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17届高考化学复习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八)(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2017届高考化学复习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八)(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省曲靖市2017届高考化学复习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八)(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P-31 S-32 CI-35.5 K-39 Fe-56 Cu-64 Ag-108 Te-128第 I 卷(选择题,共 126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毎小题 6 分。在毎小题給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pH 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B. 利用太阳能等淸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D. 葡萄中的花靑素在碱

2、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答案】A【解析】A. pH 计能准确测定溶液 pH,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A 错误;B.禾 U 用太阳能等淸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 正确;C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即铁、碳 和氯化钠构成原电池, C 正确;D.葡萄中的花靑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因此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D 正确,答案选 A。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实验室中,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取样T灼烧T溶解T过滤T萃取B. 用乙醇和浓 HSQ 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

3、应的温度C. 向 FeBa 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 CCb 萃取,CCI4层无色,水层变为棕黄色,说明Fe2+的还原性强于 Br-D. 室温下,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以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答案】C【解析】A、碘以离子形式存在,需要加氧化剂氧化,则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T灼烧T溶解T过滤T氧化T萃取,A 错误;B、用乙醇和浓 H2SQ 制备乙烯时需要控制温度 170C,因此不能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B 错误;C 水层变为棕黄色,说明有铁离子生成,即氯水首先氧化亚铁离子,这说明Fe2+的还原性强于 Br-, C 正确;D 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苯中不能除去苯

4、中的苯酚,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D 错误,答案选 Co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选项D 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容易忽视有机物之- 2 -间的互溶性而错选 D,因此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是解答的关键。3. 有机物 a 和苯通过反应合成 b 的过程可表示为图 2 (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b 3A. 该反应是加成反应B. 若 R 为 CH 时,b 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C. 若 R 为CH时,取代 b 苯环上的氢的一氯代物的可能的结构共有12 种D. 若 R 为 GHfeO 时,Imol b 最多可以与 6mol H2加成【答案】C【解析】A.烃基取代苯环的氢原子,为取代

5、反应, A 错误;B.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 4 个原子 构成四面体,因此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B 错误;C. -C4H9有 4 种,分别为:1CH-CH2-CH2-CH2-、 CH-CH2-CH ( CH)-、(CH)2CH-CH-、( CH)3C-,取代 b 苯环上的氢的一氯代物均有邻间对三种,则可能的结构共有3X4= 12 种,C 正确;D. R 为 GH5O 时,含有 2 个双键或 1 个碳碳三键,且苯环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b 最多可与 5 mol H2加成,D 错误,答案选 Co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结构

6、与性质的考查,难点是同分异构体判断,明确丁基有4 种解答选项 C 的关键。另外选项 D 中根据不饱和度得出支链含有的双键或三键个数是解答的突破口。4. X、Y、Z 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r(Y)r(X)r(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 X、Y、Z 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3 所示转化关系,其中 R 为 10 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A. X 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 16 列B. X 的氢化物沸点一定高于 Y 的氢化物的沸点C. X、Y、Z 元素可以组成一种分子式为 Z2Y2X4的化合物,其水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D. X、Y、

7、Z 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 1 的化合物【答案】B【解析】R 为 10 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R 为 H2Q X、Y、Z 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r(Y)r(X)r(Z),可知 Z 为 H, X 为 0,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则 Y 的原子序数为 15-1-8=6,可知 Y 为 C, X、Y、Z 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 如图转化关系,则 M 为 C0 或 C0,贝UA. X 为 0 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WA 族,位于周期表中 第 16 列, A 正确;B.由于碳元素的氢化物很多,其沸点可能关于水或双氧水,B 错误;C. Z2Y2X4的

