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车体静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1页
磁悬浮列车车体静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2页
磁悬浮列车车体静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3页
磁悬浮列车车体静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4页
磁悬浮列车车体静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磁悬浮列车车体静强度分析与 优化方案磁悬浮列车国产化车体静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 赵双敬刘东军(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唐山063035)摘要:本文对本公司最近研制的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静强度 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车体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并对 以后磁悬浮列车国产化结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关键字: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有限元分析静强度一概况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开始开发磁悬浮技术,经过30年的持续努力,现在, 德国的磁悬浮技术已可用于商业运营。之后美国,日本,韩国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 运营,我国从2002年引进德国技术,并在上海磁悬浮示范线成功运

2、营,之后就开始磁 悬浮技术的研制,并逐步实现磁悬浮技术的国产化,磁悬浮列车车体是磁悬浮列车技 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公司一直致力于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开发、研制、国产化研究。目前,我公司针对上海示范线磁悬浮列车最新形式进行研制生产,其中本文对列 车车体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情况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的优化方 案,促进了磁悬浮列车的国产化进度。二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简介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主要包括底架、侧墙、平顶、圆顶和端墙,设计 重量为3.lt,每米承载量为200 kg。车体结构三维模型如图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图1磁悬浮列车车体三维模型三车体结构静强度分析计算载荷和强度评

3、估方法按照EN126632000铁道应用-轨道车身的结构要求, 有限元建模及结构应力计算分别采用Hypennesh及ANSYS软件完成。本次计算的磁悬浮车体所有的型材全部采用EN AW_6005AT6材料,所有板材采 用 EN AW-5083- H111 材料,车钩座为 EN AW-6005A-T6 材料,滑台为 EN AW-5083- H111材料,本次计算没有蜂窝结构。车体所用材料及其参数见表lo表1车体各主要部件材质、板厚及其力学性能参数材料状态厚度强度极限弹性极限非焊缝区焊缝区非焊缝区焊缝区ENAW-6005AT6实心挤压型材t5nnn2701652251155innxtl0inin2

4、6016521511510inm<t25inm250165200115T6空心挤压型材t5nnn2551652151155innxt<15inin250165200115ENAW-5083Hill0.2nnn<t50nim275275125125H32102inn】<t“01】i】n305275215125根据计算任务书要求,本报告主要计算分析了 10种工况,具体计算工况如下所示:工况一,车钩高度400kN压缩载荷工况;工况二,车钩高度320kN拉伸载荷工况;工况三,车体的最大运营转载荷工况;工况四,外台车位顶车位提升整个车体,整备状态;工况五,内台车位顶车位提升整个车

5、体,整备状态;工况六,车钩高度400kN压缩载荷+正常运营载荷工况;工况七,车钩高度320kN拉伸载荷+正常运营载荷工况;工况八,车顶中央200 cm 2的面积上承受1000N的垂直载荷工况;工况九,车顶中央纵向间距500mm两个400cm2的面积上分别承受1000N垂直载 荷的工况;工况十,车顶中央横向间距500mm两个400cm2的面积上分别承受1000N垂直载 荷的工况;使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工况1、 2、3、6、7下,车体的最大应力都发生在车体底架与地板连接处,门角处,其值超出 了车体焊缝的许用应力,其最大应力位置及应力值如表3所示:表3原

6、结构模型原结构车体在各种工况下的最大应力位置及应力值工况应力位置最大应力值工况应力位置最大应力值19色匕二::二才 xw/ t trr,J-J 二、T.V-j.179MPa6卖1卜<>7?KM 7二;SV"178 MPa由表3可知在工况下1、工况2、工况6、工况7下车体底架与底板局部应力最大 值为179Mpa,在工况3下,门角局部应力最大值为232.4MPa,大于焊缝材料的许用 应力115Mpa,不满足设计要求。四车体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针对局部应力过大情况,在中间地板型材处增加补强筋,在型材内部也做了补强,补强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补强方案):补强筋图2增加补强筋板后的

