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_第1页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_第2页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人民法院的主题,人类社会 也将步入典型的信用时代。古语云: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现代公民立足社会的道德基 石,公民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恪守自己的信用,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生存理念。目 前,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危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某些无形的道德资源 尤其是信用资源的匮乏问题却令人堪忧。依我之见,“信用”可能是时下中国人最稀缺的 一种道德性资源,中国实际上正面临着几乎整个社会都陷入一种集体性的尴尬局面,因 而警惕、强化信用意识和倡导信用至上实属当务之急。一、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适用的必要性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

2、道德规则,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 任感,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 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市场经济其实是最为典型的信用经济,信用堪称市场经 济真正的道德基石。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信用已经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缺 的“无形资本”,恪守信用乃是每个人应当具有的生存理念之一。人或许可以没有信仰, 却不可没有信用,没有信仰的人是凡俗的,而不讲信用的人则是“丑陋”的。在这个道德 失重的“无根的年代”,人们似乎已经对充斥在周遭的坑蒙拐骗习以为常,现在在一些地 方搭讪着贩卖假文凭、假证件的现象已经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我并非漠视善良、纯朴等 中华民族源

3、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只是想正视和反思“坑蒙拐骗”甚至“坑熟”成为不少中 国人生财之道这一现实。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问题,除了重视以崇尚“信用至上”为 核心理念的道德说教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应当建构维护信用的制度,无形的信用有赖于 制度这一有形屏障的呵护。 信用问题并不局限于消费信贷之类的经济领域,信用的重要 性在法治领域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一种社会病的也早已侵入法治领域,法院裁判文书之 所以“执行难”,与被执行人不讲信用、不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有很大的关联。难怪西方 司法界人士往往对中国法院“执行难”问题感到匪夷所思,在他们看来,当事人自觉履行 已生效的裁判文书的义务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将使自己置于丧

4、失信用的尴尬境地。对于笃 信“信用高于一切”这一常识性理念的大多数西方人而言,恐怕没有比丧失信用这一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资本更为糟糕的了。然而,在我们国家,不少“债务人”往往比“债权 人”还理直气壮、悠闲自在,为讨债磨破嘴皮跑断腿的债权人有时甚至要对债务人提出的 要求百依百顺,生怕得罪了对方可能出现“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后果。这种咄咄怪事也 从一侧面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何等匮乏。同样法律授予当事人诉权,意在其权利遭 到侵害时得以寻求法律救济,但在司法实践中,不乏有当事人滥用诉权,违反诉讼目的, 恶意诉讼,将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列为被告,或起诉在程序上是合法的,但在实 体上没有胜诉证

5、据,纠缠法院和相对方当事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均 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 在私法领域,尤其是在民法的债权理论中,诚实信用原则占 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必须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为之,这是民法对 权利义务实现所作的要求。诚实信用原则最先是在民法的债权法中得到肯定,但是到了后 来已经不分公法和私法,不分实体法和程序法,而适用于不同的法律领域,并成为高层次 的理念为人们所信奉和遵循。在民事诉讼领域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 步完成的,在法律社会化的演变过程中,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得以接 受并最终确定下来。诚实信用原则已经渗透到诉讼的各个民事诉

6、讼程序之中,不仅在审判 程序,就是在执行程序、破产程序等,法官都在积极地、频繁地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以解决 新产生的复杂纠纷及法律问题。在民事诉讼立法方面,各国对诚实信用原则相关的真实义务作了具体的规定。1885年的奥地利民事诉讼法、19X)年的匈牙利民事诉讼法和1933年 修改的德国民事诉讼法都规定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恶意陈述虚伪事实,或妨碍对方当事人的 陈述,提出无理争辩及提出不必要的证据时,法院可以处以罚款。美国的联邦民事诉讼规 则、日本民事诉讼法、时期的民事诉讼法也都有类似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 的法院在民事诉讼实践中逐渐扩大了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二、我国民事诉讼中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7、的依据 第一、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使公法和私法能够相互弥补。在相互依 存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之间的权益冲突和纠纷的发生,最终的解决要依靠国家以公法即民 事诉讼的方式来达成。诚实信用作为道德规范,当它被私法吸收和确立为私法原则后,对 私法的机能起到很大的弥补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法也逐渐借助私法确立的诚实信用 原则来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民事诉讼法是国家以审判权的方式介入民事纠纷,并由法院 代表国家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权威判断,使得民事纠纷的解决完全变成由国家进 行审判的公法关系,可见,为私法所采用的诚实信用原则对公法的补充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扩大法官的审判裁量权。在私法领域导入道德规范,

