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Word版+答案详细解析_第1页
2018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Word版+答案详细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分折:A项,甲酹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黄珀页贰 冠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 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胖与N 灿反应生成 g、您和圧 6放出大量熱厲于化学娈化 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m燃烧生成 0 和出 O,放岀大量热,属于化学变

2、化。 详解:A项,甲酹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爭 B项,氣氛用作核聚变燃科,是核反应不 属于化学变化住项,偏二甲耕与 NC反应生成比和耳 6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QHsNh2NQ 童墾 3MT+2gH4H26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罡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撚烧生成 06和圧 Q 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76蠱 C6-2氏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 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 ,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2和 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

3、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本试卷共 16 页,共 300 分。考试时长 A甲醇低温所制 氢气用于新能源 汽车 B 氘、氚用作 人造太阳”核聚 C 偏二甲肼用作发射 变燃料 号”的火箭燃天宫二 D 开采可燃冰,将 其作为能源使用 F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 CH3C00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B. CH4T CH3COOH 过程中,有 CH键发生断裂 C. T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 C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解析】分析:A 项,生成 CH3COOH 的总反应为 CH4+CO2 CH3COOH ,原子利用率为 100% ; B 项,

4、 CH4选择性活化变为 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C 项,根据图示,的总能量高于 的总能量,T 放出能量并形成 C-C 键;D 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 详解:A 项,根据图示 CH4与 CO2在催化齐 U 存在时生成 CH3COOH,总反应为 CH4+CO2 CH3COOH , 只有 CH3COOH 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 , A 项正确;B 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 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B 项正确;C 项,根据图示,的总能量高于 的总能量,T放出能量,对比和 ,T形成 C-C 键,C项正确;D 项,催

5、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 的平衡转化率,D 项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 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 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 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a 衬 18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C17H35COOH+C2H5 OH、 C17H35COOC2H5+H2 O B. 常温时,0.1 mol L-1 氨水的 pH=11.1 : NH3H2ONH:+OH- C. 由 Na 和 C

6、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H D. -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 Cu 【答案】A 【解析】分析:A 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 酸脱羟基醇脱氢”;B 项,氨水为弱碱水溶液,存在电离平衡; C 项,Na 易失电子形成 Na+, Cl 易得电子形成 Cl-; D 项,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 详解:A 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 酸脱羟基醇脱氢”,硬脂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17H35COOH+C2H518OH _ C17H35CO18OC2H5+H2O, A 项错误;B 项,常温下 O.lmol L-1 氨水的 pH=11.1 , 溶液中 c (OH-) =10-2.9mo

7、l L-1C O.lmol L-1,氨水为弱碱水溶液,电离方程式为 NH 3出 0二 NH4+OH-, B 项正确;C 项,Na 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Na 易失电子形成 Na+, Cl 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Cl 易得电子 形成 Cl-, Na 将最外层的 1 个电子转移给 Cl, Na+与 Cl-间形成离子键,C 项正确;D 项,电解精炼铜时,精 2+ 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u +2e=Cu , D 项正确;答案选 A。 点睛:本题考查酯化反应的机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电解精炼铜的原理。 注意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区别、用电子

8、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 溶液滴入 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 中 Na2S 溶液滴入 AgCI 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 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 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 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 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 变为红棕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分析:A 项,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 (OH ) 2+O2+2H2O=4Fe (OH ) 3; B 项,红 色褪色是 HCIO 表现强氧化性;C 项,白色沉淀变

9、为黑色时的反应为 2AgCI+Na 2S=Ag2S+2NaCI ; D 项,气 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 2NO+O2=2NO2。 详解:A 项,NaOH 溶液滴入 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 Fe(OH) 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 (OH ) 2+O2+2H2O=4Fe (OH ) 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 B 项,氯水中存在 反应 CI2+H2O 一- HCl+HClO ,由于氯水呈酸性, 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 红色褪色是 HCIO 表现强氧 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 2AgCI+Na 2

10、S=Ag2S+2NaCI,反 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 项,Cu与稀 HNO3反应生成 Cu ( NO3) 2、NO 气体和 H?。, 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 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 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C 项,答案选 Co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 ,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

