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_第1页
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_第2页
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_第3页
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_第4页
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20012010年)一、前 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完善和补充,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专项规划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占用耕地的数量和需要补充新增耕地的数量将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土地开发整理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多渠道资金的逐渐投入,使这一产业开始繁荣起来。为了避免出现忽视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行为发生,需要制定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根据国土资源部 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25

2、7号)和贵州省国土地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252号)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一)、规划指导思想以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并落实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为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二)、规划目的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

3、点开展土地整理和废弃土地的复垦,对宜农未利用土地进行适度开发;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的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划任务1、分析县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复垦的潜力;2、确定全县及其所属乡镇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3、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安排;4、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各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重点;5、提出本县范围内补充耕地的办法,妥善安排好补充耕地的区域;6、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方向;7、测算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和综合效益;8、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3、关于认真做好土地

4、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257号);4、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252号);5、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39号);6、关于印发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和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15号);7、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8、某某县计划生育“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目标;9、土地详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10、某某县统计资料;11、某某县各部门相关规划及有关标准。(五)、规划期限本规划的基期年是2000年,目标年是2010年,规划期限为200

5、12010年。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10年。二、概况某某县位于贵阳市北部,县城距贵阳市区40公里,地处云贵高原腹地,苗岭山脉北缘,乌江干流鸭池河东岸。全县土地总面积1072.55平方公里,地跨东径106°21106°53,北纬26°45至27°12。东北与开阳县相连,南与白云、乌当两区接壤,西南与清镇市隔河相望,西北与黔西县、金沙县以六广河为界,北与息烽县毗邻。(一)、自然条件1、地形本县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上,由于受乌江和猫跳河的强烈切割,地势总的情况是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偏东的金桥久长三元一线为猫跳河

6、流域与鱼梁河(桃源河下游)流域的分水岭,以东向东南面倾斜,以西向西面倾斜,但除部分河谷地带外,大部分比较平缓。境内海拔12001300米和13001400米的地带比重较大,1200-1300米地带不甚连续,主要分布于小箐、城关、扎佐、六桶等乡镇附近。13001400米地带基本连续,主要分布于谷堡乡的场坝、小箐乡的崇恩、小坝、城关镇王官一线以东,六广镇的广田、洒坪乡的中寨附近亦有分布。乌江、猫跳洒、桃源河沿岸部分地区海拔11001200米。此外,海拔1400米以上为北部和南部边缘山地,海拔1100米以下仅少量河谷,最高点为东南部三元的三角山,海拔1610米,最低点为西北部凉井乌江出境处,原地面海

7、拔666米,已被乌江渡水电站调节水库淹没。该库回水至六广附近,深入县境达34公里,正常水位760米。因此,本县实际最大相对高差为850米,全县平均海拔1270.4米,一般高差50200米,县城海拔1240米。2、地貌本县地貌按成因形成划分为山地、丘陵和盆地三大类型,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7.3%,丘陵面积占全县面积的46.7%,盆地(坝子)面积占全县面积的16.0%,主要地貌组合东部以中山槽谷为主,中部以丘陵盆地为主,中北部及南部以中山峰丛为主,西部和西北部以峰丛洼地为主,西部边缘则以峡谷为主,县内有坝子55个,其中大于5000亩的2个,10005000亩的15个,5001000亩10个,40

8、0500亩的28个。3、土壤某某县土壤按贵州省土壤分区,属黔中山原丘陵宽谷盆地黄壤和石灰土区,土壤以黄壤为主,境内以黄壤、石灰土、水稻土较多,其他为紫色土、潮土等零星分布。4、水资源修文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乌江、猫跳河、修文河、平寨河、刘家沟河、鱼梁河等,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以上,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246.1米。境内水资源主要由降水补给河川径流,受降雨多少、雨季迟早影响较大。主要河流猫跳河处于境界边沿,河谷深切狭窄,河床陡峻,落差集中,沿河山高坡陡,多悬崖绝壁,土地利用难度大。加上雨季集中,常降暴雨、夜雨,洪水泄流快,易发生洪灾,枯雨时节,又易出现干旱。5、植被某某县植被属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黔中山原常落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区。代表植被是石灰岩常绿阔叶林,人工植被有用材林、经济林和农田植被。6、气候本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温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交替明显,降水较多,水热同期,年均气温13.215,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10年积温4200,持续220天左右;农业适宜各种植物生长。蔬菜种植四季常青,绝大部分地区能满足稻麦、稻油两熟,能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的粮、油、蔬菜品种达200多种。但是灾害性气候也经常发生,如倒春寒、冰雹、伏旱等,这些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二)、社会经济条件1、行政辖区全县辖龙场镇、扎佐镇、久长镇、

