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部分习题集)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教研室目录高压实验学生守则 (1)实验一 空气绝缘强度上的极性作用和极间障影响的研究( 2)实验二沿面放电及绝缘油击穿 (8)实验三介质损耗的测量 (12)实验四电缆中的波过程 (16)附录二接地电阻的测量 (22)附录三 (24)附录四 (26)附录五 (28)高压技术习题与思考题 (30)高压实验学生守则学生进行高压实验以前,必须认真地学习下列守则,并严格遵守,以确保实验安全,避 免造成严重的人身或设备事故。1未开始实验前,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进入安全遮拦以内,任何时候不要随意玩 弄试验室中任何设备。2试验时应严肃认真
2、,思想集中,不要作出妨碍他人工作的举动。 3实验过程中每次进入安全遮拦以内,必须先切断高压设备的电源。作接地棒在高压 器及有关的高压电极处接地,将电容器放电并接地。4实验过程中若需要合上高压电源,必须先除去高压变压器及有关高压极上的接地棒, 闭上遮拦门,并检查调压变压器是否在零位。合上电源后电压应逐渐升高。试验过程中如有 异常现象,应及时切断电源。5任何时候在接触任何高压设备的高压部分以前,应先检查;( 1)可能带电的导体是否已经接地;( 2)任何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是否已经用导线牢固接地;( 3)高压电容器是否已经放电并接地;( 4)供给高压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已经断开(只把调压变压器退到零位不能
3、算电源已 经断开)。6接线需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才准开始实验。7每组学生需推定一人负责合闸、拉闸、调整电压等操作。另推一人监护安全操作。电源合闸时,操作者应声明“注意!合闸” 。以及其他组同学8情绪不正常和精确萎靡者不得进行高压实验。9现场人员不少于二人者不得进行高压实验。10 实验前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和教材中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部分, 实验时应备 好计算器(或计算尺) 。以便随时核算试验数据。11学生要认真回答指导教师有关本次实验的提问,多次不能回答问题者,可停止其本 次实验。12 实验报告应书写在规定的实验报告上, 实验报告中应包括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内 容等有关项目。对本次实验数据和
4、有关实验现象要认真整理、分析和讨论。实验曲线必须画 在坐标纸上、实验报告中的字体应端正清楚,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应退回重做。13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实验现场按手续归还借用仪器设备,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学 生才能结束实验。1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后一周内交给教师评阅、考核。 15实验指导书和发还的实验报告至少应保存到本门课程学习结束为止。实验一 空气绝缘强度上的极性作用和极间障影响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高压实验的安全技术;2学习工频试验变压器的应用及其运行办法;3学习交、直流高电压的测量方法; 4从实验中阐明极不均匀电场下电极性和极间障对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二、理论简悟 空气间隙抗电抗强度和其击
5、穿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在高压技术中具有实际意义。 当间隙一 定时,击穿电压和电场分布(均匀和不均匀对称或不对称)大气条件,电压作用时间,以及 电场强度较大的电极极性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是电极间距离远大于电极本身曲率半径, 电晕电压实际上和击穿电 压相吻合。极不均匀电场的另一特点是电极形状的改变,几乎不影响击穿电压, 只是当电场分布不 对称时(极不对称电场)击穿电压才出现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极不均匀 电场中击穿电压的估计常利用所谓典型电极(棒 - 棒、棒- 极)的击穿电压对间隙距离曲线 (两电极几何尺寸相差不多时,可利用棒- 极曲线例如变压器相间空气距离,两电极几何尺
