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遗传学课程(090109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遗传学课程代码:090109学分与学时:4.5学分,100学时(其中:理论课 4学分,80学时,实验课 0.5学分, 2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教育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根据课程内容和产生的年代可以分为 两部分:即经典遗传学和现代遗传学。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了 解,随着现代生
2、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深入,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遗传学课程是生物科学所有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 业基础课程。通过对遗传学的学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 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统计知识。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外,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三、学时安排表1课程学时分配表章次教
3、学内容讲授课学时数一绪论3一孟德尔定律9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5四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五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5六染色体和连锁群8七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6八数量性状遗传7九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6十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6H突变和重组机理5H细胞质和遗传6十三遗传与个体发育4十四群体遗传与进化7总计80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遗传学的研究内容,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应 用。基本要求:掌握遗传学中几个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遗传学基本概念,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本章难点: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使学生接受科学的重大发现对遗传学发
4、展所起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一、基本概念二、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第二节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一、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二、近代遗传学的奠基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第三节 遗传、进化、发育在基因水平上的统一第四节遗传学的应用一、遗传学与农、林、牧、渔业的关系二、遗传学与工业的关系三、遗传学与医药业的关系密切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实验材料与方法,掌握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内容;理解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理解基因的作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基因互作的种类和特点。基本要求:掌握
5、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验证方法;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 分裂的过程和特点;掌握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1、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实质及验证方法;2、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3、基因的作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4、基因互作的种类和特点。本章难点:1、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实质及验证方法;2、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3、基因的作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4、基因互作的种类和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分离规律一、孟德尔杂交试验二、孟德尔实验及其分析(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1、豌豆花色杂交试验2、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3
6、、性状分离现象(二)分离现象的解释1、遗传因子假说2、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3、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4、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四)分离规律的验证1、测交法2、自交法3、F1花粉鉴定法(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二)试验结果与分析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一)测交法(二)自交法四、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多对相对性状独立分配的条件(二)用分枝法分析多对相对性状遗传(三)用二项式法分析多对相对性状遗传(四)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五、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7、六、应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七、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第三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一、染色质与染色体(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二)染色体的数目(三)染色体的结构模型(补充)(四)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1、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2、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四节基因的作用及其环境的关系一、 基因型与表型(一)表型模拟(二)外显率(三)表现度二、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三、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目的:掌握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以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了解染色体周史掌握染色体学说。基本要求:掌握两类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特点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减数分裂的特点本章
