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边隧道风险评价_第1页
长边隧道风险评价_第2页
长边隧道风险评价_第3页
长边隧道风险评价_第4页
长边隧道风险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边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调查报告(第一期)一.编制依据(1)?关于印发增强铁路隧道工程平安工作的假设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治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 200 号)(3)?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 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21】120号)(4)?铁路建设工程平安风险治理暂行方法?(铁建设2021162 号).二、长边隧道概况1、隧道概况长边隧道位于漳州市龙海市境内, 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开行双层 集装箱列车.隧道进口里程 SDK1+010 ,隧道出口里程SDK1+861 , 隧道全长851m.2、自然特征(1)地

2、形地貌长边隧道位于龙海市颜厝镇长边村, 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 较大,地面高程为19.6091.00m ,区内最高点为大寨尾主峰,高程 91.90m,最低点为隧道进口附近的鱼塘,高程 8.50m,相对高差达 83.4m.自然坡度为1045 ° ,偶见陡坎.山体覆盖层较薄,植被 发育良好.出口左侧为一机砖厂,乱挖比拟严重.隧道进出口附近分 布村庄,进出口仅有小山路可抵达,交通条件差.(2)地层岩性区内地层由新到老依次出露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 (Q4dl+el),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丫 52 (3),各地层分述如下:<15-2>粉质黍占土(Q4dl+el):褐黄

3、色、红褐色,硬塑,成份以黏 粉粒为主,含有10%细砂,黏性一般.主要分布在隧道区域表层, 属II级普通土,C组填料.<17-1>花岗闪长岩 W4 (丫 52 (3):全风化,黄褐色、灰黄色, 中粒结构,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黑云母,除石英矿物外, 其他矿物根本分化成黏土状,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在 DSZ-CB-05孔1.7-1.9m和9.5-11.2m处为弱风化花岗闪长岩孤石, 其中,全风化层中孤石含量比例约为 15%.属m级硬土,C组填料.<17-2>花岗闪长岩 W3 (丫 52 (3):强风化,黄褐色,中粒结 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

4、、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等 组成,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锤击易碎,属IV级软石,A组填料.<17-3>花岗闪长岩 W2 (丫 52 (3):弱风化,灰白色,中粒结 构,块状构造,岩质新鲜,成分以长石、石英、黑云母为主,岩体裂 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柱状,锤击声较脆,较难碎,属V级次坚石, A组填料.(3)地质构造根据本次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区域性地质资料,隧道区未发现 有断裂带通过.(4)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以及“关于 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通知(闽建设200237号), 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地震动反映谱特

5、征周期为0.35s.(5)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测区地表水主要为冲沟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多沿沟梢排泄,沟梢内地表水流量随季节变化,雨季时较大,可增大数倍.2地下水测区表层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以粉质黏土为主,孔隙水不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裂隙中,主要接受大 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水量变幅较大,由于上覆粉质黏土为较好 的隔水层,地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多沿坡面往下径流,入渗水量较 小,基岩裂隙水发育程度受基岩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贯穿 性的影响,全风化岩属弱含水层,富水性差,强风化岩和弱风化岩的 导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受构造裂隙限制, 具各向异性,总体地下水

6、量不 大.地下水运动主要受地形、地貌限制.3水化学特征及其侵蚀性测区段内采取地下水进行水质简分析,水质类型为 HCO3- - SO42-Na+型,水质呈弱酸性,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在环境作用类别为氯盐 环境和化学环境环境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不具侵蚀性.4隧道涌水量预测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大气降水入渗法:Q=2.74 FaW式中:W一隧址区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本地区为1763.9mm.F一隧道通过各含水岩体地段的渗入补给面积km2,本隧道 集水面积为0.851 x 1km2.a入渗系数根据含水岩组岩性、入渗水平取地区经验值,花 岗岩类

7、取0.15Q 一涌水量m3/d 隧道正常涌水量为:Q=2.74 FaW=2.74 x0.851 x 1 X0.15X 1763.9=616.95m3/d(6)不良地质测区内无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发育.(7)气象特征测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 雨量充分,年平均气温约 21.2C,年平均降水量1763.90mm ,四至 九月暴雨较为集中,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 70%80%.沿线各 地每年不同程度地受台风袭击,79月台风威胁最大.三、隧道地质情况调查根据中铁二院武汉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港尾铁路长边隧道工程地质说明?及?长边隧道钻孔资料柱状图?,我部对本隧

8、道的SDK1 + 10中央、SDK1+60右10米、SDK1+861中央位置 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调查结果与设计院勘测结果根本一致.长边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下伏燕 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丫 52 (3),隧道进出口段埋深浅,且隧道 进口段穿越 W4全风化层较厚;SDK1+530 SDK1+700段整体埋深 较浅、较偏,岩体破碎,裂隙发育,且 SDK1+530 SDK1+700 左侧 有一采石场,存在一临空面,易发生塌方掉块风险.进出口分布有村 庄,地表多为山林地.因此,隧道主要风险为塌方,并存在地表失水 风险四、平安风险评估1、主要风险:根据现场情况