10、六广镇、谷堡乡、洒坪乡、六屯乡、六桶乡、小箐乡、大石乡4镇6乡,217个行政村,12个居民委员会,1429个村民小组。2、人口情况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数为289516人,其中农业人口253394人,非农业人口36122人,人口密度270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为0.15公顷。3、经济环境某某县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94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577万元,第二产业24390万元,第三产业1197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94元,呈现出一产稳定、二产带动、三产逐步上升的经济发展格局。农业继续加强以水利、坡

11、改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为19296万元。工业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宏观外部环境良好的机遇,加大企业改革改制、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加快扎佐医药园区的建设,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9328万元。2000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8904吨,主要以稻谷、玉米为主。(三)、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00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07255.15公顷,其中:1、农用地全县农用地总面积为78867.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53%。其中耕地面积为43225.87公顷、园地面积为430.17公顷、林地面积为30352.74公顷、牧草地面积为3960.55

12、公顷、其它农用地面积为897.99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4.81%、0.54%、38.49%、5.02%、1.14%。2、建设用地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658.13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5.28%。其中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为1350.48公顷、住宅用面积为2782.71公顷、交通用地面积为777.0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89.99公顷、特殊用地面积为457.93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3.87%、49.18%、13.73%、5.13%、8.09%。3、未利用地全县未利用地总面积为22729.7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21.19%。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2176.2公顷、其它土地面积

13、为553.5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7.56%、2.44%。三、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受到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的数量是有限的;提高耕地的质量是渐进的,又是难于量化的;本规划所指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与规划期内我县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主要以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来综合表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在新增耕地系数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以新增耕地面积来判定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级别。我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可以新增耕地5923.56公顷。其中耕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4179.80公顷,占70.56%;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增加耕地365.37公顷,占6.17%;土地

14、复垦可以增加耕地375.68公顷,占6.34%;土地开发可以增加耕地1002.71公顷,占16.93%。1、耕地整理潜力耕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林网、沟渠、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全县待整理耕地片区总面积24692.7公顷,新增耕地系数16.93%,耕地整理潜力为4179.8公顷,占全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总量的70.56%。全县耕地整理潜力划分为3个潜力等级: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20,整理区面积2000公顷;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10,整理区面积1000公顷;级潜力区,、级潜力区以外的乡镇。级潜力区,待整理耕地面积为11922.

15、71公顷,耕地整理潜力为2498.12公顷,占耕地整理潜力总量的59.77%, 主要分布在扎佐镇、龙场镇和洒坪乡,其中扎佐镇耕地整理潜力为535.82公顷、龙场镇耕地整理潜力为1246.68公顷、洒坪乡耕地整理潜力为715.62公顷。级潜力区,待整理耕地面积为7718.9公顷,耕地整理潜力为为1151.26公顷,占耕地整理潜力总量的27.54%,主要分布在久长镇、六广镇、六桶乡和六屯乡,其中久长镇耕地整理潜力为455.10公顷、六广镇耕地整理潜力为353.18公顷、六桶乡耕地整理潜力为120.84公顷、六屯乡耕地整理潜力为222.14公顷。级潜力区,待整理耕地面积为5051.09公顷,耕地整理

16、潜力为530.42公顷,占耕地整理潜力总量的12.69%,主要分布在小箐乡、谷堡乡和大石乡,其中小箐乡耕地整理潜力为384.74公顷、谷堡乡耕地整理潜力为44.64公顷、大石乡耕地整理潜力为101.04公顷。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现有分散的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全县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为2609.79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65.37公顷,占全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总量的6.17%。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划分为3个潜力等级: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15,整理区面积250公顷;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10,整理区面积150公顷;级

17、潜力区,、级潜力区以外的乡镇。级潜力区,待整理农村居民点面积为843.49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49.46公顷,占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总量的40.91%, 主要分布在六广镇、久长镇和扎佐镇,其中六广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55.16公顷、久长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42.11公顷、扎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52.19公顷。级潜力区,待整理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102.07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35.85公顷,占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总量的37.18%, 主要分布在谷堡乡、龙场镇、六屯乡和洒坪乡,其中谷堡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7.29公顷、龙场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52.33公顷、六屯乡农村居民

