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上课讲义_第1页
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上课讲义_第2页
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上课讲义_第3页
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上课讲义_第4页
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上课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罗汉图集一古代周季常周季常,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波今属浙江人,约活动于淳熙、绍熙、庆元年间1178117812001200, ,正史无传,南宋民间佛像画家画工.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临流涤衣?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天台石桥图?轴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宋周季常林庭圭?五百罗汉洞中入定?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应身观音?纵 111.5111.5 厘米横 53.153.1 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南宋周季常、林庭圭?五百罗汉图.施饭饿鬼?轴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洞中入定?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

2、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观舍利光?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施财贫者?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应身观音?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迎天降瑞?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丘壑聚议?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 林庭珪?五百罗汉图: 树下品梵?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雅俗共养?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迎天降瑞?波士顿美术馆 11

3、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罗汉图集一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百罗汉图:渡水罗汉?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经典奇瑞?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受胡输贝尽?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云中示现?波士顿美术馆 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竹林致琛?波士顿美术馆11781178 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洞中入定?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天台石桥?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日本大德寺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

4、分别藏有南宋周季常、林庭的?五百罗汉图?,此图原有百幅,六幅早佚.辗转流传,已近 80800 0 余年,成为我们研究南宋道释人物画的第一手资料.一、流传经过周季常、林庭珪本为宁波地区的民间佛像画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 11781178 至 12001200 年间大致在孝宗、光宗、宁宗年间,此时处于南北对峙的相对稳定时期,宋金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已经结束,南宋社会、 经济、 文化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并逐渐繁荣起来,绘画也在这一时期有了巨大开展,除宫廷画院外,民间亦有相当数量的画家群体存在.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专门的画铺亦开始由现,除作寺观壁画外,多流行桂轴画,以满足于寺观和百姓家做功德时使用.同时由

5、于日本与我国交往日益频繁,大批僧人、 贸易使团来华,也刺激了桂轴画的繁荣,到现在尚有许多南宋的佛像桂轴画收藏于日本公私收藏机构,显然是当初日本僧人或外贸使团带回日本国内的.当时的明州港 今宁波 与日本最近,而日本发现明州佛画最多,由之可见,外贸需求刺激了民间佛画的开展,明州成为著名的对外贸易中央,对日文化输生亦以此为中央.周季常、林庭珪的?五百罗汉图?也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辗转流往日本.此?五百罗汉图?,原是周季常、 林庭珪应明州惠安院僧人羲绍之约历时十余年为该院绘制而成的一件佛画作品.据几幅作品上的金泥铭文所知,唐天祐元年904904 年惠安院青山顶有十六罗汉灵异显现,故称罗汉院,罗汉信仰在此地

6、兴起,迨至南宋绍羲住持惠安院时,约请周季常、 林庭珪作百幅罗汉以作供养,其中亦绘有供养人像及绍羲、周、林二人肖像?应身观音?中持笔、纸欲作像者为周、林二人,而拱手合十之正面皂衣僧人那么为僧绍羲,因而此画又具有风俗画与肖像画的性质.此百幅作品如何流入日本,由于史料阙如,需待考证.在日本,据日本原有寺传记载,开始收藏在镰仓寿福寺,后相继为北条氏、 丰臣秀吉所得,最后进入大德寺,另有十二幅在日本明治年间流入美国,先后为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所得,成为这两馆入藏的两宋绘画珍品.二、绘画内容此画画五百罗汉种种故事,如丘壑聚义、升腾显瑞、僧俗供养、维补衲衣、云中显现、布施贫饥、受胡轮贝尽、竹林致

7、琛、观舍利光、洞中入定、应身观音、经典奇瑞、渡海罗汉、施饭饿鬼、临流涤衣、树下观画、 风雨涉水等等,包含了佛教诸多教义和僧人生活情境,有罗汉结集论事的故事,有佛、道斗法的情境,有寺观僧人日常生活状貌,也有长途跋涉稍作休憩的游行僧形象.内容或涉水渡海,或行走空中,或观舍利光,或现观世音等,不一而足,表达了南宋时期佛教信仰的一般情况,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完全是当时世俗世界的变相概括.僧人或胡貌梵相,或汉僧蕃貌,或老、或少、或肥、或瘦、或观画或入定、或洗衣或论辩,虽动态不一,但面容多作安详之状.供养人那么完全是南宋在家信佛居士的真实写照,人物刻划生动、传神,不啻是众多精美的肖像画结集,到达很高的艺术

