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_第1页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二O三年二月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写人: 审 核: 项目负责: 总工程师: 队 长:证书等级:证书编号:编制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 提交单位:盘县淤泥大河煤矿提交时间:二O三年二月正文目录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 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依据 第二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 .第二节 自然地理 .第三节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 .第三章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2、.第一节 矿井地质 .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 .第三节 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 第四节 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及类型 第四章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第五章DUK-2A高密度点法 .第一节 工作方法及特点 .第二节 工程地球物理条件 .第三节 异常特征与成果分析 .第六章 矿坑涌水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

3、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结 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建 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目录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幅(1:2000);2、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幅(1:2000);3、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柱状图1幅(1:500);4、盘县淤泥大河煤矿区域水文地质图1幅(1:20000);5、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充水性图1幅(1:2000);附表目录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记录表;附件目录1、地质勘查资质

4、证书(复印件) ;2、业主委托书;3、业主承诺书;4、编制单位承诺书;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为加强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 排查整治水害隐患, 推广先进适用 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督促煤矿企业落实水害防治主体责任,认真执 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规 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 (安监总煤调201229号)和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黔安监煤矿201267号)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结合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 ,由 于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勘探工程

5、量不足, 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 受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的委托, 我公司对其矿区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 作,在DUK-2A高密度点法及简易抽水试验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通过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结合DUK-2A高密度点法报告, 基本查明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井田主要水害类型、分布、易发地段 及危害程度,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预测 矿井涌水量,提出有效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及 建议, 以利于煤矿企业预防和减少水害, 并对矿区范围内地表和地下 水资源的利用前景做出初步评价。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1、初步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充水形式,预

6、 测矿区开采地段矿坑涌水量, 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突 水形式;2、收集调查相邻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的分布、采空范围、开 采深度、积水等情况;3、收集矿坑涌水量记录,同时研究区域降雨分布、强度及入渗 条件,分析涌水量与年降水量、 雨季集中降水量、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一次连续降水量之间关系,以确定和掌握其统计规律性;4、评价开采条件下对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破坏形式;5、对矿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主要水患, 进行矿井水害分析, 提出相应有效地“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6、提出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7、提交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书 。

7、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 规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 (安监总煤调201229号)、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黔安监煤矿201267号)、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煤矿防治 水工作条例、矿井水害防治技术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 规范、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 、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田电法勘探规范(MT/T 898-2000)及业主委托书。11.!i大河第二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大河煤矿位于盘县城北东的淤泥乡,

8、矿区距淤泥乡政府, 距盘县 城关镇28km盘县至淤泥乡公路从矿区西侧通过,矿区距松河火车 站20km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 44 10445;北纬2558 2558。口is料! 理CiLiJI Gilltn大河煤矿illJM -西冲in石桥图 1-1 大河煤矿交通位置图盘县淤泥大河煤矿为整合矿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大河煤矿由原“大河煤矿”、“说么备二煤矿”和 “树香木煤矿(说么备煤矿)”整合而成。采矿权人为盘县淤泥大河 煤矿(柳光怀);地址:盘县淤泥乡;经济类型为:私营合伙企

9、业; 开采矿种为:煤;生产规模:45万吨/年; 矿区面积, 开采深度:1700m-1050m采矿许可证证号:C1;有效期2010年3月至2030年3月。表 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西安 80 坐标系)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0.451.452.453.454.455.456.457.45第二节自然地理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山地地貌,地势总体中高四低,飞仙关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矿区海拔最高 为1965m最低1625m,相对高差约340m矿区冲沟发育,山脊与沟 谷交替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矿区西、北部的淤泥河 最低海拔高1625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气

10、象水文 矿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湿 度大,年相对湿度为78,日照少,东南风多,并有冰雹、暴雨等 灾害天气。根据盘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每年降水分布不均,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50mm以上,雨季降水量 占全年降水量的77%:11月次年3月为枯水季节,月平均降水量 小于40mm枯水季节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0%。年平均降大雨至 暴雨1215天, 日最大降水量达毫米,时最大降水量664毫米。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5C,冰冻期为每年12月、元月。年平均 蒸发量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旱、夏暴雨、 秋绵雨等。矿区位于珠江流域北盘江

11、水系淤泥河支流,矿区外围西、北部 有淤泥河自南西向北东流经矿区外围。 淤泥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 流 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根据以往资料,该河流最 大流量s,最小流量s,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颁布的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GB18306-2001的有关规定,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相 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属W度区。根据野外调查,矿区无新构造活动迹象。 综合分析认为矿区属较稳定区域。主要自然灾害矿区主要自然灾害有顶、底板、瓦斯、粉尘、火灾、水害、冰 雹、地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贵州省盘县大河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对评估区 内的工程建设可