8、难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细胞一、细胞质(一)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二)细胞器内的遗传物质二、细胞核(一)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三、染色体(一)染色质与染色体(二)染色体的四大结构要素(三)染色体的分类法第二节细胞分裂一、基本概念(一)无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三)减数分裂 (四)无性生殖(五)有性生殖二、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三)内源有丝分裂(四)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三、减数分裂(一)同源染色体(二)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 (四)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第三节配子的
9、形成与受精一、高等植物雌雄配子体的形成(一)雄配子体的形成(二)雌配子体的形成二、高等植物的受精(一)双受精 (二)种子的构成三、直感现象(一)胚乳直感 (二)果实直感四、无融合生殖(一)定义(二)类型第四节生活周期(染色体周史)一、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一)生活史 (二)配子体世代(三)抱子体世代(四)世代交替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三、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四、高等动物和植物生活周期的差异第五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一、杂交试验中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现象二、苏顿一一波维利染色体遗传学说第四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的:掌握环境作用的方式和概念 及非等位基因作用类型、特点。基本要求:掌握环境对基
10、因表达的影响类型及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非等位基因作用类型特点本章难点:非等位基因作用类型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一、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一)反应规范 (二)基因型 +环境=表型二、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一)基因作用的方式(二)基因作用与性状表达的机制三、基因表达的变异(一)表现度 (二)外显率四、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一)不完全显性(二)嵌镶显性(三)并显性(四)显隐性可随所依据的标准而 更改(五)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六)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五、表型模写表型模写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致死基因一、纯合致死二、显性致死三、亚致死现象第三
11、节复等位现象一、瓢虫的鞘翅色斑二、ABO血型三、ABO血型的遗传四、孟买型与H抗原五、Rh血型与母子间不相容六、家畜的母子间的血型不相容七、自交不亲和第四节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一、互补作用(一)定义(二)例子二、积加作用(一)定义(二)例子三、重叠作用(一)定义(二)例子四、抑制作用(一)定义(二)例子五、显性上位作用(一)定义(二)例子六、隐性上位作用(一)定义(二)例子七、修饰基因(一)强化基因(二)限制基因 (三)抑制基因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目的:掌握性别决定的类型和特点及伴性遗传的规律;了解人类的性别畸形及其产生原因。基本要求:掌握性别决定的方式及伴性遗传的基本类型。重点难点
12、:本章重点:伴性遗传的规律本章难点: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性别决定一、性染色体(一)性染色体 (二)常染色体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一)XY型性决定(二)XO型性决定 (三)ZW型性决定第二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二、人类的伴性遗传(一)人类的X连锁遗传(二)人类的 Y连锁遗传三、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四、鸡的伴性遗传五、两个重要概念(一)限性遗传(二)从性遗传第三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一、果蝇X染色体不分开现象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四节其它类型的性决定一、蜂的性决定二、后蟒的性决定三、高等植物的性别分化四、环境对性别分化的影响6第五节人类的性别畸形第六章染色
13、体和连锁群教学目的:掌握连锁与交换的类型及其发生机理;掌握交换值及其测定方法; 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掌握真菌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基本要求:掌握交换值及其测定;真菌的遗传分析。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交换值及其测定、基因定位本章难点:交换值及其测定、基因定位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连锁与互换一、连锁(一)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二)连锁的定义(三)相引相和相斥相 (四)连锁遗传的解释(五)完全连锁 (六)不完全连锁二、交换(一)交换的产生(二)举例说明 (三)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四)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五)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六)交换的细胞学证据三、雌雄的连锁不同(一)雄果蝇的完全连锁
14、(二)雌家蚕的完全连锁四、连锁群(一)连锁群的概念(二)人类的连锁群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一、交换值的概念交换值计算公式的导出二、交换值的测定(一)测交法(二)自交法三、交换值与遗传距离四、影响交换值的因素(一)年龄对交换值的影响(二)性别对交换值的影响(三)环境条件对交换值的影响 (四)交换值受遗传控制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一、基因定位(一)定义 (二)举例说明二、基因连锁遗传分析的主要方法(一)两点测验(二)三点测验 (三)干扰和符合三、连锁遗传图(一)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二)连锁群的数目 (三)遗传作图的过程与说明第四节 真菌的遗传学分析一、链抱霉的生活史(一)生活史要点(二)链抱霉
15、作为遗传研究对象的优点二、着丝粒作图(一)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二)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三、链抱霉的连锁(一)子囊类型(二)四分子分析 四、染色单体干扰第五节人类连锁分析和细胞学图一、家系分析法(一)原理(二)分析方法二、三代的谱系法三、体细胞杂交法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教学目的:掌握细菌的转化和接合概念和特点;掌握中断杂交实验及其作图方法 ;掌握转导的类型及其特点基本要求:掌握利用细菌的转化和接合量化其重组和连锁程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基本概念、作图方法本章难点:作图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细胞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一、细菌的的生物学特征(一) 细菌的生活周期(二)研究细菌遗传
16、的方法(三)菌落的特点 (四)遗传模式二、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一)病毒的定义 (二)病毒的结构与分类三、细胞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四、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生殖过程(一)有性生殖过程(二)拟有性生殖的概念五、细菌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一)细胞计数 (二)建立纯系的方法 一一纯培养(三)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四)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第二节细菌的遗传重组一、转化(一)细菌的转化实验(二)转化过程(三)共同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二、接合(一)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二)定义(三)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三、用中断杂交试验作染色体连锁图四、重组作图五、性导与F'因子六、三种不同致育因子