8、是为了弥补法律功能的不足。 但是,道德规范的法律化过程中,固然需要具体化为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条文,也需要伸缩 性很大且适应性更强的原则性条款。作为指导性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自然为法官扩大裁量 权,应付新类型案件和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扩权运作的手段。第三、确保判决效力的需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判决的既判力。既判力的根据在于确保国家的审 判权威,保障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辩论机会、攻击防御机会,最终使他们服从于在充分 程序保障下的审判结果。诚实信用原则在程序中,将直接约束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时间、 方式以及内容。当事人既然不能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就要对此承担责任,其表现就是应对 判决既判力的尊

9、重。三、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主体对象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基础在于民事诉讼程序中 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存在诉讼法律关系为基础。在这些关系中,诚实信用原则 的适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各个主体。首先,是 课以当事人以附随义务的机能,例如对事实等的说明义务。其次,阻止滥用权利的机能。 再次,是基于不可能期待对权利加以限制的机能。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实施矛盾的 诉讼行为。例如,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当事人之间必须相互负担相应的义务,如不得妨 碍对方的举证等。如果当事人懈怠履行义务,法院基于法律安定性的要求,可以课以当事 人以一定的责任。另外,判断是否

10、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其权限无疑属于法院。而且,滥用 诉讼权利,也应包括当事人与法院形成的审判法律关系中的诉讼权利。因此,诚实信用原 则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各个主体。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形态 第排除不正当形成的诉讼状态。当事人为了个人自己的利益,恶意利用法律漏洞,或者不当 地妨碍对方当事人有效地实施诉讼行为,从而形成有利于自己损害他人利益的诉讼状态时, 对方当事人对此可以提出异议,法院也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否定一方当事人已经恶意实 施的诉讼行为。例如,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审判管辖法院,故意变更义务履行地或修改 合同履行地等。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基于地方保护主义,不当地利用

11、职权, 或者故意规避法律规定,制造出一些不正常的诉讼状态,通过乱列第三人扩大管辖权的范 围,也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背弃和违反,应予以排除。第二、诉讼上的禁反言。主要是 防止一方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之间出现前后互相矛盾的诉讼行为,从而损害对方当事人 的利益。例如,在诉讼进行中,在程序内或者程序外,一方当事人先实施了一定的行为(先行行为),令对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深信不疑并实施了诉讼行为后,已实施先行行 为的当事人一方又作出与先行行为矛盾的行为(后行行为)时,就有可能会危害后实施行 为的当事人。如果该矛盾行为会侵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法院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否定 后行的矛盾行为。再如,一方当事人基于某

12、事实提起诉讼,并极力证明事实的存在后,对 方当事人在肯定该事实存在的同时,也基于该事实提起别的诉讼请求,并极力作了举证, 但先起诉者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否认了原来主张的事实,这是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的。第三、诉讼上权利的失效。当事人一方懈怠行使诉讼权利,长期没有行使的表示和 实施相应的行为,致使对方当事人以为已经不会再行使,而实施了一定的诉讼行为时,方 开始行使该项权利,并导致对方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应作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予以否定。 第四、诉讼权利滥用的禁止。诉讼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加以行使民事诉讼法赋予的权利, 意图拖延诉讼,或者阻挠诉讼的进行。例如,滥用程序异议权、回避申请权,或者在诉讼 进行过程中,不当地提出证据,或者在诉讼程序将要结束时,要求传唤新的证人等等,法 院可以引用诚实信用原则予以制止。总之,法官判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