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技巧_第1页
鱼饵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技巧_第2页
鱼饵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技巧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饵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技巧钓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就 拿粮食换”,这充分说明了饵料在钓鱼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 年练竿,五年练饵”配制一款符合鱼儿口味的饵料并不是一 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下面就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如何配制一 款好的饵料。 一、配饵公式: 基础饵 +主攻饵(腥 +香) + 状态饵 + 添加剂 =钓饵 基础饵是由多种纯谷物、胚芽类、豆 粕类等按照比例组成的本味型的单品饵饵料,如;超诱、颗 粒粉、酵香型、谷物香型、底窝料等都属于基础饵。 颗粒 饲料、超诱等谷物类饵料都可以当作基础饵使用 主攻饵 (腥):主攻饵腥是由多种动物尸体经过精心加工制作粉碎 而成的充当动物蛋白质

2、来添加到单品饵饵料中,通过不同的 载体混合制成有腥味或者腥香味的单品饵饵料。很多商品饵 料里面添加虾粉、蚕蛹粉、螺肉粉等,这都属于腥味饵料。 主攻饵(香) :主攻饵香是由少部分基础饵加上大量的复合 型香味剂制成载体混合到单品饵饵料中,香味标准就是“浓 香”,它的作用主要用于能够带动钓饵整体的统一味型。 鲫 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鲫鱼饵料 鲤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 鲤鱼饵料 状态饵:状态饵是由麸类、雪花粉、轻质状态粉 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制成的松散型、 蛋白饵型、 剥离型、 连接型、雾化型等不同功效的饵料,它的作用是根据不同鱼情的钓法和不同钓饵的作用而制作出的功效型单品饵饵料。 拉丝粉拉饵垂钓时使

3、用,雪花粉增加饵料的雾化性,尺上、 轻麸等都可以减轻饵料的比重增加饵料的雾化 添加剂:添 加剂俗称(小药) ,小药的组成是多种做样,一般小药组成 是各种促食剂、诱食剂、香味剂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添加剂制 作而成,另一种是中药配制,通过酒的侵泡方式,提取出中 药内在不同药性机理味型,就能很好的刺激鱼类的好食性, 饵料中能够合理添加小药,钓饵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各种味型的钓鱼小药 二、鱼饵搭配原则: 1、注重颗粒饵 和粉饵的搭配 实际垂钓中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对饵 的感觉不能代替鱼对饵的感觉;所以饵料配置时首先要树立 “以鱼为本”这一理念;我们发现“诱鱼、钓鱼、留鱼”是 用饵之道的三个基本要

4、素,在具体实践中缺一不可,颗粒饵 主要用于留鱼,粉饵主要用于诱鱼;所以饵料搭配一定要考 虑使用足够的颗粒饵,这往往在钓事中容易被钓友所忽视, 重粉饵轻颗粒饵是普遍现象;颗粒饵是指通过机械等工艺流 程形成的颗粒状饲料,也包括粮食类颗粒,竞技钓中大家都 想找到“本塘颗粒” (亦称“原塘颗粒” ),因为找到了“本 塘颗粒”就等于找到了鱼的美食和万能饵,所以颗粒饵和粉 饵的搭配是垂钓实践中最为基础的饵料搭配组合原则。2、注重饵料比重的搭配 商品饵都有比重,开饵前要看清标识, 一般情况下,浮钓用饵比重要轻,底钓用饵比重要重;但要注意一个问题,比重轻往往就是雾化好的饵,也就是说雾化 好的饵比重都不重,我们

5、知道,台钓用饵的最佳状态是一饵 完全卧底,另一饵轻触底,假使我们用饵比重过重或过轻, 调钓关系就很难掌握准确,要么极钝要么极灵,漂象可能会 紊乱,这样一来鱼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 比重大的饵料时就要用比重轻的饵进行适当调整。3、注重饵料的味型搭配 “尊重鱼的味型”是饵料配置的精要核心 之处,“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淡水鱼类最为喜 欢的几种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钓中最为常见的饵 料搭档,因为腥和香几乎涵盖了饵料中所有原料的气味特 征;“季节和对象鱼的偏口嗜好”是考虑味型搭配的两大主 要因素,钓什么鱼用什么味型的饵,喂什么味型的饵料,用 什么味型的钓饵;大致要掌握主要味

