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_第1页
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_第2页
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无论是非洲的狮子与鸵鸟, 还是亚洲的老虎与孔雀, 几乎世界各大洲的珍禽异兽, 在历 史的长河中都有不少传奇式的记载。被称为“竹林隐士”的大熊猫更是如此,浩如烟海的中 国古书中,大熊猫的美名有貔貅、貊、黑白熊、竹熊、银狗、食铁兽 , 它的许多神秘和传 奇的记载都说明了大熊猫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 而且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 是吉祥友 谊的象征, 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而今, 作为国之珍宝的大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的动物明 星,全球野生生物保护的标志和旗帜。 然而“和平使者” 的命运并非如其名一样安详、 平和, 而是历经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 本文就大熊猫在历史上的分布

2、与变迁进行了初略的探讨。生活习性大熊猫喜欢居住在群山环抱的幽谷、阶地、缓坡和平台上,这里土质肥厚,森林茂密, 幽竹青翠,空气清新,避风而恬静,年降水量在 1000mm 以上,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 6.26-17 摄氏度,积雪期长达 4-5 个月。大熊猫还喜好饮甘泉,在它们的家园总有潺潺溪流。 在如此的仙境中,大熊猫生活得幸福而安详。大熊猫的食物却是十分的特化: 以竹为生。 一生中食物 99都是竹类, 而主要的仅有 6 种。大熊猫的食物单一化严重, 但是其食量却大得惊人。 一只成年大熊猫平均一天要吃 15-20 斤以上的嫩竹。其实这一点也好理解,因为大熊猫只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类为食,要维持

3、 它庞大的体型及其活动就必须成天地进食。 然而有一点是我不得不提到的, 大熊猫最爱的竹 类是箭竹, 可是箭竹具有有性和无性交替的繁殖方式, 大约每 40-50 年, 箭竹进行一次有性 繁殖,即开花枯死,并要十多年方能恢复更新,这对大熊猫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70 年代 和 80 年代岷山、邛崃山竹子大面积开花就曾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大熊猫的分 布范围逐步缩小就与此密切相关。历史分布与变迁早在 1869 年,法国的戴维神甫起就已在探讨大熊猫的起源问题, 并给它正式取名为 “大 熊猫”。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学者邱占祥和祁国琴在云南禄丰的晚中新世古猿的地层发现了大 熊猫的祖先型化石,这为破译熊

4、猫起源的千古之谜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从已经发现的化石来看,在更新世中晚期(距今约60 万年),大熊猫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并广泛分布于现今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 省市北京周口店、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国外的越南和缅甸。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仰韶文化中期,河南的西南山区,浙川县下王岗遗址中,就发现过 大熊猫上颌骨和牙齿。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提到的异兽将近 40 种,首先就罗列了 貘(即大熊猫)等。这和当时的气候环境是分不开的,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温暖起, 后者又恰为第二个温暖期(主要表现

5、在黄河流域冬天结冰期短,梅树与竹类的广泛分布) 。 这时关中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而河边溪畔有普遍生长有茂密林带和竹丛, 所以大熊猫的活动 是非常活跃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大熊猫在山西、 河南等泛北部地区仍还存在。 陆绩注释 毛诗 时, 引王会篇 说;“屠州有黑豹、白豹, 今出建宁郡, 毛黑白, 臆似熊而小” 。说明三国以前, 陕西合阳以东(屠)尚有。陆绩在注释貘时,又说: “辽东人谓之白罴” ,这里说的辽东就是 指汉水东北一带,即山西、河南等地,与宋罗愿在尔雅翼中,所说的貔“出貉国”相类 同, 均泛指的北方。 但它们在北方又消失较早, 在此之后就未出现在北方发现有大熊猫的记 载了。这是因为从

