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丽浅谈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_第1页
刘迎丽浅谈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_第2页
刘迎丽浅谈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外出打工、经商人员的增多,出现了留守儿童,这种现象在城镇、乡村十分普遍。目前,隔代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此种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认清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采取一定的措施,克制种种消极影响,给孩子的全面发 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关键词 】 隔代教育 留守儿童 现状问题 出路一、隔代教育的含义与现状(1) 隔代教育的含义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根本的教育形态, 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另 一种那么是祖辈对辈的隔代教育。所谓隔代教育,顾名思义,在我国主要是

2、指祖 辈对辈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养活动,一些教育专家通常将由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对孩子的教育,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相对应而存在。其实,回忆中国的历史传统,儿童教育历来是由老人承担责任的,可以说,隔代 教育根本上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持续到今日,上至皇 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之家,我们不难发现其踪影。(2) 隔代教育的现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隔代教育的现状据一项关于全国围“隔代教育调查,我国有一半的孩子在承受隔代教育,农村高达 90%这种大比例与我国特定的国情 有很大关系。首先,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父母都出去挣钱,东奔西波,缺少时间教 育孩子。养育孩子的重任

3、就落到了年迈的老人身上。可见,目前祖辈养育孩子、 或和祖辈共养育的孩子家庭已占相当比例。 隔代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家庭教 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由隔代教育所引起的一系列问 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二、隔代教育出现问题与分析1、过分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 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与对辈的爱全部集中到辈的 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 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2、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膜孩子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

4、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 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在他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习惯了承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 当父母 在某个时间段接收孩子,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孩子接收过来时, 他们可能就会 急于去扭转孩子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 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孩子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 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 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 训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3、抱持老观念不放

5、,阻碍孩子个性开展隔代长辈缺乏与时代合拍的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落后。他们大多以给零花钱、买 玩具作为奖罚的手段。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他们总是迁就、护短,甚至一些 年迈体弱的家长,在教育上力不从心,除了一日三餐供应之外,其它方面都任之 由之,根本谈不上教育。所有这一些造成了孩子任性、暴躁、自我中心等个性扭 曲,使孩子染上不良恶习,道德品质败坏,行为习惯落后。对孩子心理开展的特 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活动, 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 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 人知识老化,思想相比照拟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 传

6、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承受新知识的 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4、监管看护不利,容易出现平安事故与失足犯罪事件孩子由祖辈代为监护,照看孩子的都是年龄大一点的爷爷奶奶, 他们大都行动不 便,反响缓慢,而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 好动、贪玩,正好形成反差。 这必然会导致各种事故的频繁发生, 容易给孩子造成心里阴影,不利于孩子的身 心健康开展。5、教育容旧,难以适应新时代孩子的开展需要现在的隔辈老人大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 受教育程度低,更多的是文盲,对学生 的学习辅导是心有余而力缺乏。还有的隔辈家长整天忙于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 漠不关心。

7、孩子考试得个位数,心不急,也不批评,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 就连孩子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性别、都不知道。也难怪下雨天奶奶送伞会到校 长室问:“我女在哪个班? 家长如此“糊涂,怎能教好孩子?总是以原有的 老观念教育和要求孩子,因此容易和子女造成教育上的“代沟三、应对隔代教育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面对隔代教育产生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1、学校、 家庭:改进两条渠道(1)办好隔代家长学校开办隔代家长学校。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里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来 学习。让有关教育领导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他们谈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让教育专家或教师给他们讲授一些

8、教育学、 心理学 方面的知识;让优秀班主任或教师给他们做学生个性开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 等方面的讲座等等。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和指导 孩子的方法、手段等,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教育 的主动性。开设隔代家长学校,全面提高隔代家长的素质素养 改革家访形式。教师传统的家庭访问往往是“告状式、“通报式。这种家访学生历来很厌恶,教师一来家访,孩子就跑出去了。而且这种家访容易引起 家长的紧情绪,特别是隔代家长,他们年龄较大,心理脆弱,受点刺激就容易犯 糊涂。他们往往把教师讲的每句话都看作大事,常常小题大做。久而久之,就会 身心焦虑,对教育孩子失去信心。因

9、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提倡“聊天式、“商讨式"的家访。这种家访形式,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 探讨。这样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承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一面, 从而对症 下药,起到实效。2、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用理性的方式教育孩子要设法提高祖辈的养育水平,转变观念,讲究方法,提高素养,懂得现代教育 观、人才观。可以在社区、乡镇家长学校中开办祖辈学校或隔代教育交流中心进展培训,提高老人综合素质。一般来讲,负责隔代教养的祖辈应具有以下五点素 质: 身体健康、心态年轻,乐于养育辈。 不固执己见,没有心理障碍,对 孩子有耐心。3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新知识,承受新观念,科学养

10、育。4懂得方法,不溺爱,不纵容,善于引导。5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引导孩子认识 外面的世界3、建立一种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祖辈与父辈要相互配合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照料会让他日后产生自卑和不 平安感,缺少母亲的关心会让她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 所以年轻父母不管多么忙, 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切勿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全部交给老人,同 时在教育观点、教育容、教育方法上要多与老人探讨、沟通以期到达统一,否那 么当父母与老人发生争论和吵架时,会让孩子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取舍。4、政府部门建立合理政策,创造有利于隔

11、代教育的宏观环境积极建立从婴幼儿到学校的全程教育体系。国外的隔代教育现象为什么很少, 原因是很多西方国家孩子一断奶就交给亲子园、幼儿园、小学,这些园、校有经 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完整系统的教育推进方案,包括亲子活动、家长培训,这 样使孩子的教育一开始纳入了较科学的系统中,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利 孩子健康成长。5、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 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与尊 重的需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开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有利于他们形 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儿童身心

12、全面开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 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使其身心健康 开展6、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 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与时发现、诊治学生出 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煽动“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 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 待“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参考文献】【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