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词中的哲学观点_第1页
古文诗词中的哲学观点_第2页
古文诗词中的哲学观点_第3页
古文诗词中的哲学观点_第4页
古文诗词中的哲学观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 诗词中的哲学观点xxxx 第一高级中学 xx一、XX、诗词中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其表现形式。在语文课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联系观点的名言名句主要有: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佐传僖公五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秦诗经小雅鹤鸣)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

2、证)2因果联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 鸣涧)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羁鸟恋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促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山不在咼,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 铭)(11)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3、)(1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李世民镜鉴)二.XX、诗词中对立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 系。所谓 “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 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 自己相反方向转化。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但事物的矛盾又都有各自的特 点,即具有特殊性。在语言课本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上述哲理顺的 名言名句主要有:1.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战国屈原楚辞卜居) 人非圣

4、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2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喻阴侯列 传)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元明施耐庵水浒传)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清.XX淑为学)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

5、废。(礼记中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1)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陈毅诗词选集)( 12)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留青瘦,画到生时是 熟时。(清郑板桥竹石图)13)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唐刘禹锡学阮公体)3"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1) 如是而已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唐韩愈师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6、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人间四月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XX、诗词中发展的观点一)事物是普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在 语文课本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这一哲理的名言名句主要有: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4)桐花万里丹山

7、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进韩冬郎)年。5)李杜诗篇万口传, 清赵翼论诗)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7)8)长风破浪会有时,小菏才露尖尖角,春色满园关不住,莫愁前路无知己,直挂云帆济沧海。早有蜻蜓立上头。一枝红杏出墙来。天下谁人不识君?唐李白行路难)宋杨万里小池)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唐高适别董大)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草)二)事物发展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据,文、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 外因是事物变化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语文课里的古 诗词中,能体现这一哲理的名言名句主要有: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

8、通过内因起作用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落第自勉联)(3) 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卧爱莲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方壹道情)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宋守璋晚春)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别崔纯亮)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孟郊寓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咏梅)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近朱者赤,

9、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听。(宋苏轼琴诗)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三)事物发展的状态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H。"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语文课本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这一哲理 的名言名句主要有:(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 学)(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

10、史公自序)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7)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 6 -xx)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1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 损,年有所亏。(古对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名氏争报恩)(14)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16)17)18)严霜烈日皆经过,不

11、经一番寒彻骨,千淘万漉虽辛苦,守身如玉当慎初。次第春风到茅庐。哪得梅花扑鼻香。吹尽狂沙始到金。古语)吴敬梓儒林外史)高明琵琶记)唐刘禹锡浪淘沙)7/ 8(19)青)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随五更来。(唐史事物发展的趋势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 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是一 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在语文课本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这一哲理的名 言名句主要有: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7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 子)(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