18、点整理潜力为23.10公顷、洒坪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23.13公顷。级潜力区,待整理农村居民点面积为664.23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80.06公顷,占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总量的21.91%, 主要分布在大石乡、六桶乡和小箐乡,其中大石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3.62公顷、六桶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26.57公顷、小箐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9.87公顷。3、土地复垦潜力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利用和经营,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全县待复垦土地总面积为499.64公顷,土地复垦潜力为3

19、75.68公顷,占全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总量的6.34%,新增耕地系数为75.19%。全县土地复垦潜力划分为3个潜力等级: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40,新增耕地面积100公顷;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40,新增耕地面积50公顷;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40,新增耕地面积50公顷。级潜力区,待复垦土地面积为262.01公顷,土地复垦潜力为208.89公顷, 占土地复垦潜力总量的55.60%,全部分布在龙场镇。级潜力区,待复垦面积为94.50公顷,土地复垦潜力为63.00公顷,占土地复垦潜力总量的16.77%, 全部分布在六广镇。级潜力区,待复垦土地面积为143.13公顷,土地复垦潜力为103.79公顷,

20、占土地复垦潜力总量的27.63%,分布在谷堡乡、六屯乡、大石乡、洒坪乡、小箐乡、久长镇、扎佐镇和六桶乡,其中谷堡乡土地复垦潜力为22.75公顷、六屯乡土地复垦潜力为20.40公顷、大石乡土地复垦潜力为15.00公顷、洒坪乡土地复垦潜力为7.50公顷、小箐乡土地复垦潜力为7.93公顷、久长镇土地复垦潜力为13.27公顷、扎佐镇土地复垦潜力为12.71公顷、六桶土地复垦潜力为4.23公顷。4、土地开发潜力土地开发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下,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根据某某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及本次规划对耕地后备资源的补充调查,待开发土地总面积为1604.22公顷,

21、土地开发潜力为1002.71公顷,占全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总量的16.93%, 新增耕地系数62.50%。全县土地开发潜力划分为3个潜力等级: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60,新增耕地面积140公顷;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60,新增耕地面积50公顷;级潜力区,增加耕地系数50,整理区面积50公顷。级潜力区,待开发土地面积为1043.59公顷,土地开发潜力为648.67公顷,占土地开发潜力总量的64.69%,主要分布在久长镇、扎佐镇和龙场镇,其中久长镇土地开发潜力为238.04公顷、扎佐镇土地开发潜力为145.73公顷、龙场镇土地开发潜力为264.90公顷。级潜力区,待开发土地面积为266.84公顷,土

22、地开发潜力为180.01公顷,占土地开发潜力总量的17.95%, 主要分布在洒坪乡和谷堡乡,其中洒坪乡土地开发潜力为109.10公顷、谷堡土地开发潜力为70.91公顷。级潜力区,待开发土地面积为293.79公顷,土地开发潜力为174.03公顷,占全县土地开发潜力总量的17.36%, 主要分布在小箐乡、六桶乡、大石乡、六广镇和六屯乡,其中小箐乡土地开发潜力为35.61公顷、六桶乡土地开发潜力为29.08公顷、大石乡土地开发潜力为18.40公顷、六广镇土地开发潜力为42.74公顷、六屯乡土地开发潜力为48.20公顷。四、规划目标和方针(一)、土地开发整理背景分析1、耕地减少、人口增加产生的粮食供给

23、矛盾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情况,1996年末至2000年末,全县耕地从44501.57公顷减少到43225.87公顷, 而人口从283770人增加到289516人,加上到2010年还要生态退耕4108.2公顷,耕地总量下降、人口的增加,使人均耕地占有数量不断减少,粮食供给矛盾日益突出。2、建设占用耕地与保护耕地矛盾日益尖锐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集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交通用地及乡镇企业发展用地大量增加,所占土地大部分是靠近集镇、公路沿线的交通便利、地势低平、耕作熟化程度高、质量较好的耕地;而每年开发新增的耕地数量有限,且多位于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土层薄、熟化程度

24、低、质量较差,以中低产田土为主,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改良,因而农业生产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矛盾、人粮矛盾将会更加突出。3、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不相适应从全县情况来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人均耕地较少,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人均耕地较多,而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的情况恰恰相反,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后备资源较少,在人少地多的地区后备资源较多,这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和矛盾。4、耕地占补平衡目标难以实现我县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1999年通过省、市验收,并于2000年经修改后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由于在修改时正遇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退耕还林(还草)的