17、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一、噬菌体的结构二、烈性噬菌体(一)定义(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三、温和噬菌体(一)溶源性(二)溶源性的遗传基础四、转导(一)定义(二)转导的机制(三)普遍性转导(四)利用普遍性转导测定细菌基因间的连锁关系(五)特异性转导第八章数量性状遗传教学目的: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及遗传力的计算方法;学习近亲繁殖的类型及其遗传学效应了解杂种优势的利用。基本要求: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及遗传力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数量性状的特点、遗传力计算和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本章难点:遗传力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数量性状的特征一、概念(一)质量性状 (二)数量性状二
18、、数量性状的特征第二节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一、纯系学说二、多基因假说三、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第三节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一、平均数二、方差和标准差三、变异系数第四节遗传变异和遗传率一、遗传率的概念(一)表现型方差(二)遗传方差(三)环境方差二、广义遗传率(一)加性效应(二)显性效应(三)上位性效应三、狭义遗传率第五节广义遗传率的估算原理和方法一、利用F2等分离世代和Fl、Pi、P2等基因型一致的世代来估算广义遗传率二、利用方差分析方法估算广义遗传率第六节狭义遗传率的估算原理和方法一、F2遗传方差的估算二、回交一代遗传方差的估算三、对遗传率的几点说明第七节遗传率分析的应用第八节近
19、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一、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一)近亲繁殖的概念、近交系数计算(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三)回交的遗 传效应二、纯系学说(四)纯系(一)纯系学说的提出(二)纯系学说的内容(三)纯系学说的意义 学说的局限性三、杂种优势的表现(一)Fi的优势表现(二)F2的衰退表现四、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一)显性假说(二)超显性假说(三)两个假说的异同点与相互补充五、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一)近亲繁殖在育种上的利用(二)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教学目的:掌握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的类型、鉴别方法和遗传学效应。基本要求:掌握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的类型重点难点
20、:本章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的类型、鉴别方法和遗传学效应本章难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鉴别方法和遗传学效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机理(一)断裂-重接假说(二)互换假说(三)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所因素(四)诱变时间与结构变异的关系(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二、缺失(一)定义(二)缺失的类型(三)断裂、融合、染色体桥周期(四)缺失的遗传学效应三、重复(一)定义(二)类型(三)重复的来源(四)重复的遗传学效应四、易位(一)定义(二)类型(三)易位的细胞学鉴定(四)易位的遗传效应五、倒位(一)定义(二)类型(三)倒位的细胞学鉴定 (四)平衡致
21、死系(五)倒位的 遗传效应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一、染色体组及其倍性变化(一)染色体组及其基本特征(二)整倍体 (三)多倍体 (四)非整倍体二、单倍体三、同源多倍体(一)形态特征(二)生理特征(三)生殖特征(四)特殊表型变异(五)同源多倍体的联会与分离四、异源多倍体五、多倍体的诱发(一)未减数配子结合减数分裂(二)体细胞染色体数加倍有丝分裂(三) 人工诱发六、多倍体的实践应用(一)无籽西瓜(同源三倍体)的培育 (二)小黑麦(异源八倍体)的培育10七、非整倍体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教学目的: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基因突变检出方法;了解诱变的种类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
22、基因突变的类型及检出方法。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基因突变检出方法本章难点:基因突变检出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说一、基因突变的概念(一)自然突变(二)诱发突变二、突变体的表型特性(一)形态突变 (二)生化突变 (三)致死突变(四)条件致死突变三、突变发生的时期四、突变率(一)突变率的概念(二)突变率的估算五、突变的可逆性(一)正向突变 (二)回复突变 (三)抑制因子突变六、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七、自发突变的原因第二节突变的检出一、果蝇突变的检出(一)原理与过程(二)不足之处(三)优点二、链抱霉突变的检出(一)原理(二)方法 (三)突变基
23、因的确定三、人的突变的检出第三节诱发突变一、辐射和诱变二、紫外线照射诱变三、化学诱变四、突变在育种上的应用第十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目的: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基因的本质及其发展;了解 DNA的分子结构与蛋白质合成以及基因工程的过程。基本要求:掌握基因概念及本质;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基因的本质及其发展本章难点:基因的本质及其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1(一)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二)DNA含量恒定(三)DNA代谢稳定性(四)各类生物中,能改变 DNA结构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突变。二、DNA是
24、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一)噬菌体的感染(二)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重建(三)肺炎球菌的转化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来自肺炎球菌的实验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一、两种核酸和它们的分布(一)DNA的化学结构(二)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二、DNA与RNA的活体内的自我复制半保留复制第三节DNA与蛋白质合成一、性状和蛋白质(一)酶 (二)运载蛋白质(三)作为结构单位的蛋白质(四)激素 (五)抗体(六)受体二、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三、DNA的功能(一)自体催化 (二)异体催化四、RNA分子的结构(一)信使RNA (二)mRNA在转录后的加工五、遗传密码(一)概念 (二)遗传密码的普遍性六、核糖体
