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心(精)_第1页
5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心(精)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藏 象【知识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3.五脏和六腑之间的关系【能力教学目标】【能力教学目标】-1 五脏六腑在临床治疗方面的指导意义-2.五脏、五行、五色、五味、五体、五华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五脏六腑的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运动五脏六腑的知 识指导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重点1、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其 主要区别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 能4、脏腑之间的关系5. 五脏的形体、官窍、五志、五液之间的关系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含义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含义(一)藏象的含义厂藏:贮藏、深藏;内脏 藏象J不可见象:形

2、象、现象、征象、可见藏象:藏于内的脏腑精气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 象。(二)藏象学说的含义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 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与自然界关系的学说。从外测内、以表知 里、内外相袭藏象,突出的是“象”,以象测“藏”。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 学概念,往往是人体某一系统生理与病理的综 合概念。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 是核心之核心。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以五脏 为中心的整体观。从整体观出发,认 为人体是以为主宰五脏为中形成五大功能系统。心配合六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通过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脏腑名称心、肺.脾、 肝、肾胃、大肠、小 肠、三焦、

3、膀 胱、胆脑、髓、骨、脉、胆、女子 胞阴阳属性阴阳阴形态特点实体性器官管腔性器官形多中空、类 似于腑运动特点藏而不泻、满 而不实泻而不藏,实 而不满藏而不泻功能特点藏精气(化生 和贮藏精气)传化物(受纳 和传导水谷)贮藏精气经络表里关 系有有除胆外、均无五脏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O六腑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泻:宣泻、外泄满:精气盈满实:水谷充实五脏:贮藏精气(气血津液精),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物质基础,不得外泄,应时刻保持盈满。不似六腑充实水谷, 呈现时满时虚的流通状贵在藏六腑:受纳水谷、吸收精华、排泄糟粕,不得久留,应时刻保持流通、有入有出、时满时虚。不似五脏藏精,时刻处于

4、盈满状态-贵在通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奇:异也恒:常也异于寻常之腑重点回顾: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脏腑的分类及区别五脏“满而不实”, 六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含义r中空功藏精1、2、3、4、复习思考1、 谈谈“藏象”的含义?中医研究人体有何特点?2、 脏腑分几类?如何从形态与功能上区别?3、 何为“奇恒之腑” ?4、 解释“满而不实,实而不满” ?教学目的1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2掌握心的生理特性 3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4了解心包络【知识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2.掌握心的生理特性 3.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4.了解心包络【能力教学目标】

5、【能力教学目标】 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心藏神的概念及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意义;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第一节五脏心(心包络)1解剖:居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中,外有心包护卫。3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为火脏、喜动恶热4联系功能五体: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五官:开窍于舌五志为喜五液为汗五时与夏气相通应5属性:阴阳属性:阳中之阳 五行属性:火2表里关系:1 心的解剖心的解剖心的位置胸腔的纵隔内, 约2/3在身体正 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中间上胸之之包甲心虚心的心的形态形态心脏尖圆形似未开倒垂虚里虚里- -一一主通:心之阳气温通血脉,推动全身血液运行,以维持人的生一、心的主要生理功

6、能(-)心主血脉含义主:主持血:血液,脉中的内容物。脉:指血液运行的管道命活动,使生机不息。主明:心之阳气能兴奋精神,推动和鼓人精神振奋,神釆奕奕,思维敏捷主血脉主藏神III属性阴阳属性:阳中之阳五行属性:火心主血脉,含主血液和主血脉两个方 面。即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 息以营养全身的作用。III心为何能主血脉原因之一: 形态结构上: 心与血管 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系统。原因之二: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之 动力。心气 心脏的搏动心气鼓动心脏不停搏动,推动血液 循着血脉沿一定方向循行,循环不已。古人云:“人心动,则血行于诸 经”。心主血脉的三个基本条件心气充沛心气充沛心气-心动- 血液运行2、

