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第一讲走近细胞(必修1)_第1页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第一讲走近细胞(必修1)_第2页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第一讲走近细胞(必修1)_第3页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第一讲走近细胞(必修1)_第4页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第一讲走近细胞(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时跟踪检测(一) 走近细胞 一、全员必做题 1. (2016 济南四校联考)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生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菌类绝大多数是异养型 B. 细胞生物一定都含有核糖体 C. 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D. 酵母菌有线粒体,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 C 菌类中只有少数化能或光能合成菌是自养型,其他均为异养型。原核生物 和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红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它们为真核生物。 酵母菌为真核 生物,含有线粒体,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 2.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如细胞、种群 B. SARS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2、C. 一个变形虫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D.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解析:选 D 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 又是个体层次; 如果要研究生命系统的生物圈或生态系统, 不但要研究各种生物, 还要研究 各种生物需要的环境条件,因此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3. (2016 郑州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遗传物质都是 DNA B. 蛋白质合成场所都相同 C. 都能以 ATP 为直接能源物质 D. 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解析:选

3、D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都以 ATP 为直接能源物质。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元素种类差别不大, 含 量差别较大。 4. (2016 郑州模拟)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和变形虫这三种生物的共同点是 ( ) A. 都有细胞结构 B .都有细胞器核糖体 C.都能独立生活 D .遗传物质都是 DNA 解析:选 D T2噬菌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无核糖体;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 2 2 营寄生生活;T2噬菌体为 D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 DN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5. (2016 湘中二模)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

4、, 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 A. 酵母菌比乳酸菌代谢速度更快,所以繁殖快 B. 乳酸菌只有质粒,没有核 DNA 更没有染色体 C. 蛋白质加工都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 D. 两种生物都能在无氧条件下生活 解析:选 D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生物的代谢速率不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 含有拟核DNA 也含有质粒,但没有染色体;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 高尔基体;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乳酸菌是厌氧菌,两者都能在无氧条件下生活。 6.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

5、,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要观察图 1 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 2 中甲方向移动 解析:选 B 使用高倍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视野,不能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 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用 粗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要观察图 1 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 向图 2 中丙方向移动。 7. 右图是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甲戊是细胞的结构, 叙述正确的是( ) A. 戊是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将其破坏 B. 丙是质粒,可以作为

6、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蛋白 C. 甲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合成的部位 D. 乙是细菌基因的主要存在部位 解析:选 D 分析题图可知,戊是细胞壁,由于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非纤 维素和果胶,所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不能将其破坏。 丙是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 因的载体,但质粒是 DNA 不是蛋白质。甲是核糖体,它只是蛋白质的合成部位。 乙是拟核, 细菌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 (2016 大庆二模)2014 年诺贝尔奖成果一一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带 入到纳米维度,下列有关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的视野 微住物秽动方向 图 2 4 A. 能观察埃博拉病毒

7、中核糖体的分布 B. 能观察受体在神经突触中的分布 C. 可捕捉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过程 D. 可追踪受精卵中蛋白质的变化情况 解析:选 A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 9. 螺旋藻属于蓝藻,其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最丰富、 最全面、最均衡,被誉为“生 命营养库”。下列关于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C. 细胞中没有核糖体 D. 遗传物质是 DNA 解析:选 C 螺旋藻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存在拟核;原核生物 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原核生物除了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10. 研

8、究发现,大象与小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 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大小无关, 这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下表表示各类细胞直径 的比较,据此分析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细胞类型 支原体 细菌 高等动植物 原生动物 直径/m 0.1 0.3 12 20 30 数百至数千 A.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体积较小 B. 细胞维持独立代谢活动需要空间,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小 C. 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D. 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 D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越不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1. (2016

9、长沙二模)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 7 mm 0.5 mm 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5 同丰缶片W苗口 S 图一 图二2 6 - 物铤 _ 载就片 A - 物键 /一载玻片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 _ 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 _ (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 目镜标有 5X和 15X字样,物镜标有 10X和 40X 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 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 _ (填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 倍。 显微镜目镜为

