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_第1页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_第2页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_第3页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_第4页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是四年级人教版品德于社会第四单元通 信于生活主题第二课内容。通过从古至今通信手段的持续演变历 程,展示了通信技术随社会的持续进步而迅猛发展。显示了人民的 伟大智慧,从而引发我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及创新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对当今的通信方式了解较多,易产生使用通信时的直接体验, 而对从前的通信情况了解不多,体验不深,但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 了一定的调查水平,资料积累水平,这在一定水准上增多他们对通 信历史的了解,加深体验。教学目标:1、体验通信的进步带给我们信息和情感交流时的便捷,激发我们的 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意识。2、养成对通信历史的探究,反思行为和对未来通信方式

2、的创新行 为。3、了解古今通信的知识,学会当今多种通信技能。4、在调查、表演和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教学重点:1、体验通信的进步带给我们信息和情感交流时的便捷,激发我们的 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意识。2、养成对通信历史的探究,反思行为和对未来通信方式的创新行 为。教学难点:感受古时候通信的不便,由之带给古人情感上的伤害。活动准备:课件、课前师生资料收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沿着时空隧道,来到了古代。此时我们正与其他将士们一同站在长城上,远远望见敌军的队伍气势汹汹地向我们直奔而来,现在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了,他们不停地嚎叫着、挑衅着,看样子是向 我们宣战来了。“将士们,我们要迎战吗?

3、”生答“要!”。“传令下去,准备应战!并速将消息传到王宫!”2将士们,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呢?(将士们,可真会动脑筋呀,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传递信息)3我们来看看将军用了什么方法,谁知道这是什么通信方式?4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烽火台传信吧。(点击课件)师:(1)烽火台传信是利用什么传信的?(追问)(2)这种通信方式有什么好处呢?(3)关于烽火台传信还有好多故事呢,谁能给我们讲一讲?小结:是啊!古人们在传递军情的时候,借助烽火、狼烟和鼓声快速将信息传递出去。二、了解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感知古代通信方式的多样与特点(一)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1 、除了烽火台传信,请大家回忆一下,我

4、们以前看过的电视剧、电影或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知道有哪些古代通信方式呢?让我们来做一个“你演我猜”的游戏吧!要求:同学们能够表演出来,也能够以资料描述的形式让学生猜测。老师给大家一些小提示:4 人一个小组,如果要表演的同学,在表演中能够利用我们课堂上现有的学习用具,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夸张地表演出来,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猜出来!记住,不能发声哟!给大家 2 分钟的准备时间,开始准备。2 、生准备,师指导。3 、分组展示。a.驿站传信。(表演)( 1 )你们表演的驿站传书,好多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镜头。( 2)驿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5、那为什么要设立驿站呢?小结:聪明的古代人想出了依靠马匹等畜力,来传递信息;通过设立驿站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b.飞鸽传书。(表演或资料描述)( 1 )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飞鸽传书? ( 2)师小结:对!古人们就是利用这些聪明的动物,为人类传书送 信。c.马拉松信使。(资料描述)大家知道马拉松长跑比赛吧,这个项目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班的故事大王是谁呢?故事大王请你来为我们介绍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通信方式,只能靠人力来传递信息,这么遥远的距离要把信息传递出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所以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纪念这种坚持不

6、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至今,在奥运会 上仍设有马拉松比赛。d. 漂流瓶。(表演)(1)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漂流瓶传信”(2)人们一般会在什么地方使用漂流瓶传递信息呢?(3)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用了“漂流瓶传信”的方法,古代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让漂流瓶也能帮我们传信。e.风筝传信。(资料描述)(1 )有谁知道,风筝最早用于干什么吗?对!风筝就是使用了风的力量来传递信息。它最早用于传递军情或军事侦察。到了唐代以后,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也就是我 们今天放的风筝。小结:看!这些就是古代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依靠大自 然的力量,或者利用动物和声音来传递信息。像这样的通信方式

7、还有很多很多4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小结:是啊!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5 、师:那么,古代通信有什么特点呢?古代通信特点:(板书)1、速度慢2、费用高3、安全低4、时间长1 是的,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无论是飞鸽传书,还是驿站传信都不够快捷,而且中途可能因出现某些差错,而不能将信息即时传到,这些内容从古代一些诗词中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书上就有一首陆游所做的词渔家傲,咱们一起来读。2谁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3不会吧,一年呢?那会是什么结果呢?4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5再读词师:古代的人们要想即时得到消息,还真不容易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一同去