12、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评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三级。该矿目前未发生过地质灾害,但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大,在地下 开采活动的影响下, 将加速冒裂带范围内的崩塌和剥落。 井田范围内 坡积物等松散地层较多,且植被不发育, 雨季受洪水冲刷有形成泥石 流的可能。本矿必须严格按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结论和建议实施。第三节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矿山开采历史整合前,原大河煤矿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采用斜井开 拓,有一条主斜井(沿12煤层布置)、两条回风井,已开采了部分10、12、17、182煤层;其中1、3、63煤层浅部资源大部分被当地原 有的小窑采乱,对其小窑采乱部分已边角煤的形式进行回

13、收。树香木煤矿(原说么备煤矿)生产能力6万吨/年,采用斜井开 拓,已开采了部分17、182号煤层,生产能力6万t/a。说么备二煤 矿采用斜井开拓,现已关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 象较普遍。经近几年的清理、整顿,关停了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 煤矿,情况有所好转。矿山开采现状该矿自取得变更设计开采方案项目核准及备案登记证明以来,矿方已经完成工业广场征地工作,并取得部分井筒施工进度。但因矿 方建设成为45万吨/年的手续不全,现已停止施工。在工业场地1655m标高沿182煤层底板、290方位角新建一条 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炭的运输,兼矿井进风等任务(井口坐标为:X=287

14、4385丫二,井筒方位角290,倾角-9);沿182煤层底板1643m标高、290方位角新建一条副平硐,担负矿井的材料、设备和矸石 的运输,兼矿井进风、运送人员(井口坐标为:X=2874412、丫=,井 筒方位角290);沿182煤层底板1673m标高、290方位角新建一 条回风平硐作矿井的专用回风井(井口坐标为:X=2874370、丫=,井 筒方位角290)。当主斜井在1572m标高落平掘进总运输石门贯通 运输上山、副平硐掘进480m后贯通轨道上山、回风平硐掘380m后掘 回风暗斜井贯通回风上山。回风上山、轨道上山、运输上山布置在182煤层底板,并在1400m标高落平,布置水泵房和水仓,形成

15、矿井 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第四节 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1960年2月1965年5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在土城向 斜北翼进行普查勘探完成了1:5000地形地质图草测及10个钻孔的 工作,提交了盘县煤田土城向斜北翼西段普查报告 ,本次储量核 实时未收集到该报告;1964年12月1966年1月,原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29队在土城三井田进行精查勘探, 于1966年10月提交了盘 县煤田土城三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精查);20世纪70年代初,贵州省地质局一0八队在进行1:20万盘县 幅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调查,对区内地层、构造、矿产进行了较系统 的调查了解,并编制了盘县幅区域地质

16、、矿产调查报告;1979年4月1982年6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在松河井 田进行补充勘探, 于1982年10月提交了贵州省盘县特区盘江矿区 松河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生 产领导小组文件,六盘水生(69)148号);2008年8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的贵州省盘县淤泥乡 大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3年1月提供的盘县淤泥大河煤矿富水区电法探测报告 ; 以上地质工作对该区详细划分了区内地层, 描述了地质构造和矿 产,基本查明了矿区含煤岩系为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 主要含煤 岩组为宣威含煤岩组,全厚360380米,平均377米。含煤50余层, 可采及局

17、部可采煤层11层(1、3、63、10、12、151、16、17、182、272、292煤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区内含可采煤层一层(32煤层) 。第三章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第一节 矿井地质区域地层本煤矿位于土城三井田东,区域出露地层石炭系、二叠系、三 叠系及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较广,缺失寒武系、奥 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古新系,晚二叠世早期发 育有基性火成岩,详见区域地层见简表。勘探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至下而上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B)和宣威(P3xn)煤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if)及第四系(Q)。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ap):厚度大,区内出露

18、不全, 根据岩性分为二段。下段(Rp1):灰黑灰绿色致密坚硬的玄武岩, 顶部间有12层不甚稳定的灰褐色砂质泥岩,区内出露不全,厚度大于300米。上段(P3p2):上部为灰紫、灰绿色凝灰岩,具杏仁状结构,下 部为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煤层二层(31、32),31煤层区内厚 度小不可采,32煤层厚米,平均米。该段厚45米。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axn):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分布于 矿区北部,出露较完整,全厚360380米,平均377米。含煤50余 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2层。根据岩性和含煤情况分为三段:第一段(Paxn1):以24煤层为上界,厚80110米,平均98米, 岩性以深灰灰黑色砂质