8、水平.罗汉信仰早在唐、五代时就已普遍流行.根据佛典的说法,罗汉是小乘极悟之位名,是永破烦恼、一切漏尽、永入涅槃、不入生死果报的小乘修行的最高品位.其中以宾头卢尊者为始,受佛教敕,永住此位,济度众生,这就是一般所称的十六罗汉.再加上庆友和迦叶,便是流行的十八罗汉说法的由来.而五百罗汉信仰,虽然早在六朝即已有五百罗汉祭祀,但未见广泛流行,直至唐、宋,尤其北宋王朝加以推广,才开始流通,至南宋开始进一步增强.但五百罗汉信仰不见经典,?象器笺十四?说:“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近有南宋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一卷刊布,亦不载体据.在佛经中并无五百罗汉本领的记载,而是佛教在汉地流传日久外乡化的产物.倘上溯其渊

9、源的话,大抵是指佛灭后第一次结集之五百罗汉,或婆沙论之五百罗汉而私举其名,逐渐嬉变,直至南宋,才有五百罗汉之说的盛起,造像流布,也便成为道释人物画开展的必然,周季常、 林庭作百幅五百罗汉,也正是有此文化背景,才得以完成.三、绘画风格从周季常、林庭珪所作可以看由,道释人物画开展到南宋,技巧已经相当娴熟.人物衣纹处理,已有将诸家笔法加以融合的倾向,既有细如丝发的高古游古描,也有硬挺劲拔的铁线描,既有吴道子的菰莱描笔法,也有五代的战笔水纹描; 或是紧劲连绵的密体笔法,或是雄浑奔放的疏体笔法,显然是唐、 五代以来线描长期演化综合而成的表现方法的综合,在表现衣服的质感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棉布的柔和多皱,

10、丝绸的转折清楚,以及葛布的挺直坚实等,无不随其类而施以不同的描法.多种描法运用自如,尤其莫些细节,更不乏神来之笔,如?洞中入定?中入定罗汉的衣纹线,与水波纹回环照应,以横行线为主,与上面空中行走的一群罗汉下垂的衣纹形式明显的比照,一横一竖,在空间分割上给人非常舒适的感受,不显突兀.又如?升腾显瑞?下半局部四位罗汉,衣纹线疏密相映,最前面罗汉穿紧贴身体的棉布衣料,以密体表之,而他对面的罗汉那么穿葛布僧袍,以疏体笔法草草概括而成,形成一疏一密的照应,既潇洒流利又有劲峭之感,确实是得意之笔.其身后两罗汉亦是简笔勾勒,亦见坚挺、凝拔的气象.从线描的多变上看,显然不是经一人之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大约经

11、过十几年的时间,周季常、林庭二人紧密合作才完成了百余幅作品的描绘.由于作者本人十几年间画风不断变化,风格的逐步开展和技法的日益趋向成熟,必然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更何况是周、林二人合作完成,其间不一致更是显而易见,有些地方显得相对薄弱,概括不甚精炼,或是早期的创作,而有许多地方,线条质量极高,当是接近晚期的佳构.此绢画作品着色亦颇有特点,每一幅均以青、 绿等冷色为主调敷设,不作过分渲染,以突生线条为主,同时在每一幅作品中均有醒目的红色,或朱砂,或朱红等.在不违备薄施粉彩的原那么下施以少许的矿物颜料,使画面既显厚重又虚灵飘忽.在偏重于冷基调的前提下有如此醒目的红暖色由现,使每幅作品顿见精神,显然是

12、周季常、林庭有意为之.作品的背景局部,如?布施饥贪?中的坡岸、?升腾显瑞?的枯木,有北宋李成、 郭熙派的风格特色,山石峰峦的塑造,又有南宋李唐的影响,多作小斧劈皴,坚硬、凝重,其中也有马远等人大斧劈皴的痕迹,尤显水墨苍劲、笔墨淋漓.从此作品中可以看由,南宋已有试图将人物画和山水画进行融合的趋向,道释人物画的描述从单纯的人物塑造向情节性描述开展,这同北宋末年山水画向抒情性方向开展的脉络是相一致的.道释人物画也开始从对肃穆凝重气氛的刻划转向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描述上来,尤其对故事情节的关注,成为绘画的焦点.这一点对后人影响极大,明清历史故事题材画的布景、 选题,明显受到南宋画风的强大影响,尤其浙派和吴

13、门画派的山水人物画题材,无论构图、 用色和配景,均能从此件作品中找到痕迹.道释人物画在向世俗化过渡中,由于融入了日常气息,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从而创造由诸多脍炙人口的光辉艺术典范,南宋在中国道释人物日益趋向衰落的过程中,最终闪现由一道亮丽的光辉,成为接续唐宋道释画伟大的光辉和向元明清山川人物画过渡的一块基石,我们在此件?五百罗汉图?作品中也许能读到更加深远的蕴藉历史深处的丰富信息,它毕竟是那个时代和观念最为直接的载体.结论此件作品对于考察南宋道释人物画的演变状况和后世五百罗汉图题材的流变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周季常、林庭珪焉甯波地展的民佛像重家,生卒年不 W,W,余勺活勤于