25、实施,于是在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我县在修改总规报批时加入了退耕还林(还草)内容,总面积达5428.20公顷,而补充耕地方面由于省、市总规指标限制而未进行修改,这样一来我县耕地到2010年将净减5159.90公顷,使占补平衡目标难以实现。5、土地开发整理前景展望我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全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可以新增耕地5923.56公顷,而退耕还林(还草)的一部分耕地在退耕还林(还草)后按有关要求仍可视作耕地,不占耕地减少指标,所以我县只要保持110公顷/年的补充耕地新增计划,就可以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二)、规划方针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并

26、遵循以下方针:1、坚持耕地占补平衡,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开发整理;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4、改善土地利用条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7、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三)、规划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02010年)目标如下:1、总目标规划期内,开发整理新增农用地总面积为1234.00公顷,其中新增耕地总面积为1071.00公顷,总体实现全县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保证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特别是耕地整理的力度,规划期内

27、,3582.55公顷的耕地片区将得到整理,占2000年耕地面积的8.17%,这些耕地的基础设施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也将新增耕地面积439.00公顷;鉴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限制,以及岩溶山区耕地相对分散、缺水少路等特点,而且依赖第二产业和土地的程度较高,目前还不可能大规模的进入城镇,居住过分集中,反而不利于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是地质灾害搬迁后废弃村庄的整理,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增加耕地23.0公顷,对于土地复垦,规划将现有的废弃地和预测规划期内即将产生的废弃地,大部分纳入复垦的范围;由于“占补平衡”有一定的压力,需要进行土地开

28、发,但是规划要坚持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规划土地开发的目标仅占土地开发潜力的46.17%。具体新增耕地面积类型分配为:耕地整理增加农用地439.00公顷、全部为耕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农用地25.00公顷,其中增加耕地23.00顷;土地复垦增加农用地191.00公顷,其中增加耕地146.00公顷;土地开发增加农用地579.00公顷,其中增加耕地463.00公顷。2、目标的分解规划目标具体分解情况如下:龙场镇,耕地整理增加耕地141.44公顷;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新增耕地143.10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60.80公顷;规划期间全镇总计增加耕地445.34公顷;扎佐镇,耕地整理增加耕地

29、66.78公顷;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71.41公顷;规划期间全镇总计增加耕地138.19公顷;久长镇,耕地整理增加耕地16.29公顷;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56.07公顷;规划期间全镇总计增加耕地172.36公顷。洒坪乡,耕地整理增加耕地106.67公顷;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4.70公顷;规划期间全乡总计增加耕地121.37公顷。谷堡乡,耕地整理增加耕地9.94公顷;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6.29公顷;规划期间全乡总计增加耕地26.23公顷。小箐乡,耕地整理增加耕地45.66公顷;

30、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8.23公顷;规划期间全乡总计增加耕地63.89公顷。六桶乡,耕地整理增加耕地7.44公顷;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7.30公顷;规划期间全乡总计增加耕地14.74公顷。大石乡,耕地整理增加耕地5.36公顷;未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8.40公顷;规划期间全乡总计增加耕地13.76公顷。六广镇,耕地整理增加耕地21.34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23.00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2.90公顷;未安排土地开发;规划期间全镇总计增加耕地47.24公顷。六屯乡,耕地整理增加耕地18.08公顷;未安排农村居

31、民点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9.80公顷;规划期间全乡总计增加耕地27.88公顷。3、土地开发整理安排和近期安排土地开发整理的进度,总体上按年平均的指标进行,规划在2001年前已经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83.10公顷的基础上,20022005年的4年间要完成583.45公顷的耕地补充任务,平均每年补充耕地145.86公顷,其新增耕地类型的大致划分为:耕地整理新增耕地236.65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23.00公顷,土地复垦新增耕地143.62公顷,土地开发新增耕地226.82公顷;20062010年完成剩余指标即474.64公顷的耕地补充任务。五、总体安排、划区与项目落实(一)、总体

32、安排根据我县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规划期间全县耕地整理增加农用地439.00公顷、全部为耕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农用地25.00公顷,其中增加耕地23.00顷;土地复垦增加农用地191.00公顷,其中增加耕地146.00公顷;土地开发增加农用地579.00公顷,其中增加耕地463.00公顷。我县耕地整理将在扎佐镇、龙场镇、洒坪乡、久长镇、小箐乡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将在六广镇进行;土地复垦将在龙场镇、六广镇重点进行;土地开发重点的将在久长镇、扎佐镇、龙场镇进行。(二)、土地开发整理区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土地开发整理的区域分为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四种类型(主要为重点区域)

