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1页
文言文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2页
文言文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3页
文言文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4页
文言文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作品介绍】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 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 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 通过盛与衰,兴与亡, 得与失, 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 北宋 欧阳修呜呼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 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

2、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3、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注释】伶官: 伶, 戏子, 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 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组:丝带,这里指绳索。抑:还是。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乃:你,你的。函:包容。忽微:极细小的东西。【译文】唉 ! 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

4、造成的吗 ?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 “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 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 等到仇敌

5、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 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 到他衰败时, 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

6、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解析】欧阳修的政论散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证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意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文章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笔力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语言婉转流畅,表达情见乎辞,篇幅虽然短小,却是一篇博兔而用全力之作,是“古文”中的名篇。一、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紧扣,中心突出。在文中,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 内容更是没有正面地直接地写伶官,表面上看似乎文不对题,实际上文题与内容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们的事迹在传内

7、已作了详细叙述,所以“序”中就不必重复。 庄宗的衰败则正是由伶官引起的, 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论国家盛衰之理,以史论事, 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及评论上。当然,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 把伶人的乱政和庄宗的兴亡及国家的盛衰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突出了中心,又扣住了题意。2、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脉络清晰,材料安排井然有序。文章涉及了许多史实,头绪纷繁,如晋王与梁、燕、契丹的交恶,临终遗言,庄宗灭梁亡燕等,但由于用“矢”字为线索,把上述各事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来娓娓动听,一气呵成。大体线索是“赐矢藏矢请矢负矢纳矢还矢, 叙事线索分明,材料安排井然有序。文章

8、主要论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说明国家盛衰,在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第一节开门见山,提出见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径直点明盛衰缘于人事,并用反诘句式,加重正面肯定的力量。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历史事实,明确立论的依据;第二节第三节具体分析论据。先说庄宗恪守父命,终于报仇雪恨,夺得天下,证明成由人盛亦由人。次写庄宗逸豫致败,由盛而衰,终失天下,国破家亡,证明衰也由人,败也由人。由此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教训,点明上文所说“人事”的内涵,进一步证明了盛衰由人的道理 ;第四节中,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

9、独伶人哉?”这样高度概括的语言结尾,以问句结束,把庄宗的教训由此及彼,推而广之,深化了中心,并收束全篇。如此,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 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3、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在语言特色上,具有“语言委婉, 气势旺盛”、“文笔酣畅, 波澜起伏”和“平易自然, 简约凝练”三个特点:1. 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

10、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 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 一叹再叹,以叹始终, 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 多用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 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旺盛。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五代史伶官传序: “抑扬顿挫, 得 史记神髓, 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后来做史论的人往往学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2. 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

11、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上三矢”的叙事, 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赞叹, 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 继而步步紧逼, 设疑问、 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 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3. 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 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祸

12、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4、 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论证方法,即文章的表达技巧上,具有正反对比,说服力强的特点。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晋王临终授矢庄宗, 告以遗恨,要庄宗不亡世仇,完成遗志。庄宗重任在肩,惟恐辜负先人之托,用兵时负矢在前,身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可他大功告成后,便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弛,衰败继之。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的情景, 与其败时“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的惨象对比, 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 显示出成败由人的

13、道理,显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其中,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不断推出警戒性的断语,如“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完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并引用 尚书上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对中心论点印证。两个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更是用得发人思考。前句以反问否定了得难失易,后句用“自于人”三字,与开头“岂非人事哉”呼应。 至此作者还不止笔,而是援引古训,进一步追本求源,明确指出“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使论点进一步得到强化。【背景简介】文中所议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长子,是五代的风云人物。李克用在临终之前,以三矢付

14、庄宗要他报仇,叮嘱切切。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嗣位,他谨记父亲遗言,讨刘仁恭, 伐契丹, 灭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权。但称帝后却沉迷于奢侈享乐的生活,宠信伶人,不问国事。四方藩镇见伶人被宠爱,纷纷贿以财物,谋取私利。而那些正直的臣僚因不肯行贿,为伶人谗言所诬陷,竟无辜被杀。后唐国政于是日趋衰败,动乱接连而生,李存勖本人最终也死在他极为宠信的伶人郭从谦的手中.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 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作者介绍】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 今属江西) 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仁宗天圣八年(1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