11、,含有官能团一 COOH 或一 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 【答案】B 【解析】分析: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的单个分子为 H+N H 详解:A 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A 项错误;B 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子的性能有影响,如影响沸点 、密度、硬度等,C 项错误;D 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采用切割 二十;采用切割法分析其单体为 M 丄,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訂忙。 ;上,含有的官能团为-COOH 或-NH2,B 项正确;C 项,氢键对该分 丄

12、通过缩聚反应形成,其结构简式为 O ;D 项错误;答案选 B。 HOOC P:、.- HOOC P:、.- O HOOC .、.- 述上,. 富上中苯环都只有 1 种 HOOC HOOC 法分析其单体为.m 凤丄,该高分子化合物由 H+N H 点睛:本题考查肽键的水解、氢原子化学环境的分析、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高分子化合物的书写。注 意掌握单体的判断方法,首先根据高聚物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根据推断单体的方法作出判 断:(1)加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 弯箭头法”,单键变双键,C 上多余的键断开;(2)缩聚产物单体的 推断常用 切割法”,找到断键点,断键后在相应部位补上 -OH 或-H

13、。 6. 测定 0.1 mol 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 pH ,数据如下。 时刻 温度/C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B a d?溶 液 做 对 比 实 验 , 产 生 白 色 沉 淀 多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H2O: I:+OH- B. 的 pH 与不同,是由于 .浓度减小造成的 C. T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 与的 Kw值相等 【答案】C 【解析】分析:A 项,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SO32-存在水

14、解平衡;B 项,取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 酸化的 BaCS溶液做对比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 Na2SO3被氧化成 Na2SO4,与 温度相同,与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 c (OH-),的 pH 小于;C 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 T的过程,升高温度 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 (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D 项,Kw只与温 度有关。 详解:A项,血5 属于强碱弱酸盐的尹存在水解平 衡;SO32-+H20HSOr+OH-. HEd汁 A项正确;B项,取时刻的滚液,扣入 盐酸酸化的 BaCh溶潘做对比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血 0戒氧化成隔

15、迢, 与温度相同,固与对比,8 诫度减小濬液中右 COH) )?鈿 pH小于 即鋤 pH与不同,是 由于3 浓度减小谴成的,B项正确;C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的过程,升高温度丸 P水解平 衡正向移动,c (的样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相瓦 Q 项错误* D项,&只与温度有关,与温度相同,也值相等答案选 6 点睛: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 SO32-的还原性。解题时注意从温度和浓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7.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 3%NaCI 溶液)。

16、F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可以判定 Zn保护了 Fe B.对比,aFe(CN) 6可能将 Fe 氧化 C.验证 Zn保护 Fe 时不能用 的方法 D.将 Zn换成 Cu,用的方法可判断 Fe 比 Cu活泼 【答案】D 【解析】分析:A 项,对比,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 CN)6无明显变化,Fe 附近的溶液中 不含 Fe2+,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aFe( CN)6产生蓝色沉淀, Fe 附近的溶液中含 Fe2+,中 Fe 被保 护;B 项,加入 K3Fe( 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的异同,可能 是 K3Fe( CN)6将 Fe 氧化

17、成 Fe2+; C 项,对比,也能检验出 Fe2+,不能用的方法验证 Zn保护 Fe; D 项,由实验可知 K3Fe( CN)6可能将 Fe 氧化成 Fe2+,将 Zn换成 Cu不能用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 活泼。 详解:A 项,对比,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 CN)6无明显变化,Fe 附近的溶液中不含 Fe2+, 2+ 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 CN)6产生蓝色沉淀, Fe 附近的溶液中含 Fe ,中 Fe 被保护,A 项正 确;B 项,加入 K3Fe( 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的异同,可能 是 K3Fe( CN)6将Fe

18、氧化成 Fe2+,B 项正确;C 项,对比 ,加入 aFe( 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 色沉淀,也能检验出 Fe2+,不能用 的方法验证 Zn保护 Fe,C 项正确;D 项,由实验可知 Fe( CN) 6可能将 Fe 氧化成 Fe2+,将 Zn换成 Cu不能用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活泼,D 项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考查 Fe2+的检验、实验方案的对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用对比分析法。要注意操作条件的变化,如 中没有取溶液,中取出溶液,考虑 Fe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要证明 Fe 比 Cu活泼,可用 的方法。KS5U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8.