33、。1、耕地整理重点区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包括:扎佐镇、龙场镇、洒坪乡、久长镇、小箐乡,待开发整理区总面积为2531.21公顷。以尽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数量为主要任务。基础设施以完善田间道路和田间水利设施为主;提高耕地质量以平整土地和培肥地力为主;增加耕地数量以整理耕地中的零星地类为主,特别是清除耕地中的“卧牛石”。整理区将整理出新增耕地376.83公顷,占我县耕地整理新增耕地总面积的85.84%。2、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我县目前只有相对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即六广镇。主要对受地质灾害影响搬迁后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复垦。3、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包括龙场镇、六广镇,待

34、复垦区域面积266.31公顷,新增农用地191.00公顷,其中新增耕地146.00公顷。主要以增加耕地为主,合理配套基础设施。4、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包括久长镇、扎佐镇、龙场镇,待开发区总面积739.35公顷,增加农用地面积492.52公顷,其中新增耕地面积388.28公顷。土地开发要在不引发新的水土地流失和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新增耕地为主,合理配套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工程。(三)、项目落实1、重点工程主要实施两大重点工程即耕地整理重点工程和铝土矿废弃地复垦重点工程,两工程完成后,不仅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而且新增耕地519.94公顷,占规划新增耕地

35、总面积的48.59%,对整个规划的实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岩溶山区耕地整理重点工程我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耕地中“石旮旯“土多;水土流失严重,“山上石漠化,山下水淹坝”现象在我县较为普遍;“喀斯特”山区“地面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形成地表严重的缺水现象,使一些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打掉“石旮旯”土中的“卧牛石”,平整耕地,改善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治理好山上的“石漠化”,开沟打洞排水,整理利用肥沃的“水淹坝”,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我县岩溶山区走向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的重要措施。该工程涉及龙场镇、扎佐镇、洒坪乡、小箐乡、久长镇,待整理面积2531.

36、21公顷,整理后新增耕面积376.83公顷,新增耕地系数14.89%,新增耕地占规划耕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的85.84%以上,是规划耕地整理的支撑性工程。该工程2003年启动,2010年完工。(2)、铝土矿废弃地复垦重点工程铝土矿废弃地面积达262.01公顷 ,主要分布贵铝一矿(某某县龙场镇中哨马口)一带。长期以来,尤其是周围部分群众乱挖乱采,使开采和复垦之间失去平衡,原始地貌遭到严重破坏以后,未及时恢复到休止状态,沟壑纵横,乱石粼粼 ,水土流失严重,目前铝矿的露天开采大部分已经结束,复垦工作已经引起一矿领导和当地群众的重视,并在部分矿点将开采工艺和及时的复垦结合起来,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

37、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的规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本规划将其列为重点工程,限期复垦,2003年启动,2005年完工。复垦后可新增耕地面积143.10公顷,新增耕地系数54.62%,新增耕地面积占规划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98.01%。2、项目落实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共89个,确定重点项目28个,重点项目总规模1843.13公顷,新增耕地面积560.91公顷,占规划目标的52.42%。(1)、耕地整理项目耕地整理项目21个,确定重点项目9个,重点项目总规模1434.5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13.25公顷,占耕地整理新增耕地规划目标的71.36%,占重点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5

38、5.85%。主要分布在扎佐镇、龙场镇、洒坪乡、小箐乡。(2)、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1个,确定为重点项目,项目总规模25.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3.00公顷,占重点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4.10%,地点在六广镇。(3)、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复垦项目9个,全部为重点项目,项目总规模266.3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46.00公顷,占重点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26.03%。主要分布在龙场镇和六广镇。(4)、土地开项目土地开发项目总共有58个,确定重点项目9个,重点项目总规模117.3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8.66公顷,占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规划目标的16.98%,占重点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14.02%

39、。主要分布在龙场镇和久长镇。六、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我县补充耕地的潜力为5923.56公顷,20002010年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任务为688.30公顷,因此我县自我补充耕地的能力目前还自给有余,约剩5235.26公顷,多余指标可以通过市级指标库的统一安排调剂给贵阳市其他区、市、县。七、投资和效益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为新增农用地1234.00公顷,新增耕地1071.00公顷。(一)、投资渠道及估算1、投资渠道为开展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县计划从以下几个渠道保证资金供应:(1)、达到国家申报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投入;(2)、达到省级申报条件的项目一部分申请省财