8、化合物是草酸,属于二元弱酸,其水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C 正确;D. X、Y Z 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 的化合物,分别为 CO H2Q、C2H2或苯,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R 为水及原子半径、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水为推断的突破口,易错选项是B,学生容易忽视碳元素能形成多种氢化物,如果是简单氢化物,选项B 正确。5.用一种阴、 阳离子双隔膜三室电解槽处理废水中的NH+,模拟装置如图 4 所示。下列说法- 4 -不正确的是- 5 -A.阳极室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B. 当电路中通过 Imol 电子的电量

9、时,阴极有 0.5mol 的气体生成C. 电解时中间室(NH2SQ 溶液浓度下降D. 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NHk)3PQ【答案】D【解析】A.根据装置图知tFe为阳极,阳极上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A正确;B .阴极上H+放电生成H2,电根反应式为2H2O + 4e-=2OH +H2T ,因此当电路中通过Imol电子的电量时r阴极有O5mol的气体生成,E!正确;C.电解时,溶液中NH+向阴 极室移动,中间室(NH4)2SO4溶液浓度下降,C正碓;D ”电解时,溶液中NH+向阴极室移动FH+放 电生成哉.溶液中OH湘NHf结合生成电解质

10、NH3H2O ,所以阴极室中溶质为NH3H2O和(NH4;:汗O4或NWHPCUNH斗LHP6, D错误;答案选D。6.常温下,向 IOmL0.1mol/L 的 HR 溶液中逐渐滴入 O.lmol/L 的 NH HQ 溶液,所得溶液 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电H力UHpRib AA It AIm417%g翳訐择阴高子选择透过曲- 6 -A. a ? b 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 为弱酸B. b 点溶液,c(NH3?HzO)=c(R-)+c(H+)-c(OH-)C. c 点溶液,存在 c(NH4+)c(R-)c(OH-)c(H+)D. 常温下,HR 和 NH?fO 的电离平

11、衡常数相等【答案】B【解析】A. ab 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证明HR 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酸,A 正确;B.根据图象可知 b 点溶液 pH=7,此时 HR 与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 等,说明此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HR,铵根离子与 R-的水解程度相等,溶液呈中性,根据物料守恒 c(NH3?HO)+c(NH4+)=c(R-)+c(HR) , B 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 c 点时溶液的 pH7,混 合液呈碱性, 则 c(NH4+)c(R-)c(OH-)c(H+) , C 正确;D.根据 B 中分析可知常温下,HR 和 Nhl?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 D 正确;答案

12、选 B。7.已知:还原性 HSOI-,氧化性 IOi-l2。在含 3mol NaHSO 的溶液中逐滴加人 KIOi溶液。加 入 KIO3和析出丨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6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溶液的物质的量为 1mol,生成碘离子的量为 1mol,设生成的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n,则根据反应 IO3-+6Hf+5l-=3 耳 0+312,消耗的 NalQ 的物质的量为mol,消耗碘离子的量为mol,剩余的碘离子为(1-竝)mol, 当溶液中 n (I-):n ( 12)=5:1 时, 即(1 )mol: nmol=5: 1,故 n=0.15mol, 故加入的 n(NalQ)=1mol+ mo

13、l=1mol+0.05mol=1.05mol , D 错误,答案选 D。8.空气中含有吸入颗粒物 PM2.5,严重影响人的生理和健康,因此改善发质结构、机动车辆措施能有效减少 PM2.5、SO、NO 等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定量的某 PM2.5 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制成待测试样(忽略 OH)。常温下,测得该试样的组成及其浓度如下表:离子+K+Na+NHSO2-NOC浓度/molL-14X10-66X10-62X10-54X10-53X10-52X10-5- 7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试样的pH =_ 。(2)- 汽车尾气中 NOx和 CC的生成。已知:气缸中生成 NO 的反应为 N2(

14、g)+O2(g) - 2NO(g) H 0。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 (填序号)。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变化C.N2、Q、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2 D.氧气的转化率不再变化E.生成 lmol N2的间时有 lmol O2被消耗为减少 CO、SQ 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如下:1将煤转化为淸洁气体燃料。己知:Hb(g)+1/2O2(g)= H2O(g) H = -241.8kJ ?mol-1;C(s)+1/2O2(g)=CO(g) H =-110.5kJ ? 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