19、泥岩、粉砂岩为主。多凝灰质成分,含黄铁 矿结核及瘤状菱铁质结核,常见较完整的大羽羊齿、 楔羊齿等类植物 化石。动物化石仅分布于25号煤层顶板及30号煤层的底板两个层位 中,以腕足类的戟贝、舌形贝为主。含煤1418层,区内可采272及292两层,可采煤层分布于中下段,上部及底部的煤层多薄而不稳 定。底部为灰色铝土质泥岩厚01米,致密性脆,具鲕状结构,沉积极不稳定第二段(Psxn2):以12煤层为顶界,厚160180米,平均167米。下部以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在全区比较稳定,厚61米。上部岩性变化较大,以灰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细砂岩为 主,常相互递变。本段含有中等量的大羽羊齿、芦木、鳞

20、木等植物化 石及似层状菱铁质结核, 上部地层含黄铁矿极少。 动物化石仅分布在 下部的22、24号煤层顶板,以腕足类为主,不稳定。共含煤2426层,12、151、16、17、182等可采煤层集中于上部,为本区主要含煤 段。第三段(F3xn3):以1号煤层顶板含动物化石的砂质泥岩为上界, 厚100120米,平均112米。本段岩性在全区比较稳定,以灰灰 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夹坚脆的砂质泥岩。动物化石分布 于全段岩层之中,以腕足类为主,腹足类、瓣鳃类次之。完整的植物 化石仅分布在中、下部个别岩层中。本段共含煤1416层,可采煤层1、3、63等煤层均分布在本段,亦为本区主要含煤段。三叠系下统飞

21、仙关组(T1):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区内出露 不全,按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Tp):俗称绿色砂岩。上部以灰绿色厚层致密坚硬细砂岩为 主,下部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 含较多的腕足类化石, 以舌形贝为主。 顶部含方解石小蠕虫状体, 常出现紫、绿两色岩性的交替, 厚130米。上段(T1f):按岩性分为五小段,区内出露一到三段:第一段(T1f):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上部间有一、二层 砂岩。厚120米。第二段(Tf2):紫灰暗紫色中厚层细砂岩,斜层理发育,间 夹砂质泥岩。含瓣鳃类和舌形贝化石。厚50米。第三段(Tif3):暗紫色薄层状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偶夹薄凸 镜状的灰岩。区内出露不全,厚度

22、180米。第四系(Q:主要为坡残积粘性土,局部见坡洪积土,区内大 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厚度小于020米,一般为3米,与下伏地层为 不整合接触。区域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I级)黔北台隆(H级)六盘水断 陷(皿级)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W级)之土城向斜的北翼中段,区 内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表 3-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段岩性厚度,m第四坡、残积亚粘土0-41系上二桥组灰岩166统(T3e)法郎组下段浅灰白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下部含少量燧石结核299(T2f)(T2f1)上段浅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微至细晶白云岩,下部夹灰质白云100中(T2g3)岩统关岭组中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192-

23、35(T2g)(T2g2)2下段紫、紫红、蓝灰、黄绿等杂色薄层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118-18三叠(T2g1)与黄色白云岩、泥灰岩互层2第四段系(T)(Tiyn4)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岩溶角砾岩57-203永宁镇第三段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夹泥岩88-325组3(Tyn)(Tiy n第二段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135-16下)(Tiyf)0统第一段薄层砂岩、泥岩、粉砂岩101-21(Tiyn1)1上段354-59飞仙关薄至中厚层状碎屑砂岩与粉砂岩互层组(Tif2)0下段(Tif)1(Tif)黄绿、灰绿色碎屑岩、粉砂岩夹泥岩97-190飞仙关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夹泥岩和菱铁矿60-150二叠宣

24、威群组(P3C)上(P3X)宣威组185-46系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P)统(PI)5峨眉山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200-73玄武岩2组(P3B)中统茅口组(P2n)上段(P2m)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及白云质团块灰岩74-285下段(m)灰至浅灰色厚层至块状含白云质条带灰岩270-600栖霞组(P2q)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燧石团块灰岩70-237下统梁山组(Pil)灰黑色泥岩、炭质页岩及石英砂岩30-122C-P 过渡层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黄褐色泥岩53-55石炭系(C)上统马平组(Gn)浅灰、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灰岩170-270达拉组(Qd)灰岩121-130滑石板组(Qhs

25、)灰岩35-545下统摆佐组(Cib)浅灰、浅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白云质灰岩283-529大塘组(Cid)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219-416岩关组(Ciy)灰、深灰色中厚层泥岩夹白云质灰岩91-203勘探区构造矿山位于土城向斜北翼东段,区内构造复杂,矿区总体为单斜地 层,因构造而略成S状,岩层产状较为稳定,走向东南105左右, 倾向南西185左右,倾角为26左右。断层:大寨倾向逆断层(10):位于矿区东东南南,区内出露长2400余米。走向北东60,断层在飞仙关地层一带出露明显,在地貌上 侵蚀成较大的深沟,破碎带较大,一般在35米,两盘岩层由于岩 层性质及受力不均,部分地段在50米内均有