40、政投入;(3)、运用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4)、把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费等费用纳入到土地开发整理专项经费中来;(5)、银行贷款;(6)、自筹部分资金,主要通过转让剩余新增耕地指标获得的利润。2、投资估算根据我县已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耕地整理项目平均每亩投资2000元(按项目规模),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开发项目平均每亩投资3000元(按新增耕地)。据此,可以估算出某某县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额为13591.65万元,其中耕地整理区面积3585.55公顷, 新增耕地面积439.00公顷, 投资额为10747.65万元;

41、 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3.00公顷, 投资额为103.50万元;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146.00公顷, 投资额为657.00万元; 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463.00公顷, 投资额为2083.5公顷。(二)、效益评价1、社会效益土地开整理项目实施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将提高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按照土地的适宜性,合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土地粗放型利用向集约型利用方向转变。土地开整理项目的实施,是切实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体现,对我县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奠定一定的基础;对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切实实践“三个代表”;

42、对加强我县经济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积极的作用。(二)生态效益通过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排灌问题,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耕地的保肥、保水能力,提高地力,保持水土,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三)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工程、技术、生物等措施,耕地的年产值将大幅度提高,将从单一的水稻旱地种植向蔬菜、生态养鱼、苗圃、花卉和经果林的种植发展,经济收入也从单一的种植收入发展到养鱼、花卉、苗圃、经果林等多渠道种植收篱。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额为13591.65万元,所有项目建成后, 每年可产生效益2

43、620.3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耕地整理耕地整理区面积3585.55公顷, 新增耕地面积439.00公顷, 投资额为10747.65万元。整理完成后,原有耕地以每亩增产30计算、新增耕地以种植蔬菜900元亩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2900公顷×15×900元亩×30439公顷×15×900元亩1767.15万元, 投资回收期为10747.65/1767.15=6.08年,经济效益十分明显。2、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3.00公顷, 投资额为103.50万元。整理完成后,新增耕地以种植蔬菜900元亩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23.

44、00公顷×15×900元亩31.05万元, 投资回收期为103.50/31.05=3.33年,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3、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146.00公顷, 投资额为657.00万元。复垦完成后,新增耕地以种植蔬菜900元亩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146.00公顷×15×900元亩197.10万元, 投资回收期为657.00/197.10=3.33年,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4、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463.00公顷, 投资额为2083.5公顷。开发完成后,新增耕地以种植蔬菜900元亩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463.00公顷×15×

45、900元亩625.05万元, 投资回收期为2083.5/625.05=3.33年,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八、实施规划的措施(一)、土地开发整理的行政和法律措施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保护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高度出发,从山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要求出发,严格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各个环节的监管,防止腐败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出现,保障合法投资利益和农民利益,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协调、实施和管理

46、。2、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行为的规划管理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即产生其行政和法律效力。凡在某某县境内从事土地开发整理行为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不得批准本规划项目库之外的任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建立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规章制度,任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进行,对已开展或正在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并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审查制度、项目公开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审查制度、项目招标制度、项目验收制度

47、等,依靠制度创新,制定优惠政策。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对违反各项制度的行为要限期改正,涉及违法的行为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二)、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筹措1、资金筹措坚持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要保障投资的利益;但是主渠道还要加大收取各种法定税费的力度,杜绝该收不收或少收的现象,要争取上缴省和中央的经费及时和110%的返还,保证足额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业务,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2、资金管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经费的收取,同时也要保证及时足额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因此,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和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进

48、一步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专项资金的全程跟踪监督,禁止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和贪污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资金的行为,违法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3、市场机制坚持贯彻“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招标、协议、合资、合作等方式调动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对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市场化、产业化。(三)、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技术监督和技术创新1、技术监督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施和施工的技术监督和加强资金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规划设计可以节约经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严格按经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施工,可以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

49、积累经验,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业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2、技术创新和技术思路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时候特别忌讳为开发而开发,为整理而整理。因此,应注意几个结合:土地开发整理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土地开发整理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土地开发整理与移民安置工作结合起来;土地开发整理与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提高土地利用率结合起来;综上所述必须与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结合起来。、技术造型建议,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并结合开发整理复垦区的实际,建议耕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总体技术造型如下:“山顶戴绿帽,山腰造梯田”(山顶为难风化的岩石,山腰为难风化的岩石

