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 年 4 月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曹华娟、卢春霞、刘小钊第一部分背景一、区域(一) 、苏州市1、基本情况和特点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 区和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 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 平方公里。苏州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后,苏州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在20 世纪 80 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苏州成为“苏南模式 ”的重要代表。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上
2、海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苏州凭借其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和苏州新区为代表的苏州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州在国内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2、面临新的机遇、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上海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苏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3、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苏州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
3、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苏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苏州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苏州或先行在苏州大发展,将有赖于苏州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苏州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上海的发展,苏州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上海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内地和国际市场做大,苏州将另有一番天地。4、发展构想苏州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江苏省对外
4、开放的前沿和先导。在苏州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苏州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二) 、苏州西部次区域1、概况苏州西部次区域是指苏州市区京杭运河以西的沿太湖地区,由苏州新区和望亭、通安、光福、东山、西山、镇湖、东渚、浒墅关、太湖度假区、胥口、木渎、横塘、越溪等地组成,面积约为700多平方公里。在此区域中,有苏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新区) 、太湖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和浒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苏州西部次区域西依太湖,北
5、邻京沪铁路和312国道,209省道穿越全区与城市道路苏福路相接,兴建中的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北连京沪高速公路,西接苏嘉杭高速公路和 205省道,将大大缩短该区域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时间距离。西部次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区内山水相间,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山水城市的特质。2、发展目标和方向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的国内外大背景,顺应苏州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的要求,依托西部次区域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在未来五十年内,把苏州西部次区域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 旅游休闲观光、国际科研中心、大型会展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 的,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城
6、区。3、功能定位苏州市未来中心城市城区结构拓展的战略要地,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研发中心,苏州市集生产、研发、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生产、研发规划用地,旅游度假规划用地,休闲居住中心和重要的信息、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成功区域,以江南水乡和太湖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胜地。4、空间布局结构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服务、高级生产服务、特色都市工业、房地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 为主导,主要承担起生产、居住、旅游休闲和技术信息服务四大功能。根据空间分工的不同,西部次区域可以分为四大主导功能区,分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苏州新区,以