26、揉褶现象,伴生小断层 多,地面断层倾角不一,由6485,断距2535米。由于位于 矿界外,对本矿煤层开采影响小。博嘎寨倾向正断层(12):由北东南西斜切过矿区中部,区内 出露长约2700米,走向北东55,倾向南东,断层迹象在地面出露 极为明显,破碎带宽窄不一,从米5米,断层倾角4577,断 层落差由北至南逐渐增大,6001号钻孔断层落差40米,6003钻孔断 层落差增加至60米深部则加大至130米。由于断层较大, 地面所见在其旁侧百米内形成较多的平行附生小 断裂,组成了一个宽200米构造带,地层走向在这里也出现急剧变化。 钻孔所见更甚,6001孔、6003孔均在其下部见有一规模较大的隐伏 伴生

27、正断层(24),24正断层与本断层倾向相反而组成一个小地垒, 夹于中间凸起上抬部分的煤层及地层均遭受严重构造破坏,而少开采 价值。本断层经地面和钻孔严密控制,勘探程度较高。切断矿区内所 有煤层,对矿区内煤层开采影响大。倾向正断层(14):位于矿区西部,出露长约300米,断层走向 近北,倾向近西,倾角64断距510米,对矿区内煤层开采有一 定影响。茨嘎斜交正断层(15):位于矿区西、西北部,区内出露长约1300米,走向上略成S形弯曲,倾向南西,基本沿地层走向分布断距1025米。地面出露明显,破碎带较窄在1米左右,断面较平整,两盘 岩层整齐无挤压现象。 切断矿区内部分可采煤层, 对矿区内煤层开采

28、影响较大。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特征 矿区含煤岩系为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 主要含煤岩组为宣威 含煤岩组, 宣威组分布于矿区北部, 出露较完整, 全厚360380米,平均377米。含煤50余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1层(1、3、63、10、12、151、16、17、182、272、292煤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区内含 可采煤层一层(32煤层)。1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顶部,为宣威组与飞仙关组分界标志 层。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5,为缓倾斜。煤层厚米, 平均厚,厚度稳定,煤层中部含二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3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上部,上距1煤层米。煤层总体倾向 南西,倾角平均27,为倾斜煤层。

29、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 稳定,无夹矸。属较稳定型煤层。63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中部,上距3煤层37米。煤层总体 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7,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 度较稳定,煤层中部含一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10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下部,上距63煤层米。煤层总体倾 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 稳定,煤层中部含一至二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12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底部,上距10煤层米,为宣威组第 二段与第三段分层标志层。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8,为 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稳定,局部煤层中部含一至四 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151煤层:位于宣

30、威组第二段上部,上距12煤层米。煤层总体倾 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 较稳定,通常煤层下部含一层夹矸,上部含一至三层夹矸。属稳定型 煤层。16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二段中上部,上距151煤层米。煤层总体 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 厚度较稳定,无夹矸。属稳定型煤层。17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二段中上部,上距151煤层米。煤层总体 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缓倾斜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 度较稳定,煤层中部含一至三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182煤层: 位于宣威组第二段中部, 上距17煤层米, 下距宣威组 第二段底界110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

31、角平均27,为倾斜煤 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含一至五层夹矸。属稳 定型煤层。272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一段中下部,上距宣威组第二段顶界50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3,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厚 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含一至三层夹矸。属较稳定型煤层。292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一段下部,上距272煤层15米,下距宣 威组第一段底界32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3,为缓倾 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含一至四层夹矸。 属稳定型煤层。32煤层:位于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二段底部,上距272煤层米,宣 威组底界40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 倾角平均23,为缓倾斜煤层。煤层

32、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含一至四层夹矸。属较稳定 型煤层。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赋存于岩溶裂隙及基岩风化裂隙、 构造裂隙中, 按地层岩 性及含水介质组合特征、 水动力条件, 区域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 孔隙水、 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三类, 沿岩层走向或 倾向径流,在地势低洼及压力减少处以泉点形式排泄。(1) 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Q残坡积、冲积、洪积 层孔隙内,不整合覆于各地层之上,区域厚度不均。含水微弱,透水性强,受大气降雨影响,季节变化大。富水性贫 乏中等。(2)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分布于二叠系上统宣威组及三叠系 下统飞仙关组的粉砂岩、粘土岩、炭质

33、页岩及碎屑砂岩,碎屑岩靠近 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裂隙 构造发育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 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 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强风化层厚度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风化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贫乏中等。(3)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于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三叠系 下统飞仙关组上段、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燧石灰岩中,分布区 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 渗入岩溶裂隙之中, 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 溶水长途径流, 最