7、模型(第一补强方案)对第一次改进的模型即增加补强筋后的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应力 仍超出了材料的许用应力,超出许用应力的工况及应力最大位置如表4所示:表4第一次更改后的模型增加补强筋后的最大应力位置及最大应力值工况最大值位置最大应力值工况最大值位置最大应力值1it,h:5 /.一tn二宅/二勿 ,一 .一*、一 .二窕二当¥【121.8MPa6 ifEw ,M9 4" j<CUgi-»t<4 d*eet "r. .、一- . -彳:, FilWlWLA. 4 NC、/.、 . S' 一lUJIMTs对第一次改进的模型再次进行

8、计算,由表4结果显示地板连接处应力值在120MPa 左右,比焊缝的许用应力值稍微偏高,再次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方案为:将类似 中梁的地板型材和滑台连接;将图中紫色的过渡连接梁的壁厚改为2.5mm;在端部下 盖板上增开工艺孔;将门角进行了补强,具体补强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图3增加连接梁图4上门角补强对第二次改进的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显示c型槽与连接梁立板连接焊缝处最大应 力为118Mpa,上门角处最大应力值为125Mpa,下门角处最大应力为117Mpa,略大 于焊缝的许用应力H5MPao因此对模型进行了第三次改进。将连接梁立板的厚度加厚 为lOinin,上门角补强板增大为80mm,厚度降低为6

9、mm。下门角内侧增加60mm的 补强板。修改后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5下门角内侧补强上门角补强对第三次改进的模型进行计算,改进后的模型最大应力位置及最大值如表5所示:表5第三次改进后的模型第三次改进后的模型最大应力位置及最大应力值工况应力位置最大应力值工况应力位置最大应力值1,一f 77 , . y言'r _m.$,.!t>I LaI 一 4 ,Ml1ri MB 6一*4FT «>p-品量一1. 匚 M一:' T,,r q1 112MPa6j味112.4MPa11/; 一 I; _J,!Kfl!t=T-*-: 一;21189.6MPa7114.3MPa1ei

10、二一一9.4J.4M -KSUSI,c,” 点一与,孑,Wf- W.4J,, 一 -,i.Sf. i3 iX-4L«B-卜1a>一J 、不e4 ,32i - g WfW9,2.)nM95.25MPa8a -fpit.-X:|=I,三马B* :wI <WT41- (wQp A, *M«145.8MPa4疗 V,/-'r* - f1 1, <m« UMBMC.na一。j -109.6 MPa9痴9*15-j:一“c-f 1R"-卜G< 卜* L*I < _,r* * ./ +=.rw> tv*X*3f M:匕 *W

11、 d 3 1 q-*> “e40.2 MPa89.2 MPa 1016.2 MPa计算结果表明,经过第三次优化后的车体模型最大应力值为U4.3MPa,小于车体 焊缝许用应力值115MPa,满足设计要求。五结论1,原结构在工况下1、工况2、工况6、工况7下车体底架与底板局部应力最大值 为179Mpa,在工况3下,门角局部应力最大值为232.4MPa,大于焊缝材料的许用应 力115Mpa,不满足设计要求。2,第一次改进的模型在显示地板连接处应力值最大为123.8 MPa左右,比焊缝的 许用应力值稍微偏高,需要进一步改进。3,第二次改进的模型在C型槽与连接梁立板连接焊缝处最大应力为118Mpa

12、,上 门角处最大应力值为125Mpa,下门角处最大应力为117Mpa,略大于焊缝的许用应力 115MPao因此对模型进行了第三次改进。4,经过第三次优化后的车体模型在10种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为U4.3MPa,小于 车体焊缝许用应力值115MPa,满足设计要求。参考文献:1,维龙,高建平,曹霞,等.磁悬浮列车铝合金车体制造及焊接工艺研究J.城市车 #j,2001(5):40-42.2,黎明.ANSYS有限元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黄明星,叶云岳,方攸同,等.磁悬浮试验线运行车辆的结构设计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 报(工学版):2008(5):805 8094,肖守讷,沈安林,阳光武,等.中低速磁悬浮车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 线:2010(10):8038065,常树民,马纪军.铝合金车体结构设计构思J.铁道车辆:2004,42(9):913.6,海邦君.铝合金车体设计研究J.铁道车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