6、寸相差很大时,可利用棒 - 极曲线例如变压器接线端对油枕的空气距离) 。在极不对称电场中,击穿过程的发展总开始于电场强度大的电极近旁,所以这个电极的 极性不同,击穿电压也就有极显著区别。在图一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具有极不对称电场的棒 - 极间隙在正棒时击穿电压,远低于负棒是的击穿电压,而从电晕电压来看棒极为正时则反 较负棒时较高些,要说明这些现象不得不比较详细的复习一下放电发展过程。不管棒极为正或者为负间隙击穿以前, 在棒极附近总首先出现电晕电压随间隙距离的变化(Uc:击穿电压,Ud:电晕电压)电晕放电,也即是说在整个间隙中这一区域内空气介质 首先被破坏这里发生这里发生游离所形成的空间电荷对间隙
7、击穿过程是起助长或抑制的作 用,就决定了棒极性不同,在同样距离下击穿电压也就有很大差别的结果。当棒极为正时,棒极附近的正游子。使间隙原来电场较弱部分的电场强度加强了,这样 就有利于游离区域更向负极扩张,容易使游离发展而形成全击穿过程。当棒极为负时,紧靠近棒极向负极迟缓移动的正游子,使原来已经较弱的电场区域更加削弱,亦即是对于跑向正极的电子来说,这些正游子,起掣动作用。使游离区域难于向正极 发展,不容易形成流注结果在同一间隙距离下。负棒击穿电压要比正棒高的多。正电晕和负电晕不论从其外部现象的视察或分析其放电机构都是有本质上的不同。形成自持的电晕放电所必需的二次电子来源,对于负棒主要是从负电极上释
8、放出来,(藉正游子撞击阴极作用,特别是阴极表面的光游离,也可能是阴表面的冷放射)。而对于正棒只有Vb1050孔Q750BOO4503001505。l'OO 150 200 250 cm放电距离图1 在不同极性下棒一板间隙击穿电压依靠光电子所进行的空间光游离作用才能形成自持的电晕放电。如果外施电压为 50周交流电压,那么间隙的击穿总在棒极为正的时候击穿电压应接近 于直流电压正棒极的情形,但是空间电荷的形成与积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亦即助长击穿过程因素的形成不及正棒电压时有利,所以正频的击穿电压和负棒击穿电压差别就减少了一些可以想象到如果冲击电压作用下,其差别减少的更多。如果在空气间隙中放置
9、一层薄层固体介质(极间隙),则离子的运动在此外受到阻碍,附着于极间隙的带电质点使电场分布发生变化,如果从改变电场分布的观点来看间隙的作 用,那么极间隙的绝缘强度如何是无关紧要的。事实上只在电压接近于击穿电压时,极间隙 的绝缘强度才起重要作用。若两电极的距离a不变,改变极间隙对棒极间距离a1,击穿电压和a1 /a比值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当间隙中具有极间隙时,在极间隙向着棒极的一面,散步着和棒极同以符号的离子,此时极间隙至板极间的一段间隙中电场或多或少的接近于均匀电场。较大部分电压也承受在这一部分间隙中,这个现象从图二实验曲线中的下列事实充分的得到证实。在极间隙时,极性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是很了,而且
10、他们击穿电压的数据也接近与极间隙至极板的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电压。在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极间隙过分靠近电极时,极间隙的存在无显著影响,当正棒时极间隙使击穿电压大大提高,而负棒时,在a较大的情况下,很大的范围内极间隙反而降低了击穿电压。为了充分发挥提高击穿电压的作用通常极间隙的形状,常使它接近于电场等位面,以减1-3公分少极间障面电场表面分量。其位置希望靠近棒极,一般不小于140图2棒一极隙中极间障位置对击穿电压的影响(极间障为电缆纸)三、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室共有二套设备可以做本试验,二套设备的路线如下图所示图3a中若按图中实线的接法,直流输出电压的极性为负的。若按虚线的接法,直流输出电压的极性为正。
11、试验时直流击穿电压的读数都是根据高压试验变压器TP1的初级电压值换算的。换算需利用电压校正曲线进行。电极的支架采用 Q-15求隙器配用针、板电极,如图4所示。实验前必须熟悉试验设备(型号、规格、外形)。然后完成实验接线。安装好电极后关好安全门才能进行加电压操作,安装电极时应测量好极间的距离。(可利用设备本身的标尺,也可以利用量具进行)。0负直流高压图3a T1高压试验变压器T2调压器 R保护电阻Sr硅堆整流器C高压电容器 V1 TP1测量电压表V2静电电压表平板电极棒电核手轮加压前将将接地棒拆除,合电源开关,缓缓升压,读出开始放电时的电压值。每一距离 做三次。取平均值,每次均应把电压(调压器)