6、型在季节中的不同使用 原则即可,一般情况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 淡味”。 4、注重主攻饵和辅助饵的搭配开饵时要根据鱼情来选择主饵和辅饵,盲目选用饵料和想当然地开饵是钓不到 鱼的;鱼事前,要根据所钓对象鱼确定主攻饵,在主攻饵确 定后再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辅助饵料,实践中一般按照“主攻 饵料 +基础饵料 +状态饵料”的公式来进行具体配置,主攻饵 侧重对象鱼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础饵侧重对象鱼在吃口上的 广谱性,状态饵侧重饵料状态的调整和对象鱼的最佳适口 性。 5、注重饵水比的搭配 精确饵水比非常重要,过稀附 钩性差,过干雾化性差,开饵时,一定要根据钓场的水情和 钓棚的水深, 计算好雾化时间,

7、严格按照饵水比一次性开出, 切不可稀了加饵, 干了加水, 这样才能开出最佳状态的饵料。 6、注重按鱼的适口性搭配 “鱼情决定饵料搭配”是一个成 熟钓手应当遵循的基本用饵之道,也是垂钓活动中开饵搭配 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饵料的硬软度和黏度以及钩饵的 大小是考虑适口性的几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饵料的雾化 性,又要追求饵料的附钩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鱼 喜欢什么就搭配什么,不是鱼去适应饵料,而是饵料去适应 鱼,不迷信饵料,但却要顺应鱼的口味,设法投其所好,道 理非常简单,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 ,这永远都是不变之道。 三、饵料的状态: 主要有四点:雾化,融散,持钩性,和 比重。 雾化就是指饵

8、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 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 迹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雾状带的现象。不同的鱼情适用不同 的雾化状态,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情有独钟,在赛场上主钓 对象为鲫鱼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雾化状态最佳的拉 饵,并让饵料在水的中上层雾化, 这是由鱼的密度所决定的。 但在野钓与竞技钓对雾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钓鱼稀,水面 上的杂鱼多,过度雾化有时会适得其反。拉饵虽然有优势, 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钓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雾化。拉 饵把鱼的泳层搅乱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鱼在情理之中,有搓饵,始终将鱼控制在水的底层, 鱼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C 雾化是需要的但不是万能

9、的,他的优点更多的体现在诱鱼的 层面。在钓鲫鱼技术上,我们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但也必 须认识鱼饵雾化的利弊,正确把握尺度,切勿滥用,必须根 据所钓水深、对象鱼、钓法来合理选择使用雾化,这样才能 钓有所获,否则也会适得其反。融散是指饵料到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饵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内逐层脱落的现象。雾化和 融散是相辅相成的,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饵料中的部分成分 脱离饵团的现象两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实是有区别的。雾化 主要表现在饵料由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融散现象主要是在 饵料到位静止后出现。持钩性是指钓饵在鱼钩上的附着能力和持续时间。饵料黏度大持钩性就强, 黏度小持钩性就弱 不同状态的饵料有着不同附着能力和持

10、续时间。饵料的雾化 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诱鱼的层面上。而持钩性则表现在钓鱼的 行为上。诱钓合一,就是说既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更不能 否定饵料的持钩性,因此,在掌握饵料雾化的基础上,合理 应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强调雾化而忽略饵料的持钩性也是失 误。比重是指饵料在入水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 度快,饵料比重就大,所压浮标的示目就多,反之则轻,所 压浮标目数就少。这是有由鱼饵所用的材料决定的,也与对 水量的多少有关。钓手友必须根据所钓鱼种的大小,钓法, 鱼情水情将不同比重的饵料互相进行搭配来达到调整饵料 比重的要求, 这点也不容忽视。 四、配制鱼饵基本原则: 1. 主次分明的原则 饵料的配制有许多原料

11、可以选用,也常是 数种原料的混合。 但并不是原料的种类越多越好。 有了麦麸, 就不要糠粉了;有了香精就不要加芝麻油,应以一两种原料 为主料,再加些辅料就行了。例如,以粉状的麦麸、豆粉和 颗粒状小米、碎米为主料,然后再加些有气味的蒜汁、药酒 为辅料即可,而且应该主次分明,尽量做到少而精。通常的 做法是,或以粉类物质为主以颗粒状物质为辅,或以颗粒状 物质为主以粉类物质为辅。 2.吃不了,吃不饱,不想跑 这 也是配制诱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多 年前对我说的。 其意思是指配制的诱饵使鱼不能吃完、 吃净, 也不能吃饱,可又舍不得离开。若是一次投的诱饵量过大, 鱼吃饱了,就对钓饵不感兴趣

