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乡愁的永远寻者_第1页
背负乡愁的永远寻者_第2页
背负乡愁的永远寻者_第3页
背负乡愁的永远寻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背负乡愁的永远寻者 背负乡愁的永远寻者 摘要:席慕容以女性独有的温婉细腻的笔触和浪漫豪放的想象力诠释着她生命里的乡愁世界。展现了由地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共筑而成的故土世界。但她似乎又是一个没有归宿的人。永远行走在寻找家园的路上。 关键词:席慕容 乡愁 寻找 诺瓦利斯说哲学是怀着永远的乡愁在寻找故土。文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而乡愁是从土地、从故土、从“家开始的。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在现实处境和认同危机中寻求灵魂的安身之所。乡愁没有国度、民族和种族的界限。而汉文学里,这种乡愁情节似乎显得浓烈和纯粹些。始于?诗经?,还乡及还乡不得的乡愁就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大母题。

2、在众多的文学文本里,有一个人,却以女性独有的温婉细腻的笔触和浪漫豪放的想象力诠释着她生命里的乡愁世界。她,就是席慕蓉。但无论她的诗歌还是散文,都明晰地给我们展现了她生命里的二维故土:地理层面上的故土及精神层面的故土。 一、故土的诗意向往 席慕蓉祖籍内蒙察哈尔盟明安旗,出生在四川,在香港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成长在台湾。她从小受到外婆与父辈的深刻影响。外婆曾经无数次地给她讲过故土有一条希喇穆伦河,外婆和母亲都是诞生在这条河边。外婆曾经是高贵而又能骑善射的公主。在她的潜意识里,对外婆有一种崇拜之情。这种崇拜,促成了她身份的自我认同,将自己的经历与那片广阔的草原和那条生育哺育了父辈的希喇穆伦河紧紧联系

3、起来。 因为没有生在草原,长在草原,所以,草原、故土对于她来说一直是一种遥远的期待与守候。随着岁月的滚滚流逝,越来越浓烈厚重的故土情结和渗入生命的蒙古族文化在她的血液里沉淀了下来。在众多的作品里,都包含着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甚至在作品的背景色上都能看到她盛情描摹得故土草原、大漠和孤烟。人物活动的环境,始终逃不出她梦想的那片草原。 草原风光一直是她与父辈畅谈的话题。外婆常给她讲述蒙古族民间的传说,那片神奇的土地和浩荡的希喇穆伦河也常在她的眼前飘过。?草原?上,她的故土“冬季长而春季短暂,春季多风而冬日苦寒。到了夏季才是黄金季节,从五月到九月初,森林中,瀑布奔腾,草原上会开满了花朵。无边无际的茂草丛

4、中野花蛊放。有猩红的小百合,浅蓝的野风信子,金黄的毛莨和紫色的喇叭花,还有樱草、飞燕草及细高的萝菲草,整块草原象一片织锦的花毯,带着清香无限,一直一直铺向天边。?在那遥远的地方?,“河流的源头藏在一处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里,那里有林海千里,鸟雀争鸣,瀑布奔腾。从那些孤高巨大的寒带林木之间,希喇穆伦河逐渐会聚,盘旋缭绕,逐渐变宽变阔流向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梦境?里,“原野无边无际,天与地之间只有一条微微起伏的地平线,有一棵孤独的树,长在漠野的正中,西落的斜阳把树影画得很长很长。这些对故土的诗意描写,无不倾注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全部情感。朴质跳动的文字里,流淌的是她对故土深深的眷念和歌颂,仿佛这里就是她

5、生命里的天堂,人世间所有的美都会聚于此。一个对故土没有特殊感情的人,不可能写出这样质朴却四季皆美生意盎然的文字。多年后,由她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引起了亿万中华儿子尤其是远方游子的心灵共鸣。这就是她心中永远的那首歌,那首无法唱尽的思念之歌。那份感动、感恩、无奈和祈求,全都融进朴实的字里行间。 然而,正如席慕蓉所言“在没去内蒙之前,我是一个模模糊糊的蒙古族人。因此,所有对故土的美好的描摹,都显得有些一厢情愿,只能是一种诗意的向往。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故土,只存活在她一个人的世界里,别人无权踏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交错 由于身处动乱时代,她一生都随父母在四处奔波,逃避战乱。似乎所到之地都能算

6、是她的故土,又都不是她的故土,仿佛成了一只没有着落的漂浮的蒲公英。那种焦躁不安的没有归宿的情感,正如她所言的“在每一个地方,我都只待一段时间,所以每到一处,我都是一个外来者,异乡客。刚把周围环境熟悉了,却又成了一个转学生。作为一个永远的转学生,我内心是很孤独的。这种孤独感,更加重了她的失乡之痛与失根之痛,也增添了对原乡的思念和牵挂。 据她回忆,五岁之前,她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蒙古族语,还能唱好多蒙古族歌。但后来的背井离乡,让她原先的一切都不再具有。在她现在看来那唯一能让她坚守的且能证实她蒙古族人身份的文化纽带,断裂了,且不留痕迹。对她而言,那是何等的残酷。但上苍对她是恩赐的,她成为了无数飘泊异乡游

