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躯体症状入手辨识神经症_第1页
从躯体症状入手辨识神经症_第2页
从躯体症状入手辨识神经症_第3页
从躯体症状入手辨识神经症_第4页
从躯体症状入手辨识神经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躯体症状入手辨识神经症作为医生,主要是与躯体症状打交道,从中发现疾病是医生 的本分,评价治疗的效果也离不开对症状的观察和评估。然而医生是不幸的,并不是所有症状都能找到背后的 躯体疾病,不少症状或综合征按现有医学框架难以解释。西 方人取了个新名字,叫 UPS (不是做快递业的 UPS,而是医 学难以解释的症状-medicallyunexplainedphysicalsymptoms )。 其实,精神科和内外科的分界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 是瘠病的躯体症状,医学上难 以解释,与心因有很强的联系,经过暗示等心理工作甚至可 以戏剧性地使之消失。因此,心因性一词在医学界开始流行。随着时

2、间的流逝和医学的进展,一些内科和神经科疾病逐渐被发现了病因,从神经症中分离了生去;而精神科的 发展,最后沉淀下来的关于瘠病的总结,也逐渐清晰起来。 下面引用许又新教授最近发表的相关文章:1)躯体症状与解剖生理学不符合,且明显有矛盾, 但却与病人的观念一致。例如,病人躺在床上双下肢活动自 如,神经系统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但病人却不能站立和行 走。2)可以用暗示引起和消除的症状,或者一位成人有 很强的暗示性。3)法国学者描述的漠不关心或泰然处之的态度(labelleindifference )。病人对表面上很严重的身体症状(如 双下肢完全瘫痪)满不在乎,不主动求治,不主动提及,即 使是病人力所能及

3、的事也不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甚至拒绝 尝试(例如拒绝医生、护士抱扶病人下地试着站立行走)。与此同时,病人对他的病人角色却相当重视,要求周围人对 他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予特殊的关怀与照顾;否则, 病人表现由不满和抱怨。如果医护人员或家属对病人关心体 贴,病人的情感反应是生动的和合作的。这就是说,除了对 待躯体症状以外,病人没有情感淡漠。4) 一种特殊的情绪障碍。 情绪爆发或所谓短路反应, 带有明显发泄的性质。5)分离症状。例如,发作性身份障碍、附体体验、 发作性意识改变状态( alteredstateofconsciousness)、心因性 遗忘症(指对精神创伤性事件或经历的遗忘,如结婚已年

4、余 的妻子忘记自己结过婚,视丈夫为陌生人,但近一年多发生 的与婚姻无关的事都能回忆)。6)转换症状。莫一生活事件或生活处境引起了病人 一定的情绪反应,通常是明显的,看上去是强烈的,接着, 由现莫种躯体功能障碍(例如瘫痪、失明、失聪等),而躯体症状一生现,情绪反应便消失,并且病人往往不能回忆发 生过的情绪,甚至连引起情绪反应的生活事件也不能回忆, 这样的躯体功能障碍便叫做转换症状。7)反应的原始性。在精神打击下立即由现僵住不动, 或假死,或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言语动作,或盲目的躁动,或 非癫痫症全身抽动等。8)反应的目的性。行为具有满足愿望的性质或有明 显的目的,但显然是异常的。例如,死了婴儿的母亲

5、把枕头 当孩子抱在怀里,喂奶把尿,像对待活着的孩子一样忙个不 停。9)引人注意和自我戏剧化。从上面的引述不难看由, 除了第一条中谈到的与医学 原理不符合外,其他都是对患者行为和态度的描写。有些是 固有的人格成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精神科医生不是仅从 躯体症状角度界定和诊断的,需要了解的内容更多(顺便值 得一提的是,因为瘠病的其他特点,经许又新教授的建议, 中国的精神疾病分类中,已经将瘠病从神经症里划分由去)其他仍旧归类为神经症的情况,主要是各种焦虑障 碍,躯体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有医学基础的临 床医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躯体症状表现比一般的紧张更 严重,与恐惧反应类似。神经症的特点是

6、,担心和恐惧指向 的目标对一般人是不那么可怕的,或者经过医生规范的检查 和一般的安慰保证,不至于反复担心害怕。这里总结起来好像很轻松, 而实际临床工作中却远非 如此。为什么呢?因为临床大量存在的情况是,即便的确患有莫种疾病,其临床症状也可以不典型,或伴有很多不典型 的症状。这一方面是由于医学知识是建立在简化了的模型上 的,而人的反应,既包括经典的病理生理过程,也可以是启 动普遍的伤害应对机制(如交感兴奋)的结果。再加上患者 人格的病理塑形作用、所处文化的病理塑形作用。呈现到医 生面前时,与书本上的标准病人相比,变异就可以很大了。 而这些特异性病理生理过程以外的表现,可以直接影响医生 的判断。英

7、文文献中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让同一中年女演 员,按照同一套台词两次扮演标准病人并录像,第一次按职 业女性严肃的风格表演,第二次让演员换装后按瘠病人格风 格表演。然后,将心内科医生随机分组,第一组看第一次的 录像,第二组看第二次的录像,看后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进 行更特异的辅助检查。结果是,虽然台词完全相同,以职业 女性风格展现时,80%的医生认为应当再进一步检查;而以 表演性风格展现时,只有10%的医生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在现实中,同样是冠心病心绞痛, 在忽视身体感受的 人,甚至可以有寂静心梗;而有的患者,伴发的交感兴奋, 完全可以达到惊恐发作的程度;而如果碰巧是上面提到的瘠 病性格的患者,则

8、完全可能是另一种表现,带着明显的瘠病色彩。因此,仅凭精神现象判断躯体症状的归因,最终也难 免要犯错误。在和有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患者打交道时,只 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在医学 分科日益细密的今天,特别需要各科医生互相协调与合作。认识神经症或心理疾病,躯体症状不符合医学规律只 是一个引子,真正的入门还要从心理现象入手。就好比认识、诊断内科疾病,如果只看表情、了解情绪痛苦,不做体格检 查、不借助化验和其他辅助检查,那显然是不行的。同理, 精神病学几百年发展和总结的思路和描述,如果都不去了 解,只想从躯体症状的特点一个视角解决问题,恐怕也只能 落得一头雾水。在精神病学领域内部,

9、也曾经且正在试图通过一种简 单化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现行的美国诊断标准乃至国 际疾病分类系统,都增添了躯体形式障碍这么一个类别。即 把不符合焦虑、抑郁等经典类别的,反复就诊而医学难以解 释的症状,都归到这一类(比如,传统上说的心因性疼痛心 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然而将功能性主诉或难以解释的症 状都归因于神经症,换个心理帽子,而对其实质并没有什么 新的认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引起的争论多于实用的帮 助。Pilowsky提由过异常患病行为的概念,试图从患病行为角度界定患者的就诊过程和症状表现上的病理意义。但 是,在现实中难免遭遇不恰当的诊治行为的挑战 (SusanE.Abbey2005)。的确,如果的确做到了书本上说的, 恰当的检查、处理和适合患者接受程度的有效的医患沟通(WHO, 1993),患者仍然坚持以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就诊 的比例无疑会大大下降,而这目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 都国家,都还是难以普遍做到的。对于心因性一词,精神病学领域现在已经少用了。以疼痛为例,专业人员逐步发现,无论创伤的生物学基础是否 明确,疼痛都含有很强的心理成分。而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视角更全面地看待和解决问题,是目前可行的、有帮助 的途径。另外,在医学发达的今天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有些用疾病难以解释的症状,是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后的结 果,老年多病的患者中这个问题尤其突生。奥一科的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