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现实意义_第1页
论语的现实意义_第2页
论语的现实意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学习、继承和发扬论语中的积极内涵,掌握古代先辈 们的文化积累,发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内容提要: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 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论语 的部分内涵以及它在不同时代 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来告诉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去接触论语 ,去继承和发扬论语 中的积极的内涵和要义, 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努力。 更是要求我们新一代年轻人能够 担负得起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关键词:论

2、语,意义,现实意义,色难,礼法。主题词:继承,发展,接触,自主 引言: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之一,拥有者浓厚的文化气息,蕴含了孔子的绝大多数的 思想内涵, 其中很大一部分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 发展论语精神,其中主要在为人和孝悌之意方面值得学习。一、为什么论语在古代受到如此高的推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 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 , 含义深刻 , 其中有许

3、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 , “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论语” 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成于众手 , 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 , 有孔子的再传弟子 , 也有孔门以外的人 ,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 集合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是过去各个朝代王权的有力维护武器, 也是王权集中的保 证,所以基本上论语在历史上都是受到尊重的,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秦朝(秦始皇焚书 坑儒),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废除旧文学,打倒孔家店) 但绝大多数,是它在维护中央集权。比如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总之,在古代, 论语是中央集

4、权的有力武器,是统治者都不会忽视的一部经典,不 然怎么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二、论语的内涵(意义)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孔老夫子的智慧结晶, 论语,一直流传至今, 能够如此经久 不衰,而且目前受到如此的关注,就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和非凡意义。虽然在古代,在过去, 论语主要是用来为君主服务的,是自宋代以来,科举制度下,文 人儒士必看的文论,其中,孔子的思想也是为了君主服务的,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因而, 对待论语,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接受,全部吸收,它里面既有积极的,健康的,有意义的, 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里面也有消极的,不健康的,糟粕的,过时的,不利于现代 社会发展的因素,所以,我们要

5、辩证地对待它,坚持全面对待问题,要准确把握论语,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和利用它。1、为人2、处事3、诚信4、君子之道5、孝悌之意6、学习7、交友8、礼乐和刑法9、忠义之道其实论语的内涵是很深很多的,只是一小方面就足以让我们受用无穷,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 论语 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 论 语的推崇。 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 “论语 告诉大家的东西, 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

6、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母体文化。 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 以大地为母亲, 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 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 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 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 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 下来。 确实,论语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极其通俗的几句话,但其中的意义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发 掘和吸收。三、如何继承论语?如何继承论语?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就是这一

7、句简单 的话,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取舍。论语中有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的是有消极意义的内容,所以如何取舍,辩证的 对待才是。有些是不值得继承的,例如: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还活着子女就不应该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也必须有正当的去处。 ”评析这句话在古代主要是体现了子女的孝顺父母, 体贴家人, 处处为父母着想, 所以说,在 过去,它是很有用的, 是我们为人子女必须要做到的, 但是在今天, 这种思想是应该摒弃的, 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将子女放在父母附庸的角度去考虑, 而不是放在平等的角度去考虑。 好男 儿志在四方, 尤其是在地球村的概念日益普及

8、的今天, 这种观点已经非常落后了, 可以休矣。 一个大学生毕业以后 , 如果在故乡找不到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是否应该去可以发挥特长的地方闯荡呢?当然可以。孔子在“不远游”的后面加了一句“游必有方”,这句话更是限制了人们的挑战精神,使得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去外地寻找工作之前,也千方百计请求父母为其找好关系才愿意离开父母。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安徽人,当然我也是,当年没有和我一样继续念书,而是辍学出外打工去了, 他是一个人赤后空拳去闯广东的,没有依靠任何人。现在在广东那一带已经打出了一片天地。现在一些不念书的朋友或者同学却经常要求我为他们想来广东的朋友或是自己去找我的那个朋友提供帮助,让他们可以有机

9、会在哪里工作。 前一段时间,我遇到这样一位叔叔, 是我们一个村的,它直接要求将其女儿安排到我朋友的企 业才愿意让其去广东, 我说我不清楚,即使是我的那个朋友, 也许也只能为其提供来广东自 己寻找工作的机会, 在找到工作之前,我想, 我的朋友是可以为其提供住宿的地方,但能够 找到工作则必须靠他的女儿自己努力。结果这位朋友不放心, 没有让孩子来。我当然理解这是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但更觉得这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确实,在古代,这体现了子女的孝;但是现在是什么时代,不能一直不变啊,总要随着 时代的变化而用所改变。现在,这句话应当摒弃,因为它不利于青少年拓展视野,闯出去, 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抱

10、负,只会使得一些人偏居一隅, 没有人生目标,失去生活的动力。显然,这一句在现代就不具有积极意义,它束缚了新一代青年人的眼界和心胸,使得他们不敢也不愿走出去,去闯,去创造,去努力 再比如: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引导。“政”,政令。“格”,纠正。此章大意是:孔子说:“用法制禁令来管理民众,用刑罚来统一民众的言行,民众为了 避免刑罚而不作恶, 其实内心并没有羞耻感;用高尚的品德来感化民众,用礼节来规范民众的言行,民众不仅有羞耻感,而且能自我约束、自我矫正”。孔子基于“人性善”的观点,基于“以善易善”、“扬善弃恶”的思路,主张“以德治国”,反对