34、后以岩溶泉、 岩溶泉群等形式集中在矿区北部的淤 泥河河谷中。 淤泥河谷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625m。碳酸盐岩抗风化能力较强, 地表地势陡峻,不利于大气降水补给, 排泄条件也较差, 大气降水通过垂直岩溶裂隙补给含水层, 并通过岩 溶裂隙、溶洞汇集、径流、排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岩溶 水。富水性中等丰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1、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由于矿区内地形起伏较大, 有利于大气降水排泄, 各冲沟流量差 异明显。煤系地层上覆飞仙关组地下水、 地表水二者之间水力联系极为密 切。飞仙关组露头区灰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岩溶作用较强烈, 岩溶裂隙 较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

35、水, 为中等含水层。 在煤层采动条件下, 上覆地层将产生采动裂隙, 飞仙关组岩溶水将通过这些裂隙带与宣威 组地下水发生水力联系。煤系地层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 区内呈隐伏状产出, 与上覆宣威 组呈假整合接触。深部岩体完整,地表柱状节理一般较发育,含节理 裂隙水。 该段具有良好的相对隔水性能, 使煤系地层与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强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宣威组煤系地层,出露于矿区大部,岩性以细碎屑岩为主,其中 细砂岩、粉砂岩是煤系的主要含水层, 泉水流量较小, 煤层未采动前, 各含水小分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差。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补给 区内地下水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对地下

36、水资源的补给起主要作用, 含隔水层的岩性, 厚度和分布及地形地貌、 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 风化溶蚀强度、 植被等影响着大气降水对 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是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之一。2.径流 由于岩性的差异及断层裂隙的控制作用, 区内地下水的径流也存 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非可溶岩地段,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及孔 隙中,并沿地形自然斜坡作用渗流运动于侵蚀沟谷排出地表。3.排泄 区内地下水的排泄, 主要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 较强含水层与隔 水层接触带排泄。 可溶岩中的地下水在运移中受非可溶岩的阻隔以泉 的形式排泄。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的控制,其总体流向为西、 北向。3、断层含、导水特征

37、由于矿区内无大的落差断层, 一般不会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拉近 或对接而造成矿井突水;在煤矿生产中发现有断距小于5m的断层, 小断层仅具有较弱的含水、导水性能,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但是当 井巷穿越地下浅部发育的小断层时, 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 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 井巷可能发生渗水、 淋水和涌水现象。 矿井充水条件(1)充水水源1)大气降水:矿井最主要充水水源,一般沿地表风化裂隙、构 造裂隙渗入矿井。2)宣威组碎屑岩基岩裂隙水: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以渗、滴形 式出现,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有所增加,但也有可能采动条件下, 形成的采动裂隙沟通了强含水层的联系, 从而造成了含水层及相对隔

38、水层的破坏,加大含水层的渗透系数。3)老空积水:重要充水因素之一,在煤层露头线浅部,历史上 造成的乱采烂挖留下的老窑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 当煤矿开采上山煤 层接近露头附近地带, 同时在采动影响情况下, 老窑水也会沿采动裂 隙进入矿井。巷道如果揭穿老窑,老窑水会溃入矿井,对开采产生影 响。4)上覆地层岩溶水及地表溪沟水:在采动条件下,上覆地层将 产生采动裂隙,地表溪沟水、飞仙关组、飞仙关组灰岩段等上覆地层 岩溶水将通过这些裂隙带与宣威组地下水发生水力联系, 有可能通过 采动裂隙及断层破碎带渗入或突入矿井,对开采产生影响。综上所述,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老空积水、地表溪沟 水、煤系及上覆地层

39、岩溶水。(2)充水途径矿井充水途径主要为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 裂隙,还有老窑、 采 空区巷道、构造裂隙导水。另外,煤矿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特别是 上覆地层厚度小于安全厚度的情况下, 覆岩移动变形形成的裂隙都将 成为重要导水途径。现阶段矿井充水形式主要以顶板渗水、滴水、淋 水为主,停采后多有积水,雨季局部淋水,枯水季节仅见滴水,水量 般v So根据巷道揭露情况,矿区隐伏断层及节理裂隙不甚发育,天然条 件下这些构造破碎带成为矿区内地下水集中径流带, 并成为未来开采 条件,直接充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的天然通道。未来开采条件下,导致煤层上覆含水层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向矿井 的人工途径则为矿坑顶板冒落带、

40、导水裂隙带、塌陷带等。对矿区地下水流场, 主要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进行综合分析, 可 以得出如下结论:未来矿区开采中,292号煤层+1600m标高以浅至煤 层露头线一带是矿床主要充水部位, 是未来开采设计和开采中应高度 重视和注意的部位。(3)未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趋势预测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地表水系、矿井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等综合 分析,在未来开采活动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将会产生变化如下: 随着矿井的不断抽排水, 矿区地下水水位将明显下降, 水力坡度增加, 进一步加速地下水的渗流速度。特别是矿床疏干范围的扩大可能造成 地表井泉的枯竭,影响当地用水及造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的变化。另外,矿