25、七、转运RNA(一)反密码子环 (二)氨基酸臂(三)双氢尿昔环(四)T3C环八、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对合方式九、氨基酰-tRNA合成酶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十一、真核类细胞中蛋白质在转译后的修饰十二、中心法则和它的发展第四节基因的本质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一)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二、基因的互补作用(一)定义 (二)问题的提出(三)方法三、近代的基因概念第五节遗传工程一、概念二、步骤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制教学目的:掌握突变及重组的分子基础;了解转座子和 DNA的修复。基本要求:掌握突变及重组的分子机制。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突变和重组的分子基础12本章难点:转座子
26、及其转座机理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突变的分子基础一、碱基类似物的诱发突变(一)5-澳尿喀咤的诱发突变(二)2-氨基喋吟的诱发突变二、改变DNA化学结构的诱变剂(一)亚硝酸(二)烷化剂三、结合到DNA分子上的化合物四、基因突变与氨基酸顺序(一)同义突变 (二)错义突变(三)无义突变五、编码顺序改变与血红蛋白病(一)碱基替换 (二)终止密码子突变(三)移码突变第二节重组的分子基础一、基因重组的可能机理(一)染色体断裂愈合模型(二)模写选择模型二、基因转变(一)链抱霉的基因转变(二)粪生粪壳菌的基因转变三、遗传重组的分子基础杂种DNA模型第三节转座遗传因子一、玉米的控制系统(一)解离因子(
27、二)激活因子二、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三、转座机理四、各类生物中的转座因子第四节DNA损伤的修复一、紫外线照射对 DNA的损伤(一)在损伤部位就地修复 一一光复活 (二)取代损伤部位一一暗修复或切除修 复(三)越过损伤部位而进行修复一一重组修复二、电离辐射弓I起的 DNA损伤和它的修复(一)超快修复(二)快修复(三)慢修复第十三章细胞质和遗传教学目的:掌握母性影响的遗传学解释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基本要求:掌握母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实例及其解释。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细胞质遗传特点本章难点:草履虫放毒机理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母性影响一、短暂的母性影响(一)麦粉蛾的遗传现象(二)解释二、持
28、久的母性影响13(一)椎实螺外壳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二)解释第二节细胞质遗传一、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一)紫茉莉叶片颜色的遗传(二)玉米埃型条斑的遗传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三、真菌类线粒体的遗传(一)酵母菌的细胞质遗传(二)链抱霉的细胞质遗传四、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五、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一)放毒型(二)敏感型六、放毒现象与内共生体七、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第三节 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第十四章遗传与个体发育教学目的:掌握基因表达的调控。基本要求: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基因表达的调控本章难点:基因表达的调控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一、细胞质
29、的不均一性和细胞的分化(一)海鞘 (二)角贝 (三)果蝇二、细胞质对染色体行为的影响(一)小麦痹蚊 (二)马蛔虫三、细胞质对性染色体的影响(一)异固缩现象(二)异染色质化(三)细胞质对性染色体的调节作用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一、植物的组织培养(一)原理(二)实践意义二、动物的核移植实验(一)原理(二)实践意义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一、基因表达调控的例证(一)血红蛋白(二)乳酸脱氢酶二、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一)结构基因(二)调节基因三、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第四节几个发育现象的遗传学分析一、通过基因重排控制基因表达(一)锥虫的表面糖蛋白(二)哺乳动物的 B淋巴细胞二、从突变对器官形成的影响推论发育
30、中基因的作用14三、哺乳动物性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所起的某些作用第五节噬菌体和原生生物的分化一、噬菌体的自发装配二、细菌的抱子形成三、伞藻的再生和嫁接实验第六节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协同作用第十五章遗传和进化教学目的:掌握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平衡定律;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分子进化、物种的形成机理及杂种优势基本要求:掌握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平衡定律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平衡定律和物种形成本章难点: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平衡定律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第一节生物进化的概述一、生命的定义二、进化(一)生命架构中碳原子的重要性(二)地球的形成三、生命的起源(一)原核生物的诞生(二)真核生物
31、的诞生第二节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一)传衍理论(二)进化等级说(三)生物器官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遗 传”学说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一)物种是不断变异和进化的(二)生物的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三)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四)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 力(五)性状分歧与物种形成三、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一)新拉马克学派(二)新达尔文学派(三)突变论 (四)纯系学说(五)综合进化论四、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一)有极少数的突变是有利的,可以作为进化的原始材料(二)突变的有利与否, 随所处的环境而异第三节分子水平的进化一、分子进化的概念(一)从生命发展史来看
32、(二)从生命活动和组织结构方面看二、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一)生物大分子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二)生物大分子进化的 保守性”三、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一)分子进化中性论的中心论点(二)分子进化中性论的主要论据四、进化的分子钟15五、氨基酸序列与种系发生六、DNA的核甘酸序列与种系发生七、基因组核甘酸总量的进化第四节群体的遗传组成和遗传平衡一、群体和群体遗传组成的概念(一)孟德尔群体 (二)几个重要要概念(三)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的计算二、哈代温伯格定律三、遗传平衡的检验四、哈迪温伯格定律的意义第五节 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一、突变(一)非频发突变 (二)频发突变 (三)回复突变二、选择(一)适合度和选择
33、系数 (二)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选择使显性基因淘汰)(三)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选择使隐性基因淘汰)(四)选择淘汰纯合体三、自然选择的例子一一工业黑化四、在突变和选择下的群体平衡五、遗传漂变(一)减少遗传变异(二)降低群体适应性(三)大群体变为若干小群体(四)降低自然选择作用六、迁移七、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八、自然选择,还是定向变异?第六节 隔离在进化中的作用一、隔离的概念(一)地理隔离(二)生态隔离(三)生殖隔离二、隔离机制(一)受精前隔离 (二)受精后隔离三、隔离与物种形成第七节物种的概念与形成方式一、物种的概念(一)形态学标准 (二)遗传学标准 (三)生态学标准 (四)生物地理学标准 (五)