7、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太湖组团,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综合发展的浒望组团,以旅游观光、休闲服务为主的太湖旅游城。(三)、吴中经济开发区1、概况吴中区是苏州市南部分区,是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中区的经济外向度在整个江苏省处于较高水平,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国内贸易、金融、房地产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未来全区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在招商引资和体制改革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利用外资呈现出项目多、质量高和产业关联度大、聚集效应强的特点°位于吴中区的吴中经济开发区新兴主导产业快速成长,工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九五”期间对公有制企业改制的力度不断加大,以
8、个体、私营、股份制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取代公有制经济成玫闹就澹蟠蠹过盍司 玫幕盍颓绷A9。灯笠迪忠研纬梢苑 凹跋宋破贰7.闹 5.缙岛推懿闹圃煲滴蹄疾担日缭惶寤(14)揭匚途 富 必滦徒u牡任 碌闹e 档墓。迪低常 晌 箭 玫闹蹄疾棵拧br> 2、 旺山工业园吴中区旺山工业园北靠石湖景区,东接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东区,南临吴江市,西近太湖,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规划范围东依苏州市规划干道友新路、西至横泾苏旺河,北起越湖路, 与上方山石湖风景区以及国际教育园区为邻,南临太湖。该园区是吴中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区向西南方向空间拓展的新发展区,在功能定位方面规划为以发
9、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生活设施、社会服务设施想配套,具有高品质环境,具有现代化城市气息的综合片区。该园区总用地平方公里(含越溪建成区)。工业园周边道路四通八达,苏州绕城高速路的主要通过木东路和苏震桃的两处立交与该区联系。其余的主干道有友新路、石湖路、 、越湖路等,集装箱运输可直达工业园。除发达的陆路交通外,东面长桥越溪境内有一条南北向六级航道“越来溪 ”,成为主要的水上通道。吴中区旺山工业园所在各镇经济发达,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开发前景。二、项目(1) 、概况吴中区作为苏州市城市组团之一,是苏州市的南大门。为加速吴中区西南部城市化发展进程, 提升吴中经济开发区发展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为协调与
10、国际教育园在空间和环境资源合理有序发展,对该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吴中区城区西南,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旺山高科技工业园内。东至城市规划道路友新路南延伸段,西至龙翔路,南至苏州市西南绕城高速路,北至越湖路,规划用地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含用地内水面面积)。(2) 、外部条件1、自然要素越来溪:纵贯吴中区西南部区域,为石湖水系的一部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攻打吴国开凿了这条水道,故名越来溪。规划范围内的越溪镇亦因此而命名。石湖:位于规划用地东北部,是太湖的分支湖泊。上方山:又称楞伽山,位于规划区北部石湖景区内,有吴王拜将、潮音寺等著名景观。2、周边环境北部:石湖景区:位于规划用地东北
11、部,是我国江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地,要求规划建设应与其自然环境和风貌相协调。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位于规划用地的北部,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的教育园区。规划应考虑新区在路网与空间上与其相衔接。东部:吴中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以无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配有部分居住用地。部分公共设施的建设可纳入规划的副中心考虑统一建设。西部、南部:旺山高科技工业园,主要是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用地。居住、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中心区内统一考虑。西南角:规划中的天鹅荡居住区,是以别墅为主的高档居住区。区内只需配套基本生活设施,高一级的设施在本次规划用地内统一考虑。3、外部交通整个规划用地由西南绕城高
12、速路、龙翔路、越湖路及友新路南延伸段围合而成。越湖路:现状联系吴中区及苏州市区的主要道路。友新路:苏州市纵向主要的城市快速干道之一。北通苏州古城区,南接震泽和桃源。龙翔路:规划在建道路,从苏州西南绕城高速路下穿通过,到达天鹅荡居住区。西南绕城高速路:过石湖立交继续向东达苏嘉杭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有效组织和疏散苏州城市周围过境交通、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加强与浙江省、上海市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3) 、内部条件1、地形地势规划用地隶属江苏南部太湖平原,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织,湖荡、鱼塘星罗棋布。2、用地状况现状用地基本为:农田、鱼塘、河流、村落和越溪镇区。其中,水面占地较多。镇区位