41、床的疏干排水也可进一步增大各含水层间的渗透系 数,有可能导致地表溪沟水溃入深部矿床, 从而使原有地下水补给河 溪水的现象逐渐转变为大气降水、 上覆各含水层地下水及地表溪沟水都补给矿坑水的情况。矿井充水情况(1)老窑积水情况调查引用矿方2012年老窑水文调查情况,2013年1月复核,部分老 窑垮塌,不能进行编录。老窑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北部地区。 (2)邻近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调查盘县淤泥乡昌兴煤矿, 位于大河煤矿南东, 与大河煤矿沿地层走 向平行布置,地下水大致沿走向由南东向北西径流, 采空区距离大河 煤矿近,其采煤活动对大河煤矿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目前矿区内的老窑开采年限较长,开采凌乱,老窑积

42、水情况不明,给矿井开采带来很大威胁;整合前矿井开采规模较大, 开采煤层较多,采空区分布范围较广,积水量较大,给矿井开采带来 很大威胁; 邻近矿井距离大河煤矿近, 其采煤活动对大河煤矿有一定 影响。矿山应作好探、排水工作,避免透水事故发生。矿井涌水情况 本次勘探工作采用井底水仓进行简易抽(放水)试验,主要在矿 井内水仓处测试矿井实际涌水量,结合矿方提供的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数据分析,矿井内涌水量最大h、正常h,主要是深部巷道顶 板淋水量和浅部老空区来水量, 矿井工作面无涌水量, 涌水量大小与 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地表水影响分析 主要地表水源为矿区北部淤泥河,切割地层为宣威组煤系地层。河流弯曲多

43、呈“U型,平均坡降。,流量变化幅度s。区内发育有若干条季节性溪沟,由于距离煤层垂高较大,对煤矿开采影响不大。矿区大部分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其最低河床标高(1625m以下, 由于矿区离河流有一定距离,西部最小距离68m,北部最小距离75m加之边界煤柱,在开采过程中, 淤泥河对矿井进行充水的可能性较小。 现有矿井排水系统及排水能力该矿井选用MD845X7离心泵3台,水泵流量85nVh,扬程315m防爆电机功率为132kw。正常涌水量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2台同时工作,1台备用,满足排水要求。第三节 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矿井水患类型通过矿井充水因素、 充水途径及矿井涌水量等

44、综合分析, 矿区范 围内存在的水患类型主要为:1)老空区透水造成的矿井充水。位于煤层浅埋区采煤时,采动裂隙有可能与老窑积水区沟通,造成老窑积水溃入坑道。老窑、采空 区、邻近矿井积水是矿山主要水害。2)地表水通过构造破碎带、构造裂隙通道对矿井进行充水。3)大气降水充水。在雨季由于地表积水较多,沿风化裂隙渗入 井下的水量较大, 在枯雨季节由于地表积水较少, 沿风化裂隙渗入井 下的水量较小,因此,雨季时水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大,枯季时水 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小。4)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及开采扰动,上覆地层岩溶水及地表溪沟水有可能通过断层破碎带及采动裂隙渗入矿井5)断层水及陷落柱水矿区内其它隐伏断层造成

45、强含水层与煤层拉近或对接而造成矿井突水的可能性较大,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当井巷穿越或接近断层 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 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过断防治措 施。6)顶板裂隙水造成的顶板充水。矿井水患威胁程度表 3-2 水患威胁程度分析表水患类型特征威胁程度备注小窑水、老空水浅部小窑和老空,采空客观存在突水主要水患地表水井口位于缓斜坡上,地面排泄条件较好通过贯通裂隙进入井下充水,增加涌水量主要水患强含水层水煤系地层为相对隔水层,上覆飞 仙关组岩溶裂隙含水层(T Tif f)其 底界至 1 1 号煤层顶界的厚度较厚,下伏中一叠统矛口组(

46、p?mp?m 强含水层与煤系地层间隔有一 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F F3B)隔水层,厚345m345m。强含水层距采煤层较远,与矿床充水不密切次要水患顶底板裂隙水煤系地层为相对隔水层,顶板存 在基岩裂隙水含水层通过采动裂隙贯通上下含水层充水主要水患断层水区内隐伏断层对煤层破坏较大, 对矿井充水有重要影响。隐伏断层可能切穿顶板含水层而导致工作面及巷道充水主要水患采空区积水矿井生产后,采空客观存在,通过采动裂隙形成采空积水。突水主要水患河流、冲沟水淤泥河最低侵蚀基准面高于矿井最低准采标高通过贯通裂隙进入井下充水,增加涌水量次要水患综上所述,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顶底板裂隙水、断层构造水、 地表河溪