6、公元初到 600 年恰为我国第二个寒冷期, 这一时期历经东韩、 魏晋南北朝。 天气的寒冷使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竹类,在北方逐渐减少,由此大熊猫也随之南迁。唐太宗曾在丹霄殿设宴给十余有功之臣赏赐貘皮, 而白居易在 貘屏赞 中又说它生于 南国(神异经中也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其粪可为兵器,毛黑如漆,按此即王会所 云玄貘者也” )。因此,可以说,在唐代从西安至江南一带可能尚有分布。对此,从我国的气 候变迁上也可以得到证实,公元 600 年到 1000 年的第三个温暖期,贯穿了隋代到盛唐直至 北宋初年。“桔过淮而为枳”的常识在这时被打破:李德裕瑞桔赋序记载,唐武宗时 宫中的桔树结出了果实。可见,当时温

7、暖潮湿的气候还是适合大熊猫生活的。到了明清之际, 正逢我国第四个寒冷期的到来, 大熊猫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到了中国的西 南地区和一些亚热带山地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所说“哀牢 夷出貊兽”做了响应:称“黔蜀中有之” 。明末冯梦龙、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记载在楚 国云梦(今湖北江陵一带)见到了貘(三十五回) ;明万历湖北的归州志 (指今秭归县) 记载产貊, 明嘉庆 巴东县志 亦记载产貊。 清乾隆时湖南 直隶澧州志林 记载“貊多力, 好食竹,皮大毛粗,黄黑色,可为鞯寝之,有警则毛竖,永定间有之(指今大庸县)。”在乾隆时也在四川东南酉阳直隶总志中记载“貘,食铁兽也,国(指清)初时,州北小坝等

8、 地有之”。从以上几种方志,可以看出,它们一直持续到 16-19 世纪,从川东南、湖南西北, 到湖北西南的武陵山北段, 经巫山, 到湖北西北和川东北的大巴山等地, 都曾广泛地分布过 大熊猫。综上所述,从古籍和方志中可以看出,近 2000 年来,华北地区都河南;西北地区的陕 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西南地区的云南和贵州,以及四川盆地东南和东北缘等地, 当大熊猫分布范围缩小的过程中,这些地区曾经残存过一段时间。现代大熊猫的分布逐步局限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陕西秦岭南坡、 甘肃南部向青藏高原过 渡的亚热带山地,从南向北,包括四川境地的凉山、大相岭、小相岭、邛崃山、川甘交界的 岷山和陕西秦岭南坡等六

9、大山系, 被汉水和长江上游的嘉陵江、 涪江、沱江以及岷江等支流分割成 30余块,在川、陕、甘省内 43 个县分布着,其总面积迄今仅 11000 平方公里左右。争取谁的生存空间由于长期自然环境的变迁导致的大熊猫分布逐渐缩小,对此, 我们无能为力这也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然而,人类活动半径的不断扩大却是危及大熊猫生存空间的致命要素。人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大自然的剥削与征服。 “生生不息”的大自 然如今已是岌岌可危 , 被誉为“国之珍宝”的大熊猫就是诸多牺牲者之一。人类砍伐森林, 采伐树木, 使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逼迫大熊猫开始大面 积向西人类还不能触及的蛮荒之地退缩。

10、这种退缩虽然发生在近一、二千年,但是,急 剧渐缩是在近一、二百年,特别是近五十多年以来更为严重(从 50 年代到 90 年代,仅 40 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 4/5 )。就连最后仅存的六大山系森林也遭到人类无情的采伐, 其后果不仅是大大侵占了大熊猫的生存空间, 还剥夺了大熊猫的食物来源: 大量的采伐森林 使竹子开花所结的种子缺乏湿度而无法发芽 ,人类的另一个举动就是在进行伟大的现代化过程之中大搞交通建设更进一步地侵 占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一再分割,已成为若干孤立的“岛屿” ,各山系的 大熊猫种群已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不少地区的大熊猫已经完全失去了进行种群间基因交换的 可能性,而被彻底的孤立。 如此一来, 势必造成大熊猫近亲繁殖致使物种退化的恶性循环 , 历史悠久的大熊猫跨过了漫长的岁月, 一直生存到今天, 在这个过程中, 不知历经了多 少磨难,它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活力使人感叹 , 而它目前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 局面又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关注,它的命运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 “善待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