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_第1页
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寓言小故事集锦篇一:古代哲理小故事3则 莫问前程 【战国】郑詹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楚辞卜居【背景介绍】 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 却受到奸党的陷害而被放逐他乡, 连着三年都不能 见到楚王。屈原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向太卜(负责占卜算卦 的官员)郑詹尹询问自己的前程。屈原问道:“我到底该如何?是该为国家尽忠,还是为名利奔波?是该仗义 执言,还是苟且偷生?是该洁身自好, 还是同流合污?是该像骏马一样昂昂千里, 还是像水鸟一样泛泛波中?是要与鸿鹄比翼, 还是与鸡鸭争食?孰吉孰凶?何去 何从?”郑詹尹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一尺

2、虽长,但 有时却会觉得它短;一寸虽短,但有时却恰恰觉得它长。先生自然不必多虑,按 照你自己的意愿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 )”【随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长长短短谁又说得清?郑詹尹并没有给屈原答案,其实屈原也不需要答案。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去算命的, 因为去算命本身就意味着向命运屈服, 而只要 向命运屈服,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捉弄。燃起烛光【春秋】燕相:“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背景介绍】春秋时候,有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信。 因为天色已晚, 他便对仆人说: “举烛”。由于他写得太专心,将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看到信中莫名其妙的“举烛”二字,很

3、是奇怪。经过 一番琢磨,他才恍然大悟,解释道: “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举烛就是要提倡清正开明的政策,就要任用贤才!)”于是他带着这封信向燕王 禀告。燕王一听也很高兴,于是就按照“举烛”的理解任用贤才,实行开明的政 策,居然也把燕国治理得很好。【随感】燕国最终能实行开明的政策、 百姓能安居乐业, 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而 是燕王乃至燕国全体百姓的品德、智慧和福报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其实, 早在这封信到达燕国之前,燕国的烛光就已燃起。人师难遭【东汉】魏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 ”尚友录【背景介绍】东汉著名的博学大师郭泰,自幼刻苦学习,博通经史

4、,且为人刚直。其众多 弟子中有一个来自陈国的青年叫做魏昭。魏昭初次见到郭泰,就拜倒在他脚下请求道:“晚辈愿跟随在先生的左右,洒扫服侍! ”郭泰说:“你应当到课堂上好好地读书,大老远跑来跟着我做什么?” 魏昭答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能传授知识的老 师容易遇见,但是能教会如何做人的老师太难得了。我愿意用自己纯洁的本质,来接受先生的熏染!)”于是郭泰就收下了这个侍者。一次,郭泰生病,几次三番为难魏昭,魏昭都 没有一丝怨恨。郭泰这才说:“我过去只是知道你的容貌,而今天知道了你的心。” 从此,郭泰就把魏昭当作了真心的朋友。【随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

5、能,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 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就能完成, 但是个人的熏染,若不是在日常生活 中言传身教,恐怕很难有效果。篇二:凿壁借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 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 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 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 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 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

6、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 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 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 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 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 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 衡曰:“愿得主 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

7、书,遂成大学。启示:凿壁借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 。篇三:老马识途公元前663年,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 但居住在边远地 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 有一天, 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 有人来报 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 e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 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 “山戎经常骚扰中 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 国。齐侯大军到了燕园, 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 管仲说:“山 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

8、北方 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 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 ,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 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 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 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 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 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 齐 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 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 山戎受到宽待, 感激 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 “一定是去孤竹 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

9、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 乱的隐患。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 向国君答里呵求援。 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 去迎战齐军, 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 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 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 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 。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 , 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 路途难辨。 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 , 不用 一兵一卒, 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 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 里呵

10、。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 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 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 茫茫无垠(y和)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 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 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 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 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 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 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 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 “老马识途,无终国的 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 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 让它们在前边走, 兴许可 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 让它们在前边走, 大队人马跟在后头。 几匹老马不慌不 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 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 没有水喝,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