9、和地质勘查资料分析,本隧道中的主要典型风险事 件类型为洞口失稳、塌方掉块风险,并存在地表失水风险.2、主要风险:全隧各段落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典型风险事件分析如下:长边隧道进出口段穿越全风化层较厚, 且埋深浅,发生塌方的可 能性较大;SDK1+010SDK1+055 段隧道进口穿越粉质黏土(Q4dl+el)及 W4全风化花岗闪长岩,该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围岩自稳水平差,遇 水易软化,开挖后发生明洞开挖边坡垮塌、洞口失稳的风险较大;SDK1+530SDK1+700 段整体埋深较浅、较偏,岩体破碎,裂 隙发育,且SDK1+530SDK1+700左侧有一采石场,存在一临空面. 由于隧道埋深较浅、较

10、偏,如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强度不够,发生塌方 掉块的可能性较大;隧道进出口及洞身段分布局部村庄及山林,由于该段隧道裂隙较 发育,隧道施工可能引起该段落及附近产生地表失水风险.3、长边隧道初始风险评价通过风险分析,长边隧道各段落中存在的初始风险评价.经评估, 本隧道中的主要典型风险事件类型为洞口失稳、 塌方掉块风险;初始 风险为高度及以上的有4处.具体情况如下:(1)、塌方风险为高度的段落共有2段,分别为:SDK1+055SDK1+085段为V级浅埋;SDK1+826SDK1+861段为V级浅埋.(2)、塌方风险为极高的段落共有2段,分别为:SDK1+010SDK1+055段为V级明挖段;SDK1+

11、581SDK1+654段为V级浅埋、偏压段.(3)、地表失水风险该类风险主要为地表有村庄、山林段,生产生活用水为地下水, 隧道建设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漏失,对居民生产及生活用水造成影响, 该类风险等级为中度.4、初始风险调查表序 号里程范围长度(m)风险 事件初始风险起始里程终止里程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SDK1+010SDK1+05545垮塌53极高2SDK1+055SDK1+08530垮塌42高度3SDK1+085SDK1+14055垮塌32中度4SDK1+560SDK1+58121垮塌32中度5SDK1+581SDK1+65473垮塌53极高6SDK1+654SDK1+68026垮塌32

12、中度7SDK1+800SDK1+82626垮塌32中度8SDK1+826SDK1+86135垮塌42高度五、隧道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根据铁路隧道风险接受准那么与采取的风险处理举措之规定,中度风险是可接受的,相应的处理举措为“不需采取风险处理举措,但需 予以监测;高风险、极高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并躲避,否那么要不惜 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为此,工程部确定如下风险 技术对策:1、长边隧道地质条件一般,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地形浅埋段落较多.SDK1+530SDK1+700整体埋深较浅、较偏,岩体破碎, 裂隙发育,且SDK1+5306DK1+700fc侧有一采石场,存在一临空面, 易发生塌方

13、掉块风险.以地质资料所反映的情况看,本隧道中存在有 风险等级为高度及极高的初始风险.其中塌方风险较突出,局部段落 穿越IV、V级的浅埋地段及全风化花岗岩段时的塌方风险为高度风 险.施工中应增强防护工作,严格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及相关标准文件的要求施工,做好施工组织工作;隧道施工应根据?铁 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开展监控量测工作,监控量测工作 应纳入正常施工工序,编入施工组织,监控量测结果应及时反响.如 发现施工实际揭示地质或地形情况与设计不符情况,及时反响设计.2、增强施工工艺治理与工序衔接限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序紧 跟;3、根据设计方案,采取积极举措,有效躲避风险;增强监

14、控量 测.编制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认真实施监控量测,通过记录、分析, 反响,判识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 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保证施工平安.4、增强施工监管,保证举措到位;增强工序治理,保证工序紧 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超前施做与拱墙二次衬 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限制.5、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举措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衬 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 的原那么,洞口采用明挖法或拱部明挖边墙暗挖法施工.

15、及时进行边仰 坡防护施作并增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保证施工平安.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1)洞口排水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 5m,其 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 3%.,以免淤积.(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限制 桩.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那么,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场地用装载 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遇坚硬石质地层人工钻眼小炮爆破. 洞口段 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 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6、软弱围岩及浅埋

16、段预防坍塌的其它技术举措(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早衬砌 的施工原那么;调整开挖方法,优化爆破设计,强调光面爆破或预留光 爆层爆破,严格限制单响药量,减小爆破震动,爆破排烟后,视围岩 稳定情况,决定喷硅封闭与出硝的先后顺序.对 IV、V级围岩浅埋 段,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工平安和质量,首先 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弱爆破,勤支护.及时施作小导 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太多,应停止施工,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 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 并及时施作钢架,锚喷支护.钢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 缩小钢架间距,钢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钢管.系统锚杆交错布置于钢 架两侧并与钢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 个网格长度,增强支护,保证施工平安.仰拱紧跟掌子面,距离保持 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2)增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平安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3)增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