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1)_第1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1)_第2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1)_第3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1)_第4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雨果,法国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羊脂球。B.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是条件复句。C.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D. 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其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 己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答案】B【解析】【分析】A.羊脂球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C罗贯中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D.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

2、说, 孔乙己是该篇小说的主人公。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以及复句语法知识的辨识能力。解答时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包括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等。复句语法抓关联词或看句子内部的关系来判定。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 ”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 ”“ 会元 ”“ 状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B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 ”指的就是升官。C唐

3、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 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 试的时候正确答题。3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4、 诫子书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中的“书 ”“ 说 ”“ 铭 ”“ 记 ”“ 序 ”“ 表 ”都是古代的文体。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小满之后是芒种,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 雪。C.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如: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D.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湖北武汉的黄 鹤楼(因崔颍的黄鹤楼而闻名)、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 名)。【答案】B【解析】 【分析】ACD表述正确。B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5、秋处露秋寒霜 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 廿三。由此可知,立秋之后是处暑, 大雪之后是冬至”。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 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 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4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 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 形象。

6、B.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上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 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D.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 诗史”。【答案】B【解析】【分析】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故选 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 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

7、等。回顾所读文章的 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5 .九年级学生小英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文学问 题。若有以下四个文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A.不惑岁月出.豆蔻年华C.而立之年川D.弱冠一族【答案】B【解析】【分析】A.不惑之年是四十岁。B.豆蔻年华指十四五的女孩子。C而立之年指三十岁。D弱冠指男子成年二十岁。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 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

8、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常用“阴 ”、 “阳 ”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 ”,山北水南称为“阴 ”;古人还常以“丝竹 ”代表音乐。B. 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C. 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D.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 “四六文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伉俪指夫妻,不是朋友。其它别称都对。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

9、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 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B. 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C. 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先祖,祈求丰 收。D.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 八点左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A.正确;B.正确;C 有误;春社,中国古老的传

10、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灶神,祈求丰收。D.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 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8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我们已经学了韩愈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B. 艾青因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

11、取胜利美好愿望,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自由体诗的代表。C. “迁谪 ”是贬官的意思。“迁 ”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 ”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 ”指的就是升官。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周树人的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写于“九一八 ”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强自信的呐喊。【答案】A【解析】【分析】A韩愈的小石潭记”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

12、积累。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答案】B9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杜牧清明)(赵师秀约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元日)【解析】 【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B.没有写传统节日。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D.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节。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

13、、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10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睢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C. 我国古代有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桑梓指故乡,须眉指男子,玉兔指月亮,布衣指 平民,汗青指史册。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是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答案】D【解析】【分析】D.有误。威尼斯商人

14、是他的著名的戏剧作品,这是一部喜剧、多幕剧。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11 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 )【讲故事,析对联】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三闾大夫”指 。 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2)【思传统,话屈原】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

15、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答案】( 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 ”,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解析】【分析】(1)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

16、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可知 “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 ”,下联 “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 ”又 “得正 ”,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

17、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 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

18、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故答案为: 1 、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 ”,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 “口字旁 ”。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

19、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形着手。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

20、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12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安石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诗写的是春节。B. “处 ”有止息之意,“处暑 ”代表炎热的暑期即将过去,它的前一个节气是白露。C.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是与十二地支及人的出生年份相对应的十二种动物,如申对猴,酉对鸡。D. 王明捧着一幅字画送到李老师跟前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答案】B【解析】【分析】B 项考查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处暑 ”的前一个节气是“立秋 ”,后一个节气是 “白露 ”。故 B 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把握,注

21、意传统节日、辞的把握。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及谦辞、敬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阅读 ”,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敝、鄙、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陛下”等。C. 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 年创作的一部历史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也安排了大段独白来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D. 即席讲话有时与学习水平高低关系不大,却与能否熟练运用即席讲话的技巧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分析】B错误,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尊称。是敬称,不是谦称。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敬

22、辞的掌握情况。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常见的敬辞有:令 字一族,拜 字一族,奉 字一族,子 字一族,惠 字一族,恭 字一族,垂 字一族,贵字一族,高字一族,大字一族,敬字一族,请字一族,屈字一族,光字一族,俯字一族,华字一族,老字一族,叨 字一族,雅字一族,玉字一族,芳 字一族,贤 字一族等。14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乐曲是五声音阶,这“五音 ”就是宫、商、角、徵、羽。B. 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成年是二十岁,称为弱冠。C. 我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古代官员被贬称为“左迁 ”,升职称为“右迁 ”。D. 古代拿十二种动物来配

23、十二地支,其中寅为羊,未为虎。【答案】D【解析】【分析】D 项有误,应该是:寅为虎,未为羊。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及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文化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多读课外书籍,有意识地记诵一些文化常识,并结合具体作品加深记忆达到理解。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关键是要多读文化典籍。15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 )【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 ”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

24、感受。(2)【文学中的 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3)【生活中的 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 他。【答案】 (1)我从 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 远流长。或我从 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 的酒香。(2)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

25、兵权;醉打蒋门神(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 意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积累的

26、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 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故答案为:(1)我从 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 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 的酒香。(2)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 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3)叔叔,酒驾不