8、感受陆游对亲人的思念和古代传递信息的不容易。三、从通讯的发展,看社会的进步师:古代的人们是多么渴望通信方式的持续改进,通信速度的持续提升,表格的内容,就为我们展示了这个过程。1.这是“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至纽约”的表格,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个城市分别位于哪个国家?(伦敦在英国,纽约在美国,)6000 多千米。2信息传递的距离这么遥远,那得需要多长时间呀!谁来说说表格的第一横排表示的是什么意思?(1750 年用帆船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至纽约需要6-9 个星期 )3仔细看这个图表,从“信息传送的时期”、“传送方式”、“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间隔”三个竖栏,你分别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A.第一栏:越来越

9、近。(点击课件)B.从二栏:越来越先进。(点击课件)从哪里能够看出传送方法越来越先进了?(追问)举例说说!( 1 )电报和快速帆船相比优势在哪里?(一个需要人亲自漂洋过海去送信 ,一个只需要人动几根手指头就能够传递信息)( 2)小结:是啊!经过人们一代代的努力,持续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通信方式,所以通信方式越来越先进了,科技在持续进步,社会在持续发展。C.从最后一栏:越来越短(点击课件)四、联系生活,展示现代通信发展看了刚才的表格,在20 世纪 90 年代,用计算机传递信息,最后一栏中写到“传递时间即刻,还具有潜力。”1、那谁能谈谈今天自己和身边人平时怎么样和亲人朋友互通信息的?(写信,快递,打

10、电话,传真,发电子邮件,QQ等。)(能够带实物实行说明、说明使用方法等)2、播放视频,感受当今的高科技通信。3、谈感受。现代通信特点:1、速度快2、费用低3、安全高4、时间短4、情境表演: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当地时间14 时 46 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 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想象一下在日本的中国华侨都是怎么样与在中国的家人联系的,或是家人如何和他们联系的?师出示日本地震位置地图,指名哈尔滨与宫城县的位置,点明两地之间的距离,评议各种通信方式为自己和他人信息及情感交流带来的方便。(A、写信

11、B、打电话C、发短信D、发电子邮件 E、QQ联络)五、畅想未来的通信师:我们今天使用的通信比起90 年代先进多了,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通信方式会有更新的突破,你对未来的通信有什么样的畅想呢?(生回答)师总结:今天,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一同感受了通信方式的演变与发展,体会到了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持续地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通信方式,希望你们努力的学习,持续的创作,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定能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板书设计从烽火台到互联网速度快费用低安全高你能想到最早的邮筒竟是一只靴子呢?1488年,葡萄牙一位名叫迪亚士的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在海上遇险,除他本人乘坐的那只船得以幸免外,其余船只

12、全部覆没,一些船员下落不明。迪亚士返航前命令部下给可能生还的同胞写了一封信,放在一只靴子里,挂在海边一枯树枝上。一年以后,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奥 戴诺瓦尔途径此地,意外地 收”到了邮筒”里的那封信。于是,便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纪念遇难同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教堂附近兴起了一个村镇,靴子“邮筒”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此后,葡萄牙海员一直沿用这只鞋做的“邮筒”来传递信息,而利用邮筒投寄信件这个形式也被流传下来了。1653年法国巴黎的文件上已经记载了邮筒的出现,这是相关邮筒的最早的文字纪录。1852年,英国在泽西岛圣赫利尔设置了首批邮筒,至今仍在使用,可称得上是最古老的邮筒了。中国的邮筒从1906年

13、开始正式设立。其实在唐朝,“信筒 ”一词便开始使用。当时的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与会稽太守元镇、吴兴太守钱徽等一些文人墨客都是至交,有时聚在一起吟诗作赋,互相切磋。毕竟各自为官一方,聚日苦短,去日苦多,于是约定,若有诗文相送,则藏在竹筒中,派驿卒去投递。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方式广为文人所采纳。这里的竹筒就是我国最早的邮筒,今天的邮筒名称即取自于此。有诗为证:“尺书裁罢寄邮筒”,这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贯休的传世佳句,诗中提到的“邮筒 ”即竹筒。就是周幽王为了使宠妃褒姒笑,无故点燃烽火台,惹怒了各诸侯,使他们对周幽王失去信心,等到敌人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把烽火点了起来。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结果被敌人杀害.周朝有个周幽王,这是一个非常残暴而腐败的君主,他有个爱妃名叫褒姒,长得非常美丽,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 “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褒妃虽然很美,但是“从未开颜一笑”。为此,周幽王使出了一个赏格:“谁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 当时把铜叫金子)。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