34、宗谱分支和时间概念二、物种的结构三、物种形成的方式(一)渐变式物种形成(二)爆发式物种形成第八节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一、环境条件的作用二、遗传变异的作用第九节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作业。2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70%+平时20%+作业10% ,实验课单独考试。16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刘祖洞编,遗传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干参考书:1戴灼华,王亚馥主编,遗传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杨业华主编,普通遗传学(第 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朱教军主编,遗传学(第三版),中国农业
35、出版社,2002。4赵寿元,乔守怡,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徐晋麟,徐沁,陈淳,现代遗传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6宋运淳,余先觉编,普通遗传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7 丁友肪,陈宁编,普通微生物遗传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8盛祖嘉,微生物遗传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87。9希澄等主编,遗传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七、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该课程是生物学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 主要从个体、细胞、分子三个水平揭示遗传 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
36、 究,培养学生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二)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1 .实验项目一览序号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别每组人数实验室1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技术2验证型必做5B3042减数分裂2验证型必做5B3042果蝇形态观察及生活史3验证型必做5B3044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2验证型必做5B3045单因子杂交实验2综合型必做5B3046果蝇的伴性遗传3综合型必做5B3047三点试验3综合型必做5B3048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及鉴定2验证型必做5B3049人的染色体组型分析2验证型必做5B3042 .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技术、实验目的和要求:17学习对植物
37、组织、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变化。二、仪器设备:显微镜、水浴锅、剪刀、镣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等。三、实验材料:洋葱、蚕豆四、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归纳五、实验内容提要:1、洋葱根尖细胞压片2、观察其染色体形态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1、临时压片经处理后可作为永久装片。2、注意秋水仙素溶液勿沾染皮肤、污染环境。实验二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花粉、动物精子形成中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及染色体变化,掌握压片、染色等制片技术。二、仪器设备:镣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大培养皿,立式染缸,酒精灯,量筒,显微镜。三、实验材料:百合花蕾;蝗虫精巢。四、教
38、学方法:讲授、实验、归纳五、实验内容提要:1 .取材固定2 .空气干燥法制片3 .观察染色体形态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1 .重视取材时间,细胞分裂高峰期取材最适宜。2 .注意固定时间,10-20h为宜。3 .改良苯酚品红染色 20-30min为宜。4 .拨取根尖分生组织,量不要太多,以免影响细胞的分散度。实验三果蝇形态观察及生活史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果蝇生活史,鉴别果蝇的雌雄,观察野生型及突变型性状,掌握果蝇的饲养管理。二、仪器设备:放大镜、小镣子、培养瓶、麻醉瓶、白瓷板、培养皿、毛笔等三、实验材料:野生型和常见的突变型果蝇。四、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归纳五、实验内容提要:1 .配制果蝇培
39、养基2 .扩大培养果蝇3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18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1 .各种类型果蝇严格分开饲养。2 .鉴别雌雄果蝇需要多指标确定。3 .注意乙醛的使用规范。实验四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形态特征,掌握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二、仪器设备:双筒解剖镜,显微镜,镣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三、实验材料: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四、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归纳五、实验内容提要:1 .剖取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2 .直接压片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1 . 一定加生理盐水,否则唾腺易干。2 .将脂肪组织清除干净。3 .水不可太多,否则幼虫会漂浮而且活跃。4 .染色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背景也着色。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软件外包合同
- 2025建筑室内设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北京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法深度解析: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详解
-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等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15份
- 二零二五版地质勘察技术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二手房公积金贷款买卖合同书
- 水田承包使用权转让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海外工程项目投标策略及合同管理
- 二零二五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合同书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 GB/T 13305-2024不锈钢中α-相含量测定法
- 2024年高中英语衡水体书法练字字帖
- DL∕T 618-2022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 诗词研究与创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昌大学
- 校园安全漏电
- 产后运动康复 天津
- 与医保有关的信息系统相关材料-模板
- 肿瘤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模式探索
- 热分析技术应用
- 《劳动用工常见风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