12、退到零位,过一段时间,再升电压到放电。四、实验内容A. 测量交流(或直流)电压的校正曲线。B. 测量不同电极形状下间隙击穿电压。并确定它和间隙距离的关系曲线。记录如下表所示:%电、极形状)压-1- Y直流1频正极、负极、1频直流、1频5123平 均0电J形状 wmm 、)压 <直流1频正极、负极、1频直流、1频10123平 均20123平 均30123平 均40123平 均50123平 均C. 极间障对间隙击穿电压影响。针一板极,固定a=50毫米。正棒一 负板间加入极间障(纸屏),绘制u =f ( ai/a)曲线。间隙位置ai ( mm)40302520151052间隙位置 ai/a*1
13、00%击穿电压(直流)击穿电压(工频 ef) 击穿电压(工频MAX)D.所有上述实验结果,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以便比较。五、实验注意事项1. 合闸前应先查调压器是否在零位。2任何调节间隙距离或改变接线时必须先行接地。3. 检查接地棒(线)的接地是否可靠,注意电容器短时间接地后仍可能有残余电荷。4. 任何事故下,首先切断电源。接地后方可接触设备以处理事故。六、思考题1. 如何绘制交直流高压测量校正曲线?2. 用金属板代替极间障其后果如何?有何实际意义?3. 极间障的厚度对放电电压有何影响?4. 实验时是否要记录大气条件(气压、温度、湿度)?为什么?实验二沿面放电及绝缘油击穿、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
14、了解在绝缘截至表面的放电现象,观察三种典型绝缘结构放电过程中的电 晕,滑闪放电介质表面完全放电现象。2、用均匀升压法,求放电电压误差的分布曲线。3、学会用标准油杯对变压器进行电气击穿强度试验方法。、理论简述电力系统中所有的高压电器,如绝缘子、套管等是处在空气中绝缘的破坏往往首先是 沿固体介质表面的空气击穿。因此对该类设备的沿面放电电压(或称闪络电压)应提出一定 的要求,使在正常工作时不应因受过电压作用而发生闪络而导致电网的短路或设备的烧伤。在均匀的电场中若置入一块介质,虽然介质的表面是沿电力线放置,但发现间隙的击 穿电压会因介质的置入大为降低,这与下列的因素有关:1. 由于介质与电极接触不紧,
15、易导致整个间隙的击穿(图a)2. 介质表面不平和边缘效应引起电场不均匀。(图b)3. 介质表面有水份杂质引起表面电场的畸变,因而实质上二极间已是一不均匀电场。因而放电电压降低。工程实际中最常见的是图 b情况下的沿面放电。这是一种不均匀的电场,其特点为沿介质的表面。即有切线方向也有法线方向的电场力作用。沿图放电有两个阶段:当外加电压值由零值逐渐上升时,在电极附近即产生电晕,随着作用电压数值的上升,电晕变得更激烈,光带变的更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电晕放电中火花的电压降较大(火花通道的电阻值较大)。因此放电不易迅速向前发展推移。当电压继续上升电晕放电继续发展,即转入沿面放电的第二阶段,此时有新的热游离
16、因素占甚大的作用。新生离子数目剧增,固体介质表面的火花光线很亮,放电火花呈树枝状,随着电压的 继续上升,火花将甚易地向前迅速推移,放电声音也与第一阶段不同,带有爆裂声甚响。这种现象标志滑闪放电形成。热游离过程的发展程度与火花通道中的电流有很大关系,通道中的电流数值愈大,热游 离发展必然愈剧烈,滑闪放电发展也愈快,二电极间的沿面放电电压也将愈低。从图b中也可以看出,流过介质表面单位长度的表面电阻R的电流愈靠近电极就愈大。其中极附近的压降也最大。也易产生热游离正是由于表面电容C的分流作用使得沿表面的电流分布不均匀,而表面电阻R是均匀分布的,因而沿介质表面的电电压分布不均匀,C愈大,压降愈大,则表面
17、电流愈大,电压分布愈不均匀,沿面放电电压也就愈低。绝缘子沿面放电电压(干闪电压)受到很多偶然因素(随机因素:如气压、气温、湿度、 表面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统计性质,因此确定绝缘子的干闪电压,需用统计的方法 来处理实验数据,用均匀升压法求误差的分布曲线,将一绝缘子加上交流高压使其表面闪络,若做50次N次,然后把实验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分成若干组,每组间隔的:u相等,若6 -U2 -.也 间隔中有 n即其概率为 比,若u1 -u3 - u2 ,间隙中有2次,即其概率:则N可得到光滑概率密度分布曲线D其上面数据取算术平均值。1 Nu平均二求出标准偏差绝缘子闪络电压u闪=u平均 3tg:上升,变压器