10、10X、物镜为 10X时,视野被相连的 96 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 镜转换为 40 X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 _ 个。 在观察中,c 与 d 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_ 。 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 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 异物仍可观 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_ 。(填编号) A. 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 .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 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 _ 。 换高倍镜观察前, 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 应将标本向

11、_ 移动,这样做 的理由是 _ 。 解析:(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 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 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 b、c、A,此时放大倍数为 15X 40= 600。物镜 转换为 40X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 4 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 细胞数为 96 十 4 十 4= 6 个。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 c 与 d 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 的是 d。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 镜上。(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

12、,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由于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 而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 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 应将标本移到视野 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 物 甲(2)b、c、A 600 6 d B (3)气泡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图三 应先用图中 我玻片 I) 7 1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图中的 A、B2 8 C D 是 4 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 D 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 (1) 上图中,图 _ 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 点是 _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 其中的

13、 _ 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 线。 (2) 上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 (填代号)。 (3) B 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 _ (用箭 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与 B 细胞相比,A 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 ATP 的结构是 _ 。 (5)A、B、C 细胞中的哪些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_ 。 解析:(1)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 C 图表示的结构,其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结构特 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胃黏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蛋白酶和 磷脂酶会通过水解蛋白质和磷脂,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 (2)题图

14、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 的细胞有蓝藻和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 (3)分泌蛋白合成后按照内质网T高尔基体T细胞膜 的方向运到细胞外。(4)能产生 ATP 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与 B 细胞 相比 A 细胞特有的能产生 ATP 的结构是叶绿体。(5)只有真核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孟德 尔遗传规律,A、B 细胞中的质基因和 C 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答案:(1)C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A、D (3)内质网T高尔基体T细胞膜 A、B中的质基因和 C 中的全部基因 二、重点选做题 13. 下列各生物与相应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噬菌体蓝藻大肠杆菌 草履虫番茄衣藻

15、A. 除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 以上生物中,只有两种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有拟核,其余的都没有 D. 除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进行寄生生活 解析:选 C 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但蓝藻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 构;以上生物中,番茄和衣藻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可 以进行光合作用;蓝蛋白酶和磷脂酶 叶绿体 ( ) A B C D 9 藻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拟核,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 10 草履虫、番茄、衣藻都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蓝藻属于自养型生物,不需进行寄生 生活,草履虫也不需进行寄生生活。 14. (2

16、016 武汉质检)关于图中 a、b、c 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中生物都含有核酸,由 5 种碱基和 8种核苷酸组成 B. b 中生物除蓝藻外都不含叶绿素,但都含核糖体,构成生命系 统的结构层次 C. c 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不尽相同 D.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只存在于 b 中生物,a 中生物有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解析:选 C 衣藻和金鱼藻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烟草花叶病毒是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 DNA 和 RNA 由 5 种碱基和 8 种核苷酸组成,但 病毒只有 DNA 或 RNA 由 4

17、 种碱基和 4 种核苷酸组成。b中生物除蓝藻外都不含叶绿素;病 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也不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且都有细胞壁,金鱼藻属于植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的细胞壁 中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除 b 中生物外,衣藻、金鱼藻的细胞核外的基因也不遵 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1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感染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约 30%的人会不治身亡。一些危险的致病菌正对现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成为“超级耐药菌”, 它们的进化速率超过了科学家开发新型药物的速率。下图为三种细菌

18、耐药策略模式图 (为 抗生素,为药物作用目标 ),请分析回答(中填数字,“”上填名称): 细菌属原核生物,图中是 _ ,是 _ 。 (2) 目前,用来治疗疾病的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 蛋白质合成、DNA 复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这些抗生素对著名的甲型 H1N1 病毒是否 起作用? _ (填“是”或“否”)。 (3) 图甲策略是病菌利用耐药基因编码一种酶,对抗生素进行破坏或化学修饰,编码的 酶为图中的。 (4) 图乙策略是由耐药基因编码一种“泵”,安置在细胞膜上,将进入细菌细胞的抗生 素11 (5)这些耐药基因的产生是细菌基因经过随机 _ 产生的,也可以通过基因交换从 排出,使抗生素浓度低于致死剂量。这种“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