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 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1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 -KI 溶液中,滴入少量 NaCIO 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 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化性:CIOl2 SOfC .淀粉-KI 溶液变蓝是因为 I被 CIO氧化为,12使淀粉变蓝B .蓝色消失的原因是 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D .若将 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2.下列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S2_Fe2+Fe3+SH+Na+MgA .C.B .D
2、.3.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铜C.烧碱B .食盐水D.蔗糖4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导电性的变化合理的图像为()A 答案 AC.答案 CB .答案 BD .答案 D5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A.KMnO4C. FeCbB.NaNO2D. HNO36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5 种物质:H2S、S、FeCb、FeC、HCI。已知 H?S 为反应物,则另一反应物是()A.FeCbC. SB.FeCl2D.
3、HCl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酸性溶液中:Mg2*、KJ SO、NO 无色溶液中:Na、A13+、NOL:MnO-NH 筑、SCN、SO与 AI 反应放出 H2的溶液中:NH、NaJ NO、HCOA .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B . 1 mol L1的硫酸钠溶液与 1 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12. 下列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悬浊液C .液态水B .乳浊液D.溶液13. 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
4、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B .非电解质不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C.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D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14.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 . Cu(OH)2+ HCl ; Cu(OH)2+ CH3COOHA.泥水B.盐酸8关于分散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B .分散剂一定是液体9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氨B.硫酸铵C.NaCI 溶液D.Fe (0H)3胶体C.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D.胆矶、空气、
5、有色玻璃都是分散系C.氯气D.醋酸Na+FeCl3溶液中:11.F 列说法正确的是(B.CaC03+ H2SO4; Na2CO3+ HCIC.H2SO4+ NaOH ; H2SO4+ Ba(OH)2D.BaCl2+ H2SO4; Ba(OH)2+ Na2SO415.在反应 3CI2+ 2FeB2=2FeCI3+2B中得到电子的元素是()A.FeC. ClB.Fe 和 ClD. Br二、填空题( (共 3 小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_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_碳酸钙固体中加入足量醋酸:。(3)_ 氧化铁和稀硫酸溶液反应:。(4)_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6、 Ba( OH)2溶液至中性: _。17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错误者指明原因,并写出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1)_ 铁粉溶于稀硫酸中: 2Fe+ 6H+=2Fe3+3 出匸_ 、_ 。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OH+ H+=H2O_、_、_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2OH+ Cu2+=Cu(OH)2J、_。铝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AI + Cu2+=AI3+ Cu_ 、_ 、_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 + OH 一 + Ba2+=BaSO4J+H2O_、 _ 。碳酸钙溶于硝酸溶液:CaCO3+ 2H 十=Ca2+ +CO2f+出。_、_。用三氯化铁溶液制取 Fe(OH)3胶
7、体:Fe3+ 3H2O=Fe(OH)3J+3H+_18.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为了确定四种溶液各是什么, 将它们随意编上 A、B、C、D 后,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按要求回答:(8)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OH =+H2O_真S&砒宾验内容A+B没有明悬现镇发生B+D有 7 体前出B+C有潴6生成A十D有爲淀生咸(1)A、B、C、D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 . _ , B . _ , C. _, D . _(2)写出上述实验中 的离子方程式:_ ;_。三、实验题(共 3 小题)19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一中鼹鼠科学社的同学
8、在实验室制备Fe (OH)3胶体。(1)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_。(2) 制备时,将 _逐滴滴加至 _中,待液体呈 _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 _。(3) 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 U 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这叫 _ 现象,证明 Sb2S3胶粒带_ 电荷。(4)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_。20.某小组同学为探究 H2O2、H2SO3、B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记录如下:1实戲*作IitA申沼液变为址拣邑坤池邂編i锻舒厨國鱗mfir确沽岫M滴加入嗣刊时顒色无吗显我北tHi
9、Ch?港幽一段时阊总槿合液耀觀吏或红掠请回答下列问题:(1)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实验操作n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_ 。(3) 装置 C 的作用是 _ , C 中盛放的药品是 _。(4) 实验操作川,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_。(5)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6)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实验操作n吹入的热空气,会干扰(5)中结论的得出,你认为是否干扰,理由是实验操作川,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_21.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n.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为