19、8-羟基喹啉被广泛用作金属离子的络合剂和萃取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下图是 8-羟基喹啉的合成 路线。 Ltd 一目 r hknr-H X 济讹 LL-JJL-rd歸侗扁 f.吗 出的蜚MM 心剛逝时湃譲 在 Fe 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I耽出的少洞 F-Wi!i前藩ift ii.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 2 个羟基的分子不稳定。 (1 )按官能团分类,A 的类别是 _ 。 (2) _ AB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_ C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4) C-D所需的试剂 a 是 _ 。 (5) _ DIE的化学方程式是 。 (6) _ FIG的反应类型是 。 (

20、7) 将下列KIL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_ K L (8) _ 合成 8-羟基喹啉时,L 发生了 (填 氧化”或 还原”反应,反应时还生成了水,则 _ L 与 G 物质的量之比为 _ 。 高温 【答案】 (1).烯烃 (2). CH 2=CHCH 3+CI2 - CH 2=CHCH 2CI+HCI (3). HOCH 2CHCICH 2CI 浓 H;SO4 CICH 2CH(OH)CH 2CI (4). NaOH , H2O (5). HOCH 2CH(OH)CH 2OHCh _ D HOC1 c uGlPJaJ D H2SO4 高温1 加成 (COCU F G J 忙HO) 还原 已G L H

21、iSO. (CJLNO) 加成 OH H现 O OH H 应生成 C,C 的分子式为 C3H6OCI2, B 的分子式为 C3H5CI,B 中含碳碳双键,AB为取代反应,则 A 的结 构简式为CH3CH=CH2;根据 C、D 的分子式,C-D为氯原子的取代反应,结合题给已知 ii , C 中两个 CI 原子连接在两个不同的碳原子上,则 A 与 CI2高温下发生饱和碳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B 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 2CI、C 的结构简式为 HOCH 2CHCICH 2CI 或 CICH 2CH (OH) CH2CI、D 的结构简式为 HOCH 2CH ( OH) CH2OH; D 在浓

22、硫酸、加热时消去 2个“HO”生成 E;根据 A J 和 E+J,结合 F、G、J 的分子式以及 K 的结构简式,E+JTK为加成反应,则 E 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O , F 的结构简 为 C9H9NO , KL的过程中脱去 1 个“HC”, 结合IL的反应条件和题给已知 i, KL先发生加成反应、 N OH H 详解;A的分子式为 CH, A的不饱和度为 1, A与 6 高温反应生成 B, B与 HOC1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G C 的分子式为 G印 OCk, B的分子式为 CdHsCb B中含碳碳双键,AB为取代反应则 A的结构简式为 5 也 6,根据 6 D的分子式,C-D为氯原

23、子的取代反应结合题给已知 ib C中两个 d煤子连接在 两个不同的碳原子上,则 A与 Ch高温下发生饱和碳上氮原子的取代反应伍的结构简式为CthCHCttCl. C 的结构简式为 HOCHiCHClCHjCl或 QCH2CH( (OH D 的结构简式为 HOCFhCH :;. ; K 的分子式为 C9H11NO2, L 的分子式 后发生消去反应,L 的结构简式为 、J的结构简式为 K的分子式为 L的分子式 0H 0H 式为氐討、G 的结构简式为 、J 的结构简式为 后发生消去反应,L的结构简式为 OH H A的结构简式为 566, A中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按官能团分类,A的类别罡烯怪 (2) A

24、B为 CH3CH=CH2与 CI2高温下的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CH2+Cl2 一 CH2=CHCH 2CI+HCI 。 (3) B 与 HOCI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由于 B 关于碳碳双键不对称, 或 CICH2CH( OH)CH2CI。 比 L 和 8-羟基喹啉的结构简式,L 发生了去氢的氧化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反应过程中 比为 3:1。 点睛:本题以 8-羟基喹啉的合成为载体,考查有机推断 、有机物类别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简式和有机方程 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推断时主要依据分子式判断可能的反应类型,结合所学有机物之间的 相互转化和题给信息分析。 9. 磷精矿湿