7、子中的幸运儿。1989年,席慕蓉如愿以偿地踏上了阔别四十多年的草原。那一刻,她双膝下跪,在如毯的草原上,用心嗅着折断的草叶,似享受,又似忏悔,像一下子进入了久远的梦境。她用她的方式完成了父辈的心愿,替他们回到了“根所在的草原。然而,她在书里看到的永远矗立着的尼总管的总管府邸不见了故园已成废墟,已是一处片瓦不存的沙地。幸运的是,家族世代祭祀的敖包还安然无恙。作者内心那份复杂的情感,如那条奔流不息的希喇穆伦河,喷涌而出。对原乡四十多年的思念,化作星空下空旷原野上一个人悲情失声的痛哭。 见到了萦绕在生命里的父亲的草原和母亲的河,她的生命似乎瞬间变得不再浪漫和充满想象,而是现实和深沉起来,内心长久保有

8、的那份诗意的故土突然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时空的交错,已经消逝或淡化了祖先们的足迹,它们已经无处寻觅。父辈行走的脚步也已经销声匿迹。所以,在那首?追寻梦土?里,她这样写道:“这里是不是那最初最早的草原?/这里是不是?一样的繁星满天?/这里是不是/那少年在梦中骑着骏马?曾经/一再重回?一再呼唤过的家园?/如今我要到那里去寻觅/心灵深处/我父亲珍藏了一生的梦土/梦土上?是谁的歌声嘹亮?/在我父亲的梦土上啊/山河依旧?大地苍茫。内心的无数叩问,表现了梦里草原与现实草原的虚实错位,是她把梦里的草原描摹得太好,还是现实的草原遭受破坏之重?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交错里,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那份无法消逝的孤独

9、与无所归依之感。他依据父辈们的口述和偶得的杂志构建起来的故土,便这样轻易地遭受到了现实的无情摧残。这种寻而不得之痛,唯有席慕蓉单独承受。 三、永远行走在寻找家园的路上 现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疏离化,且正在走向一种恶性循环。人们不仅与自然疏离,也与他人疏离,更与自己的内心直接疏离。这种疏离,是一种可怕的精神状态,它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毫无安身立命之所。寻乡,亦是寻根。它已经成为当今生活在科技高度兴旺、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人们排解精神空虚和寻求心灵归宿的有效途径。席慕蓉有幸成为了四十多年来第一个回到故土的远方游子。她努力地用实际行动,让自己与自己的内心贴得很近,与草原文化贴得很近,与蒙古民族贴得很近。

10、但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无法还她一个真正的蒙古族人的身份,除了流淌的血液是蒙古族人的。她曾说“我觉得在我46岁踏上故土以前、这个世界没有给我一个正确的内蒙古,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仔细的、正确的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文化。我的意思是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我46年所缺少的正是这个届于我的故土的生命现场,我缺席了46年、所以我现在加倍地想要补回来。这种“补,只是寻求一种心理的抚慰罢了。于她而言,能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年龄已经一去不返,那种文化的失落感,作为蒙古族的无归宿感,已经使她的生命的圆总是缺了一个口子。作者永远走不出的,是一种困境,如她在?困境?一文里所言,“支撑着自己的,也许就是游牧

11、民族与生俱来的那一份渴望了罢。渴望能找到一个世界,不管是在画里、书里,还是在世人的心里,渴望能找到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一个原来应该还存在着的幽深华茂的世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在这条长路上慢慢地摸索着。于是,她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才华和作品为草原文化的宣扬和传承做着自己的奉献,也算是一种弥补。在她看来,草原没有亏欠她,反倒是她亏欠了草原太多。 按理说,她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土,心里的那份思念和牵挂就可以了却了。然而事实并非如释重负,愈加沉重起来。幸运又造就了她新的“不幸:她身已回故土,心却依旧流浪。这种灵肉别离的境遇,让她成为了永远的“异乡人,或者说是“边缘人:在非蒙古民族群里,她总是坚守自己是

12、蒙古族人;而在蒙古族群中,她又是一个脱离了草原文化,没有根基的不纯粹的族人。所以,她的找寻,不是地理概念上的故土归宿,而是精神上的故土归宿。所谓的故土,已不仅仅局限在属于她个人的故土,更是对人类心灵家园的探寻。正如鲁枢元教授所说:“身处工业时代却还在单独吟咏着田园和故土的诗人,便不得不肩负起精神和心灵的重荷,漂泊四方、到处流浪,在无尽的流浪生涯中去苦苦寻觅那已经不再存在的故土。这个时候的诗人不仅失望,而且已经濒临绝望。但她并不是一个绝望的人,准确地说,她是一个无望的寻者,但寻者不应该是她唯一的身份。然而回家的路在何方,她也显得迷茫和彷徨,甚至忧伤。因此,她用她的诗歌和散文,为她自己,也为不但在地理上更在精神上背井离乡的人们提供了关于故土的原型和期待。 明知道无望,却不懈努力,这于她而言,是何等的煎熬。然而她仍有不竭的动力。这动力的源泉来自哪里?我想,除了完成父辈多年的心愿外,她要做的,是弥补自己作为蒙古族的文化残缺。正如她所言:“在逐渐逼近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强大压力之下,几千年以来的古老传统,一直是生龙活虎般的游牧民族,终于不得不面临她自己的文化悬崖。因此,他的寻找原乡之旅,不仅仅因触动而起,更深深受到游牧民族文化的吸引。寻找的过程已经从个人的乡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