15、4 所示,则通入 a 气体的电极,电极反应式为(6)定条件下,甲醇与一氧化碳反应可以合成乙酸。常温条件下,将a mol/L 的 CHCOOH 溶液与 b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2c(Ba2+)=c(CH3COO,用含 a 和 b 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_ 。【答案】 (1). 4 (2). DE (3). C(s)+H2O(g)=CO(g)+H2(g) H=+13!.3kJ mol-1(4). ABC (5). 不(6). 保证 c(O2)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体积,c(NQ)与 c(NO)同等倍数减小,其浓度商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7). C

16、H3OH6e+H2O=C&6H+(8).【解析】(1)观察表格中发现 NH+水解显酸性,试样的 pH 值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氢离子浓度为 10-4mol/L , pH=-lgc ( H+) =-lg10-4=4; (2) A.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A 错误;B.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也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B 错误;C.N2、Q、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 : 2 不

17、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据- 8 -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错误;D.氧气的转化率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D 正确;E.生成 lmol N2的间时有 lmol O2被消耗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E 正确; 答案选 DE=(3)已知: i、 H2(g)+1/2O2(g)=H2O(g) H= 241.8kJ mol-1, ii、 C(s)+1/2O2(g)=CO(g) H= 110.5kJ 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 ii - i 可得 C (s) +H2O1 11(g) =CO(g) +H H= (-110.5kJ?mol-) - (-241.8

18、kJ?mol-) =+131.3 kJ?mol-;洗 涤含 SO 的烟气,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选浓氨水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另外氯化铁能氧化 SO,也可以吸收 SO, SO 和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答案选ABC (4)由于保证 c(O2)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体积,c(NQ)与 c(NO)同等倍数减小,其浓度商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5)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左端电极为负极,通入的是CHOH 根据示意图,电池内部有 J 转移,说明环境是酸性,因此负极反应式为CHOH H2O- 6e=COf+6H+O(6)依据电荷守恒有 c(H+ +) + 2c(Ba2+ +)=c(CH

19、3CO() + c(OH) ), 2c(Ba2+ +)=c(CH3COO),推出+ID x _7c(H )=c(OH ),溶液显中性,则 Ka=c(CHCOO)xc(H )/c(CH3C00H)=10 x2b/(a 2b22b)。9. P0C1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实验室制备P0C1 并测定产品含量的实验过程如下:I.实验室制备 P0C1。采用氧气氧化液态 PCI3法制取 P0C3,实验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略)如图 15:ABC讣资料: Ag+SCN=AgSCN :Ksp(AgCI)Ksp(AgSCN);2PCl3和 P0C1 的相关信息如下表:物质熔点/C沸点/C相对分子质量其

20、他- 9 -PCl3-112.076.0137.5两者互溶,均为无色液体,遇水均剧烈POC32.0106.0153.5反应生成含氧酸和氯化氢B 中所盛的试剂是 _ ,干燥管的作用是 _。(2) P0C13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装置 B 的作用除干燥 0 外,还有 _ 。(4)反应温度要控制在 6065C,原因是: _ 。II.测定 P0C3产品的含量。实验步骤:1制备 P0C1 实验结束后,待三颈瓶中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30.7g P0C13产品,置于盛有 60.00 mL 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 00 mL 溶液。2取 10. 00 mL 溶液于锥

21、形瓶中,加入 10.00 mL 3.2mol/L AgNO3标准溶液。3加入少许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4以 X 为指示剂,用 0.2 mol/L K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 AgNO 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10.00mLKSC 溶液。(5)步骤中加入硝基苯的作用是 _ 。步骤中 X 为_。反应中 POC1 的百分含量为 _ ,通过_(填操作)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答案】 (1). 浓硫酸 (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3).POC3+3HO=hPO+3HCI (4).平衡压强、观察 Q 的流速 (5).温度过低,反应速度太慢;温度过高,PCl3 易挥发,禾 U 用