25、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CaCO?/A 戢浸 砖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 - 0.5H2O)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 Ca5(PO4)3(OH),还含有 Ca5(PO4)3F 和有机碳等。 溶解度:Ca5(PO4)3(OH)CaSO4 0.5H2O (1) 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2) 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 2Ca5(PO4)3(OH)+3H 2O+1OH 2SO4 10CaSO4 0.5H2O+6H3PO4 C 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HOCH 2CHCICH 2CI (4C-D为氯原子的水解反应,CD所需的试剂 a 是 NaOH、 出 0,即即 NaOH 水溶液。 (5

26、 DHE为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OCH2CH (OH ) CH2OH 、CH2=CHCHO+2H 2O0 (6F 的结构简式为 、G 的结构简式为 0H (7 K 的分子式为 C9H11NO2, L 的分子式为 C9H9NO,对比 K 和 L 的分子式,KHL 的过程中脱去 1 个 “HO” ,结合 KL的反应条件和题给已知 i, K 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II OH H (8)根据流程L 与 G 物质的量之 磷精矿一 .,FGH OH H OH 发生消去反 H 0H 应生成 L,补充的流程图为: /心+H2O,对 OH H 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 H3PO4 _ H2SO4 (填“或

27、“S,得电子能力 Pv S,非金 属性 PvS (4). 2Ca5(PO4)3F+10H2SO4+5H2O=10CaSO4 0.5H2O+6H3PO4+2HFf (5). 80 C后,H2O2 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6). CaSO4微溶 (7). BaCO3+ +2H3PO4=BaSO4+CO2 f +HO+2 (8).: 【解析】分析:磷精矿粉酸浸后生成粗磷酸和磷石膏,粗磷酸经过脱有机碳、脱硫等步骤获得精制磷酸。 (1) 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 (2) 根据 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酸性: H3PO4 H2SO4。 用元

28、素周期律解释,P 和 S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 P S,原子半径 P S,得电子能力 P S,非金属 性 P So (3) 根据 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a5 ( PO4)3F 与 H2SO4反应生成 HF、磷石膏和磷酸。 (4) 图示是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 80C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 同时间内有机碳脱除率增大 ;80C后温度升高,H2O2分解速率大,H2O2浓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 同条件下有机碳脱除率减小。 (5 )脱硫时,CaC0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 SO42-残留,原因是:CaS04微溶于水。加入 BaCO?可进一 步提高硫的脱除

29、率,因为 BaSO4难溶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SO4 +2H3PO4=BaSO4+CO2f +2HPO4+H2O。 (6)根据题意关系式为 H3PO42NaOH,由消耗的 NaOH 计算 H3PO4。 详解:(1)研磨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加热 ,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流程中能加快 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 艮邂酸制弱酸啲复分解反应规律,酸性: 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酸性:时 5曰 1适 g 卩和 S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吒亦原子半径 PqS,得电子 能力非金属性 Pc肌 3) )根疗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8 (P A,结合 i、ii 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30、 _ 。 1 【答案】 (1). 3SO2(g)+2H2O (g=2H2SO4 (l)+S(s) AH 2=-254 kJ mol- (2). (3).反应n是气体 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 H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 减小,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4). SO2 (5). SO42- (6). 4H+ (7). 0.4 (8). I-是 SO?歧化反 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 日+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9).反应 ii 比 i 快;D 中由 反应 ii 产生的 H+使反应 i 加快 【解析】分析:(1 )应用盖斯定律

31、结合反应 II分析。 (2) 采用“定一议二”法,根据温度相同时,压强与 H2SO4物质的量分数判断。 (3) 依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 i+反应ii 消去 I-得总反应。 (4) 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 详解:(1)根据过程,反应 II 为 SO2催化歧化生成 H2SO4和 S,反应为 3SO2+2H2O=2H2SO4+S。应用盖斯 定律,反应 I+反应 III 得,2H2SO4 (l) +S (s) =3SO2 (g) +2H2O (g) A H=AHI+AH3= ( +551kJ/mol) + (-297kJ/mol) =+254kJ/m ol,反应 II 的热化学方