7、心、心血充盈血充盈r 使足够的血量流入血脉I 心气的活动得到心血的供养与补充,不致衰竭Ill脉道通利脉道通利厂约束血液运行,使之不得溢出脉道通利 Y保持通畅,血行不致阻遏心主血脉,上述三方面缺一不可, 然以心气充沛起主导作用。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外在表现 重点从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四方面来判断正常生理表现面色红润,舌色淡红荣润脉象和缓有力,胸部舒畅面白无华.舌淡白.脉细无力等面赤舌红,脉 数等色青紫,胸前 闷痛、脉涩不 利等心血瘀阻色晦暗,舌(二)心藏神含义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言,主要有如下三种:般而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自然变化的规律,内经谓之“神

8、机”。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每逢週壬端心反常病理表现2心火偏旺外而下看雨, 犹如 我心血在滴 OO O心主神的作用与表现任物任:担任、接受 物:事物心具有接受、分析并处理客观事物或 信息、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功 能一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脑的功能)精神振奋、头脑清晰、思维 敏捷、反映灵敏、处事迅速 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 则请妄或反映迟钝、精神萎心之所以能主宰生命活动与心主 神密不可分。“五脏六腑之大主”(正常表现彳靡、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功能祝现与主宰心主神&a

9、mp;心主血脉关系血液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之所以藏神是 建立在心主血脉基础上的,以此为前提,心主 血脉与心主神二者相互影响。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心血充足,心神得养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调节支配心主血脉例:失血过多, 出现精神疲倦甚则昏迷 精神紧张, 血流加速,心跳加快附:1 “心主血脉”与“心藏神”关系关系IIIIII二、心与五体、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 解释五体:体、形体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五窍:窍、孔窍、苗窍五液:汗、泪、唾、涕、涎一五种分泌液五志:喜、怒、忧(悲)、思、恐(惊)五种情志活动(一)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组织结构上:心与脉直接相连、息息相通,构成一个密闭的血液循 丿环系

10、统生理功能上1心气约束血液行于脉 J 中,沿一定轨道运行 心与脉的关系,实际上离不开气血,其 正常与否最易从脉搏上反映。心厂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为血行之动力心气不足, 脉动无力而显虚弱 心血瘀阻,血运不畅,脉涩结代血流加速,脉数其华在面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反 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盈 亏。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表现:心血充足一面色红润心血不足一面色苍白无华(二)心开窍于舌r结构上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以保持其功能正常 功能上/匕、功能正常一舌体红润、柔软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与筍心神调控着舌的运

11、动以表述语言、司味觉I,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表现上心之阳气不足一舌淡白胖嫩心火上炎一口舌生疮心功能失常心血瘀阻一舌质紫暗I心神失常一舌卷、舌强、舌春或失语古有“舌为心之苗之说。心之功能异韵1:1(三)心在液为汗汗:是人体阴液发散于肌表的部分, 是阳气蒸化津液的结果汗由津液转化而 来。血液与津液:渗入血管,组成或补充c津液水分渗出脉外补充二者相互渗透“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组成 部分,汗由津液所化,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汗与血液均与津液有关,故有“汗血同源之说, 而血又为心所主,故又有爼汗为心之液”之说。心在志为喜古人将五志分属于五脏,说明五志是五脏 活动的表现,建立在五脏之气基础上的,是

12、五脏对外界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人体正常的 情志变化。五志中,心之志为喜Ill志正严脏功能正常,气血充足一 彳乐观、愉悦的情绪欣喜、使!衣惜qbi aoqing. com调畅、血脉流通心气不足一易悲、时欲哭(心之功能失常情志改变 心气实反常功能:保护心脏、代心行令臣使之官例:热入心包神昏请语、狂狂、笑不简又称“膻中”“心解剖:心病变:外邪:袭于心时,代心受邪过度喜乐,心气涣散 V附心包络心气不足一易悲、时欲哭痰浊蒙蔽心包神昏模糊、意识障碍注:因心包附于心,在生理上没有独立意义, 其所表现的病变与心相一致,辨证治疗也从心 论治,故一般不单独而立论。5、何为“血汗同源”?重点回顾:(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3个必备要素心藏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主人的精 神、意识、思维活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