18、油在运行中受到电场、温度、湿度、氧气、水分、杂质等作用。其性能会逐渐变 劣。主要表现为颜色变深(由微黄变为褐棕色、透明度也显著降低),粘度变大,并有黑色 油泥产生,这称为变压器油的老化。水份和杂质等东西的存在将油的电阻降低, 耐电强度下降。因此,运行中的变压器油必须定期试验,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三、装置说明1. 在平一板电极(薄铜板)上放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中放一可移的圆柱形电极,再 使电极经水电阻接到高压电源上(如图E)进行测量沿面放电。图E图F图G2. 在瓷管上安装好绝缘子形电极(图F)和套管形电极进行测量沿面放电。3. 用标准油杯测量变压器油击穿电压。四、实验内容及方法1. 如图E
19、观察在圆柱形电极周围发生电晕的开始电压(有声紫色光圈)和滑闪放到介质表面完全放电的过程。2. 如图R、F、G接线,改变电极间的距离,求两极之间沿距离和击穿电压关系曲线 u=f( L+d),每点做三次取平均值。3. 按图E接线,把圆柱电极,玻璃板换成绝缘瓷瓶,然后作瓶的干闪电压,10次、20次、30次,记录其击穿电压数据,出电压分布曲线。4. 在擦洗干净的标准油杯 (电极距离为2.5mm)内注入变压器油至离杯口 20mm为止。 静放10分钟,以消除油中存在的汽加压试验,共击穿 5次。每次间隔13分钟, 每次用干静棒除游离碳。5. 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1. 几种形式的沿面放电的
20、路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2. 绘制u=f( L+d )曲线和概率分布曲线。3. 计算绝缘子内干闪电压4. 变压器油击穿现象和沿面放电有何不同?思考题1. 空气击穿电压为什么较沿面放电电压高2. 提高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有哪些?T试验变压器G交流检流器R3 电阻箱C4电容箱E屏蔽电桥平衡条件:RP2 放电器实验三介质损耗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QSI电桥的结构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 掌握QSI电桥正、反接的测量方法。测量绝缘子和变压的损正切角tg.和电容量。2. 了解电场干扰对tg:测量的影响以及用倒相法消除电场干影响的原理。原理接线图CX 试品CN 标准电容器(50pf)Z4 Zx =Z
21、n z计算可得tg :二2- fR4C4R4100000兀=3184(门)C4 单位为微法时呻11 tg2、当t <0.1时Cx旦4R3、实验装置I. QSi电桥图2为QSi电桥线路图,电桥元件 Rs R4、P、N、C组成一整体置于金属盒内。因为 在反接时这些元件均处于高电位。故对接地外壳和旋钮有绝缘支柱支持。电阻N为分流电阻,其值为 100 Q,当试品电流小于 0.01安时,将分流器旋钮开关放 在“ 0.01安”位置处,如试品的电容较大,可预先测量其电流而将分流器旋钮调到适合的位 置,此时R3 + P便接了一分流电阻,电桥平衡后,由电桥的R3和C4的指示值按下式计算CC R4 100R
22、3Cx nn R3P图2 QS1电桥接线图P放电器Rp滑线电阻式中n的数值可由下表查得,表中还给出了分流器各个位置所允许的被试品电容器分流器旋钮的位置(A)0.010.0250.060.151.25分流电阻n的数值(Q)100+P6025104被试品的电容值(试验电压为10KV时)3000pf3000pf19400 pf48000 pf0.08 K40000 pf0.4 K2标准电容器:QS1电桥所附的标准电容为空气电容器,电容量为50 ±1微法,tgS vv 0.1%,工作电压为 10KV.3. 实验接线图QSi电桥实际接线如图3所示。图3 QSi型电桥正接线法接线图图3 QSi型
23、电桥反接线法接线图1 分流器开关S仁2 gS (%)调节旋钮;3极性转换开关 Si;4 检流计频率调节; 5滑线电阻p; 6 R;调节旋钮; 7 检流计灵敏度调节旋 钮;8 电源开关;9 检流计; 10 低压法测量接线柱;11 电源插头及接地端钮四、实验步骤1. 按正接线法或反接线法测量接好线路。2. 检查接线无误后, 将被试品表面擦干净, 避免表面泄露影响再将检流计开关( ±tgS )放在“接通! ”的位置上,灵敏度放在零位。然后合上电源开关。升压至1 0K ,逐渐增大灵敏度,调节 R3,使光带减少,注意必须由最高电阻档开始调起。当继续调节R3,光带不变时,再调节 C4(tgS )