11、“以政治国”;主张“以礼齐人”,反对“以刑齐人”;主张呵护民众的“羞耻心”,反对 一切可能使民众走向“无耻”的做法。孔子的主张无疑是十分“理想化”的,但其引导社会 追求理想、追求高尚、扬善弃恶,难道不好吗?民众品德高尚、有礼有节、有规有律,难道 不好吗?民众与统治者之间 “以德易德”、“以善易善”、“以礼还礼”,难道不比“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暴易暴”、“以恶还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吗?现在,全世界都在走“法治化”的道路,很容易使大家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法治社 会是最好的社会”、“法治化无所不能”。其实“法治化社会”并非完美无缺,“法治”也并非“万能”。第一,制度和法令往往是“死”的,

12、而人是“活”的,不从人的品质上解决问题, 以“活”的人去对付“死”的制度和法令,最终谁胜?第二,制度和法令广泛运用,刑罚的 泛滥,正如孔子所言,必然导致“以暴易暴”和“民无耻”的严重后果。只要我们想想和看 看现在社会上那些把“监禁”称为“集中培训提高”的说法,想想和看看那些“三进宫”、“四进宫”的恶人,就不难理解了。治国如此,治校、治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我们过分依赖于 “制度”、“权力”、“惩罚” 等手段,必然导致教育方式和方法的简单和粗暴,必然会使关系紧张、 矛盾加剧,最终必然导致“羞耻感”和“自觉性”的下降,甚至缺失,最终使所有的“制度”、“权力”、“惩罚”等手段失效。如果我们坚持“以

13、人为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坚持用“真善美”感化人,坚持以“榜样”激励人,坚持以“礼节”规范人,坚持以“艺术”熏陶人,同时辅之 以适当的“制度”。多用“鼓励”和“赏识”,少用、慎用“批评”和“惩戒”。只要长期坚持,形成氛围,养成习惯,并能自觉自律;只要人的美好情感和高尚的品质得到呵护,得到 张扬,丑恶的东西必然没有容身之地;只要真正做到了“德高为范”、“齐之以礼” 、“教之以乐”、“有耻且格” ,管理也就将变得不再死板、不再复杂、不再困难了。其实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礼和法都是治国必不可少的二因素,孔子主张以礼治国, 道德至上;希望回复周礼,但是他不明白,在春秋时代,甚至任何一个时代

14、,只使用礼乐制 度来治国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是他自己的一种理想化思想,其实很难实现。而且在现代, 法律和道德也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 因为道德只是在一些思想和行为上制约 了人们,是一种大众化的制约影响力,但如果遇到特殊的人,事,仅仅依靠道德,有时候是 无法处理的,这时候就只有用刑法来处理了。法律不可缺,道德少不了。现在,国家不是正 提倡法德结合么, 不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 所以, 刑 法和道德,二者缺一不可。 礼法并用,即法德结合。另外,论语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就有很多了,大部分是学习,为人,诚信,孝悌之意 等等。例如:(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15、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 立 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 就是个人的价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 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惑, “立”与“惑”是一组对立,界定在于 是否懂得行权, 三十而“立”时通常遇事无权可行,无权则无发言权,对事态度是可即可, 不可即不可。 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 这里想象成一群四十来岁官运亨通的小老爷们, 整天若无其事接待着一个个来自弱势群体的 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内心精明了得,游戏规则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这个比喻来的有点噱头,但好理解“行权”重要性,行权

16、者不惑也。现在该知道当官 的多在哪个年龄段了吧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吗?这么说不是很唯心? 说完五十,再说六十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说文中提到: “理也,损百川。 ”意思是河川流通顺畅了以后,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谓,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诗画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 而人心亦是一幅美景,却不能眼观, 于是要用耳朵来倾听,所谓弦外之音, 说的正是用耳朵听出潜藏的声音, 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实所想 简单讲就是把察言观色的工夫发挥到家了。朋友之间常说: “你只要说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下半句讲什么。 ” 要知道说这话的人完全出自对朋友的了解与性格的掌握

17、。 而面对一个陌生人,很少有人敢这么说, 如果今天有个人站在你面前,对你说: “你要升官了” 那这个人不是算命的,就是耳顺的, 你若问他贵庚,兴许人家会告诉你: “老朽六十有三。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古只有皇帝敢这么说,难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为皇? 当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这么做的前提这里的“矩”即法规,伦理。 整句说的是七十岁做事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则, 这一条放在最后,足见境界之高了。(2)“色难!”色难典出论语 ?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曾是以为孝乎?” 所谓色难, 即是指尽孝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能够和

18、颜悦色的对待父母。 而平常人认为的父母有事就替他们做, 有吃的就给父母吃, 仅做到这些是远谈不上孝的。 如 果将这句话放到今天这个基本上衣食无缺的时代那就更有其现实意义了。 古人重孝,所以才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一部二十四孝更可堪称为集大成者,虽 然其中的做法不乏可商榷之处,但当中所蕴含的孝道还是颇为值得提倡的。 回到题目吧,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 面对他们的唠叨啰嗦,乃至他们的有些生活细节, 作为 儿女的我们多少会感到不习惯, 甚至可能会不理解, 于是代沟产生了, 对父母的态度也开始 不好了。不耐烦,没什么好脸色代替了原本应该有的和颜悦色, “色难”应该也就源自于此 吧!色难:就其意义,很简单,就是使父母开心, 不让其担心,在他们面前, 时刻保持微笑, 不把烦恼和忧虑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