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从好奇走上求索之路的院士_第1页
贝时璋:从好奇走上求索之路的院士_第2页
贝时璋:从好奇走上求索之路的院士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贝时璋:从好奇走上求索之路的院士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 教育家、科学活动家。 他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 代表、第三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的成就,是如 何取得的呢?请看上海之行开启好奇之门贝时璋小时候很老实。很少出自家的门,直到他3岁时,才由长辈领着到村里的祠堂看了一看。 没想到,他对祠堂门口石 狮子嘴里的圆球产生了兴趣,他禁不住地想:这圆球既能滚动, 又不掉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贝时璋琢磨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一次,阿爸

2、带贝时璋母子俩到上海办事,一路上,贝时璋 看到许多以前从未看过的事情。 他看见了拉纤人,看见了船老大 把橹摇得飞快,看到了乡下从未有过的名字叫江天火轮的大船。 贝时璋感到奇怪的是:没有拉纤人和船老大,这船怎么会动呢? 船舱里有一盏灯,没有灯油,灯怎么就能亮了呢?对这些疑问, 贝时璋百思不得其解。至打上海,贝时璋看到了许多新奇古怪的事,他坐的黄包 车与乡下的独木车不同,黄包车是人在前面拉,独木车是人在后 面推;他看到小叔给他买的狗头帽、 老虎鞋上的图案与乡下的不 同,他在繁华的南京路看到商店橱窗有个木头的、黄头发,而且 会自己转动的洋模特。贝时璋呆呆地站住了,他不明白这个木头 人怎么会自己转动。

3、贝时璋还在堂姑妈家看到真正的电灯,这电灯依靠扳头, 一上一下扳动使它一亮一灭。 贝时璋呆呆地望着电灯想, 乡下要 有这玩意儿就方便多了。短短的上海之行,贝时璋大开眼界,他心中涌起无限的遐 想。上海之行开启了他心中好奇与探索之门。母亲的教诲受用终身因为贝时璋好静不好动,母亲经常要他在家看门不让狗进 来,贝时璋很听话,手拿一根打狗棍,看护着家门;如果没有狗 进来,贝时璋就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无论工作或学习,他都能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地做自己 的事情。母亲很疼爱贝时璋,但从不娇惯、溺爱他。母亲识字不多, 却懂得让孩子从小要勤快,经常教贝时璋抹桌子、扫地、学织渔 网。母亲常

4、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男孩子不勤快,长大没本事赚 饭吃,何况以后还要娶妻生子,成立家庭,不会劳动就不会生活。 母亲从不给贝时璋零花钱, 常告诉他:男孩子养成花钱的习惯不 好,人穷不要紧,但要学会精打细算。在世界上做一世男人,扶 老养小,要有责任感。当时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母亲从不因 为穷而对亲戚邻居吝啬。过年时,凡是来家里的客人,母亲都尽量给他们拿一些好衣服去典当换几个钱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 急。母亲对贝时璋和他的姐姐说:亲帮亲,邻帮邻,谁家没个困 难?亲戚邻居要互相帮助听话的贝时璋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 里。过年时,家里才有机会买点肉,杀只鸡,改善生活。但这些 鸡、肉母亲只有在来了客人时才端出

5、来,让客人分享。母亲告诉 贝时璋:小孩子吃肉骨头,把肉留给客人吃!宁可我们自己吃得 差一点,也要让客人吃好。只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 们。这是礼貌。小孩子必须要有礼貌!母亲教育贝时璋做人做事, 自己也以一颗善良友好的心灵去对待街坊邻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为贝时璋树立了良好的母亲形象。母亲曾对贝时璋一字一顿地说:儿呀,男人要成大器,就 得有文化,阿姆(方言:妈妈)没文化已经苦了一辈子,你一定 要给阿姆争气,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男人。后来的事实证 明,贝时璋养成了生活、工作的好习惯,他一辈子都在钻研学问,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 成了一个有出息的 男人!学习,使贝时

6、璋长出了飞翔的翅膀贝时璋刚开始读书时,他既感到新鲜有趣,又觉得可以利 用学到的知识,把看到和想到的,统统记下来,读书对他有用了。 那时读书,有许多课文是要背诵的,如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 开头几句隽永的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 过客,而浮生若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无疑强化了贝时璋对学习的兴趣,李白在另一篇文章中写的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子清轻,上浮者为天,下沉者为地对贝时璋的影响也很深,他 觉得很有哲理,认识到天地宇宙是自然开辟的,不是神造的。这 是贝时璋最初对自然界生命的认识。贝时璋能更广泛地接触到科学知识, 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得益于父母明白事理、懂得送孩子读书开眼

7、界长学问的见识。1915年,贝时璋12岁时,父亲把他送进当时在汉口德国人办的 学校读书。这个学校不讲宗教,不问政治,只向学生灌输理科方 面的知识。贝时璋在这个学校学到了不少关于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和动植物方面的知识,还读到了一本E·菲舍尔著的有关蛋白体的书,这是他对蛋白体的生命意义的初步认识。父亲对贝时璋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影响,父亲言语不多,生活有规律,他经常告诫贝时璋,存放东西要有固定的位 置,以免乱找乱翻浪费时间。贝时璋从父亲那学到了生活有序的 好习惯,并一直保持到现在。1921年秋,贝时璋在同济预科毕业,希望能出国留学,父 亲、母亲知道供养不起儿子留学,但还是变卖家产,为儿子凑够 了 800元的费用。父母的坚决支持,使贝时璋得以踏上了探索生 命的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