10、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川.当 B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IV.(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H71(1) 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_(2) 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3) 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 _。(4) 过程 出实验的目的是 _ 。四、计算题 (共 3 小题 )22. 用 KMnO4氧化盐酸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I=2KCI+2MnCI2+5CI2f+8HO,若产生的 Cl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56 L ,计算(1)参加反应的 HCI 的物质的量?(2)反应中被氧化的 HCI 的物质的量?(3)并用双线桥
11、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2) 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24. 已知反应:3Cu+ 8HNO3(稀)=3Cu(NO3)2+ 2NOT + 4 出 0。(1)_ 参加反应的 HNO3和作为氧化剂的HNO3的个数比为 _ 。若有 64 g Cu 被氧化,则被还原的 HNO3的质量是 _ 。答案解析1.【答案】B 【解析】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说 明 NaClO 将KI 氧化为单质碘;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将Na
12、2SO3氧化为 Na2SO4,自身被还原为碘离子。2.【答案】 C【解析】只有氧化性的粒子应该处于最高价态,所以符合题意的有Fe3、H、Na。3.【答案】 C【解析】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A 错误;食盐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 是非电解质,B 错误;烧碱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C 正确;蔗糖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D 错误。4. 【答案】 C【解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其导电能力越强,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Ba(OH)2+ H2SO4=BaSO4耳 2
13、 出 0,开始滴入 H2SO4时,c(Ba2+)、c(OH)减小,溶液的导电性减弱,完全反应生成BaSO4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导电性最弱,H2SO4过量后,c(H*)、c()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又增强。5. 【答案】 B【解析】金属生锈发生氧化反应,需加入还原剂,可作还原剂的只有NaNO2。6. 【答案】 A【解析】在该反应中 H2S 为反应物,则 S 为生成物,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20,发生了氧化反 应,则另一反应物必定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即为FeCb FeCb,另一反应物为Fe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 H2S=2FeCI2+ SJ+2HCI。7.【答案】 D【解
14、析】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泥水是浊液,盐酸是溶液,NaCI 溶液是溶液,只有 Fe (OH)3胶体是胶体, D 正确。8.【答案】 A【解析】分散系是一种 (或多种 )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 )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分散剂不一定是 液体,气体、固体都可以作分散剂;胆矾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9.【答案】 A 【解析】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部分非金属氢化物等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部分有机物等是非电解质。氨 气是非电解质;硫酸铵属于盐,是电解质;氯气为单质,不是非电解质;醋酸属于酸,醋酸是电解质。10. 【答
15、案】A【解析】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 选;MnO: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 B 不选;Fe3+与 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 不选;与 Al 反应放出 出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_、HCO .,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 一,且酸溶液中 Al 与 NO 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故D 不选。11. 【答案】B【解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有关,两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其导电性 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关系。氨水能导电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 生成了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氢氧化铁胶体是混
16、合物,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但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12. 【答案】C【解析】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都是分散系;液态水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13. 【答案】A【解析】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电解质固体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等);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电解质固体等);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如金属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电解质(如金属氧化物等)。14. 【答案】D【解析】A 项,HCI 是强酸,应该写成离子,CH3COOH 是弱酸,应写化学式;B 项,CaCO3难溶 于水,而Na2CO3易溶于水,