22、率低(6).防止在滴加 KSCN 溶液时,将 AgCl 沉淀转化为 AgSCN沉淀(7). Fe3+(8). 50%(9).蒸馏【解析】(1)参与反应的氧气必须是干燥的,因此B 中所盛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干燥氧气;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未发生反应的氯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 而使 PCI3水解;(2) PC13遇水会发生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PC1+3H2O=3HCI+HPO; ( 3) B 装置导管和大气相连,则B 的作用还有平衡压强、观察Q 的流速;(4)由于温度过低,反应速度太慢;温度过高,PCl3易挥发,利用率低,所以反应温度要控制在 6065C;(5

23、)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覆盖氯化银,防止沉淀转化生成AgSCN 而导致数据不准- 10 -确。如无此操作,部分 AgCl 沉淀会转化为 Ag+,使所测 Cl 元素含量将会偏低;(6)由于是用 NHSCN 溶液滴定溶液中过量的 Ag+而 Fe(SCN)3溶液是血红色溶液,所以可用含有Fe3+的NHFe(SO2溶液作指示剂,当溶液中 Ag+反应完全后,再滴加的NHSCN 溶液就会与溶液中的Fe3+#用,使溶液变为血红色,即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30s 不褪色;(7)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关系式可知 POC33HCl3Ag+, n(Ag+)=0.032mol 0.002mol

24、=nQIx 153 J x 0.03mol , n(POCIJ= 0.01mol,所以三氯氧磷的含量为-_.100,50,.;由于 POC3能溶于 PCls,二者在室温下都是液体,而且二者的沸点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 法提高产品的纯度。10.碲是 VIA 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地应用。(1)TeO2是两性氧化物,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或强碱。TeQ 和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碲酸(HsTeQ)是一种很弱的酸,Ka 仁 1X10-7,该温度下,0.1mol/L H6TeO 的电离度 a 为_ (结果保留 1 位有效数字)。- 11 -(3)从粗铜精练

25、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6:1已知加压酸浸时控制溶液的pH 为 5.0,生成 TeQ 沉淀。如果 HSQ溶液浓度过大,产生的后甲.日果_ 。2_ “加压酸浸”中为什么要加压? _3对滤渣“酸浸”后,将 Na2SQ 加入Te(SQ)2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固态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还原”得到固态碲后分离出粗碲的方法是 _ ,对粗碲进行洗涤,判断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_。已知阳极泥中 Ci2Te 的含量为 a%贝 U m 吨阳极泥理论上可制得纯度为n%的粗碲_吨。【答案】 (1). TeO2+2OH=TeO +H20 (2). 0.1% (3).

26、TeO2会继续与酸反应,导致TeQ 沉淀不完全(4).加快溶解速率,有利于反应向生成TeQ 的方向进行(5). 2SO3Te4+2H2O=T3 +2SO42-+4H+(6). 过滤 (7).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b 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洗涤干净(8).-【解析】TeO2是两性氧化物,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 NaTeQ 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TeQ+2OH=TeO2-+HQ(2)H6TeQ H5TeQ-+M起始浓度(mol/L) 0.100变化浓度(mol/L) 0.1a0.1a0.1a平衡浓度(mol/L) 0.1(1-a)0.1a0.1aKa1= 1X10

27、-7=/,解得:a=0.1%;TeQ 会继续与酸反应,导致 TeQ 沉淀不完全;加TeQ 的方向进行;NazSO 加入 Te(SQ)2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固态碲,同时生成 NQSQ,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SO32一+T+2H2O= TeJ+2SC42-+4H; IFe的原因是 铜失去 1 个电子后为 3d10,轨道为全充满,相对较稳定,再失去电子较难;而铁失去 1 个电子后为 3d64s1,再失去电子相对较易- 14 -(2)尿素分子中 C 原子形成 3 个b键和一个n键,杂化方式是 sp2; Fe(川)提供空轨 道,配体HzNCONH 中的两个 N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NQ)3中“H2NCO