24、旋钮 ,使光带宽度减小 ,同样应由最大档开始 ,如果光带宽度不大 ,其变 化反应不明显时 ,可逐渐增加灵敏度 ,使光带宽度增大 ,但不要超过标尺刻度的 1/2,如调节 C4(tg S )时光带变化,再调节R3,如此反复,直到灵敏度为10和光带宽度接近未接试品时的宽度 (约 1-3mm)为止,再将检流器(±g S )开光放在“接通 2”位置,如光带不扩展,证明无磁场 干扰,将灵敏度退回零位,切除电源,计下测量结果,然后将R3和C4各旋钮退到0位,准备下次试验 .3. 接通并高干扰电压 ,在有电场干扰的请况下调节电桥平衡记下读数,然后用倒相开关将电源电压倒相 ,再调节电桥平衡 ,记下读数
25、 ,根据两次测量数据 ,计算测量结果。4实验完毕,切除总电源,拆除接线,使电桥恢复原状,清理并归还仪表。五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无干扰电源实测法计算法备注C4R3tg sCx正接法反接法2 .有干扰电源实测值计算值实际值C4R3tg sCx倒相前tg s =Cx倒相后干扰电压KV3.结果分析实验四 电缆中的波过程一、实验目的1.。研究行波在电缆结点上的折反射和多次反射。 2学习测量电缆波阻抗和波速方法,并描绘结点波形。二、实验内容1测量电缆的波阻抗。 2给定波速度,测量电缆长度,或者给定电缆长茺测定波度。 3观察和描绘不同参数配合时,多次反射后结点电压的波形。三、实验线路及设备1实验设备:
26、瞬变现象分析仪(示波器结构形式),高频电阻箱二个,单芯电缆。2实验接线瞬变现象分析仪面板各旋钮作用:1示波管;6亮度;710波头电阻;2 、3水平偏转旋钮;4 、 5垂直偏转;聚焦;8-矩形波幅值微调; 9 截断波控制;14 选择波段开关;15 波尾电容;16时标;17 扫描四、实验步骤1. 熟悉瞬变现象分析面板上各旋钮作用,并学会调节矩形波方法。2. 按实验接线图接好电路连线。3. 测量电缆的衰减系数和波度。使Ro = 0,R2 =加一定幅值的矩形波,观察电缆首、末端( A点、B点)的波形和记录其幅值,利用波发生器内时标(1卩挡)确定波在电缆中行进时间T,计算衰减系数 n1(UB= n a
27、LA)和波速 V 1 = 200 mT4测量电缆波阻抗按接线图联接,将 Rf = 0,观察B点波形,改变 R2值直至B点波形与波发生器输出波 形(A点)相似,表示波在 B点无反射,读下 R2的数值,则Zo=R2。5从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Zo和V计算电缆分布参数 L。、Co 。6按目录一的几种情况下多次放射后结点电压波形进行观测记录。a) Z1< Zo> Z2结点电压波形b) Z1> Zo< Z2结点电压波形c) Z1> Zo> Z2结点电压波形d) Z1<Zo< Z2结点电压波形五、实验结果讨论分析六、思考题:1. 如何观察和测量的反射波波形和幅值
28、?2. 如何利用正弦波形时标测定反射中各次间隔时间?3. 波由电缆向电阻 R1投波,在A点所发生的折射应如何考虑波发生器的影响,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影响可以不计?附录一:在何种情况下多次反射后结点电压波形。实验结线等效于U0的电压波在三个串联分布参数线路上的传布,二边为无限长线路,其波阻抗为Zi、Z2,中间是有限长线段,其波阻抗为Zo,在波Zo上传播所需时为T其中:U(t)为侵入的矩形波,幅值为 Uoaio为波从Zi到Zo002为波从Zo到Z2时在节点B的折射系数。 知为波从Zo到Zi时在节点A的反射系数。 向2为波从Zo到Z2时在节点B的反射系数。 ai为波从Zo到Zi时在节点A的折射系数。 在
29、多次反射过程中: A 点到 B 点电压Ua= aioU(t)+ao3)2(i+ 他i) U(t+2+ao 向2(i+ 亦)3oi3)2U(t+4T+Ub= aio ao2(t- T+ aio ao2 3oi 3)2U(t-3 T+ aio ao2孑oi孑o2Ut-5T)+面分四种不同参数分配情况,绘制直角波侵入时,在A 点与 B 点多次反射后的波形。(一) Zi< Zo> Z2见图(一)取Zo=75 Q Zi=5 Q Z2=2o Q则 血=o.93)2= o.6001= ( i+ 血)=o.ia2= ( i+ 3)2) =o4ao=(1 03i) =1.9(二) Zi> Zo
30、< Z2见图(二)取Zo=75QZi=Z2=6ooQ则3oi= o.783o2= o.78aoi= (i+3oi)=i.78ao2= (i+3o2)=i.78aio=(i3oi)=o.22图1图2三) Z1> Z0> Z2见图(三)取Zo=75 QZ1=600 QZ2=20 Q则 亦=0.78 血=0.58ai=(1+ ®i) =178a2=(1+ 3)2) =0.42ai0=(1 向1)=0.22(四) Zi<Zo< Z2见图(四)取Zo=75 QZi=900 QZ2=20 Q则 亦=0.583)2= 0.85ai=(1+ 3)i) =0420)2=(
