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1页
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2页
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3页
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4页
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2区域与区域差异编写:姜金玲 审核:孙叶军 编写时间:2015年8月29日教学目标1;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重点难点)2.运用图表有关数据,结合景观图,学会分析东部季风区内南北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点) 课前案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8.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农业活动农业区聚落较稀疏交通水平居中教育文化发达历史/开放经济重心移出/开放晚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9.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大致以为界,划分为南北两部分。10.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高

2、原、平原为主1月均温>0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干湿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水文特征一般水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冰期11.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2);(3);(4);(5)。误区警示二、区域差异并非是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障碍区域差异的存在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前提,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既促进了区域的分工,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又促进区域合作,实现高一级区域的全面发展。疑难探究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表现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其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南北差异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感悟归纳(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

3、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由于降水量从东向西减少,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大致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划分为两个区域。青藏高寒区内部主要表现为垂直差异。由于西北高、东南低且夏季东南部高山峡谷有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因此东南部温暖湿润、西北部寒冷干旱。植被由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变化。(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气温: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重合。降水: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

4、线。 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5、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类型耕地以旱地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小麦、棉花、杂粮稻谷、茶叶、蚕丝水果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图表点拨图1-1-9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左为北方地区的小麦收割,右为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直观地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

6、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南北内部差异,列表如下:民居项目北方南方屋顶坡度小,降水少,可节省材料,也可晾晒作物大,降水多,利于排水、通风、散热代表四合院:防寒保暖,北方冬季严寒且多大风窑洞:利用黄土高原干燥的气候和黄土的直立性,保暖、防寒、夏凉、冬暖吊脚楼:水乡多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防潮和通风散热傣家竹楼:就地取材,防潮、通风,且利于安全材料传统为土坯垒墙,厚度大竹木和砖瓦、石料图表点拨图1-1-10 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左为北方地区民居,为平顶屋;右

7、为南方地区民居,多斜顶,直观反映了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北方地区光照强,降水较少,平顶屋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南方地区降水多,雨季长,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尤其是交通运输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天气和气候因素影响。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方便,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我国东南部(南方)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该地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古代,交通工具在地理分布上有“南船北马”的差异。图表点拨 图1-1-11 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

8、响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左为北方的京塘高速公路,右为南方的珠江航道,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相对干旱,地表河流少,地形以平原为主,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南方地区降水多,地表河流众多,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交通除了公路、铁路运输外还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内河航运。(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明显而直接,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和漫长的,俗语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缺乏便利的交流条件保留了较多的方言和民俗,而交通方便的地区频繁的交往杂居,使文化趋于融合。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形成本身就是在长

9、期相对封闭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如下表:南方北方食物以米食为主以面食为主服饰多单衣,颜色浅,多为裙装防寒保暖,多为皮衣、棉衣。色彩以深色为主,多为袍装生活习惯喜游泳、赛龙舟喜溜冰、滑雪语言和方言说话婉转,方言多。交通不便,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说话直率,方言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利于交往,交流机会多园林艺术较小,布局精巧,色彩素淡,与水乡风光、湿润气候相协调较大,色彩浓重,与北方多蓝天白云的天气和气候特点相协调歌曲戏剧南方音乐平和,如越剧北方音乐,刚劲有力,如京剧(5)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以及矿产资源的南北地域差异,使自然条件对工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我

10、国南北气候差异,使我国南北方糖料作物产生差异,有“南蔗北甜”的说法。北方气候温凉,适宜甜菜生长,因而北方以甜菜为原料发展制糖业。南方气候湿热,适宜甘蔗生长,因而南方以甘蔗为原料发展制糖业。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北方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丰富,南方这些资源则比较贫乏。北方形成了以采矿、冶金、机械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南方则利用其交通便利、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发展了消耗资源少的轻工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图表点拨图1-1-12中国北方的钢铁工业本图片说明了我国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北方地区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藏量上有较大优势,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及其区位优势,北方地区发展

11、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如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都以重工业为主。 课中案1.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1.2区域与区域差异课后案 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A中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D春小麦与冬小麦之间的分界线2 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A.气

12、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B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读图,回答35题。3材料中所说的梅岭,位于图中的()A B C D4下列山脉中,与梅岭走向相同的是()A太行山 B祁连山 C阴山 D贺兰山5梅关古道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

13、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67题。6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7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读图,回答810题。8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地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14、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DD、E两地要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9F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C丰富的森林资源 D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10与F区域农业发展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C地区经济合作 D国际局势多极化11.下列关于南方和北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人以米食为主,南方人以面食为主 B.北方人说话直率,南方人说话婉转C.北方方言较多,南方方言较少 D.北方戏曲风格平和,南方戏曲风格豪放1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15、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13.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14.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B.dC.eD.f1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

16、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16.下图为“我国两个著名盆地略图”,读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山脉名称:是山脉;是山脉。这两列山脉在我国地形上都是重要的分界线,其中山脉是分界线的一部分;山脉是分界线的一部分。(2)甲盆地

17、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乙盆地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原因是什么?(3)甲盆地与乙盆地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有哪些?区域与区域差异二课中案答案1.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水源充足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我国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课后案 1-5 BCBCA 6-10 DDCAD 11-14 BBDC15.(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

18、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制约因素: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16.(1)巫山昆仑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2)雨水补给夏季。乙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升高,冰川、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出现汛期。(3)甲盆地地处季风区,雨水丰富,适宜发展稻作农业;乙盆地为塔里木盆地,水源不足,边缘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区域与

19、区域差异二课中案答案2.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水源充足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我国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课后案 1-5 BCBCA 6-10 DDCAD 11-14 BBDC15.(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

20、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制约因素: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16.(1)巫山昆仑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2)雨水补给夏季。乙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升高,冰川、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出现汛期。(3)甲盆地地处季风区,雨水丰富,适宜发展稻作农业;乙盆地为塔里木盆地,水源不足,边缘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区域与区域差异二课中案答案3.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水源

21、充足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我国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课后案 1-5 BCBCA 6-10 DDCAD 11-14 BBDC15.(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制约因素: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