28、NH”与 Fe(川)之间的作用 力是配位键;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O中心原子 N 的价层电子对为 3+(5+1- 2X3)/2=3,杂化方式是 sp2,推测 NQ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3)硫氰酸(H-S-C 三 N)和异硫氰酸(H-N=C=S 沸点较高的是异硫氰酸(H-N=C=S ,该分子中 N 原子电负性较大,且存在 N-H键,具备氢键形成的条件,易形成分子间氢键。(4) FeCb 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说明 FeCb 沸点低,分子极性小,具有分子晶体的特点为分子晶体。根据图一晶 胞中 Fe 的个数为 4, S 原子的个数为 8X1/8+6X1/2=4,故该物质的

29、化学式为FeS; (5)以铜晶胞的一个面心的原子为观察点,该平面和上下两个平面上各有四个原子与中心原子最近且 距离相等,共 12 个,晶体中 Cu 原子的配位数为 12; 4 个铜原子的体积 4X4 na3,晶胞的边长4 j为 4aX /2,故空间利用率为* -“点睛:(2)尿素分子中 C 原子形成 3 个b键和一个n键,杂化方式是 sp2; Fe(川)提 供空轨道,配体 HaNCONH 中的两个 N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NQ)3中“H2NCONH”与 Fe(川)之间 的作用力是配位键;不容易叙述到位,是答题难点;(3)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 沸点较高的是异硫氰酸(

30、H-N=C=S ,该分子中 N 原子电负性较大,且存在 N-H具备氢键形成的条件,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形成的条件不容易分析到,是思考的难空间利用率与立体几何相结合,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是难点。a键,占;OOCH.【化学一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2.- 15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6 -(5)分子 C 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种含有3 个六元环的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ORROH /,则由乙醇、甲醇为有机OR(填序号)。加成反应消去反应3取代反应4氧化反应5还原反应写出制备化合物的最后一步反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B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不包括 B)。

31、与 B 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苯环上的取代基不超过2 个。【答案】ABC (6).(4).(7). 9 (8).(5).(2)DTE的反应类型是(3) X 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物质中所有原子均可共面C.在水中溶解度小(填序号)。D.EB. C物质可发生取代、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0H(1)分子 C 中无氧官能团的名称为命名为反应。原料制备化合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 17 -【解析】I)分子氯苯甲醉:(2)由D、E的第构可知,D中氨基中H原子被取代生成D属于取代反应;(3)对比DE的结构确定X的结构简式为IOL f:4 A.苯环和醛基均是平面形结构T则A物质中所有原子均可

32、共面,負正确;B.(:物质中含有苯环、氨基、按基和氯原子,可发生取代、氧化、还原反 应,Gift;UJ含有瞇键,在水中溶解度小,匸正确;D.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 互不相同.该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E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即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D错误,答案选ABC;5()两分子C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产物,该产物分子中含有3个六元环,则发生取代 反应,生成-CO-NH-ii构,CI NH2CN.苯环上的取代基不超过2个t应该是一个或二个,如果是二个则苯环上有邻、间 及对位三科4青况;如果是苯环只有一个取代其应该只用一种給构,如果是二个取代其,则可能是一匚I与丿样在间位与对位二种结构;可能是一出与戈!b 有三种结构r可能是一CN与有三 种情况,共9种;(7)乙烯与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再水解生成乙二醇,甲醇催化氧化 生成HCHOt最后乙二醇与甲醛反应生成9 ,构成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合成路线流程图 ClfcBiCHjBr -HCKHz-CHiOH-最后一步反应的方程式为HOCH2CH2QH+HCHQi点睛: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