13、于规划用地的西北部。村落集结成团散落分布。在镇区西南部,有越城遗址被发掘,1956 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苏州地区原始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整个规划用地的西南角现有一座220KV的变电所,规划予以保留。3、建设状况整个镇区依溪(越来溪)而建。 镇区内道路平整,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建筑质量较好,基本为两层楼房,尺度宜人,绿化良好。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参差交错,规划将予以调整。4、道路状况区内道路除了越湖路外,其余为镇区道路,呈三横一纵布局。路面平整,路宽约在20 米左右。道路绿化较好。5、环境要素规划用地内除了小石湖风景区,中有越来溪由西向北横亘而过。小石湖不仅仅是规划用地
14、内的一个景观资源,更是该区的环境调节器,与该区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第二部分理念引入 “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理念,打造越溪副中心,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重塑多样性、人性化、社区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城市生活氛围。“紧凑性原则”。本次规划将围绕核心区分片设置居住组团,适度提高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增强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成有活力的社区。“适宜步行原则”。规划强调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在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通过各种层次步行空间的设计,营造合理的车流与人行分离的步行系统,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步行系统。“功能复合原则”。规划在中心区内以公交站点为中
15、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业、办公、文化、娱乐、 服务、 绿地等多种功能,物质空间的融合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产生丰富多彩的中心区空间景观,并以这种多样性增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充分重视环境的原则”。充分利用石湖景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将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城市空间,突出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整体提升城市新区的环境质量,构筑高品质的新城市空间。一、功能定位1、城市发展要求苏州是 “古城居中,东园西区,南景北廊”的城市形态。整个城市采用“组团式 ”布局,多中心结构。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每个分区形成一个中心。吴中区作为苏州市南部分区,也在寻找着自己新的发展方向。原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吴中分区用
16、地已基本用完(包括划拨),已无法适应新的开发需要,再向南就将到达吴江市边界,因此, 吴中分区的扩展有可能向东、向西。 随着苏州市西部次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吴中区也加快了向西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速西南部的城市化发展。2、区域辐射范围吴中区西南部是吴中分区重要的扩展地。区内有著名的东山风景名胜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横泾、渡村、蒲庄等镇有着较强的乡镇工业实力和发展势头。苏州国际教育园的规划建设更是为西南地区的开发推波助澜。据此分析,吴中区在积极西扩的过程中, 原分区中心的服务能力将不能满足西南部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吴中西南地区建设一个新中心成为可能且极为必要,并且该中心等级仅次于
17、吴中城区中心。3、区域位置本次规划用地地处越溪镇,周边交通条件较好,北有越湖路,南有绕城高速路,东有苏震桃一级公路(即友新路,规划道路断面按快速路控制)。该处距离吴中城区约8 公里,距离苏州古城中心和东山西山风景区空间直线距离分别为11 和 20 公里, 是苏州市西南片区与吴中城区及老城中心联系的重要节点,亦是进入东西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地。4、环境特色将优美的周边景观环境组织到城市之中,使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构筑高品质的新城市空间。规划从区域的角度切入,分析该中心区的优势特色:顺应城市西扩、串联东西、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吴中新景。因此,本次规划将越溪副中心功能定位为:苏州吴中区西南片区中心,具有商
18、务金融、文化娱乐、 行政办公和居住功能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景观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标志性区域。体现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时空延续的现代城市风貌区。二、核心区容量为了促进旺山高科技园的发展,回避在越溪镇建设带来的高成本,规划选择在规划用地东部地段建设越溪副中心核心区。核心区的规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教育园区的被服务人口以及受它辐射的几个乡镇的规模及周围工业的发展情况。规划预测整个教育园南区学生大约有2 万人,越溪镇区人口约有2万,周边工业发展吸引的外来人口约有810 万,再加上西部蒲庄、渡村的全部和横泾的大部分人口,整个越溪副中心所服务的人口大约在20 万左右。再根据人均单项用地指标20平方米,推算出