47、水是该矿井主要水患,矿井防治水仍是该矿井灾害防治重 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大意。矿井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矿井突水水源是飞仙关组岩溶水和老窑积水、 断层水构造, 飞仙 关组岩溶水以顶板突水方式进入井下淹井, 老窑以巷道穿透采空区方 式进入井下淹井,断层通过切穿上下含水层而导致淹井。1)煤层底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 矿区开采煤层大部分位于淤泥河最低侵蚀基准面+1625m标高以 下,茅口组(P2m与上覆含煤地层宣威组(P3xn)之间有345m厚的 相对隔水层峨眉山玄武岩组(P3P),故矿井无茅口组底板突水水患 威胁。2)煤层顶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1)矿区内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厚020

48、m主要为砂粘土夹碎石,大部分较密实,少部分结构 松散,含少量孔隙水。矿区内未见泉水点,该层厚度不稳定,富水性 弱,局部具隔水作用,对矿坑充水无影响。(2)飞仙关组(T1f)岩溶裂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南部, 该含水岩组总体为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含岩 溶裂隙管道水,富水性中等,但不均一。浅部(露头区)为潜水区, 顺走向地下水由潜水转为承压水。属碳酸钙型水,可作为饮用水。 。 由于下伏隔水层的阻隔, 该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 与主要可 采煤层无导水断层沟通, 采动前对矿坑充水影响较小。 为矿区间接充 水含水层。综上所述, 该矿煤层顶板岩性富水性弱, 煤层顶板不存在高承压 含水层,发生顶板突水的

49、可能性较小。该矿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开采煤层层间距较小,在 煤层开采时,采、掘工作面均受老窑水威胁。故而,本设计要求在采 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 并疏干老空水, 确保采掘工作安全进 行。因此,严格执行探放水及疏排水措施后,矿井不存在老空水突水 淹井危险。矿井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如遇导水(含水)断层 时,须按规定留足保护煤层,并且严禁开采保护煤柱。因此,严格执 行探放水及疏排水措施后,矿井不存在断层水突水淹井危险。因此,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要坚持“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 掘、 先治后采”,以及“有疑必停”的原则,防治突水事故的发生。 目前采取的防治水措施及存在的

50、主要问题通过计算, 矿坑涌水量较大, 矿坑地表河溪水补给充水, 针对不 同的水患类型,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针对老窑、采空区积水造成的矿井充水,建议矿方在老窑可 能积水区域附近留设足够防水煤柱, 根据实际涌水量的大小, 井上配 备相应能力的抽排水设备及备用的抽排水设备; 当巷道掘进至采空区 附近时,建议先探后采,先确定采空区内是否有水、水量大小、是否 需要进行抽排水等,一定要先探明,再确定是否开采。2、针对大气降水,在地表主要径流地带修建排水沟、防洪沟, 将地表水引出矿区排泄,从源头上减少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渗。3、疏水降压是指煤层顶板或煤层含水层的疏干, 以及煤层底板 含水层的降压, 使

51、底板含水层水压降低至采煤安全时的水压。 根据该 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一采区基建时期和投产初期巷道不过强含 水层,因此现阶段暂不采取疏水降压措施。后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 取针对性措施。4、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 测、水害预报。5、配备足够的探放水设备及注浆堵水设备。6、对矿井采掘所影响到的各含水层、节理裂隙带,必须做出水 文地质评价,进行提前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7、主要巷道尽量布置在相对隔水层或弱含水层中,设计合理的 过断措施。8、加强水患排查,建立水患排查制度,积极落实整改措施,确 实做到预测预报、超前探放,及时消除隐患。9、做好天气预报和气象观

52、测记录,尤其是雷雨季节。在雷雨天 气发生前, 必须在三条井筒处设置防洪黄土袋, 防止地表泄水溃入井 下。10、加强排水设施检查维修,确保水泵能够正常运转,并配备备 用水泵,以防坏泵。11、加大地面巡查和井下排查,加强井下排水能力监测,发现排 水量增加时,及时分析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12、加强井口防滑坡、防崩塌治理,及时打设挡土墙,保证井口 安全。总之,矿井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防治措施第四节 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及类型矿区地表水体主要为矿区北部淤泥河, 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 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地表水排泄条件较

53、好, 地下采空区面积较大 且有不确定性,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之下, 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宣威组富水性弱, 间接充水含水层飞仙关 组等富水性中等强,矿区应属以顶板基岩裂隙水直接充水和上覆岩 溶水间接充水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类型,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H类2型。第四章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和具体条件, 结合以往水文地质工作, 本 次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综合运用水文地质补充调查、 地球物理 勘探、简易抽(放)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采样测试等各种勘查 技术手段,积极采用最新的DUK-2A高密度点法,完成勘探工作。本 次矿井