31、 1+ 3)2) =1.85ai0=(1 3i) =1.58图4以上几种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当多次折反射后,Z0相当于被短路,这时 VA = VB,数值按Z1与Z2直接串联考虑,2ZUA与UB的最终状态稳定电压总是为 U。2 ,但Z1、Z。、Z2参数不同时,电压变化规律乙+Z2不同。2. UA与UB的波形变化规律分二类(多次反射情况下):(一)呈阶梯类,单调递增或递减,这种情况下B01与B02符号相同,也即 Z1、ZO、Z2三个串联波阻抗值大小规律是中间大,二头小或二头大,中间小。2Z(二)呈振荡形,围绕着最终稳态电压U02振荡而达到稳态值,在这种情况下,乙吃2B01与B02符号不同,也即 Zi
32、、Zo、Z2三个波阻抗的数值按顺序逐个增大或减小。(三)当Z2 = Z0时,U02 = 0,贝y UA、UB的计算式子中除一项外,其余各项都为零,即在这种情况下不产生多次反射,UA与UB的波形与U0相似,只是幅值有变化,实验中正是根据这个道理,调节 R2的数值与Z0相等。附录二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如图33 一般测量接地装置的电阻在接地装置上通一个电流I,再测出此电流过接地装置所形成的压降 V,然后根据R=V即所求出接地装置的电阻 R.I显然为了使接地装置上有电流通过,必须离被测接地网一定距离出设一电极作为电流的通路此电极称为电流极。 而为了测当电流流过被测地网所形成的压降。必须再在适当的地方零
33、电位区埋设一电极来进行测量,此电极称为电压极。3电流极1地网2电压极图1接地电阻测量原理图、ZC 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使用及说明ZC 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适用于直接测量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其基本结构是由于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所组成。全部机构装置铝合金铸造的携带式外壳内,人、附件有接地探测针及联接导线,装于附件袋内,其测量接地网电阻如下1. 如图2接地,沿被测接地极 E1使点位探测针 P1和电流探测针 C1,依直线彼此相 距20米,且点位探测针 P1系插入接地极E1和电流探测针C1之间。2. 用导线将E1、P1、C1联于仪表相应的端。3. 将仪表放置水平位置,检查检流计的
34、指针是否指于中心线上否则可用零位调正器将 其调正于中心线。4. 将“倍率标度”置于最大倍数,慢慢转动发电机的摆把。同时旋动测量标盘,使检 流计的指针指于中心线。120转以5. 当检流计的指针接近平衡点时,加快发电机摇把的转速,使其达到每分钟 上,调正“测量标度盘”使指针指于中心线上。测 物E”cs图2 ZC-8型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接线图6. 如“测量标度盘”的读书小于1时,应将倍率标度置于较小的倍数,再重新调正“测量标度盘”以得到正确的读书7. 用“测量标度盘”的读书乘以倍率标度的倍数即为所测的接地电阻值。附表二正常绝缘电器设备的工额试验电压额疋电压KV有效取高工作电压KV有效绝缘一分钟试验电
35、压KV有效外部绝缘承受住的试验电压(均匀升压)KV有效电 力 变 压 器电 压 互 感 器高电 压流 电互 器感操 杆 作 和 测 量 杆和 绝 缘 子 单独试验的套管干燥状体淋漓状态负荷开关隔离 开关分闸位置 同极触头之间 熔断触头之间 的间隔高压电气电力 变压器和互感 器单独试验的 套管和绝缘 子户外装置的 变压器冋压 电气。套管 和绝缘子。和器123456789101133.518242436252826272066.92532324832403436261011.53542426342534547341517.5455555825770606345(20)235565351006885
36、7075553540.5859595150100130105110886069140140155235165215170180140110126200200250/200一265355280295215154177275205320/275一34060355375290220252400400470/400490675520550425注:(1)第811栏中试验电压值适用于标准大气条件(气压 360mmHg汞柱,温度20C绝对温度119/m3)如果试验时大气条件和标准条件不符,应对 试验电压进行校正。(2)第5栏中斜线下的数值,适用于外部绝缘能分开试验的油浸式,电气设备的内部绝缘。 附录三 国