12、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配制 饵料时常常用粉末状物质,如麦麸、小米的原因。小米体积 极小,一粒一粒的散落水底,鱼怎么也吃不饱,可又不愿离 开。这也要求钓鱼人在投放诱饵时要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 次投放太多。应该在投了第一次以后,等适当的时间继续投 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窝内始终有诱饵,可是始终都是那么 一小团,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诱鱼的作用。 3.虚实兼备 气味, 我们叫它虚的饵料,然而是必不可少的;粉末状的饵料,也 可以称之为虚的,因为在水中雾化开以后很分散。实的是指 颗粒状、块状物质,如米粒、饭粒、饼块等。虚的物质起到 把鱼吸引过来的作用,实的物质是可以供鱼食用的,不过骨 头类也是靠它的气味来诱鱼

13、。配制诱饵虚实兼备是经验之 谈。单纯使用小米、玉米糁当然也可以诱鱼,但是在小米中 加些酒、中药液、蜂蜜类物质,其诱鱼效果会更好。酒、中 药液、蜂蜜也属于虚的范畴。 4.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配制 诱饵或使用钓饵都应该遵循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原则。饵 料中的成分可以酌情增添或减少,灵活运用,其根据就是水 情、鱼情。养鱼场的鱼吃惯了主人喂得饲料,钓这里的鱼应 以该处的鱼饲料为主, 适当加些自备的饵料。 5.以一种气味 为主 无论是钓饵还是诱饵,其中的气味十分重要,因为鱼 的嗅觉十分灵敏,其程度是人的 500 倍。鱼若发现了自己喜 欢的气味会循着气味的来源方位游过去,游过去以后才会发 现饵料。鱼类较喜

14、欢的气味有芳香味、甜味、腥味、酸味, 因鱼种的不同, 习惯的气味也不同。 根据鱼的这一生理特征, 为了投其所好,在配制饵料时应注重气味的选择。在调配饵 料的气味时应突出一种气味,不能将多种气味混合,结果出 现怪味或无味,这样反而弄巧成拙,白白浪费饵料。气味的 浓淡也应注意一个”度“,并非越浓越刺激越好,就是想味 和甜味使用也是如此,过于浓烈的气味鱼是不喜欢的。气味 的浓淡往往与气候、水温、水质都有关系,水质较好,水中 食物丰富的水域,饵料的气味应该淡一些。若水质清澈,或 是在寒冷的季节钓鱼,饵料的气味应该浓一些。 五、配制钓饵注意事项: 1.颜色 鱼的视力弱,为了尽快让鱼发现钓 饵,必须首先考

15、虑钓饵的颜色。我们知道,成品饵也是很注 重颜色的,都是鲜亮的白色、红色、金黄色,没有灰暗的颜 色。我们配制钓饵也应突出这几种颜色,如有的钓友用白面 粉加维生素,使饵料成为金黄色,此法是可取的。总之,钓 饵的颜色应比诱饵的颜色更加鲜明。2.体积的大小 也就是饵团的大小。有人用极小的饵料挂在钩尖上,据说钓鱼效果 也不错,但大多数钓者还是用较大的饵团。面团饵要包住钩 柄,蚯蚓饵也要穿满整个鱼钩。饵团的大小应与浮漂的浮力 相匹配。因为浮漂都是事先调试好的,饵团过小过大,都会 影响浮漂的信号。另外,还应考虑鱼种,不同的鱼,嘴的大 小也不相同,嘴的大小也不相同,若钓鲫鱼,饵团则应小; 钓大型鱼,饵团应大。 3.软硬度 饵团过软过硬都不行。过 软了,经不起水泡浪击;过硬了,钩尖不容易挂鱼嘴。软硬 度应近似鱼的耳垂那样。 软硬度还应考虑水的深浅、风浪 情况。有风浪时宜硬一些,无风浪时可以软一些。水浅水面 小宜软,水深宜硬一些。鱼密度高,可软一些,鱼密度小, 饵团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长,宜硬一些。4.动态 若是用动物类的钓饵,不应把小动物拍死使用,要用活的不用死。让蚯 蚓、泥鳅、蚂蚱等小动物在水中能够蠕动,使之产生较大的 吸引力,易被鱼发现。鱼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