32、程式为 3SO2 (g) +2H2O (g) =2H2SO4 (l) +S (s) A H 二 254kJ/mol。 pi- (3)反应 II的总反应为 3SO2+2H2O=2H2SO4+S, 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 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 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总反应 -反应 i) 2 得,反应 ii 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 I2+2H2O+SO2=4H +SO4 +2I。 (4B 是 A 的对比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B 比 A 多加了 0.2mol/LH 2SO4, A 与 B 中 KI浓度应相等,则 a=0.4。 对比 A 与 B,加入可以加快 SO2歧化反应的速

33、率;对比 B 与 C,单独 H+不能催化 SO2的歧化反应;比 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是 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 H+可以加 快歧化反应速率。 对比 D 和 A, D 中加入 KI的浓度小于 A , D 中多加了 J 反应 i 消耗 H+和 I-,反应 ii 中消耗 I?, D 中“溶 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 A 快”,反应速率 D A ,由此可见,反应 ii 比反应 i 速率快, 反应 ii 产生 H*使 c ( H+)增大,从而反应 i 加快。 点睛:本题以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34、图像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控制变量法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 KOH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 O?,在碱性 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 K2FeO4 (夹持装置略) _ A 为氯气发生装置。A 中反应方程式是 (锰被还原为 Mn 2+)。 _ 将除杂装置 B 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C 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 C 中 C12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 =2K2FeO4+6KCI+8H 2O

35、,另外还有 _ (2)探究 K2FeO4的性质 取 C 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 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 CD。为证明是否 K2FeO4 氧化了 C而产生 CI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I 取少量 a,滴加 KSCN 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n 用 KOH 溶液充分洗涤 C 中所得固体,再用 KOH 溶液将 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 b。取 少量 b,滴加盐酸,有 CI2产生。 I.由方案I中溶液变红可知 a 中含有 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 K2FeO4将 C氧化, 还可能由 _ 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 H.方案H可证明 K2FeO4氧化了 C。用

36、 KOH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_ 。 根据 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 CI2 F2;(填、”或Z”,而方案n实验表明,CI2和e(A 、化学平衡 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 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 F 点丁汕.:7,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 b 滴入 MnSO4和足量 H2SO4的混 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 。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 一步设计实验方案。 理由或方案: _ 。 【答案】 (1). 2KMnO 4+I6HCI =2MnCI 2+2KCI +5CI 2 f +8HO (2). -匸- 饱和食盐水 - - - 3+ 2- + 3+ CI2+

37、2OH =CI +CIO +H2O (4). i. Fe (5). 4FeO4 +20H =4Fe +3O2T +10HO (6).排除 CIO-的干扰 (7). (8).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9).若能,理由:FeO42-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 Fe3+和 O2,溶液浅紫色一定是 MnO4的颜色(若不能,方案:向紫色溶液 b 中滴加过量稀 H2SO4,观察溶 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 【解析】分析:(1) 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 Cl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得 Cl2中混有 HCI和 H2O ( g), HCI会消耗 Fe ( OH) 3、KOH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HCI ; C

38、I2与 Fe (OH) 3、KOH 反应制备 K2FeO4;最后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 C,防止污染大气。 (2)根据制备反应,C 的紫色溶液中含有 K2FeO4、KCI , CI2还会与 KOH 反应生成 KCI、KCIO 和 H?。 I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a 中含 Fe3+。根据题意 FeOq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 。2,自身被 还原成 Fe3+。 II.产生CI2还可能是CIO-+CI-+2H+=Cl2f +HO,即KCIO的存在干扰判断;K2FeO4微溶于KOH溶液, 用KOH 洗涤除去KCIO、排除 CIO-的干扰,同时保持 K2FeO4稳定存在。 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对比两个反应的异同,制备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方案 II 在酸性条件下,说明酸碱性的不同影响氧化性的强弱。 判断的依据是否排除 FeO42-的颜色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详解:(1 A 为氯气发生装置,KMnO 4与浓盐酸反应时,锰被还原为 Mn2+,浓盐酸被氧化成 CI2, KMnO 4 与浓盐酸反应生成 KCI、MnCl 2、CI2和 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