50、)或“山顶台地造梯田,山腰缠绿带”(山顶为易风化的岩石,山腰为难风化的岩石)的山区造田模式,与“长藤结瓜”式的拦蓄提灌排引系统相结合,与路渠配套相结合。、技术难点,如何综合解决山地、丘陵地区耕地开垦的四大技术难题:1、如何防止再造地貌的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议每隔3050米留24米宽的灌木林(草)带,作水土保持之用,在可能出现较强水土流失的地段,适当安排浆砌石挡土墙;2、如何解决新造农田的灌排水问题;3、如何解决耕地开垦工程中土壤有机质层的保护和土壤的快速培肥问题,其中如何在清场过程中将被清除的灌木利用来作为土壤培肥要素和地面覆盖物;4、如何根据“土地永续利用”的原则,制定土地的利用和管

51、护制度。其中用作牧草地的可优先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再种植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既可缩短新垦土地的裸露时间,也可大力发展畜牧业,使原有荒草地的载畜量提高510倍。、由于我县地质地貌的复杂性,石漠化土地类型的多样性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地质地貌和其它环境条件的组合,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因素,形成不同的石漠化土地类型;类型的差异必然反映在性质的差异上,其利用治理思路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根据石漠化土地类型和性质并配套切合实际的利用治理思路是相辅相成和最具适用价值的。我县石漠化土地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在工程和生物治理兼顾的原则下,做到石漠化土地的利用与治理统一;石漠化土地的利用治理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石漠化土地

52、的利用治理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石漠化土地的利用治理与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的统一。(四)、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的后续管理1、新增耕地的权属管理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时,一定要依法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置好因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过程中的土权属变更问题。2、新增耕地的利用管理我县土地治理必须与利用结合起来,做到“在利用中治理,在治理中利用”,把利用技术和治理技术结合起来,把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整理后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迅速达到规划设计规定的标准;整理后的土地必须落实给专人使用,禁止新增耕地和农用地的抛荒行为,连续两年未利用的新增耕地或农用地,要依法追缴当年的

53、土地荒芜费;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三分之二村民同意后,可以收回该份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包他人。新增耕地和农用地的利用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只要不破坏耕地或农用地的基本性质,维护再造后的地貌,不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和不破坏农田基础设施,使用者可以自行调整种植结构,其他人不得干涉。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20012010年)一、前 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完善和补充,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专项规划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占用耕地的数量和需要补充新增耕地的数量将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土地开发整理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多渠道资金的逐渐

54、投入,使这一产业开始繁荣起来。为了避免出现忽视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行为发生,需要制定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根据国土资源部 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257号)和贵州省国土地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252号)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一)   、规划指导思想以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土地整理

55、和复垦为重点、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并落实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为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二)、规划目的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开展土地整理和废弃土地的复垦,对宜农未利用土地进行适度开发;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的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划任务1、分析县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复垦的潜力;2、确定全县及其所属乡镇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3、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安排;4、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各区

56、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重点;5、提出本县范围内补充耕地的办法,妥善安排好补充耕地的区域;6、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方向;7、测算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和综合效益;8、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3、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257号);4、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252号);5、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39号);6、关于印发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和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15号);7、某某县国民经济和

57、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8、某某县计划生育“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目标;9、土地详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10、某某县统计资料;11、某某县各部门相关规划及有关标准。(五)、规划期限本规划的基期年是2000年,目标年是2010年,规划期限为20012010年。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10年。二、概况某某县位于贵阳市北部,县城距贵阳市区40公里,地处云贵高原腹地,苗岭山脉北缘,乌江干流鸭池河东岸。全县土地总面积1072.55平方公里,地跨东径106°21106°53,北纬26°45至27°12。东北与开阳县相连,南与白云、乌当两区接壤,西南与清镇市隔河相望,西北与黔西县、金沙县以六广河为界,北与息烽县毗邻。(一)、自然条件1、地形本县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上,由于受乌江和猫跳河的强烈切割,地势总的情况是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偏东的金桥久长三元一线为猫跳河流域与鱼梁河(桃源河下游)流域的分水岭,以东向东南面倾斜,以西向西面倾斜,但除部分河谷地带外,大部分比较平缓。境内海拔12001300米和13001400米的地带比重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