全交给老师,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之类的话, 虽然看得出家长对老师充分信任,但家长应该知道, 和老师沟通不是找问题让老师解决,而是和老师协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师不愿意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沟通,但老师也不愿意和没有任何主见的家长沟通,由于这样沟通不会有效.家长与老师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个和谐的沟通气氛,容易产生一些沟通障碍,导致老师对家长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意见.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走人沟通的死胡同.任何沟通

15、都需要诚意, 家长与老师也不例外,如果家长拿出沟通的诚意,而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能够平和、客观,这样就容易统一熟悉,选择一种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防止老师讲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无所适从的情况.三、不做态度蛮横和没有主见的家长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全交给老师,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之类的话,虽然看得出家长对老师充分信任, 但家长应该知道, 和老师沟通不是找问题让老师解决,而是和老师协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师不愿意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沟通,但老师也不愿意和没有任何主见的家长沟通,由于这样沟通不会有效.四、不要为孩子不良表现强找“理由家长与老师沟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听取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而老

16、师要重点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问题.有些家长过于偏爱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扬孩子的话,不能接受批评孩子的话,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进行搪塞错误的行为,从而造成老师对家长教育观念不能接受.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要诚恳.但也不要放弃保护孩子的平安线.五、以自己的方式与老师“通气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放着问题不解决.家长老师要经常通气.沟通方式可以和老师商定或选择你最擅长的.面谈,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样子,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 和短信沟通, 在你不确定打 时

17、间是否适宜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 你感到沟通有困难时,也是不错的方式.沟通的主要内容孩子的行为:这是家长容易忽略而老师会关注的问题.有些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孩子的情绪:情绪的变化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只有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才有助于孩子的开展.孩子的兴趣: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和活动较多,老师更容易发现孩子在哪方面更有优势,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并给予肯定.孩子和同学得关系:健康的伙伴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重要还是要关心孩子德育心理和道德行为.如果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了解青春期心理: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关注孩子青春期心理变化,家庭学校共同引导.孩子的学习

18、: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上下.家长到学校除了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最好也了解一下学校的整体教育情况,特别要了解: 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 ? 学校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 学校的学生有那些不良倾向?这样,您在家才能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如果您对学校的教育情况不了解,想配合也不知从哪里下手.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怎么办?假设有一天你的孩子回来说:我不想上学.我的老师如何如何真坏! 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呢?首先,必须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充满爱心的、无私奉献的和受过很好培训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 孩子们必须学会如何去适应. 正如孩子们能从那些性 情温和的、有耐心的老师们那儿受益一样, 他们也要从那些严厉的、苛求的老师们那儿获得教益.1:倾听和领会你的孩子对老师的抱怨当一个孩子说诸如“我的老师真坏,我讨厌她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一双关切的耳 朵,而不是说教、威胁或者找老师去“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父母对此应该做出这样的回应,“你真的不喜欢她吗?那真难办.如果有哪个孩子那么聪明,能够找到一个与她相处的方法的话,我相信,那个人一定是你. 一定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有多么的爱他们,愿意倾听他们诉说的任何一件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