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案例_第1页
《赤壁之战》案例_第2页
《赤壁之战》案例_第3页
《赤壁之战》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请君入瓮,还是愿者上钩 赤壁之战案例分析 江汶【案例】赤壁之战是省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有关情节改写的历史故事,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取诈降和火攻的方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他告诉人们必须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的道理。在预设第二课时目标时,我决定把重点放在解决“东吴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一问题上,明确“火攻、诈降、东南风”等在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我让学生扮演黄盖,朗读向周瑜提出火攻这一内容,我扮演周瑜。师:火攻这个计策真不错,那我们现在就点齐兵马出发

2、!(我这样说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白要实施火攻,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只要这时有一两个学生提出疑问,我就可以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当时学生愣了半天,没有反应) 师:没有人响应我的?(学生零零落落地说“是”) 师:那我们现在马上出发! 生异口同声地、大声地说:好! (这时,我心里很希望有那么一两个学生跳出来说:“不行!”这样,我就可以追问下去,引出黄盖的那封诈降信。可学生就是那么齐心,坚决跟随我“立即出征。”) 师:我们走了! 生:好! 师:真地走了? 生:哦! (当时的我有些心急了,我原本就是想给学生设一个陷阱,但在我的预设中,至少应该有几个比较好的学生能跳出这个陷阱,在这时

3、候向我提出反驳。所以,我一遍一遍地问,可就是没有一个学生有不同意见。我感觉跳进了自己精心设下的这个陷阱。这时,我想到了刚才发言的那位“卢将军”,他曾经洋洋洒洒地把整个作战环节都讲出来了,我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师:刚才那位“卢将军”(刚才回答过问题的学生),我想请问你,可以出发了吗? 生:可以了。 (我更急了,难道他把他刚才说的作战计划都忘了吗?接下去我该怎么办呢?此时的我,脑海中一片空白,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去引导学生。) 师:可以了!我们直接火攻可以了? 生:哦,不行。 师:不行!有人恍然大悟了 (一直到这时,终于有学生响应我了。我也随之松了一口气。) 这种情况在后来的教学环节中,又

4、出现了一次。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东南风在这次战斗中的作用,当交流完诈降信之后,我又让学生“立即出发”,结果,学生又跌进了我的“陷阱” 【问题】 1、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请君入瓮”,还是“愿者上钩”?2、课堂教学中,当预设与学生的实时生成发生偏差时,我应该怎么办?【分析与反思】课上完了,可我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当时这一环节的教学情景。这班学生可谓是很乖的,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以至于课堂中,两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我翻看拍下来的录像时,我在想:造成今天上课不顺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开始时,我心里的确怪过学生,因为上课前,他们班的语文老师就跟我说过,这个班的学习基础并不好。我自认为设计得很好的教学环节都

5、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通过以上教学片段的回放,我发现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备课时只备了教材,而忽视了学生。因为这堂课,我曾经上过,而且试教时感觉也还不错,所以想当然的把这个班孩子的水平等同于试教班级孩子的水平,想当然的进行了预设。这样的预设自然会产生偏差。其实,在我为这个班上第一课时时,我已经感觉到学生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可我并没有把这放在心上,只是一味地想着我怎样设计出一堂好课,忽视了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课是为学生而教的。正因为这样,我这堂课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为了展示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整堂课匆匆走过了场。正因为这样,学生的朗读也很不到位,我自认为很出彩的教学环节也没有像我预

6、想的那样出彩。我发现我是为教而教,不是为学生而教。我始终没有把学生的发展、提高放在首位。我又在思考:当我的预设与学生的实时生成发生偏差时,我应该怎么办?是对学生产生的问题不予理睬,照着教案继续讲下去?还是采取灵活的应对?不用说,当然是后者。教案仅仅是教师上课前的一种预想环节。但课堂中光靠预设还不行,学生有许多反应是实时生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从学生中发现、提取学习资源,因势利导。教案钻研得越透,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越了解,教学预设也就越准确。当我静下心来反思时,我还是有其他应对办法的。后来在另一个班级教学这一环节,在学完黄盖提出的火攻这一计策后,我扮演周

7、瑜大将军下令“立即出发攻打曹军”,所有的学生都顺着我的话,决定“立即出发”。于是我给了学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做的后果是周瑜的军队全军覆没。”“噢?”当时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很奇怪,因为这和课文的结果不一样。随即,学生就明白了原因所在,光火攻是没有用的,还必须用诈降的计策解除曹操的戒心,讨论也就很自然地进行下去了。充分的预设,使我在这堂课上能够应对自如。教学前的预设毕竟是预设,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是丰富多彩的。实时生成有时也让人难以预料,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不仅要预设,而且需要做不止一种的预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教师对此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即使打乱了教师原来的授课计划,也应该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只要能有助于启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