17、前者写成化学式,后者写成离子;C 项,前者为J+OH-=H2O,后者为 2H+ Ba2+ 2OH一=2H2O + BaSOd; D 项,二者的离子反应均是+ Ba2+=BaSO4(,只有 D 项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15. 【答案】C【解析】物质转化过程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就没有电子转移。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对比转化前后化合价变化,可知C 项中元素化合价降低。16. 【答案】(1) Ba2+2OH+Cu2+“ . =BaSO4+Cu(OH)2J(2)CaCO3+2CH3COOH=Ca +2CH3COO +H2O+CO2T(3)Fe2O3+6H+=2Fe3+3H2O(4)2H+. +2OH
18、+Ba2+=BaSO4J+2HO【解析】(1)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Ba2+2OH+Cu2+;=BaSO4J+Cu( OH)2J。(2 )碳酸钙固体中加入足量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f。(3)氧化铁和稀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4) 向 NaHSOq溶液中逐滴加入 Ba (OH)2溶液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2H+ - _ +2OH_+Ba2+=BaSO4J+2HO。17.【答案】(
19、1)错误 不符合反应事实,生成物应为Fe2S 不是 Fe3+Fe+ 2H+=Fe2+出匸氢氧化铜应写化学式 Cu(OH)2+ 2H * =Cu2+ 2H20同时还生成硫酸钡沉淀 Ba2+ 2OH+ Cu2+ =BaSO4U Cu(OH)2J反应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2AI + 3CU2+=2AI3+ + 3Cu(6)正确(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2Fe+ 6H+=2Fe3+ 3H?僦不符合客观事实)。(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氢氧化铜要写化学式、(3) 看是否漏掉反应的离子(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易漏掉反应的离子)。(4) 看原子及电荷是否守恒(如 Al +
20、 Cu2+=Al3+ Cu 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5) 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易出现此类错误)。18.【答案】(1)CaCl2HCl AgNO3Na2CO3Ag+Cl=AgClJCa2+= CaCO3J【解析】根据最明显的特征现象分析推断:由B + D 有气体放出,B + C 有沉淀生成,A + B 没有明显现象发生,B + C 有沉淀生成,可推知 B 为盐酸、A 为氯化钙溶液、C 为硝酸银溶液、D 为碳酸 钠溶液。19.【答案】(1)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2)饱和氯化铁溶液沸水 红褐 FeCl3+3H2OFe (OH )3+3HCI(3) 电泳负(4) 用可
21、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生成硫酸钡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 2H+Ba2+2OH一=BaSO4J+2H2O(7)错误(8)错误生成物为氢氧化铁胶体,不是沉淀Ca2+应参加反应,有碳酸钙沉淀生成Fe3+ 3H2O Fe(OH)3(胶体)+ 3H+Ca2+ 2+ 2OH =CaCO3 g+ 2H2O【解五看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不能写成 H+和【解析】(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 1 nm)、胶体(1 nm100 nm)、浊液(大于 100 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
22、 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2)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 (OH)3+3HCI。(3) 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 U 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说明胶体微粒吸附的是负电荷,此现象是胶体的电泳现象。(4) 可以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否则是溶液。20. 【答案】(1)2Br +C|2=Br2+2CI(2) 吹出单质 Br2(3) 吸收尾气NaOH 溶液H2O2+ 2Br+ 2H+=Br2+ 2出0氧
23、化性:出。2Br2 H2SO3(6)不干扰,无论热空气是否参加氧化H2SO3,只要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同时无明显颜色变化,即能证明 B2氧化了 H2SO3H2SO3有剩余(H2O2浓度小或 Br与 H2O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解析】氯水中的 CI2置换 Br_。利用 B2的挥发性,吹入热空气使 B2挥发。因为 CI2、B2有毒,所以 C 中盛放 NaOH 溶液,除去尾气中的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环境。(4) 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说明H2O2把 BL 氧化为 B2,可得离子方程式。(5)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H2O2 B2 H2SO3。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说明Br2参加了
24、反应,即氧化了 H2SO3。实验操作 川发生的反应为H2O2氧化 Br,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受到了影响,H2SO3有剩余、H2O2浓度小、Br与 H2O2反应慢等都是可能因素。21. 【答案】(1)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2) Cl2+ 2Br=Br2+ 2Cl一(3) 打开活塞 b,将少量 C 中溶液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振荡,静置后 CCl4层溶液变为 紫红色(4) 确认 C 的黄色溶液中无 Cl2,排除 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解析】A 中滴加浓盐酸后,发生反应:2KMnO4+ 16HCl(浓)=2KCl + 2MnCl2+ 5Cl2T+8H2O,生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文件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柳桉木坐凳施工方案
- 设计服务方案表格范本
- 2025年上海歌剧院第二季度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厨房门槛石施工方案
- 山里铺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 江门台山市教育系统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施工方案编审批分别是谁
- 2025湖南农产品批发市场交货仓库储存合同
- 皮带机安全知识培训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2025大连国际机场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铁塔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秘书文档管理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课件
- 施工班组驻地管理制度
- 城投公司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 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