27、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点评】(1)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 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甲骨文、篆书、隶书的“酒 ”字,都表示是一个象形字,左边是水,右边的“酉 ”字代表盛酒的容器。从书法中的“酒 ”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

28、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相关诗句很多,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一唐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借问酒家何处有 一一唐杜牧清明;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 与羌笛一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 绎千古传奇。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的菊花和酒。( 3)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说清楚饮酒开车的危害,从安全和守法的角度

29、劝说,不能偏离“酒后不能开车”这一劝说主题。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它始终 ch立 不变,巍峨庄严,是最可靠白支持。水有德,它恩ze万物,惠及生灵,海纳百川。智者如水般通透,明察秋毫;仁者若山般静默,慷k&豁达。 诗中有山一一 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感慨“ , 和杜 ”甫 的 “会当凌绝顶 , 一览 众 山 小 ”有异 曲同工之妙;杨 万 里 在 山 中 领悟哲思:“ ,一山放出一山拦。 _” 诗中藏着水 一一“轻 舟 短 掉 西湖 好,绿水逶迤”是 江 南 水 的 婉约柔和;“ , 是孟浩然眼中洞庭湖水的浩渺壮阔; ”“先天下之忧而

30、忧, ” 则是范仲淹远眺洞庭湖抒发的博大胸怀。 山水一相逢,更衍生出无尽的诗情画意。李白送友人时邂逅了色彩明丽的山水“ , 白 水 绕 东 城 ” , 谭 嗣 同 借 潼 关 山 水 抒 怀 “ , 。 ”( 1 )根据拼音写出第 段中相应的汉字。ch u z ek a i立 恩 慷 ( 2)根据提示,默写出段中的名句。 诗中有山一一 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感慨“ , ”和杜甫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杨万里在山中领悟哲思:“ ,一山放出一山拦。_” 诗中藏着水 一一“ 轻舟短掉西湖好,绿水逶迤” 是江南水的婉约柔和;“ , ”是孟浩然眼中洞庭湖水的浩渺壮阔; “先天下之忧而忧

31、, ”则是范仲淹远 眺洞庭湖抒发的博大胸怀。 山 水一 相逢, 更衍 生出 无尽 的诗情 画意。 李白 送友 人时邂 逅了色 彩明 丽的 山水白水绕东城”,谭嗣同借潼关山水抒怀 工 (3)下列关于山水的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山南水北为阳,所以山阴是在会稽山的北面,而富阳应该在富春江的北面。B.端午节常有于江河赛龙舟的习俗,而重阳节则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C.蓬山”常指神仙居住的蓬莱山,山门”是指佛寺的外门,河干”是河岸的意思。D.山行六七里”和 山间之朝暮也”中的 山”意思是一样的,都指琅哪山。【答案】(1)矗;泽;慨(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政入万山围子里;八月湖水

32、平;涵虚混太清(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后天下之乐而乐;青山横北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 解平(3) D【解析】 【分析】(1)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泽”不要写成 择”或 驿”等,概”不要写成概”。(2)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及理解默写,注意 遮、撼、潼”的写法。(3)山行六七里”中的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中的意思,山间之朝暮也”中的 山”是名词,大山。故答案为:矗;泽;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政入万山围子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后天下之乐而乐;青山横北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 平D【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

33、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 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 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 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 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 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

34、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 寸”。寸”的小篆字形为 周,言”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 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尺”的小篆字形为 堀”,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挂”(读作zh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挂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材料二)喉腹总粒活今对发(1)材料一中对 号“和 尺”两字的解说有什么作用?(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

35、邹忌修八尺有余”,隆中对说诸葛亮 身长八尺两文中的 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一样吗?请根据材料二说明理由。【答案】(1)举例子,说明古人选择度量衡词近取诸身”的基本准则。(2)不一样。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这两个时代一尺折合的厘米 数不同,战国时期是23.1,三国时期是 24.2,所以两文中的 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不一样。【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一,由 例如可知,寸”和 尺”是作者举的例子,所以可 以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入手分析,作用是: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选取诸物,近取诸身中的近取诸身”,据此即可解答。(2)阅读材料二,根据材料二的表格中的数据,观

36、察数据找出规律,可以发现,随着朝 代的发展,一尺的实际长度越来越长。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文章,隆 中对是三国志中的文章,因为战国和三国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战国时期是23.1 ,三国时期是 24.2。故答案为:举例子,说明古人选择度量衡词近取诸身”的基本准则。不一样。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这两个时代一尺折合的厘米数 不同,战国时期是 23.1,三国时期是24.2,所以两文中的 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不一样。【点评】 考生要熟读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和中心。联系上下文内容,运用掌握的知识 进行回答。考生遇到文段中的图表时一定要进行分析,根据图表给与的提示进行比照,就能够发现

37、 问题,归纳结论。18 .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A.耳顺年体健身康 B.花甲岁神清气朗 C庆古稀福如东海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贺生辰寿比南山D.贺生辰寿比南山庆古稀福如东海(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答案】(1) B(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解析】 【分析】(1)古稀之年”是七十岁,而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很显然不合适,故排除CD。对联要求上仄下平,朗”是仄声, 康”是平声。故排除 A。故选B。(2)针对叔叔喝醉的事实和酒后驾车的危害劝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得体,简洁、连贯。故答案为: B; 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