54、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包括勘探矿区在内的区域地下水系统 进行整体分析研究。 矿区以外区域以水文地质测绘调查为主, 以内以DUK-2A高密度点法、简易抽(放)水试验等为主。本次矿井水文地 质补充勘探工程量布置, 基本满足防治水工作要求和相应的工作程度 要求。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组,于2013年2月15日开展野外水文地质勘探,包括该矿井所处的水文地质单 元区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调查、老窑调查、井巷调查、泉井调查等;2013年2月6日转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编制,2013年2月9日完 成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工作。本次工作共投入以下工作量:1)完成1:2000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约;2

55、)收集勘探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 风速、历年月平均值、两极值等气象资料;3)调查由于开采活动或地下水诱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水位 下降、井泉干涸、水质恶化、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4)调查地表水体情况、井泉情况、老窑情况、生产矿井情况、周边矿井情况;10)编制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书1份。5)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幅(1 :26)编制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幅(1 :27) 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柱状图幅(1 :500);8) 编制矿井区域水文地质图幅(1 :29) 编制矿井充水性图1幅(1 :2000);第五章DUK-2A高密度点法本次物探勘察范围由业主方圈定, 范围为矿界范围。

56、勘察目的是 在详细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开展物探工作,为矿山生产 提供参考依据:1)探测勘察范围内采空区的垂向及平面分布情况;2)进一步了解矿区布设的测线范围内隐伏的不明岩溶构造,女口隐伏断裂、地下暗河、岩溶空洞或溶蚀破碎带;3)大致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及厚度变化特征;4)并了解含水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针对上述探测目的,本阶段采用世界上先进的DUK-2A高密度点法进行探测,外业工作于2013年1月13日进场,2013年1月20结 束,共完成了矿区范围内7条控制性物探测线的测试工作,物探工作 布置详见附图大河煤矿物探成果及平面布置图,主要完成外业工 作量见表5-1:表 5-1

57、主要完成外业工作量表工作项目单位工作量实测地形断面图m/条4200/7DUK-2A 测量占八、420工作中严格按照煤田电法勘测规范(MT/T898- 2000)以及相关技术与质量要求进行。本次勘察所用的地形图、设计图及测量使用 的控制点资料均由大河煤矿提供。第一节工作方法及特点(1)基本原理及仪器设备该项工作进行了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 其实质为高密度直流电阻 率测量,一个排列最多可打120根电极。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布设90根、60根、45根和30根。讫今为止,根据该区工作实际情况, 我们选择了温纳、微分、施贝、偶极四种实验,结果发现温纳装置效 果是最好的,其它装置受地表不均匀、旁侧干扰等因素影

58、响较大,效 果不甚理想。温纳装置是不同深度的对称四极剖面装置,设备允许的最大隔离 系数为32,点距可根据勘探深度和密度需要自由选取,一般选10m。在野外工作中,高密度电法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一般 情况下,一个工作日可完成23个排列的野外测量工作,采集10001500个数据。数据处理工作采用专门的软件完成, 先进行突变点剔除工作,再 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圆滑处理和地形改正,最后通过剖面反演,绘制 出电阻率成像剖面图。如下图5-1:A -M- N- B在电测深法中,最常采用的是对称四极装置。AB为供电电极、MN为测量电极,它们对称于观测点0布置。工作时,AB/MN按某一固 定比值变化,即从最

59、小电极距AiBi变化至最大电极距AnBn,每改变一 次AB,相应观测一次UMN和,计算出视电阻率s值。根据每个测 点观测结果,可绘制出以AB/2为横坐标,s为纵坐标(采用双对数 坐标系)的电测深曲线。通过两个水平电性层的地电断面为例,来说 明电测深法的物理实质。首先设厚度为 、电阻率为i的第一电性层之下为电阻率为2的基底岩层,且21,2层相对于i层的厚度视为无限大。当用较小的供电电极距ABi/2hi测量时,根据勘探体积概念,认为该装置是处于均匀介质i中(相对电极距AB/2大小来说, 下部高阻基底岩层埋藏较深,此时电流不受高阻2层的影响。根据视 电阻微分形式关系可得:JMNMN=1($曲线1段)

60、当增大供电电极距AB/2时,电流向下穿透深度开始增加,即勘 探深度加深,2高阻层开始影响电场的分布。由于2高阻对电流的排 斥作用,使JMN增大,JMNJO,贝 Ss1。随着AB/2的继续增大,2当A1B1/ 2 h1,相应的勘探体积主要为第二层介质充满,而第 一层介质1在整个勘探体积中仅占很小比例, 所以2介质在影响场的 分布问题上起主导作用。可以证明, 此时得到的视电阻率值趋于第二 层真电阻率,即sT2(s曲线3段) 。s值随AB/2变化的关系曲线称电测深曲线。s曲线的变化规律 反映了垂直深度上断面的变化,利用s曲线可确定层厚和层电阻率值。当地电断面类型不同时,s曲线形状也不相同。本次工作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