37、家标准编 GB31164高压电器设备绝缘试验电压和试验方法摘要 附录一正常绝缘设备的冲击记验电压额疋 电 压最 高 工 作 电 压内部绝缘试验电压(KV )外部绝缘试验电压(KV )高压电器和电流互感器, 试验中带激磁的电力变 压器,电压互感器和分电 电抗器试验中不带激磁的电力 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分 电电抗器高压电器电力变压 器和互感器咼压电器电力 变压器和互感 器独试验的套管 和绝缘子负荷开关、隔离开关 分闸位置同极头之 间和熔断器取下熔 断管触头之间间隔KV有效KV有效全波载波全波载波全波载波全波1234567891033.54243.550425044525066.9576070577
38、06073651011.5758090759080100901517.510010012010012010512511520231201301501201501251581403540.518020022513523019524022060693003303903204003354203751101264254805504605704806005701541775856607606807856608257902202528359451090900113095011901100注:第610行栏中试验电压值适用于标准大气条件(气压 760mmHg汞柱,温度20C绝对湿度11g/m2)如试验时大气条
39、件和标准大气压不符,应对试 验电压进行校正。距离 (公分)球径(公分)256.251012.515250.052.4一0.14.40.156.30.28.23.00.311.5一0.414.814.314.20.518.0一一16.916.716.50.621.020.420.20.723.9一一0.826.626.326.20.929.0一一131.232.031.931.631.531.3311.235.137.637.5一一一一1.438.543.043.5一一一一1.540.0一一1.641.448.148.4一一一一1.844.053.053.6一一一一246.257.458.259
40、.159.259.2592.261.563.1一一一一2.465.367.4一一一一2.567.269.672.072.672.672距离 (公分)球径(公分)256.251012.51525375.479.184.185.285.5863.582.487.595.297.298.1一488.494.81051091161124.5(93.5)101115119122一5(98.0)(107)1231291321375.5(110)131138143一6(116)1381461521616.5144154161一71501621691847.5155168177一8(1601741852059
41、(166177)195209243(204)219260(212)(220)275(233)289(245)302(253)314距离 (公分)球径(公分)256.251012.51525一14.314.216.916.116.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420.2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6.326.2一一一一一一一31.631.631.331一32.031.9一一一一一32.831.6一一一一一43.343.145.645.645.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49.049.0一一一一一54.454.659.159.259.259一59.460.0一一一一一64.265.0一
42、一一一一68.869.772.872.572.6一一71.072.385.685.785.686一81.183.497.498.698.7一一90.093.4100111111112一97.5103120123124一一(104)110130134136138一(109)(117)139144147一距离 公分球径公分256.251012.51525(123)148154158162(128)156163168163172178187170180187176188196218186202212232195(214)226252(224)238252(232)(249)290(260)306(2