19、整个越溪副中心核心区的面积大约在40 公顷左右。三、构思本次规划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契机,是整合城市功能的机遇,是吴中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1、山水秩序,尽在掌握越溪北依石湖、上方山,南近太湖,境内水河缠绕,构成区域山环水绕的自然山水格局。强调对自然要素的把握,是形成设计理念的重要源泉。创造一条东西向的景观轴线使规划用地东部的山水景观自然渗入。2、城市脉络,有机延伸本项目所在地与越溪老镇有着十分密切的脉络联系,因此, 方案考虑向西与越溪老镇肌理的融合,向北强化与国际教育园区轴向开敞空间的衔接。3、人文内涵,高度升华个原来的长江三角洲丰富的水网孕育了吴文化,越来溪是越溪镇的母亲河,传承悠久的吴文化
20、也是时代赋予规划的责任。与教育园区相呼应,此次规划标志着现代文明的召唤 传统乡镇,升华为新的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4、核心区三条轴线交织成越溪副中心的核心区,核心区集中了副中心的绝大部分公共设施。四、规划原则以创造新世纪山水城市和演绎新概念江南水乡为主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上位规划为依据,以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城市发展趋势来把握新区的布局结构。2、全面分析越溪副中心区和吴中城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3、从区域分析着手,解决好该区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之间的关系,形成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4、尊重自然地理特征,合理整治区内水系,构筑完整的绿化系统,营造富有“水乡 ”特色的环境景
21、观。5、方案提出了“新经济、新景观”的理念。规划既强调该区未来可能发展经济活动的共性 知识性、创新性和服务性,也重视突出自然景观特征,展现时尚生活景观特色,塑造新的城区景观形象。第三部分方案1、功能结构整个越溪副中心规划的结构形态可概括为“一核三轴五片”。“一核”为核心区,布置在用地的中心位置,主要是酒店、商务办公等用地。它不仅是整个规划用地内公建最密集的区域,也是整个用地范围内重要的一个景观节点。“三轴”分别为:科技轴:北部教育园区的开敞轴线向南的延续,保证了两片地区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路网的顺利衔接。文化轴:由核心区平行越来溪向西南方向伸展,各类大型文化娱乐、休闲体育等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轴线
22、两侧,面向社会服务。轴线两侧可结合建筑规划一系列主题广场。商业轴:与科技轴垂直,由核心区向东伸展而成。轴线两侧主要布置一些零售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两侧用地上的建筑适当后退,形成绿化、硬低相结合的带状步行空间。“五片 ”分别为:东片 小石湖景区,也是该区内较大的绿色开敞空间。西南片 低密度开敞区,主要布置一个中心公园和一些低层住宅,保证与西南角天鹅荡居住区在空间可以相互渗透。其余三片(北、西、南片) 为居住用地,可以建设一些多层和高层住宅,并根据各自用地规模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用地(如中小学、医院等)。在越溪镇西南部有越城遗址,规划对此处用地进行保护,禁止开发建设。各片区以水体或绿化分隔,以城
23、市主次干道沟通,形成空间上独立,而联系便捷的组团式结构。2、道路系统越溪副中心具有东接吴中城区,西、南面向城区未来发展方向的因素,因此,路网确定首先满足区域交通的要求,具有接东联西的外向型态势。因此, 我们首先规划了与商业轴平行的主干道,向东接友新路,为中心区主要出入口,加强与周边地块的联系,缓解越湖路的交通压力;向南穿过西南绕城高速路,到达工业区。其次, 我们规划了一条与越来溪平行的主干道,西连工业区,东至越湖路。再次,为了满足用地内各功能区南北向联系方便,我们规划了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至此, 越湖路和规划的一横两纵的三条主干道共同构成了中心区的环状主干道骨架。考虑到交通的可达性,我们在环路
24、的基础上增加了方格状次干道的路网。在核心区外围,我们规划了一圈直径为260 米的环路,意在减少穿越核心区的车辆。而在越溪镇区,基本保留了现有的道路格局。中心区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红线宽度分别为36 米, 2430 米, 18 米。道路两侧各有5 米宽人行道。3、交通组织本方案在交通组织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中心区外围规划双层环形道路,外环为交通环,将可能穿越中心区的交通导引出去,并沿外环线结合核心区设置停车场;内环以步行交通优先的原则建设。规划结合城市的三条轴线及小石湖沿河绿化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步行系统,进一步强调步行交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4、绿地系统网络状城市绿地系统。规
25、划以现状水系为骨架,建设三横二纵的网络状滨河绿化,该绿化与小石湖景观绿化、方山绿化、高速公路防护绿化相连,构筑完整的城市网络状绿地系统。在越湖路南规划小石湖景区,形成整个规划用地内一个大面积的绿化开敞空间。规划结合水系调整,沿保留河道设滨河绿化带,构成绿地系统的主骨架。 并在用地西南角结合越来溪规划一处大型的中心公园,公园以绿化植被及大面积的水面为主,形成中心之中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结合商业区的步行空间规划带状绿地,形成小石湖绿意楔入之感。友新路两侧各预留 50米宽的防护绿地。西南绕城高速路两侧预留100米宽的防护绿带。用地内已有的变电所周围也应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使其和周边用地有适当的分
26、隔。5、空间景观景观系统规划既要结合山水等自然景观和绿地系统,也要通过该区的建设创造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城市空间系统中最容易被市民所感知的是开放空间。规划通过文化、商业、科技这三条轴线将城市开放空间、中高层密集空间及周边风景区有机的串联在一起。核心区中大型公共建筑和开敞空间的建设,将形成该副中心形象鲜明的景观轴和独特的景观节点。沿越来溪绿化带和小石湖景区分别形成了兼具景观和生态功能的绿 色景观发展轴和景观节点。6、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类别用地面积(ha )比例( )1一类居住用地2二类居住用地3中小学用地4行政办公用地5商业用地6文化娱乐用地7体育用地8医疗卫生用地9福利院10道路广场用地11市政