14、11781178 至 12001200 年大致在孝宗、光宗、甯宗年,其合作完成的?五百暹澳圈?原有百幅,六幅早佚,目前日本大德寺藏 8282 幅、美阈波士美循 1 1 官藏 1010 幅、弗利豳美循官藏 2 2 幅.五百罗汉图南宋画师周季常、林庭珪作品举世无双的瑰宝南宋明州车轿街现宁波市海曙区车轿街的两位佛像画师周季常、林庭珪用 1010 年时间绘制了 100100 幅?五百罗汉图?,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当时明州佛教文化的盛况.作品内容介绍整套?五百罗汉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现存数量最多、阵容最大、制作最精美的宋代浙东宁波地区佛教题材作品,描绘了佛教历史事件、佛教典故或者当时寺院僧人的集体生活场景等

15、内容,大局部画作有用金泥写的铭文,记载着当年捐献者、募捐者、画家的姓名以及作画年份等信息.百幅?五百罗汉图?是浙东佛教从舍利信仰转入罗汉信仰的代表作,证实了宁波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名不虚传.据史料记载,唐天佑元年公元 904904 年中元节,宁波东钱湖青山顶有十六罗汉显现,与同时期在天台石梁五百罗汉显现的传说惊人相似,罗汉信仰在此地兴起.到南宋义绍住持东钱湖惠安院时,他邀请周季常、 林庭珪两位画师绘制?五百罗汉图?,历时 1010 年,作品最初被供奉在惠安院内.同一时期,东渡而来的日本僧人在天童禅寺求法,其真诚之心感动了义绍,义绍以“大千世界佛日同辉为旨,将百幅?五百罗汉图?赠予日本求法僧.这些画

16、作先保藏在镰仓寿福寺,后转藏箱根早云寺,1591590 0年移藏京都丰国寺,再转藏奈良大德寺.途中有 6 6 幅遗失,日本僧人木村德应在 16381638 年补齐.18951895 年,日本明治政府特许大德寺为修缮寺院,其中 1010 幅作品转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2 2 幅作品转给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购藏.展现宁波佛教元素这些图中,幅幅展现了宁波佛教元素.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丞相史浩、寺院住持甚至画家本人的影像,而其中的舍利塔至今能在阿育王寺看到,香炉、案几、罗汉椅等佛教用品的形制很多已失传.周季常、林庭珪焉甯波地展的民佛像重家,生卒年不辞,余勺活勤于11781178 至 12001200 年大致在

17、孝宗、光宗、甯宗年, ,其合作完成的?五百暹澳圈?原有百幅,六幅早佚,目前日本大德寺藏 8282 幅、 美阈波士美循 1 1官藏 1010 幅、弗利豳美循1食官藏 2 2 幅.2022022 2年1 11 1月,上海博物馆编集由版了?翰墨荟萃一一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一书.这是上海博物馆为庆祝建馆六十周年,自 2022022 2年 1212 月 1313 日起至 20222022 年 1 1 月 3 3 日,举办“翰墨荟萃一一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特展,首次展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美术馆提供,涵盖五代、 宋、 元 40400 0多年间,

18、6060 件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其中备受瞩目的作品为辗转流传 80800 0余年的?“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是研究南宋佛教人物画的第一手资料.?“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包括有南宋宁波地区民间佛像画家周季常的?应身观音?、?洞中入定?、?经典奇瑞?、?渡水罗汉?,及林庭珪的?施饭饿鬼?等五件作品.据作品上的金泥铭文所示,唐天祐元年904904, ,明州 今宁波 惠安院青山顶有十六罗汉灵异示现,故称罗汉院,罗汉信仰应运兴起,至南宋绍羲住持惠安院时,约请周季常、林庭珪,历时十余年创作百幅罗汉图以作供养.?“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绢本,均通长约 110110 厘米、宽约 5353 厘米左右,?应身观音?图中

19、央画一位 H H一面观音,坐于方椅上,左右有四位罗汉.从服饰、赤足及身体的肤色可知,这位十一面观音应是罗汉示现.画面描绘工整细致,用线富有变化.此作品显示,南宋佛教人物画的描绘,从单纯的人物塑造向情节性描述开展,从对肃穆凝重气氛的刻画,转向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描述,尤其对故事情节的关注,成为绘画焦点,具有风俗画与肖像画的特质.此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日本原有寺传?记载,?“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原有百幅,其中六幅原收藏在日本镰仓寿福寺,后相继为北条氏、 丰臣秀吉所得,最后进入京都大德寺,另有十二幅于日本明治年间流入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天台石桥应真?与?临流洗濯?二幅,波士顿美术馆所得?僧俗供养?、?经典奇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