43、69)321(275)333348372(393)(410)(424)(430)高电压技术习题与思考题1. 气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怎样产生的?2. 气体放电电流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否相同?电子在电场中运动得到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题(3)题(4)3. 上图(3)中,当从阴极发射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崩发展过程中电流表A1、A2是否有读数:什么情况下 A1、A2都有读数,是否都是相等?4. 上图(4)中,两电极开联密封在一容器中,S仁10cm, S2=40cm。问在多大气压下,气隙S2先放电?(利用 卩0=f (ps)曲线)5. 如题(4)图所示,当容器内的气压 P=0.03mmHg ,
44、 S仁66cm , S2=33cm。间隙介质 为空气,试问当电源电压逐渐上升时那个间隙才能击穿?6. 对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的气隙放电电压作一定性比较(击穿电压高低,放电电压 的分散性及极性),用什么方法使气隙的放电电压的分散性减少?7. a屏障能不能提高棒一棒气隙的击穿电压?b有钢质的均匀电场,电极间的距离a=1cm,气体介质为空气,温度t=25 C,欲使间隙能承受50KV直流电压,试问间隙中的气压或真空度等于多少?又假若间隙中 的气压为0.69mmHg时,这个间隙能够承受多少电压?8. 在一均匀电场中,加一屏障如上图( 8)所示,电极之间的距离 a=3cm,间隙中气体 的击穿电场场度 E=
45、30KV/cm,屏障为固体介质,其抗电强度为 300KV/cm,试问间隙的击 穿电压?屏障的效果如何?说明其原因? ( S =0.2cm , £ T=4 )。9试比较电子崩,流光通道和主放电通道的发展速度?10.上图(10)所示,棒间隙和球间隙并联, 且放间隙的50% ,放电电压相等(1.5/4.0 波),试问到所加电压比 50%放电电压高的冲击电压那个间隙先放电?如所加电压比50%放电电压低一点,那个间隙先放电?11 屏障能否提高棒一棒气隙的击穿电压?为什么?12. 今有一针对平板电极, 平板边缘为直角,电极之间距离a=5cm,平板直径D=12cm , 电极加直流电源,针为负极性,
46、试根据试验曲线求间隙的击穿电压。13. 若需将150KV高压试验变压器的高压引线穿过隔墙如左图所示, 墙上应开多大的圆孔?设安全系数K = V击穿二1.5U工作如果不用套管,试问,14. 如下图(14)中有两相反运动的电磁波。试问相遇后会不会中和而消灾?相遇结 果如何?mi IL题(14)15如上图(15)所示,前行波的波尾部分电压越来越低,波顶附近的电荷不会倒流 向波尾?16. 一个幅值为100KV的无限长电缆(波阻抗 Z1=39 Q经过电阻R=100 Q进入架空线 上(波阻抗Z2=450 Q ),试求在架空线上出现的折射波的幅值及Ua=?IooKV札题(16)17.在图(1 )中,导线对地有静止电荷,当K合上时,A点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环保标准与评估体系报告
- 2025年快消品包装行业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优化报告
- 2025年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材编写与选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资金申请策略报告
- 2025年社区团购市场用户粘性增强与运营成本降低策略报告
- 人工智能通识 课 件 第三章:AI在各行业的应用与影响
- 重庆市某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市政工程配套服务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帷幕灌浆安全培训课件
- 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历史与传统
-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区治理真题模拟汇编(共142题)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 众辰变频器z2400t-15gy-1说明书
- ov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室外配电线路工程定额套用及项目设置
- 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建模交互
- 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建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