27、公用设施用地12公共绿地13防护绿地14风景区15非建设用地16规划总用地第四部分核心区详细规划1、规划结构一核:商务活动核心区两轴:文化景观轴,商业景观轴五片:文化体育运动区,行政办公区,小石湖景区,南、北居住区五节点:指各片区内部通过建筑围合形成的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并通过步行系统相连接。2、总体布局商业及金融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商业景观轴线的两侧。其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西区以商务金融为主,可安排金融办公、酒店、商务办公等设施,主体建筑以高层为主,并围合成中心步行广场,考虑城市居民和购物者的要求,广场内建设休闲长廊和演艺厅。规划在原有的圆形路网内部重塑了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水系,商业区西端
28、五座高层建筑环水而建,高度有北向南依次跌落,飘浮在 湖”的中央。主楼形式活泼新颖,象征时代精神。建筑群房向心围合,弧线造型简洁,与周边环境产生良好的呼应。文化产业是新兴的城市经济增长点,也是城市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越溪副中心的建设应当重视文化设施的发展。本方案在文化景观轴沿线集中布置大型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由北向南依次包括会展中心、综合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体育馆和游泳馆,设计采用简洁的建筑形式。因为在国际教育园规划中,并没有考虑共用的大型的体育设施,所以本次规划在文化景观轴线的结尾处安排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体育场馆,为周边居民服务,并同时作为整个轴线的景观节点。规划结
29、合小石湖景观和城市主要出入口,建设副中心的行政办公楼。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在40 米以下,建筑形体的设计采用条形和点式相结合的手法,强化商业轴向东延伸。规划还在商业区的周围布置了相对集中的居住区。除了在越来溪东岸、紧邻核心区的地块内安排七座小高层点式住宅外,其余住宅以多层为主。,以形成由东向西,建筑高度逐步抬升、 空间有序变化的良好视觉效果。每个居住区均拥有自己面积广大的中央庭院和精巧别致的组团绿地。居住区的中央庭院与城市绿化走廊相连,创造诗意的居住环境。3、道路交通核心区的道路规划是在已有的路网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道路形式为四横四纵与次干道环相结合,等级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片区级四级。各
30、个片区之间通过片区级道路相联系, 片区级道路宽度为8 米。 规划着重营造合理的车流与人行分离的步行系统,将文化景观轴与商业景观轴紧密结合,沟通商业、文化功能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小石湖滨水步道联系,串联各主题广场,构成核心区的步行系统。公共区域不设大面积的露天地面停车,集中停车均结合建筑和绿化进行半地下和地下停车,地面只设一些临时停车位。充分体现对步行交通行为的关怀和鼓励。4、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结合核心区的商务办公建筑开发,规划公共地下停车场,总面积约万平方米,可满足整个商务区的内外部停车需要。对于相对独立的行政办公建筑可结合单体设计配建6000 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地。鼓励地下停车库连通设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减少出入口数量,鼓励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各出入口和车行流线标记统一设计。地下停车场可与人防规划相协调,满足人防要求,实现平战结合。5、绿化系统规划利用河道建设滨河绿化,并与小石湖景区相连,形成核心区外围的自然生态绿环。结合中心人工建造的椭圆形水体建设中心人工绿环。结合三条景观轴线建设核心区的步行绿化空间,形成由中心向外发散的步行绿廊,并沟通核心区内外绿环,形成双环三轴的绿化系统。6、空间景观为建立中心区的整体意向和场所识别性,本规划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将城市景观与人的丰富活动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计算与信息安全-洞察阐释
- 基因识别在生物安全电子标准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 地域文化与文学现代性的交响-洞察阐释
- 区块链在智慧城市供应链中的角色
- 3D打印技术在皮革鞣制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洞察阐释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组织预算信息共享研究-洞察阐释
- 卵泡破裂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洞察阐释
-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消毒液市场调研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前厅服务与管理课件 处理客人投诉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物理试卷(含答案)
- 科举制度的演变及认识 论文
- 台球厅员工入职合同(2025年版)
- (2025)汉字听写大会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类重点场所火灾防范指导手册
- 2025东航外事办社会招聘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共东莞市委办公室公开招考劳务派遣人员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制图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青岛理工大学
- UFIDA-U9项目制造解决方案介绍
- 《孕期并发症:妊娠剧吐》课件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